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世界杯正在俄罗斯如火如荼的展开,央视收获了世界杯的转播权,在我们看这些激烈的比赛画面的同时,央视国际体育赛事解说的叙事特征和技巧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对于央视世界杯决赛解说进行叙事分析,不仅可以为体育赛事转播提供一种理论参考,还可以为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同时为观众收看体育赛事直播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世界杯 解说 叙事分析
一.赛事直播的仪式感
“在体育与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赛事直播成为最常见的方式,体育赛事的直播具有了叙事的一切元素,可以和叙事学的发源地文学作品形成一一对应"。在体育赛场上的赛事直播也具有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直播讲述一场体育比赛的故事,它具有很强的叙事色彩,长期电视赛事直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叙事模式,电视赛事直播主要由镜头语言,解说话语和插播广告构成。
以 2010 年南非世界杯决赛转播为例,尽管在足球场内有多达 33 个摄像机位,从而保证赛场的画面信息得到最大程度保存,但在实际的转播过程中,观众只能跟随着画面的切换看到转播导演希望观众看到的画面。这样一来,观众眼前“正在发生的事实”很大程度上是被预设好的,因为尽管直播中一部分画面切换需要现场导演跟随比赛进程来随机切换,但仍有很多画面其实是预先设定好故意让观众看到的。除了现场转播导演对直播画面的控制之外,为避免直播画面中出现意外,央视往往会让直播信号比实际传输时间晚几秒呈现给电视观众,而在画面的层层选择过程中,经过加工的画面就已经形成了叙事,现场导演希望传递出的仪式感等也随着画面抵达观众。
二.赛事解说词的叙事方式
世界杯决赛的受关注度无须赘述,央视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媒体,拥有世界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版权,同时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做国际体育赛事转播和解说的媒体,央视的体育转播解说本身也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黄健翔在世界杯解说中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了经久不衰的流行语。
既然体育比赛都是有画面的实时传输,且画面经过了导演的选择,观众可以看到画面,为什么还需要赛事解说呢?王群在《体育解说的内涵与功能》中提到“最需要重复强调的还是体育解说语言必须能够煽情,这是发挥体育比赛本身的娱乐功能对体育解说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体育解说员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故而解说的不可或缺性在于帮助观众理解眼前看到的画面,带来画面外的相关内容,就世界杯而言,有的观众可能是刚刚开始接触,没有解说很难自己主动去了解比赛相关的内容,故而解说的存在也是保证电视收视率不断上涨的因素之一。体育赛事解说看起来似乎是解说员的临场发挥,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然而在同类型的体育比赛中,大家会发现有一些解说内容是每场比赛都会出现的,比如说比赛开始之初对运动员的介绍,介绍的顺序往往也是不变的,以足球比赛为例,解说员在介绍比赛队伍的出场选手时,都是从守门员开始介绍,最后介绍前锋队员,这几乎是国际惯例。而且由于比赛的时间顺序和预订好的严格流程,解说员随着比赛进程进行的解说,在内容方面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前准备好或是可以预知的,故而世界杯解说的方式可以表现为画面切入,赛前仪式介绍,比赛开始后比赛时间、地点、球队、裁判员介绍,球队渊源、交手记录,随比赛进程讲解比赛,上半场结束小结,下半场开始简要回顾,讲解比赛,完场总结。
在这样的解说程式下,解说员只要把握好基本的框架,赛前将已知信息整合,临场解说中,预知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展示,同时配合以比赛进程,用相对固定的比赛规则等加以解释,看似不可控、需要临场发挥的赛事解说内容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固定的。在解说中,除了专业术语外,很多词语会频频出现,特别是足球比赛中对于胜负的描述“胜负”的词语种类繁多。尽管体育赛事归根结底只是一场游戏但在解说中,游戏和娱乐有关的词语几乎很少出现,而像“交锋、对阵、对手、队友、战士、对战”等带有明显对抗性词汇则大量出现,以此来烘托出体育賽事庄重严肃性和大事件性质。
所以对于世界杯这样的大型比赛,特别是决赛,解说员在解说词汇选择方面,总会有意无意的选择给人宏大印象的夸张词汇。从而传递出比赛的重要性,试图让观众相信比赛具有的不平凡意义,从而引起“群体情感的一种宣泄”,让观众对电视转播起到情感上的共鸣,不知不觉中被“媒介世界真实”所影响。
三、媒体改革对解说词的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中国电视开始向大众传媒本质的回归, 开始注重受众的接受心理,尊重大众的审美趣味。正如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提到:“大众需要的是那种感染他们的电视‘纪实效应’, 是那种真诚而平实的叙述, 而不是堆砌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只有当电视人拥有了一种真诚的态度时, 把过去那种居高临下教训人的电视节目在形式上变得尊重别人、切近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心理时,那么电视新闻才能获得大众的真正‘共鸣’。”
所以在当今多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即使是央视这样实力雄厚的媒体也要不断改革适应新的市场。具体到体育赛事报道中,解说员要力求在解说中更独树一帜,从而吸引观众。
例如当比赛结束时,1978年央视解说员会说:“观众朋友们,世界杯决赛结束了,阿根廷足球队3:1战胜荷兰足球队获得冠军。”然而,当我们回到四年前,解说员在比赛结束时说:“世界杯的决赛结束之后,必有一方欢欣鼓舞,也有一方黯然泪下。我们无法在一场比赛当中有两个获胜者,只能有一支球队拿到世界杯的冠军奖杯。但是即使失利的一方,他们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获得人们的尊敬,他们至少在精神上是不败的!夜幕之下的马拉卡纳,迎来了它的第二次世界杯决赛,科科瓦多山顶的救世基督,在俯瞰着红尘,俯瞰着众生。在他眼前,可能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我们,毕竟身处红尘,每一次世界杯都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情感上的波动!”
