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一课一得”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这是过去就已经形成的定论。自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后,我们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即单纯追求课堂教学的容量,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无论是刘永康教授的示范课,还是成都七中的语文课堂,都告诉我们,过去经常说的语文课要“一课一得”,这种提法现在并没有过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全面铺开的今天,笔者认为有必要重申语文阅读教学“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坚持“一课一得”
  
  一
  2010年秋季学期,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铺开。新课改的课堂要求是开放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要走向真正的开放,课堂教学就必须走向简约;只有课堂教学走向了简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有足够的时空,语文课堂才会走向真正的“活”。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必须贯彻过去“一课一得”的做法。
  自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后,语文阅读教学就流行起了五花八门的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容量大大增加,但老师们仍感教学时间紧张,恨不得把自己“修为了几十年的语文功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链接给学生。于是,语文老师把学生当成了“内存”无限大的“硬盘”,一切语文的、非语文的,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教参上的、教案上的……一股脑儿地往学生那里“复制粘贴”。天天逼着学生“暴饮暴食”,全然不管学生是否“反胃”。
  曾经听到两位老师在办公室相互炫耀,一个说:“《鸿门宴》这篇课文,我讲了五节课了,还没讲完。要讲的太多了——学生懂不起啊!”另一个说:“讲五节课算啥,我已经讲了七节课了,可能还要两三节课。单是刘邦我就讲了两节课……”那神气似乎是,谁用的课时多谁能耐——一篇文章我可以讲那么多出来,厉害吧!
  公开课上,任课老师便不再这么“从容”了。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流程,于是牵着学生的鼻子马不停蹄地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引”,完全忘记了还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尽管这样,有的教师为了坚持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程完整地展示给听课者而不得不去拖堂。当上完课问他感觉如何时,他会轻松地说:“反正流程全走下来了,好坏任人评说吧。”听这话好像上课就是为了完成教学流程似的。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时间就是那有限的45分钟(我校只有40分钟)。我们所接触到的流程模式,少的也得四步走,多则六步、八步、十步的都有。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按部就班地来,怎能突出文体特色?怎能突出教学重点?俗话说得好,“面面俱到就等于面面不到”,这样下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势必走入“广种薄收”的境地。
  2008年10月23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刘永康教授在四川教育学院为参加四川省高中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员们上了一堂示范课。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家、引路人、实践者,他执教的《简笔与繁笔》一课,不仅实践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课一得”做了一个绝好的范例。
  语文阅读教材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刘永康教授认为,语文课程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综合体,可能包含着语文教学目标的各方面内容;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因此,不要试图把每一个具体文本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地传授给学生。刘永康教授响亮地提出了“目标单一、大胆取舍、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号召,他说:“《简笔与繁笔》这篇文章的事例论证最典型,所以就集中讲,让学生掌握;也许在下一篇文章引证法更典型,那时再集中讲引证法。学一课应该有一课的收获。”正因为这样,他的这堂示范课只集中让学生掌握事例论证在文本中的运用,其余则或略讲或不讲。刘永康教授的课堂告诉我们,过去经常说的语文课要“一课一得”,这种提法现在并没有过时。
  二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知识点散乱繁杂,其特点之一就是挖哪里哪里就有知识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看见知识点就挖,芝麻西瓜全不漏,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任思维随意放飞,那么,教学时间用了不少,教师说得意犹未尽,学生却一头雾水不知教师所云。长此以往,教师的存在就会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绊脚石。
  只有坚持语文课堂“一课一得”的原则,才能让学生在每节课上目标明确,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一课一得”,是指在每堂语文课上,除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朗读品味之外,只确定一个研读重点。如果一课时只设计一个重点研讨问题,就能保证语文课堂的有的放矢,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向性、目的性将更明确,教学重点的突破则水到渠成,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习惯,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会提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深刻钻研教材,系统把握教材,通盘设计教学重点,才能把系统的知识、能力逐步逐次地传授给学生,避免过多的重复学习。
  成都七中是四川省内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百年名校,在全国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教育教学质量之高,远非我们凉山州内各学校所能望其项背。近年来,成都七中与东方闻道网校合作开通了远程直播教学,笔者有幸担任了雷波中学两届远端班语文教师,对于成都七中的语文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笔者认为,成都七中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正是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为保证的,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与其提倡的“一课一得”不无关系。
  试以成都七中高2010级语文备课组对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处理为例: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主题和结构”。单元提示说:“把握小说的主题,要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小说的结构,要注意抓住线索,体会作者的謀篇布局,感受小说的艺术美。”
  该单元包括四篇课文,鲁迅的《药》、莫泊桑的《项链》、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和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成都七中高2010级语文备课组在教学本单元前对该单元进行了教学目标定位——《药》重点学习归纳小说主题的方法,《项链》重点学习情节结构的巧妙,《陈奂生上城》重点学习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守财奴》重点学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本部班用了三个课时来教学鲁迅的小说《药》,虽然整篇课文以“归纳小说主题的方法”为教学重点,但三个课时又各有侧重。第一课时,从理清人物形象间的关系入手,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第二课时,从分析题材与主题的关系入手,学习提炼主题的方法;第三课时,从理清标题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入手,明确线索为主题服务。也就是说,三堂课都紧扣《药》这篇文章的文体特征,分别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的角度进入,最终指向文本的教学重点,即“学习归纳小说主题的方法”。限于篇幅,本文仅以第一课时为例,谈一谈成都七中语文课堂是如何落实“一课一得”教学原则的。
  第一课时,从欣赏人物形象的角度,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1.以《〈呐喊〉自序》导入课题。
  2.简介小说写作背景(徐锡麟、秋瑾)。
  3.阅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老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小说的主人公(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主题者)是谁?
