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上海恒福里卖糖粥的竹梆声长远没有听到了。
早先这种辰光,铅一般的暮色才刚涂没石库门楼房的屋檐天井,橙黄的灯晕还来不及缀满住家的一排排窗户,急不可耐的“笃笃笃卖糖粥”的吆喝声就会在弄巷口叫开,小贩子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从一幢幢房子的门洞处经过,又悠悠隐入进另一条巷子里去。亭子间里的贫寒书生,不肯定心吃饭的小囡顽童,纷纷会被竹梆声牵扯出来,买上一碗或充饥或解馋,因着这一阵阵叫卖声,给夜色降临而变得寂寞冷清的弄堂带来几许热闹和生气。
随着日伪粮食配给制的实施,市民只好吃起“六谷粉”,卖糖粥的竹梆声自然销声匿迹了。
这一年母亲恰好是10岁,她呆在石库门自己家中,隐约觉得今晚恒福里的空气中,有一股按捺不住的骚动,不管是埋头操持家务的,还是倚在被窝上闭目养神的;沉默不语的,恶声相骂的……而这股骚动不安,分明是与众人长远没有吃米有关。
2、外婆一家到现在还没有吃晚饭。过道上的煤球炉正烧着一壶开水,扑扑地直冒热气,再接下去烧点啥东西连外婆都不知道。从壶盖处溢出的蒸气让屋子里人觉得沉闷压抑,嘶嘶的鼻息声听来分外清晰。外婆眼光扫了一下坐在楼梯口处的三个女儿,她们都托着腮帮不发言语,前楼两岁的弟弟大概哭哑了嗓子,此时也听不见他的哭闹声了。按照她以往的脾气,外婆一定会怒气冲冲训斥三个女儿毫无用处,每天天不亮就排队去买米,十天半月都过去了,大米却没见半粒回家。今天她索性歇了一天的小本生意,自己去排队轧米(买米),脚下的鞋子踏落,头发挤成乱稻草,直到米店打烊,手中的米袋仍空空如也,一想起那场景她就头皮发麻:但见一挤入那乱糟糟急吼吼的人潮,她就成了起台风时黄浦江面上的瓜皮菜叶,没了方向没了主意没了力量,只好任凭风浪肆意飘摇,一会儿涌进角落里,一会儿抛到路当中,她憋足所有劲道跟在身坯大的男人后头,眼看离米店门几步之遥了,一颗心激动得快要跳到喉咙口,霎眼功夫又被人潮冲到了墙角落里……昨晚吃下的一碗苞米粥早化作一身热汗,四肢乏力,哪还有再作拼搏的力气。只是想到自家小囡还眼巴巴等着她的大米,浑身又添了劲道,可是那头却传来“关门、关门,米卖光了”的叫喊……
心灰意懒提着米袋拐进恒福里,冷不防背后有人叫“陈家阿嫂”,外婆在外是从不与男人搭讪的,压根不会想到这声音是冲着她叫唤的,所以依旧低着头走路。见她不理会,呼唤声又响起,一直叫到身旁,她才猛地抬起头来,见是自家后楼的房客黄包车夫阿三。阿三瞧瞧她疲惫不堪的神情,盯住她手中的米袋悄悄地说道:“你盘算一下,今晚跟我一道去背米,好吗?”嗓音沙涩得象一只哑壳知了的叫声,但是他的神态是很郑重其事的样子。
3、后厢房大脚娘姨的说话声正是从缝隙很大的板壁处传过来,震得吊着的竹篮悠悠晃动。一听就知道她又在叱呵自家男人——那个三棍子打不出一记闷屁的本帮裁缝,“你为啥不肯出头叫后楼的带你去背米?你求他带你跑一趟嘛!短命的配给米又轧不到,米贩子的米又吃不起……”见男人不吭声,女人的嗓门更尖刻起来:“胆子小当初做啥讨我进门,缩货!”“嘭”的一声,不知道是大脚娘姨摔了锅子还是砸了面盆,楼梯边坐着的女儿不由自主的吓了一跳。自打这家房客搬进外婆楼里,女儿们就厌恶这个高颚骨尖嗓门的女人,一听见她的嗓门作响,皮肤上就有毛刺刺的感觉,肚里暗暗抱怨起母亲:“房子啥人不好借,偏偏会借给这种咋巴女人。”
家道已经衰落得不堪回首了。想当年外公用十条“小黄鱼”(金条)盘下的这幢石库门楼房时是多么洋洋自得,出门进门都是人家向他打招呼;只是大鱼吃小鱼的世道不灵,年运蹇滞的人又不争气,外公石门路上的几家绸布店相继被同行中的强手吞并,余下的变卖的变卖,倒闭的倒闭。此时的他早没有了当初创业时的那番精神及底气,反而撇下一家老小,携带一个下三烂的女人,溜之大吉。为了还债,石库门的房子只好一间间出租给外来人家:后厢房给了大脚娘姨本帮裁缝一家,后楼腾给拉黄包车的阿三夫妇,亭子间则让给了小皮匠——一个原先在乡下做教书先生的年轻人。
外婆是很要强的女人。
丈夫卷了细软财物不辞而别,却把一屁股的债务抛给了她。在外人面前她连眼泪水都没有淌过一滴,依旧做着自己的小杂货生意,只是摊头摆得更早一些,收得再晚一些。旧年代的大男子顾及什么家庭,男人发财时她没有沾过啥光彩,外公日日黄包车进出,上烟馆下舞池,钞票哗哗似水淌走;她外头摊头忙毕,回到家还要忙三个女儿的吃穿汰,一分老钿也要算计用,过得仍是早先粗茶淡饭陋衣布鞋的日子,压根儿不晓得夫贵妻荣的滋味。现在男人背时了,她却要跟着背霉运。或许是没有领略过享清福的味道,没有男人在身边的日子倒也不知不觉挨过来了。大女儿即我姨妈十多岁就托人介绍进了纱厂做童工,母亲则与外婆一起早出晚归照料摊头,冬卖响铃蜡烛小喇叭,夏卖线头针脑木拖板,挣的是一家生活费;而六岁的阿姨拣煤渣拾菜皮兼看家,家务事归她做,只是排队轧平价米的差事却怎么也担当不起,只好让大家吃“六谷粉”,谁抱怨也没办法。
