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cratch是MIT(麻省理工学院)为八岁以上儿童设计开发的一套新的程序设计软件,目的是让儿童在创作体验中学习编程、表达自己的想法。依据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和布鲁纳的理论,作者觉得在六年级信息技术“Scratch”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主题互动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关键词】Scratch;程序设计软件;主题互动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学习运用技术促进自我发展。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中学高级教师谢作如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让学生知道,技术是有趣的,我们可以用技术做出好玩的作品;技术是有用的,可以用在很多领域;技术在发展,所谓的新技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学生无法接触的,或者说学生没有必要接触的神奇事物。我们能通过技术门槛很低的平台,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引导他们研究技术。”笔者在经过认为如果在Scratch教学中,通过主题活动教学让学生课堂更有效。
一、走进Scratch
Scratch是MIT(麻省理工学院)为八岁以上儿童设计开发的一套新的程序设计软件,可以用来创造交互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和艺术。Scratch开启了一个新的编程理念,完全不用背指令,使用积木组合式的程序语言,学习变得更轻松,并充满乐趣。让孩子、成年人都能够快速的学习使用,创造出自己的计算机程序作品。学习Scratch,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会让孩子越来越聪明。8岁以上的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最强,这个时期如果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编程知识,不但可以减少孩子“接触计算机=玩游戏”的普遍现象,而且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活力。
二、走进主题互动教学模式
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反应,而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设计某个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参与对相关主题的分析、探究、交流与表达等环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以作品呈现为目的的自主探究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课堂教学中,应用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在“Scratch”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是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其基本特色是:动态、注重研究过程、实行集体备课团队教学;基本程序是:确立主题、构想研究阶段、创意设计阶段、工艺制作阶段和展示交流。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一)明确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一定要避免为知识点而进行教学的现象,应跳出“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Scratch自身就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示范例子,有故事类、音乐和舞蹈类、游戏类、动画类等,而且每个动画都很有趣味性,极具吸引力,用好这些例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引入这些例子,让学生去玩一玩,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用Scratch编写音乐和舞台特效方面的动画时,打开“街舞表演秀”中的“机器人舞蹈”,学生一运行就被那绚丽的场面和动听的音乐所吸引,兴致浓厚,进而提出“用Scratch设计一场街舞表演”的学习主题,这样既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被激发。
(二)分析主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主题活动中,需要教师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同时由于学生对scratch熟悉程度及认知能力等问题,不可能对一个较大问题开展有效的分析,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提出的问题时,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问题切口小了,学生便容易下手,学习的方向性也更强了。比如,在教学“游戏我来创”这一课时,在对“快刀切水果”作品进行展示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讨论,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即“水果如何跟着鼠标指针左右移动”这一难点。这个技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仅靠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通过提问与对话,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将学习任务细化成了一个个具体的着力点。
小学Scratch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去教会学生如何去使用指令、搭建程序,而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习惯。良好的课堂引导,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意义。
(三)探究主题,拓宽学生思路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的技能,增长了新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要求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增加,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比如,在“快刀切水果”这个游戏的第二关中,教师要求学生增加了
(下转第3页)
(上接第2页)
“炸弹”这一角色,使得快刀切水果的难度更大,很多同学在此基础上,还导入了Scratch自带素材库中的刀子的不同造型,设置切水果时刀子溅出果汁等程序效果,与教师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得作品充满了乐趣,与众不同,而这不就是创造吗?