  讨论明确:华老栓和夏瑜
  ②小说出场、没出场的人物有哪些?各个人物对待夏瑜之死的态度怎样?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板书(电子课件演示):
  夏三爷——告官得赏
  康大叔——杀人卖药
  牢头阿义——敲诈殴打
  围观群众——观杀取乐
  华家三口——以血为药
  一群茶客——幸灾乐祸
  亲戚本家——疏远避祸
  夏四奶奶——悲羞交错
  烈士夏瑜——为民而死
  夏瑜战友——偷偷献花
  ③以上小说人物可以分为几大类?作者刻画这些人物的用意是什么?可以分别概括出什么主题思想?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明确:小说人物可以分为统治阶级、人民群众和革命志士三大类。
  夏三爷——告官得赏
  康大叔——杀人卖药揭露统治阶级的凶残
  牢头阿义——敲诈殴打控诉封建统治的罪恶
  围观群众——观杀取乐
  华家三口——以血为药描写人民群众的愚昧
  一群茶客——幸灾乐祸说明唤醒民众的必要
  亲戚本家——疏远避祸
  夏四奶奶——悲羞交错
  烈士夏瑜——为民而死表明革命志士的悲哀
  夏瑜战友——偷偷献花显示光明美好的前景
  ④小说主人公分别取姓“华”“夏”有什么深意?
  4.课堂小结。
  ①小说主题。
  ②小说主题的归纳方法之一——从鉴赏人物形象入手。
  5.布置作业。
  从以上教学流程可以看出,本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归纳小说主题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从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并把握归纳小说主题的方法。40分钟的时间,不但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
  語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活动都应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都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必需的。但是,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却总会出现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现象,或无端的生发,或一板一眼地讲述所有的知识点,把语文课上得索然无味。
  平时的语文课堂,许多老师的教学目标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对于某个知识目标或能力目标,训练过没有,训练得咋样,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对于某篇文章,最适合训练学生什么,教师没有去准确定位。由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高屋建瓴的总体设计,讲读一篇课文就只能面面俱到,这个知识点还没讲透,又忙着去讲那个能力点。课堂讲解随意性很强,这节课讲不完下节课接着讲,反正能细则细,生怕学生听不懂,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平均用力,无主次之分,无重难点之分,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无论什么文体,无论课文长短,无论精读还是泛读篇目,都是一个模式,教师受苦,学生受累。到头来学生所学寥寥,而学习语文的兴趣则渐行渐远。
  基于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重申过去提倡的“一课一得”的做法。语文课堂教学,当然应该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但绝不是说某一节课、某一篇文章都要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篇目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节课只确定一个教学的重点,要讲就讲透彻,要讨论就讨论个明白,要练就练到能熟练掌握运用。上一节课就要使学生至少有一点所得,这就是“一课一得”。
  一节课只确定一个研读重点,因为目标明确,任务单一,学习的时空相对宽松,就可以多方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追求“一课一得”,教师就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生的学情,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以学生的需要为本”,达到高效地发展学生的目的。“一课有一得”,学生就能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这正是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前提保证。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切忌面面俱到。要知道,面面俱到,往往会“一面”都不到,处处是重点就没有重点了。所谓“欲速则不达”,语文阅读教材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太庞杂,不能什么都想讲,更不要奢望在一节课内就培养起学生的语文能力。有舍才有得,要拿得起放得开。应重点突出“一课一得”,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能做到“一课一得”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一课有一得,若干课就有若干得,高中三年还怕不能由“点”到“线”,从“线”到“面”?还怕学生形成不了语文能力吗?
其他文献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经调查:90%左右的小学毕业生书写潦草,难以得到“书写规范、端庄、整洁、行款整齐”的硬笔书写要求。究其原因:先前有部分教师认为主要是“应试教学”所至。可实施素质教育、全社会竭尽全力倡导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10余年,然而任不见小学生书写能力的普遍提高。又有教师和社会人士认为:这是由于电脑进入农村小学课堂所至,电脑也将像计算器替代算盘一样
期刊
发散性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信息,即从问题的多种可能方向扩散出来探索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就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1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联想是由给定材料分化成多种因素,形成发散性中间环节。运用联想有定向联想、可逆联想、等价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  例1、证明
期刊
让每个学生都对英语感兴趣,都能学好英语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理想。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教师如果能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英语文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渗透。初中生的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印象深,来自异域国度人们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风情习俗,一定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必由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重视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  首先,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英语教学中是训练朗读和背诵的最佳时机。初一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教学。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
期刊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这一特点才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活”而一堂“活”的语文课才会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
期刊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1 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
期刊
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铺天盖地地向我们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汹涌而来,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今,“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而语文学科在教学改革与创新这一园地中常常是开得最妍丽的一枝花。因此,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改革大潮的波谷浪尖带领自己的学生扬帆远行,我认为,抓好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能不说是素质
期刊
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要教好高中数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
期刊
中学生学英语,是通过对教材中字、词、句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逐渐熟悉英语情景会话和语言习惯,从而学会语音、语法、句式,最后达到能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目的。阅读和背诵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和背诵,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五种阅读方法和六种背诵方法,多年来坚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在历届学生中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期刊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时时有生活,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鲜明推出新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