4、大脚娘姨的声音小了许多,但隔着板壁听来仍嗡嗡地辨得清:“其实我也倒无所谓了,吃怕了也只好吃。你就不心疼儿子,顿顿吃怕把肠子喉咙管也要戳穿!”“这有啥办法呀?”一直沁着头的裁缝终于开了金口,“你看看人家大人小人不是一样在吃嘛。”“一样个屁!”娘姨的语调又暴躁似狮吼:“人家吃啥你晓得?现在阿拉楼里就有人做米贩子,几十趟跑下来钞票不晓得赚了多少,还在乎吃点米!哪像你,眼看老婆儿子快饿死了,还不敢出趟门,胆子比米粒还小,人家划只圆圈将你关在里头,一辈子都不敢跨出去!”处于这种年月,被饥饿煎熬着的市民心态都变得急躁焦火,一有风吹草动就像爆竹被点着,大脚娘姨更是脆弱得似鬼使神差,所有的火气恨不能一下子全吐在男人身上。板壁那头的叫骂,莫说平常男子,即使胆小谨慎的裁缝,也终于憋熬不住,他的耳膜被鼓噪得不知所措,开始时还分辨得出一阵阵接连不断的叽里呱啦的震动,到后头再也分不清何种声音,耳膜里一片空白;那视线倒变得异常亮堂了,终日要开灯的厢房怎会如此清晰:女人的嘴唇不歇气地翕动,麻杆粗细的手臂来回挥舞,屋子里的桌子、箱子和一张床也随着她的嘴唇、手臂不停晃动……裁缝终于鼓足气力喊道:“我去,我去背米!你天天咋呼下去,寿数怕也要折去许多!”说完这话才发觉眼睛又模糊不清了,被说不上是白茫茫还是黄橙橙的光晕笼罩住了……
从那时开始眼前这种似有似无的光晕始终不离地跟随着他。十几个小时以后,当他背着沉沉的米袋与恒福里的人一道行走在野地里,学着前面人样子匍伏着穿过铁丝网,向前方的坟地奔去,眼前朦朦胧胧地总勾画出后厢房的光晕;当日本鬼子的巡逻摩托车的灯柱射来时,其他人都惊恐万状地伸手去挡住双眼,他却没有这种举动,而且盯住灼目的光柱眼皮都没有眨一下。直到一伙人五花大绑被押到铁丝网前,眼前这种似有似无的光晕才消失了,他看见天色早已大亮,太阳光斜刺里射进眼帘,不远处一排鬼子正平端起枪杆,瞄向背米者的胸口。此刻裁缝的眼睛显得十分明亮清晰,看见瞄准自己胸口的那个矮个鬼子有着一抹仁丹胡,毛发一撮撮参差不齐,大概有好长时间没修剪过了。他突然想到自己的生命就要被枪口勾去了。唉,不是老婆整日咋乎叱呵,搅得他神思恍惚、视线模糊,也许此刻他正呆在屋子里头在衣料上划粉裁剪。哎,只怪自己耳朵根软,贪图一时小利,家里攒下的本钱全部蚀光不算,还让人家作活靶子!
他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身旁的邻居——石库门亭子间里的小皮匠早已瘫倒在地上了。
5、楼下大脚娘姨骂男人的时候,小皮匠才刚刚回到自己屋里。
小皮匠原先是江南某个小城市的小学堂先生,日本人打仗到了他家乡,这才放弃粉笔生涯来上海投奔亲戚人家。教书先生肚子里有几滴墨水,早先在当地小报登过一些豆腐干文章,本想到上海后靠亲戚关系先找上个饭碗,另外利用晚上空余时间靠手中的笔杆子挣些稿费。听说上海滩上有一些出了名的作家都是从寒伧的亭子间里走出来的,身居其中的他,当初也想依此法圆梦。只是那想法显然太幼稚简单了些,生活中的事怎会如此乐观。亲戚是个无甚关系门路之人,没本事为他谋个象样的饭碗,好歹找上个在印刷间帮忙拣字排字的学徒工,又因手艺无长进、手脚太笨拙,没干上两个月就被辞退。双眼一抹黑的他在街头整日溜达,只是找不到维持饥饱的工作,还是弄堂口老皮匠看他凄惶的样子,就收留他一起做补鞋钉掌生意。人落魄到现在这副样子,是他始料不及的。
一天生意忙下来,人一沾上床铺就倒头要困觉,哪还有拿纸笔操练的情趣。再说他肚子里的几滴墨水,在老家还好晃荡几下,进了大城市还有立足之处?尝试着向报社投了几篇,无一变作铅字,渐渐就死了心眼。人还依旧住在亭子间,只是作家梦是再也不敢想了,今日却要他去做一回米贩子,只怪饥寒交迫砸碎了他往日的憧憬。
今天晚上租后楼的黄包车夫阿三踅进他的亭子间。那时他正一杯白开水就着两只烧饼,充作晚饭。“小阿弟,日脚不好过?”阿三的口气有股居高临下的味道。这年头穷人多的是,小皮匠又早没了读书人的斯文,他一边咀嚼着烧饼,一边用手拍了下条凳搭起的竹榻,阿三一屁股坐下,就又一阵咯吱咯吱的声响。小皮匠一仰脖将杯中开水倒入嘴巴,先不急着咽下,“咕噜咕噜”鼓捣了一阵,才猛地一口咽下。这才面对阿三答道:“如今莫讲我这个外乡人,即使老上海,怕也是难熬的。当然你例外罢了!”
“小阿弟讲得一点不错。不过好过不好过,总不能怨天尤人任人摆布,自己如果肯动脑筋的话,办法总是有的嘛!”
“师傅有啥办法,让小阿弟也能捧上只吃得饱的饭碗!”小皮匠急急问道。他盯住黄包车夫的眼睛,似乎想从里头找到条摆脱困境的道路。
面对小阿弟殷切焦灼的神色,阿三却轻轻叹了口气,调转话题说:“要论道道,当然还是像你们读过些书的人多。记得你刚搬过来那阵子,天天在电灯泡底下涂涂写写,现在倒长远不写了?”
