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深化科教兴国战略,根据国家教育规划,以及社会科教发展趋势,教育部于2001年规划设立了科学教育专业。此后一段时间,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全国千所大专院校的学科设置又存在大面积重叠的情况下,科教专业既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是在教育专业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本文以专业设置为出发点,以教育部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专业特点和就业途径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就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为毕业生展现就业前景,帮助毕业生们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科学教育 人才培养 就业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这一方面是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科学教育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专业设置的初衷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培养,其就业前景有别于传统的教书育人,其社会需求、就业渠道及职业发展方向也表现出深刻的不同之处。因此,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就业和职业发展。
二、科学教育专业设置背景
为提高国民整体科技素质,深入实施科学教育改革,以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国家自2002年开始推广科学教育,全国各地小学纷纷开始开设《科学》课程,将原有的《自然》课更改为《科学》课,一场科学教育的革命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掀起。为此,各大院校先后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业,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科学教育专业特点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究思想,掌握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在中小学进行科学课程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从事科协、科技教育场、馆、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专业化人才,以及能继续攻读该领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本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要求综合掌握理化学科基本知识。在专业设置中打破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分科学科教育,要求综合掌握理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科学,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是要求具备基础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理论灌输”为“实践操作”,强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能力,并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及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技能。
三是树立以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为内容的科学精神。能够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是要求具备在科学教育领域继续发展的能力。能够继续关注科学发展,了解与科学专业有关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并有自觉内化为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够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
四、社会需求及就业形势分析
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渠道主要分为教育、科普和产业三大类。
(一)教育需求非常庞大
一是社会硬需求日益增加。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从2001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各类中小学必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占总学时的16%~20%。根据教育部近年来的统计信息,全国大约有中小学逾万所。按每个年级配备一名科教教师计算,预测在今后四年内完成课别设置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技术教师约6万人。其中专业科教教师若按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技术教师的50%计算,则需10万人。
二是师资供应缺口非常大。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和统计,目前,全国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每年招生总人数相比需求明显不足。仅以西华师大辐射四川省计算,则每年科学教育教师缺口在千人以上,全国每年科学教育教师缺口在10万人左右,要完全满足师资供应则需10年。
三是分科教师转行难度大。现行的理化教学体制侧重于分科教育,理化科各科教师之间隔行如隔山,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相互隔断,几乎不可能放下自己的专业而改教其他课程。这就要求科学教育教师必须是在校接受过长期、系统、专业教育的高校毕业生。
(二)科普需求集中体现
一是科普场馆集中增加。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要建大中型科技馆”、“每个县(市、区)可建科技馆等专门科普馆”、“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科普场馆”。未来五年,全国333个市,2862个县至少需建立3000个以上的专业科普场馆,按每个场馆平均配备3名专业工作人员计算,要完成建设配备每年至少吸收600名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二是科技传播行业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民教育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社会大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需求,未来一段时间,网络、报刊、广电等大众媒体科普栏目将大量涌现和增加,行业科技传播人员数量将大量增加。
(三)科技产业需求迅猛增加
“十二五”规划先后在第一篇、第三篇、第四篇、第六篇、第七篇中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内容。这表明在今后五年,科技产业将得到迅猛发展,具备广泛理化知识基础的科教专业毕业生将步入科技产业的庞大需求时代。
五、职业发展前景
由于国家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具备综合科技基础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将表现出极大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就业范围渠道宽广。如上所述,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覆盖了教育、科普、产业等诸多行业领域,社会需求大。
二是职业发展空间巨大。由于本专业毕业生掌握了广泛的理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仅能够胜任综合性科学教育岗位,还可以兼任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科教学和科技岗位,职业发展空间巨大。
六、就业和发展建议
根据中国就业网的统计表明,2010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30万,总体供大于求的矛盾暂时无法得到解决。但由于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力调整,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将步入供不应求的大好就业形势中。为此,对同学们顺利毕业并实现职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好职业规划。对本专业就业前景,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做到提前了解,提前准备,提前规划。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多参与各类中小学科学实践辅导,科普场馆志愿者,深入科技行业企业进行实习,突出专业实践能力,早一步做好职业规划。
二是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打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与教学论、以技术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能力,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是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掌握科技哲学、科学与艺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理论、规律、方法和策略等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领域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以及了解和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等基本理论、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庄福庆.中学科学教育课必须改革[J].中学教师培训,1989,(10)
[2]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3):46-59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教育部政报》,2001年第7、8期,总第145、146期
