生命的螺旋结构

来源 :时代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人类设计建筑与马路时均偏好于笔直的线条,但大自然的选择对此并不赞同,而更倾向于螺旋状的卷曲结构。小到决定生命形态的DNA结构,乃至关乎我们后天性状美丑的蛋白质结构及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的主要组分淀粉,无一例外是螺旋结构。欲了解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自然选择及这种结构的益处,让我们走近螺旋。
  
  生物大分子螺旋
  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结构中都存在着螺旋结构。我们所熟知的遗传物质DNA是双螺旋结构,它包含着人体的遗传信息。在受精卵中父系与母系的各一条链相结合,就诞生了综合二者信息的新的生命。DNA最重要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但也可以形成其他结构,当双螺旋体的一部分解开时,其中一条DNA链可以折叠回去,形成了三螺旋或其他结构。
  与DNA双螺旋结构相比,蛋白质中的螺旋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组成的单链螺旋,蛋白质末端运动自由度较大,可以组成三圈螺旋,三圈螺旋还可以转变成折叠形状。从这种意义上讲,折叠是螺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体中的蛋白质就是螺旋与折叠结构复合而成的复杂结构。比如,人体中重要的蛋白质——胶原蛋白就是由三条肽链拧成“草绳状”三股螺旋结构,其中每条肽链自身也是螺旋结构。人体中有16%左右是蛋白质,胶原蛋白占体内蛋白质总量的30%~40%,主要存在于皮肤肌肉、骨骼、牙齿、内脏与眼睛等处。
  除遗传物质与蛋白质外,我们的主要食物淀粉的结构和所穿衣物(棉)中的主要成分棉纤维,也多是螺旋结构。
  
  螺旋生物体
  不仅生物大分子采取了螺旋的构型,而且有时整个生物体的形状或生物体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螺旋体。我们熟悉的螺旋藻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其得名就是由于其形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螺旋状的缘故。螺旋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生物,研究表明,螺旋藻是所有已被发现的生物中营养成分最丰富,最全面,最均衡的海洋生物。它的细胞壁是由多糖类物质构成,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吸收率可达95%以上。此外,螺旋藻还富含胡萝卜素,亚麻酸和亚油酸等活性物质,有清除血脂、疏通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很有益处。螺旋藻是人类的朋友,而下面的另一种螺旋状的生命体就不能算是人类的朋友。
  寄居在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也是因其呈杆状、螺旋形而得名。胃液对许多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力,但对幽门螺旋杆菌却奈何不得。幽门螺旋杆菌埋藏在胃壁表面的黏膜下方,能够分泌一种物质来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强酸,这是其过人之处。幽门螺旋杆菌很爱挑衅我们的免疫系统,往往激怒免疫系统发动初步的无情攻击,导致发炎反应。因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会出现没有症状的胃炎(也就是胃粘膜发炎)。人进入中年之后,会很容易得这些病,这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祸害所致。
  除上述生物体本身呈螺旋状外,而有些生物却借助螺旋形状实现它们独特的功能。水黾就是利用其腿部特殊的微纳米螺旋结构效应在水面上行动自如,即使在狂风暴雨和急速流动的水流中也不会沉没而下沉。原来,这些取向的微米刚毛和螺旋状纳米沟槽的缝隙内可以有效吸附空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气膜,阻碍了水滴的浸润,从而表现出水黾腿的超疏水(即不浸水)特性。对其腿的力学测量表明:仅仅一条腿在水面的最大支持力就达到了其身体总重量的15倍。
  