“不谈了,不谈了。”小阿弟连连摆手,“肚皮空空,脚跟飘飘,连电灯铜钿都付不起,还有这种闲心思。”
黄包车夫又笑了,“像我这种大老粗一个,其他本事没有。但天天拖着部车走西跑东,听到的道道多,稍稍动点脑筋,总能从里头拣出一两条弄口饭吃的门路来。不知小阿弟是否有兴趣一道去做?”黄包车夫说完,就用眼光打量着对方的神态。
“去做啥事体?”小皮匠一脸兴奋。
“到乡下去背米。”
“做米……贩子?”他的脸色微微发白,一屁股又坐了回去。
“对呀,讲难听点是做米贩子。但你想想,人肚皮瘪塌塌的时候,还在乎啥名声好听难听,况且又不是去做强盗贼骨头,与外人搭界啥。只要穿道铁丝网,今夜去,明夜回,人不知鬼不觉的,你一趟米就背回来了。你自己思量思量,我是一点没有硬拉你入伙的意思。现在这年头,穷帮穷邻帮邻,我有饭吃了,也想让贴隔壁关门不见开门见的小阿弟吃上一口……”
后楼的黄包车夫说得轻巧,但亭子间的小皮匠却听得汗涝涝。他知道这铁丝网不是好钻的,一发现就要被日本兵杀头。米贩子手里的米少几只铜板都不肯脱手,只因人家这米是用自家性命换来的,难道今晚他也要用性命去换米吗?
“我没有十分把握是绝不会来邀你小阿弟出山的。”瞅着小皮匠忐忑不安的眼神,知道他心存疑虑不敢贸然行动,于是尽量给他吃足定心丸:“你别以为有密密的铁丝网、有鬼子巡逻队,就能难倒我。万事开头难,只要找准窍门,没有过不去的老虎口!我找准的那处地方,再多的米也能背进上海滩!”
看黄包车夫那副稳操胜券的模样,那里会想到明晚,他们背米钻过那处凹地跟前的铁丝网时,被埋伏着的巡逻队一网打尽,领头人黄包车夫被绑着推进火堆里去,当他挨近熊熊大火的边缘处时,只听他一个劲地苦苦大声哀求:“东洋先生,求求你,我烫我痛,我不要烧死呵……”鬼子的一片狰狞笑声中,小皮匠紧闭起眼睛,灵魂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目送黄包车夫走出门,小皮匠仍旧下不了决心。读过书的总有瞻前顾后的毛病,当初他是下了番狠心才到上海来谋生的,不想日子比乡下还不如,今朝不知明朝的日子使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已走到了尽头,他无力改变一下囊中空空的窘境。可是当黄包车夫来邀他合伙背米去时,他又一下子望而却步了。他自然清楚阿三是个爽直的汉子,没有一点儿存心让人上当的心思,万一有的话,也绝不会去找他这么个身无分文的穷邻居。阿三无非是出于利人又利己的目的,一来路上有个牢靠而又有力气的伴儿,二是同病相怜,关照一下在一个屋檐下的苦命人。唉,兵荒马乱的年月,耐不住饥寒的只好纷纷为贪图一点小利而舍命不顾;捞这种小利的都是出于无奈的平头百姓,如果有办法好想的话,有谁肯冒这般大的风险去铤而走险呢?
不过,这背米的事得早点定下来,过了这个村哪里再去找这家店。
6、黄包车夫走回家中,就吩咐老婆快点烧晚饭,锅里多掺些大米,晚上又要出去背米了,肚皮里得盛点着力的货色才胜任得了。关照好自己就躺倒在床头,想打一点瞌,晚上好有点精力走路。
今天真出了怪了,平常去背米前,人只要挨上枕头,总能迷糊上一会儿,可是今晚不知那根神经出了毛病,迟迟睡不着,听到女人在板壁外淘米、切菜、起油锅;听到女人在悄声训斥儿子:“到外头去疯,让你爷困一歇!”
横竖困不着,就倚在床上想起了往事。
还是这么间租借来的石库门后楼,还是这样醒着躺在床上,半年前他的日子可真叫惨呵。那天拉着黄包车做生意,为着几句话得罪了一个客人,那家伙恰好是某个路段的地痞头子,车子拉到目的地,这人竟赖帐不肯掏车费。阿三本是个火爆性子,喉咙必然粗起来,闻见吵闹声,那扇门里走出两个帮凶,不待主子努嘴巴,喽们早捋袖抡拳打将上来……开始他还能辨出眼冒金星、胸口憋闷、腿根刺痛的感觉,到后来全身似一截扭曲的麻花,蜷缩在墙角挨着拳脚,啥滋味也感觉不出了。一个煞坯扬起脚掌,朝他胸窝猛踹一脚,他胸部似放进夹板里被狠命挤压一下,挣扎了好一会儿,喉咙口涌出股又腥又稠的液体来,他眼睛一黑,昏死了过去……
待他躺在自家床上,知道家中的屋顶要塌落了:一家人的吃喝断了来路,还有他的医药钱,今后的日子怕是神仙也会愁眉不展的。再血气十足的男子到此时也只好在老婆面前落下心酸的泪水。关照她出门到外头胡乱去挣点钞票来,至于是去挣什么钞票其实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在做黄包车夫老婆之前,她是跟着人立在电线杆下做皮肉生意的。两人都是在马路上拉客的,渐渐熟识了,于是拉黄包车客的阿三将拉嫖客的她拉到一间屋子来了。为了给男人治伤病,为了几口人的吃喝,女人只好重操旧业,又干上了街头卖笑的勾当。因只有一间屋子,好在亭子间的小皮匠白天要上街设摊,于是女人一大清早将黄包车夫背进亭子间安顿好,然后再出门去。
阿三在屋里怎么睡得着,心惊肉跳地听到楼梯口响起一前一后一轻一重的脚步声,呼吸都差不多要窒息,听着从板壁缝处传过来的喘息声和呻吟声,心头一阵阵痉挛。可是当转念想到今天的饭食有了眉目,那颗悸动的心才静下来。往后的日子,当听不见楼梯口传来的脚步声,他往往会觉得急不可耐;有时逢上刮风下雨,见老婆东张西望地瞅天气迟迟不出门,他还会骂山门:“又不是新娘子上轿,要挑啥黄道吉日,这点雨碍啥,去,快出去!”