[4]魏玲.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吉昌学院学报,2004.05(3):92~94
[5]梁福成,王延文.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培养及专业建设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充)
[关键词]科学教育 人才培养 就业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这一方面是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科学教育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专业设置的初衷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培养,其就业前景有别于传统的教书育人,其社会需求、就业渠道及职业发展方向也表现出深刻的不同之处。因此,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就业和职业发展。
二、科学教育专业设置背景
为提高国民整体科技素质,深入实施科学教育改革,以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国家自2002年开始推广科学教育,全国各地小学纷纷开始开设《科学》课程,将原有的《自然》课更改为《科学》课,一场科学教育的革命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掀起。为此,各大院校先后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业,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科学教育专业特点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究思想,掌握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在中小学进行科学课程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从事科协、科技教育场、馆、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专业化人才,以及能继续攻读该领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本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要求综合掌握理化学科基本知识。在专业设置中打破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分科学科教育,要求综合掌握理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科学,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是要求具备基础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理论灌输”为“实践操作”,强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能力,并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及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技能。
三是树立以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为内容的科学精神。能够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是要求具备在科学教育领域继续发展的能力。能够继续关注科学发展,了解与科学专业有关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并有自觉内化为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够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
四、社会需求及就业形势分析
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渠道主要分为教育、科普和产业三大类。
(一)教育需求非常庞大
一是社会硬需求日益增加。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从2001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各类中小学必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占总学时的16%~20%。根据教育部近年来的统计信息,全国大约有中小学逾万所。按每个年级配备一名科教教师计算,预测在今后四年内完成课别设置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技术教师约6万人。其中专业科教教师若按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和技术教师的50%计算,则需10万人。
二是师资供应缺口非常大。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和统计,目前,全国设置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每年招生总人数相比需求明显不足。仅以西华师大辐射四川省计算,则每年科学教育教师缺口在千人以上,全国每年科学教育教师缺口在10万人左右,要完全满足师资供应则需10年。
三是分科教师转行难度大。现行的理化教学体制侧重于分科教育,理化科各科教师之间隔行如隔山,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相互隔断,几乎不可能放下自己的专业而改教其他课程。这就要求科学教育教师必须是在校接受过长期、系统、专业教育的高校毕业生。
(二)科普需求集中体现
一是科普场馆集中增加。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要建大中型科技馆”、“每个县(市、区)可建科技馆等专门科普馆”、“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科普场馆”。未来五年,全国333个市,2862个县至少需建立3000个以上的专业科普场馆,按每个场馆平均配备3名专业工作人员计算,要完成建设配备每年至少吸收600名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二是科技传播行业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民教育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社会大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需求,未来一段时间,网络、报刊、广电等大众媒体科普栏目将大量涌现和增加,行业科技传播人员数量将大量增加。
(三)科技产业需求迅猛增加
“十二五”规划先后在第一篇、第三篇、第四篇、第六篇、第七篇中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内容。这表明在今后五年,科技产业将得到迅猛发展,具备广泛理化知识基础的科教专业毕业生将步入科技产业的庞大需求时代。
五、职业发展前景
由于国家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具备综合科技基础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将表现出极大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就业范围渠道宽广。如上所述,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覆盖了教育、科普、产业等诸多行业领域,社会需求大。
二是职业发展空间巨大。由于本专业毕业生掌握了广泛的理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仅能够胜任综合性科学教育岗位,还可以兼任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科教学和科技岗位,职业发展空间巨大。
六、就业和发展建议
根据中国就业网的统计表明,2010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30万,总体供大于求的矛盾暂时无法得到解决。但由于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力调整,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将步入供不应求的大好就业形势中。为此,对同学们顺利毕业并实现职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好职业规划。对本专业就业前景,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做到提前了解,提前准备,提前规划。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多参与各类中小学科学实践辅导,科普场馆志愿者,深入科技行业企业进行实习,突出专业实践能力,早一步做好职业规划。
二是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打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科技创新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与教学论、以技术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能力,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是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掌握科技哲学、科学与艺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理论、规律、方法和策略等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领域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以及了解和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等基本理论、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庄福庆.中学科学教育课必须改革[J].中学教师培训,1989,(10)
[2]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3):46-59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教育部政报》,2001年第7、8期,总第145、146期
[4]魏玲.对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吉昌学院学报,2004.05(3):92~94
[5]梁福成,王延文.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培养及专业建设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