  生命为何爱螺旋?
  由上述得知,大自然几乎到处都存在螺旋。螺旋结构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形状,许多在生物细胞中发现的微型结构都采用了这种构造。那么,为何大自然对这种结构如此偏爱呢?在近期的《科学》杂志报道了这一现象的数学解释。
  美国宾州大学的兰德尔·卡缅教授指出,从本质上来看,在拥挤的细胞(例如一个细胞里的DNA)中,非常长的分子聚成螺旋结构是一个较佳的方式。在细胞稠密而拥挤的环境中,长分子链经常采用规则的螺旋状构造。这一构造有两点好处:可以让信息紧密地结合其中;还能够形成一个表面,允许其他微粒在一定的间隔处与它相结合。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允许进行DNA转录和修复。
  卡缅教授通过一个模型说明了这个问题:把一个能随意变形、但不会断裂的管子浸入由硬的球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管子就像是一个存在于十分拥挤的细胞空间中的一个分子。观察发现对于短小易变形的管子而言,U形结构的形成所需的能量最小,空间也最少。而它的U形结构,在几何学上与螺旋结构最为近似。
  卡缅指出:“看来,分子中的螺旋结构是自然界能够最佳地使用手中材料的一个例子。DNA由于受到细胞内的空间局限而采用双螺旋结构,就像是由于公寓空间局限而采用螺旋梯的设计一样。”这是生物大分子采取螺旋结构的合理的数学解释。然而为何生物体也以螺旋结构的形状存在的原因仍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海内外华人抗震救灾的种种表现,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印象。他们惊叹的并非中国的“硬体”,而是“软体”方面,即国家和政府的领导和施政能力、解放军战胜灾害的能力、人民精神面貌、社会风气、政权稳固程度等。  据笔者观察,西方人感受最深的是“四种精神”,印象变化最大的是“两个形象”。这“四种精神”和“两个形象”,并非此次地震“突然爆发”的,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半个多世纪革命传统的积累,是30
期刊
2008年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运输直升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后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的群众及相关人员共14人。  5月24日下午,这架直升机的机长,51岁的特级飞行员、飞行大队长邱光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讲述了他和他的战友们在抗震
期刊
“情商”特别高  “季玛,别坐得那么远,离我再近些。”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俄罗斯前总统普京高声召唤着远处的一个人。这个被普京以昵称称呼的人,就是现任俄罗斯总统,被普京“钦定”为“接班人”的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  在梅德韦杰夫被确定为普京总统的“接班人”之后,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采访了他的启蒙老师,了解其儿时鲜为人知的故事。  梅德韦杰夫的启蒙老师薇拉·斯米尔诺娃人到中年,不过,一头漂亮的金发让
期刊
神的归结点有两个:一个是心灵,另一个是物质。我之所以反复强调生命奸污不得,是因为她的确高贵。而人性中的大德正道,除了高扬再就是珍爱。如此,人类进步可能更合理,更迅速,更高级。
期刊
国际油价在今年1月份破百之后,就由脱疆野马般不断的向上飙升,已经破了130美元。有消息指出,有可能会在今年底破200美元。在这样的一个压力之下,各个物价都在上涨。    油价不断飙升的原因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诱发因素,一个是投机因素。所谓的诱发因素就是现在的美元贬值、次贷危机,还有一些自然因素。比如说卡他丽娜飓风等等这些因素呢,都是引起油价上涨的一个诱发因素。  投机因素,
期刊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最新报告显示,2008年前4个月,全国商品住房销售面积136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增幅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毫无疑问,价滞量缩已经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标准姿态”,不过大量自娱于“城市化水平催升房价”的幻想依然故我地展开,一些所谓权威机构不断摆弄出“房价面临上涨压力、现在是观望气氛浓烈”的信号。  我们认为,决定房价趋势的,不是城市化带来的对“住房的渴望”,渴望不是有效
期刊
今天的人们,虽然对地震所知不多,难以预测,但毕竟知道地震是因为什么。古人没这个条件,不晓得地震的真正缘由,但人活在世间,天覆地载,脚下的地出了大动静,非得有所解释不可,否则大家都不安心。于是,就在自家身上找原因,当政的人,不管情愿与否,都检讨自己的行为,皇帝下罪己诏。天人感应,自然有动静,是人事惹的祸。    伤亡不会太大    其实,地震对古人,破坏性远没今天那么大,即便强烈地震也是如此。古代的
期刊
明天还能吃到廉价大米吗?  在外部市场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粮食价格能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储备和调控体系功不可没,虽然这样的体系并非没有代价。  亚洲东南部的一些国家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这一地区饱受煎熬,这次给他们带来不适感的是更为要命的粮食。2008年4月17日,全球基准的泰国中质大米的指示性报价达到每吨950美元至1000美元区间,而在3月份之前,这个价格仅为33
期刊
近年来,油价飙升,粮价暴涨,闹得整个世界不得安宁。一个粮食,一个石油,都是大事,谁也得罪不起。游移于二者之间的生物燃料,是福是祸,莫衷一是。只有还其实情,排除“噪音”,理清思路,才利求解。    中国粮食良好表现的背后  此次世界粮食危机,中国粮食的表现是好的。自2003年粮食连续4年增产,接近了历史的最高点。2003—2007年间的大米和小麦消费库存比都高于30%,玉米也在20%以上,明显高于联
期刊
“网友怎么骂我们都不过分,我研究了一辈子临震预报,还是没有多大进展。”2008年5月19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钱书清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说,中国地震预报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但要想准确预报地震,“我敢说最近10年是不可能了”。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则表示,指责中国地震局不能预报汶川地震是“板子没有打到点子上”,预报地震确实太难,但中国地震局在科研方法、工作布局和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