靠女人这般操练忙活,家里的屋顶总算没塌下来。伤好以后他调换老婆上街拉客,身体是大不如从前,一两碗玉米糊糊那里受得住重体力活。好容易接到个主顾,还没有将车子拉到目的地,肚子像只泄了气的轮胎,脚板软绵绵地似踏在棉花絮里一般,任主顾在车上拍手骂,拍脚跳,差不多欲跳将下来另觅车夫,他这里吭着头不发言语,后来到了目的地,原来讲好的车钿肯定是要扣去几只铜板的。亏得阿三后来做起了米贩子,照他这样拉下去,一家怕早饿得半死了。
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假如能横下心来,朝险恶处走上一步反倒有了生路,至少会比眼前的一筹莫展要好上许多。阿三不像亭子间的小皮匠,有那么多瞻前顾后的心思,大苦头是吃不着的,譬如讨不着车钿,至多唉声晦气罢了,那里会去脸红脖子粗地论理,最终被打得奄奄一息;但是逆来顺受的苦日子却注定要始终跟随着小皮匠这号人:在乡村教书断了活路,到上海来做学徒被炒鱿鱼,只好到马路口摆皮匠摊,再混不下去,恐怕拾菜皮拣煤渣都肯做,只是他不会想到人人都好做的生活里有啥钞票好赚。这世道论挨冻受饿,论最没有出息,第一就轮到这帮人。
那时候因拉不动或拉不到主顾,阿三大多数辰光只好聚在等生意做的黄包车夫堆里头聊天谈山海经。大家的话题都是与肚皮饱饿有关,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近郊清乡区贩米,背回上海来的米一可解决全家人的温饱,二来也可作黑市米卖给他人赚上一票。只是都晓得这一条生计是以自家性命作筹码的,只要被日本人抓住,背来的米全部没收不算,人还要捉去杀头。所以众人尽管说得头头是道,但都是有心无胆。
上回大难不死,自己这条命算是拣到的;现在黄包车又拉不动,与其眼巴巴这样干熬,还不如索性孤注一掷,用背米去换回一家的活路。日本鬼子虽然凶狠,但老虎总有打盹的辰光。自己的气力不如从前,但眼睛脑子还是蛮灵活的,只要多生点心,还怕背不回几袋米来。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闭上眼睛,也能摸索出来回的路程:走到造币厂桥,朝北新泾方向下去,混过关口鬼子的盘查,走向乡下村庄……买到米后,再走小路,从一处看好铁丝网底下有凹处的地方钻过去,一般到第二天早上即可到家。那凹洼处约莫有一个多肩膀的宽度,匍匐行走,须得小心翼翼,仗着先前扶着车把穿行大街小巷不偏不倚的本事,如今倒找准了感觉,趟趟平安无事钻过去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外头人好瞒,同一个门洞进出的邻居如何瞒得过去。成了米贩子的阿三索性言明:只要邻居愿意,只要有胆量去做,他一概欢迎。他清楚房东女人过日子不容易,一个人拖三四个小囡。她的男人真不是块料,要与烂女人去鬼混,却不将自己的家安顿好,撇下一家人溜走不算,还要将一屁股债推给她。阿三想只要陈家阿嫂愿意走一趟,自己再吃力,米袋也是绝不会让她背的,只是图个路上有遮人耳目的掩护,男人大概都有怜悯势单力薄女人的禀性。
亭子间的皮匠倒也应该让他出点力。自从那次遭毒打后,身体明显垮了,一趟米背好,几天都不想动弹。有皮匠做个帮手,自己肩头的份量就好轻松一些……就这样胡思乱想着,猛听到老婆来喊他吃晚饭了。
7、石库门底楼终日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霉涩气,夹杂着煤球炉散发的二氧化硫、下水管道的污臭,以及从碗橱、板箱里溢出的各种气味,组成了石库门住家独有的一种氛围,给人有种阴湿沉闷略带呛鼻的感觉,如同上海滩眼下压抑无奈的生活。
外婆和子女此刻端坐在充满此种气味的前厢房里,正思量今晚是否与黄包车夫一道去背米的事情。其实外婆的主意是很明确的,她想走上一遭。不要讲现在有邻居相邀,即便单身一人,面对眼下的窘况,她咬咬牙也是要去闯荡一番的。她不放心的是身边这几个孩子,莫说这一去有个三长两短,万一路上有个意外,好多天回不来,无爹无娘的日子让她们怎么过?
其实这一趟背米从出门开始就孕育着灾难。母亲那年才10岁,依稀记得随大人走时,被路上的石块拌了一跤,手掌脚背上摔得满是鲜血。只有黄包车夫感觉良好,经过关卡时,鬼子看了一眼他们,就挥挥手放行了。阿三高兴地讲:“阿嫂,你一道来事情就好办了,若是我一个人过卡,市民证翻来覆去看不好,问话也没个底。”他为自己选择的道伴对路而洋洋得意。
外婆问:“回来走啥路?”“你放心,这是条鬼子也寻不着的路,再多的米也能背进上海滩!”