不仅是内容上可以有创造发挥,在知识技能上,也应鼓励学生发挥。由于Scratch积木式的编程非常直观、具体,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也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方便。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也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用提问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思考,优化学生的程序算法。比如,在进行“趣味投篮赛”这个主题活动时,制作按“右移键”控制角色向右移动时,下表的两种脚本都可以完成。
左边的脚本是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并使用的,较直观,而右边的脚本,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坐标的知识才能得出,虽然有点难度,但脚本简洁,程序执行效率高。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与对比,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但不应强求一致。恰当的引领点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多掌握一种方法,更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伏笔。
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Scratch课堂,突出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应用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思路的拓宽,知识技能的使用,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都有非常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但武刚著.《活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2]王希华编著.《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2003.5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6
(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小学scratch程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c201513)
【关键词】Scratch;程序设计软件;主题互动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学习运用技术促进自我发展。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中学高级教师谢作如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让学生知道,技术是有趣的,我们可以用技术做出好玩的作品;技术是有用的,可以用在很多领域;技术在发展,所谓的新技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学生无法接触的,或者说学生没有必要接触的神奇事物。我们能通过技术门槛很低的平台,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引导他们研究技术。”笔者在经过认为如果在Scratch教学中,通过主题活动教学让学生课堂更有效。
一、走进Scratch
Scratch是MIT(麻省理工学院)为八岁以上儿童设计开发的一套新的程序设计软件,可以用来创造交互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和艺术。Scratch开启了一个新的编程理念,完全不用背指令,使用积木组合式的程序语言,学习变得更轻松,并充满乐趣。让孩子、成年人都能够快速的学习使用,创造出自己的计算机程序作品。学习Scratch,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会让孩子越来越聪明。8岁以上的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最强,这个时期如果能够接触到计算机编程知识,不但可以减少孩子“接触计算机=玩游戏”的普遍现象,而且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活力。
二、走进主题互动教学模式
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反应,而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设计某个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参与对相关主题的分析、探究、交流与表达等环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以作品呈现为目的的自主探究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课堂教学中,应用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在“Scratch”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是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其基本特色是:动态、注重研究过程、实行集体备课团队教学;基本程序是:确立主题、构想研究阶段、创意设计阶段、工艺制作阶段和展示交流。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一)明确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一定要避免为知识点而进行教学的现象,应跳出“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Scratch自身就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示范例子,有故事类、音乐和舞蹈类、游戏类、动画类等,而且每个动画都很有趣味性,极具吸引力,用好这些例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引入这些例子,让学生去玩一玩,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用Scratch编写音乐和舞台特效方面的动画时,打开“街舞表演秀”中的“机器人舞蹈”,学生一运行就被那绚丽的场面和动听的音乐所吸引,兴致浓厚,进而提出“用Scratch设计一场街舞表演”的学习主题,这样既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被激发。
(二)分析主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主题活动中,需要教师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同时由于学生对scratch熟悉程度及认知能力等问题,不可能对一个较大问题开展有效的分析,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提出的问题时,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问题切口小了,学生便容易下手,学习的方向性也更强了。比如,在教学“游戏我来创”这一课时,在对“快刀切水果”作品进行展示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讨论,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即“水果如何跟着鼠标指针左右移动”这一难点。这个技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仅靠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通过提问与对话,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将学习任务细化成了一个个具体的着力点。
小学Scratch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去教会学生如何去使用指令、搭建程序,而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习惯。良好的课堂引导,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意义。
(三)探究主题,拓宽学生思路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的技能,增长了新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要求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增加,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比如,在“快刀切水果”这个游戏的第二关中,教师要求学生增加了
(下转第3页)
(上接第2页)
“炸弹”这一角色,使得快刀切水果的难度更大,很多同学在此基础上,还导入了Scratch自带素材库中的刀子的不同造型,设置切水果时刀子溅出果汁等程序效果,与教师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得作品充满了乐趣,与众不同,而这不就是创造吗?
不仅是内容上可以有创造发挥,在知识技能上,也应鼓励学生发挥。由于Scratch积木式的编程非常直观、具体,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也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方便。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也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用提问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思考,优化学生的程序算法。比如,在进行“趣味投篮赛”这个主题活动时,制作按“右移键”控制角色向右移动时,下表的两种脚本都可以完成。
左边的脚本是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并使用的,较直观,而右边的脚本,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坐标的知识才能得出,虽然有点难度,但脚本简洁,程序执行效率高。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展示与对比,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但不应强求一致。恰当的引领点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多掌握一种方法,更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伏笔。
主题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Scratch课堂,突出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应用性的特点,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思路的拓宽,知识技能的使用,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都有非常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但武刚著.《活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2]王希华编著.《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2003.5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6
(本文是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小学scratch程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c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