只是外婆与母亲已经无法描绘那条类似“胡志明小道”的走向及方位了。黄包车夫率领众人背着米袋才走到路口,就遭到鬼子的埋伏,所有的背米的男人统统作了刀下鬼。外婆和母亲则被打发到鬼子伙房去帮厨。所以她们根本不知道黄包车夫欲带他们走的是怎样一条坎坷小道,是乱坟丘堆、是荒野河滩?可惜这一条路是无法探究了。
直到今天母亲说起这段往事,仍不住语调哽咽,泪水打转。恒福里的男人这一晚死得太多了,那弄堂里上年纪的寡妇,她们先前的男人都是因背米而没有归来……
约定的时刻终于到了,先是黄包车夫、然后是小皮匠下楼的脚步声,本帮裁缝也起身了,听到他们拉门的声音,大脚娘姨大概也晓得利害关系,没有了咋咋乎乎的嗓门。于是外婆缓缓站起身来,又将叮嘱多遍的话再关照了一次,拿出银圆和米袋,与二女儿一起走出屋门。
石库门楼里的一行人朝着外面黑沉沉的夜色走去……
早先这种辰光,铅一般的暮色才刚涂没石库门楼房的屋檐天井,橙黄的灯晕还来不及缀满住家的一排排窗户,急不可耐的“笃笃笃卖糖粥”的吆喝声就会在弄巷口叫开,小贩子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从一幢幢房子的门洞处经过,又悠悠隐入进另一条巷子里去。亭子间里的贫寒书生,不肯定心吃饭的小囡顽童,纷纷会被竹梆声牵扯出来,买上一碗或充饥或解馋,因着这一阵阵叫卖声,给夜色降临而变得寂寞冷清的弄堂带来几许热闹和生气。
随着日伪粮食配给制的实施,市民只好吃起“六谷粉”,卖糖粥的竹梆声自然销声匿迹了。
这一年母亲恰好是10岁,她呆在石库门自己家中,隐约觉得今晚恒福里的空气中,有一股按捺不住的骚动,不管是埋头操持家务的,还是倚在被窝上闭目养神的;沉默不语的,恶声相骂的……而这股骚动不安,分明是与众人长远没有吃米有关。
2、外婆一家到现在还没有吃晚饭。过道上的煤球炉正烧着一壶开水,扑扑地直冒热气,再接下去烧点啥东西连外婆都不知道。从壶盖处溢出的蒸气让屋子里人觉得沉闷压抑,嘶嘶的鼻息声听来分外清晰。外婆眼光扫了一下坐在楼梯口处的三个女儿,她们都托着腮帮不发言语,前楼两岁的弟弟大概哭哑了嗓子,此时也听不见他的哭闹声了。按照她以往的脾气,外婆一定会怒气冲冲训斥三个女儿毫无用处,每天天不亮就排队去买米,十天半月都过去了,大米却没见半粒回家。今天她索性歇了一天的小本生意,自己去排队轧米(买米),脚下的鞋子踏落,头发挤成乱稻草,直到米店打烊,手中的米袋仍空空如也,一想起那场景她就头皮发麻:但见一挤入那乱糟糟急吼吼的人潮,她就成了起台风时黄浦江面上的瓜皮菜叶,没了方向没了主意没了力量,只好任凭风浪肆意飘摇,一会儿涌进角落里,一会儿抛到路当中,她憋足所有劲道跟在身坯大的男人后头,眼看离米店门几步之遥了,一颗心激动得快要跳到喉咙口,霎眼功夫又被人潮冲到了墙角落里……昨晚吃下的一碗苞米粥早化作一身热汗,四肢乏力,哪还有再作拼搏的力气。只是想到自家小囡还眼巴巴等着她的大米,浑身又添了劲道,可是那头却传来“关门、关门,米卖光了”的叫喊……
心灰意懒提着米袋拐进恒福里,冷不防背后有人叫“陈家阿嫂”,外婆在外是从不与男人搭讪的,压根不会想到这声音是冲着她叫唤的,所以依旧低着头走路。见她不理会,呼唤声又响起,一直叫到身旁,她才猛地抬起头来,见是自家后楼的房客黄包车夫阿三。阿三瞧瞧她疲惫不堪的神情,盯住她手中的米袋悄悄地说道:“你盘算一下,今晚跟我一道去背米,好吗?”嗓音沙涩得象一只哑壳知了的叫声,但是他的神态是很郑重其事的样子。
3、后厢房大脚娘姨的说话声正是从缝隙很大的板壁处传过来,震得吊着的竹篮悠悠晃动。一听就知道她又在叱呵自家男人——那个三棍子打不出一记闷屁的本帮裁缝,“你为啥不肯出头叫后楼的带你去背米?你求他带你跑一趟嘛!短命的配给米又轧不到,米贩子的米又吃不起……”见男人不吭声,女人的嗓门更尖刻起来:“胆子小当初做啥讨我进门,缩货!”“嘭”的一声,不知道是大脚娘姨摔了锅子还是砸了面盆,楼梯边坐着的女儿不由自主的吓了一跳。自打这家房客搬进外婆楼里,女儿们就厌恶这个高颚骨尖嗓门的女人,一听见她的嗓门作响,皮肤上就有毛刺刺的感觉,肚里暗暗抱怨起母亲:“房子啥人不好借,偏偏会借给这种咋巴女人。”
家道已经衰落得不堪回首了。想当年外公用十条“小黄鱼”(金条)盘下的这幢石库门楼房时是多么洋洋自得,出门进门都是人家向他打招呼;只是大鱼吃小鱼的世道不灵,年运蹇滞的人又不争气,外公石门路上的几家绸布店相继被同行中的强手吞并,余下的变卖的变卖,倒闭的倒闭。此时的他早没有了当初创业时的那番精神及底气,反而撇下一家老小,携带一个下三烂的女人,溜之大吉。为了还债,石库门的房子只好一间间出租给外来人家:后厢房给了大脚娘姨本帮裁缝一家,后楼腾给拉黄包车的阿三夫妇,亭子间则让给了小皮匠——一个原先在乡下做教书先生的年轻人。
外婆是很要强的女人。
丈夫卷了细软财物不辞而别,却把一屁股的债务抛给了她。在外人面前她连眼泪水都没有淌过一滴,依旧做着自己的小杂货生意,只是摊头摆得更早一些,收得再晚一些。旧年代的大男子顾及什么家庭,男人发财时她没有沾过啥光彩,外公日日黄包车进出,上烟馆下舞池,钞票哗哗似水淌走;她外头摊头忙毕,回到家还要忙三个女儿的吃穿汰,一分老钿也要算计用,过得仍是早先粗茶淡饭陋衣布鞋的日子,压根儿不晓得夫贵妻荣的滋味。现在男人背时了,她却要跟着背霉运。或许是没有领略过享清福的味道,没有男人在身边的日子倒也不知不觉挨过来了。大女儿即我姨妈十多岁就托人介绍进了纱厂做童工,母亲则与外婆一起早出晚归照料摊头,冬卖响铃蜡烛小喇叭,夏卖线头针脑木拖板,挣的是一家生活费;而六岁的阿姨拣煤渣拾菜皮兼看家,家务事归她做,只是排队轧平价米的差事却怎么也担当不起,只好让大家吃“六谷粉”,谁抱怨也没办法。
4、大脚娘姨的声音小了许多,但隔着板壁听来仍嗡嗡地辨得清:“其实我也倒无所谓了,吃怕了也只好吃。你就不心疼儿子,顿顿吃怕把肠子喉咙管也要戳穿!”“这有啥办法呀?”一直沁着头的裁缝终于开了金口,“你看看人家大人小人不是一样在吃嘛。”“一样个屁!”娘姨的语调又暴躁似狮吼:“人家吃啥你晓得?现在阿拉楼里就有人做米贩子,几十趟跑下来钞票不晓得赚了多少,还在乎吃点米!哪像你,眼看老婆儿子快饿死了,还不敢出趟门,胆子比米粒还小,人家划只圆圈将你关在里头,一辈子都不敢跨出去!”处于这种年月,被饥饿煎熬着的市民心态都变得急躁焦火,一有风吹草动就像爆竹被点着,大脚娘姨更是脆弱得似鬼使神差,所有的火气恨不能一下子全吐在男人身上。板壁那头的叫骂,莫说平常男子,即使胆小谨慎的裁缝,也终于憋熬不住,他的耳膜被鼓噪得不知所措,开始时还分辨得出一阵阵接连不断的叽里呱啦的震动,到后头再也分不清何种声音,耳膜里一片空白;那视线倒变得异常亮堂了,终日要开灯的厢房怎会如此清晰:女人的嘴唇不歇气地翕动,麻杆粗细的手臂来回挥舞,屋子里的桌子、箱子和一张床也随着她的嘴唇、手臂不停晃动……裁缝终于鼓足气力喊道:“我去,我去背米!你天天咋呼下去,寿数怕也要折去许多!”说完这话才发觉眼睛又模糊不清了,被说不上是白茫茫还是黄橙橙的光晕笼罩住了……
从那时开始眼前这种似有似无的光晕始终不离地跟随着他。十几个小时以后,当他背着沉沉的米袋与恒福里的人一道行走在野地里,学着前面人样子匍伏着穿过铁丝网,向前方的坟地奔去,眼前朦朦胧胧地总勾画出后厢房的光晕;当日本鬼子的巡逻摩托车的灯柱射来时,其他人都惊恐万状地伸手去挡住双眼,他却没有这种举动,而且盯住灼目的光柱眼皮都没有眨一下。直到一伙人五花大绑被押到铁丝网前,眼前这种似有似无的光晕才消失了,他看见天色早已大亮,太阳光斜刺里射进眼帘,不远处一排鬼子正平端起枪杆,瞄向背米者的胸口。此刻裁缝的眼睛显得十分明亮清晰,看见瞄准自己胸口的那个矮个鬼子有着一抹仁丹胡,毛发一撮撮参差不齐,大概有好长时间没修剪过了。他突然想到自己的生命就要被枪口勾去了。唉,不是老婆整日咋乎叱呵,搅得他神思恍惚、视线模糊,也许此刻他正呆在屋子里头在衣料上划粉裁剪。哎,只怪自己耳朵根软,贪图一时小利,家里攒下的本钱全部蚀光不算,还让人家作活靶子!
他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身旁的邻居——石库门亭子间里的小皮匠早已瘫倒在地上了。
5、楼下大脚娘姨骂男人的时候,小皮匠才刚刚回到自己屋里。
小皮匠原先是江南某个小城市的小学堂先生,日本人打仗到了他家乡,这才放弃粉笔生涯来上海投奔亲戚人家。教书先生肚子里有几滴墨水,早先在当地小报登过一些豆腐干文章,本想到上海后靠亲戚关系先找上个饭碗,另外利用晚上空余时间靠手中的笔杆子挣些稿费。听说上海滩上有一些出了名的作家都是从寒伧的亭子间里走出来的,身居其中的他,当初也想依此法圆梦。只是那想法显然太幼稚简单了些,生活中的事怎会如此乐观。亲戚是个无甚关系门路之人,没本事为他谋个象样的饭碗,好歹找上个在印刷间帮忙拣字排字的学徒工,又因手艺无长进、手脚太笨拙,没干上两个月就被辞退。双眼一抹黑的他在街头整日溜达,只是找不到维持饥饱的工作,还是弄堂口老皮匠看他凄惶的样子,就收留他一起做补鞋钉掌生意。人落魄到现在这副样子,是他始料不及的。
一天生意忙下来,人一沾上床铺就倒头要困觉,哪还有拿纸笔操练的情趣。再说他肚子里的几滴墨水,在老家还好晃荡几下,进了大城市还有立足之处?尝试着向报社投了几篇,无一变作铅字,渐渐就死了心眼。人还依旧住在亭子间,只是作家梦是再也不敢想了,今日却要他去做一回米贩子,只怪饥寒交迫砸碎了他往日的憧憬。
今天晚上租后楼的黄包车夫阿三踅进他的亭子间。那时他正一杯白开水就着两只烧饼,充作晚饭。“小阿弟,日脚不好过?”阿三的口气有股居高临下的味道。这年头穷人多的是,小皮匠又早没了读书人的斯文,他一边咀嚼着烧饼,一边用手拍了下条凳搭起的竹榻,阿三一屁股坐下,就又一阵咯吱咯吱的声响。小皮匠一仰脖将杯中开水倒入嘴巴,先不急着咽下,“咕噜咕噜”鼓捣了一阵,才猛地一口咽下。这才面对阿三答道:“如今莫讲我这个外乡人,即使老上海,怕也是难熬的。当然你例外罢了!”
“小阿弟讲得一点不错。不过好过不好过,总不能怨天尤人任人摆布,自己如果肯动脑筋的话,办法总是有的嘛!”
“师傅有啥办法,让小阿弟也能捧上只吃得饱的饭碗!”小皮匠急急问道。他盯住黄包车夫的眼睛,似乎想从里头找到条摆脱困境的道路。
面对小阿弟殷切焦灼的神色,阿三却轻轻叹了口气,调转话题说:“要论道道,当然还是像你们读过些书的人多。记得你刚搬过来那阵子,天天在电灯泡底下涂涂写写,现在倒长远不写了?”
“不谈了,不谈了。”小阿弟连连摆手,“肚皮空空,脚跟飘飘,连电灯铜钿都付不起,还有这种闲心思。”
黄包车夫又笑了,“像我这种大老粗一个,其他本事没有。但天天拖着部车走西跑东,听到的道道多,稍稍动点脑筋,总能从里头拣出一两条弄口饭吃的门路来。不知小阿弟是否有兴趣一道去做?”黄包车夫说完,就用眼光打量着对方的神态。
“去做啥事体?”小皮匠一脸兴奋。
“到乡下去背米。”
“做米……贩子?”他的脸色微微发白,一屁股又坐了回去。
“对呀,讲难听点是做米贩子。但你想想,人肚皮瘪塌塌的时候,还在乎啥名声好听难听,况且又不是去做强盗贼骨头,与外人搭界啥。只要穿道铁丝网,今夜去,明夜回,人不知鬼不觉的,你一趟米就背回来了。你自己思量思量,我是一点没有硬拉你入伙的意思。现在这年头,穷帮穷邻帮邻,我有饭吃了,也想让贴隔壁关门不见开门见的小阿弟吃上一口……”
后楼的黄包车夫说得轻巧,但亭子间的小皮匠却听得汗涝涝。他知道这铁丝网不是好钻的,一发现就要被日本兵杀头。米贩子手里的米少几只铜板都不肯脱手,只因人家这米是用自家性命换来的,难道今晚他也要用性命去换米吗?
“我没有十分把握是绝不会来邀你小阿弟出山的。”瞅着小皮匠忐忑不安的眼神,知道他心存疑虑不敢贸然行动,于是尽量给他吃足定心丸:“你别以为有密密的铁丝网、有鬼子巡逻队,就能难倒我。万事开头难,只要找准窍门,没有过不去的老虎口!我找准的那处地方,再多的米也能背进上海滩!”
看黄包车夫那副稳操胜券的模样,那里会想到明晚,他们背米钻过那处凹地跟前的铁丝网时,被埋伏着的巡逻队一网打尽,领头人黄包车夫被绑着推进火堆里去,当他挨近熊熊大火的边缘处时,只听他一个劲地苦苦大声哀求:“东洋先生,求求你,我烫我痛,我不要烧死呵……”鬼子的一片狰狞笑声中,小皮匠紧闭起眼睛,灵魂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目送黄包车夫走出门,小皮匠仍旧下不了决心。读过书的总有瞻前顾后的毛病,当初他是下了番狠心才到上海来谋生的,不想日子比乡下还不如,今朝不知明朝的日子使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已走到了尽头,他无力改变一下囊中空空的窘境。可是当黄包车夫来邀他合伙背米去时,他又一下子望而却步了。他自然清楚阿三是个爽直的汉子,没有一点儿存心让人上当的心思,万一有的话,也绝不会去找他这么个身无分文的穷邻居。阿三无非是出于利人又利己的目的,一来路上有个牢靠而又有力气的伴儿,二是同病相怜,关照一下在一个屋檐下的苦命人。唉,兵荒马乱的年月,耐不住饥寒的只好纷纷为贪图一点小利而舍命不顾;捞这种小利的都是出于无奈的平头百姓,如果有办法好想的话,有谁肯冒这般大的风险去铤而走险呢?
不过,这背米的事得早点定下来,过了这个村哪里再去找这家店。
6、黄包车夫走回家中,就吩咐老婆快点烧晚饭,锅里多掺些大米,晚上又要出去背米了,肚皮里得盛点着力的货色才胜任得了。关照好自己就躺倒在床头,想打一点瞌,晚上好有点精力走路。
今天真出了怪了,平常去背米前,人只要挨上枕头,总能迷糊上一会儿,可是今晚不知那根神经出了毛病,迟迟睡不着,听到女人在板壁外淘米、切菜、起油锅;听到女人在悄声训斥儿子:“到外头去疯,让你爷困一歇!”
横竖困不着,就倚在床上想起了往事。
还是这么间租借来的石库门后楼,还是这样醒着躺在床上,半年前他的日子可真叫惨呵。那天拉着黄包车做生意,为着几句话得罪了一个客人,那家伙恰好是某个路段的地痞头子,车子拉到目的地,这人竟赖帐不肯掏车费。阿三本是个火爆性子,喉咙必然粗起来,闻见吵闹声,那扇门里走出两个帮凶,不待主子努嘴巴,喽们早捋袖抡拳打将上来……开始他还能辨出眼冒金星、胸口憋闷、腿根刺痛的感觉,到后来全身似一截扭曲的麻花,蜷缩在墙角挨着拳脚,啥滋味也感觉不出了。一个煞坯扬起脚掌,朝他胸窝猛踹一脚,他胸部似放进夹板里被狠命挤压一下,挣扎了好一会儿,喉咙口涌出股又腥又稠的液体来,他眼睛一黑,昏死了过去……
待他躺在自家床上,知道家中的屋顶要塌落了:一家人的吃喝断了来路,还有他的医药钱,今后的日子怕是神仙也会愁眉不展的。再血气十足的男子到此时也只好在老婆面前落下心酸的泪水。关照她出门到外头胡乱去挣点钞票来,至于是去挣什么钞票其实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在做黄包车夫老婆之前,她是跟着人立在电线杆下做皮肉生意的。两人都是在马路上拉客的,渐渐熟识了,于是拉黄包车客的阿三将拉嫖客的她拉到一间屋子来了。为了给男人治伤病,为了几口人的吃喝,女人只好重操旧业,又干上了街头卖笑的勾当。因只有一间屋子,好在亭子间的小皮匠白天要上街设摊,于是女人一大清早将黄包车夫背进亭子间安顿好,然后再出门去。
阿三在屋里怎么睡得着,心惊肉跳地听到楼梯口响起一前一后一轻一重的脚步声,呼吸都差不多要窒息,听着从板壁缝处传过来的喘息声和呻吟声,心头一阵阵痉挛。可是当转念想到今天的饭食有了眉目,那颗悸动的心才静下来。往后的日子,当听不见楼梯口传来的脚步声,他往往会觉得急不可耐;有时逢上刮风下雨,见老婆东张西望地瞅天气迟迟不出门,他还会骂山门:“又不是新娘子上轿,要挑啥黄道吉日,这点雨碍啥,去,快出去!”
靠女人这般操练忙活,家里的屋顶总算没塌下来。伤好以后他调换老婆上街拉客,身体是大不如从前,一两碗玉米糊糊那里受得住重体力活。好容易接到个主顾,还没有将车子拉到目的地,肚子像只泄了气的轮胎,脚板软绵绵地似踏在棉花絮里一般,任主顾在车上拍手骂,拍脚跳,差不多欲跳将下来另觅车夫,他这里吭着头不发言语,后来到了目的地,原来讲好的车钿肯定是要扣去几只铜板的。亏得阿三后来做起了米贩子,照他这样拉下去,一家怕早饿得半死了。
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假如能横下心来,朝险恶处走上一步反倒有了生路,至少会比眼前的一筹莫展要好上许多。阿三不像亭子间的小皮匠,有那么多瞻前顾后的心思,大苦头是吃不着的,譬如讨不着车钿,至多唉声晦气罢了,那里会去脸红脖子粗地论理,最终被打得奄奄一息;但是逆来顺受的苦日子却注定要始终跟随着小皮匠这号人:在乡村教书断了活路,到上海来做学徒被炒鱿鱼,只好到马路口摆皮匠摊,再混不下去,恐怕拾菜皮拣煤渣都肯做,只是他不会想到人人都好做的生活里有啥钞票好赚。这世道论挨冻受饿,论最没有出息,第一就轮到这帮人。
那时候因拉不动或拉不到主顾,阿三大多数辰光只好聚在等生意做的黄包车夫堆里头聊天谈山海经。大家的话题都是与肚皮饱饿有关,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近郊清乡区贩米,背回上海来的米一可解决全家人的温饱,二来也可作黑市米卖给他人赚上一票。只是都晓得这一条生计是以自家性命作筹码的,只要被日本人抓住,背来的米全部没收不算,人还要捉去杀头。所以众人尽管说得头头是道,但都是有心无胆。
上回大难不死,自己这条命算是拣到的;现在黄包车又拉不动,与其眼巴巴这样干熬,还不如索性孤注一掷,用背米去换回一家的活路。日本鬼子虽然凶狠,但老虎总有打盹的辰光。自己的气力不如从前,但眼睛脑子还是蛮灵活的,只要多生点心,还怕背不回几袋米来。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闭上眼睛,也能摸索出来回的路程:走到造币厂桥,朝北新泾方向下去,混过关口鬼子的盘查,走向乡下村庄……买到米后,再走小路,从一处看好铁丝网底下有凹处的地方钻过去,一般到第二天早上即可到家。那凹洼处约莫有一个多肩膀的宽度,匍匐行走,须得小心翼翼,仗着先前扶着车把穿行大街小巷不偏不倚的本事,如今倒找准了感觉,趟趟平安无事钻过去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外头人好瞒,同一个门洞进出的邻居如何瞒得过去。成了米贩子的阿三索性言明:只要邻居愿意,只要有胆量去做,他一概欢迎。他清楚房东女人过日子不容易,一个人拖三四个小囡。她的男人真不是块料,要与烂女人去鬼混,却不将自己的家安顿好,撇下一家人溜走不算,还要将一屁股债推给她。阿三想只要陈家阿嫂愿意走一趟,自己再吃力,米袋也是绝不会让她背的,只是图个路上有遮人耳目的掩护,男人大概都有怜悯势单力薄女人的禀性。
亭子间的皮匠倒也应该让他出点力。自从那次遭毒打后,身体明显垮了,一趟米背好,几天都不想动弹。有皮匠做个帮手,自己肩头的份量就好轻松一些……就这样胡思乱想着,猛听到老婆来喊他吃晚饭了。
7、石库门底楼终日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霉涩气,夹杂着煤球炉散发的二氧化硫、下水管道的污臭,以及从碗橱、板箱里溢出的各种气味,组成了石库门住家独有的一种氛围,给人有种阴湿沉闷略带呛鼻的感觉,如同上海滩眼下压抑无奈的生活。
外婆和子女此刻端坐在充满此种气味的前厢房里,正思量今晚是否与黄包车夫一道去背米的事情。其实外婆的主意是很明确的,她想走上一遭。不要讲现在有邻居相邀,即便单身一人,面对眼下的窘况,她咬咬牙也是要去闯荡一番的。她不放心的是身边这几个孩子,莫说这一去有个三长两短,万一路上有个意外,好多天回不来,无爹无娘的日子让她们怎么过?
其实这一趟背米从出门开始就孕育着灾难。母亲那年才10岁,依稀记得随大人走时,被路上的石块拌了一跤,手掌脚背上摔得满是鲜血。只有黄包车夫感觉良好,经过关卡时,鬼子看了一眼他们,就挥挥手放行了。阿三高兴地讲:“阿嫂,你一道来事情就好办了,若是我一个人过卡,市民证翻来覆去看不好,问话也没个底。”他为自己选择的道伴对路而洋洋得意。
外婆问:“回来走啥路?”“你放心,这是条鬼子也寻不着的路,再多的米也能背进上海滩!”
只是外婆与母亲已经无法描绘那条类似“胡志明小道”的走向及方位了。黄包车夫率领众人背着米袋才走到路口,就遭到鬼子的埋伏,所有的背米的男人统统作了刀下鬼。外婆和母亲则被打发到鬼子伙房去帮厨。所以她们根本不知道黄包车夫欲带他们走的是怎样一条坎坷小道,是乱坟丘堆、是荒野河滩?可惜这一条路是无法探究了。
直到今天母亲说起这段往事,仍不住语调哽咽,泪水打转。恒福里的男人这一晚死得太多了,那弄堂里上年纪的寡妇,她们先前的男人都是因背米而没有归来……
约定的时刻终于到了,先是黄包车夫、然后是小皮匠下楼的脚步声,本帮裁缝也起身了,听到他们拉门的声音,大脚娘姨大概也晓得利害关系,没有了咋咋乎乎的嗓门。于是外婆缓缓站起身来,又将叮嘱多遍的话再关照了一次,拿出银圆和米袋,与二女儿一起走出屋门。
石库门楼里的一行人朝着外面黑沉沉的夜色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