尽管时代在变,体育精神中存在的强调国家性、集体性的思维一直没有变,这不是由解说员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变迁决定。随着市场经济因素的变动和媒体自身的发展,为了更适应观众的需求,解说员在自身风格方面不断改变、进行新的尝试,来更加适应和符合新形势下大众对传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群.体育解说的内涵与功能[J].现代传播,2003年(3)
[2]刘贺娟.电视赛事直播的叙事元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英语研究, 2009(9)
[3] [美]罗伯特·艾伦,牟岭译.重组话语频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世界杯 解说 叙事分析
一.赛事直播的仪式感
“在体育与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赛事直播成为最常见的方式,体育赛事的直播具有了叙事的一切元素,可以和叙事学的发源地文学作品形成一一对应"。在体育赛场上的赛事直播也具有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直播讲述一场体育比赛的故事,它具有很强的叙事色彩,长期电视赛事直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叙事模式,电视赛事直播主要由镜头语言,解说话语和插播广告构成。
以 2010 年南非世界杯决赛转播为例,尽管在足球场内有多达 33 个摄像机位,从而保证赛场的画面信息得到最大程度保存,但在实际的转播过程中,观众只能跟随着画面的切换看到转播导演希望观众看到的画面。这样一来,观众眼前“正在发生的事实”很大程度上是被预设好的,因为尽管直播中一部分画面切换需要现场导演跟随比赛进程来随机切换,但仍有很多画面其实是预先设定好故意让观众看到的。除了现场转播导演对直播画面的控制之外,为避免直播画面中出现意外,央视往往会让直播信号比实际传输时间晚几秒呈现给电视观众,而在画面的层层选择过程中,经过加工的画面就已经形成了叙事,现场导演希望传递出的仪式感等也随着画面抵达观众。
二.赛事解说词的叙事方式
世界杯决赛的受关注度无须赘述,央视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媒体,拥有世界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版权,同时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做国际体育赛事转播和解说的媒体,央视的体育转播解说本身也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黄健翔在世界杯解说中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了经久不衰的流行语。
既然体育比赛都是有画面的实时传输,且画面经过了导演的选择,观众可以看到画面,为什么还需要赛事解说呢?王群在《体育解说的内涵与功能》中提到“最需要重复强调的还是体育解说语言必须能够煽情,这是发挥体育比赛本身的娱乐功能对体育解说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体育解说员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故而解说的不可或缺性在于帮助观众理解眼前看到的画面,带来画面外的相关内容,就世界杯而言,有的观众可能是刚刚开始接触,没有解说很难自己主动去了解比赛相关的内容,故而解说的存在也是保证电视收视率不断上涨的因素之一。体育赛事解说看起来似乎是解说员的临场发挥,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然而在同类型的体育比赛中,大家会发现有一些解说内容是每场比赛都会出现的,比如说比赛开始之初对运动员的介绍,介绍的顺序往往也是不变的,以足球比赛为例,解说员在介绍比赛队伍的出场选手时,都是从守门员开始介绍,最后介绍前锋队员,这几乎是国际惯例。而且由于比赛的时间顺序和预订好的严格流程,解说员随着比赛进程进行的解说,在内容方面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前准备好或是可以预知的,故而世界杯解说的方式可以表现为画面切入,赛前仪式介绍,比赛开始后比赛时间、地点、球队、裁判员介绍,球队渊源、交手记录,随比赛进程讲解比赛,上半场结束小结,下半场开始简要回顾,讲解比赛,完场总结。
在这样的解说程式下,解说员只要把握好基本的框架,赛前将已知信息整合,临场解说中,预知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展示,同时配合以比赛进程,用相对固定的比赛规则等加以解释,看似不可控、需要临场发挥的赛事解说内容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固定的。在解说中,除了专业术语外,很多词语会频频出现,特别是足球比赛中对于胜负的描述“胜负”的词语种类繁多。尽管体育赛事归根结底只是一场游戏但在解说中,游戏和娱乐有关的词语几乎很少出现,而像“交锋、对阵、对手、队友、战士、对战”等带有明显对抗性词汇则大量出现,以此来烘托出体育賽事庄重严肃性和大事件性质。
所以对于世界杯这样的大型比赛,特别是决赛,解说员在解说词汇选择方面,总会有意无意的选择给人宏大印象的夸张词汇。从而传递出比赛的重要性,试图让观众相信比赛具有的不平凡意义,从而引起“群体情感的一种宣泄”,让观众对电视转播起到情感上的共鸣,不知不觉中被“媒介世界真实”所影响。
三、媒体改革对解说词的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中国电视开始向大众传媒本质的回归, 开始注重受众的接受心理,尊重大众的审美趣味。正如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提到:“大众需要的是那种感染他们的电视‘纪实效应’, 是那种真诚而平实的叙述, 而不是堆砌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只有当电视人拥有了一种真诚的态度时, 把过去那种居高临下教训人的电视节目在形式上变得尊重别人、切近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心理时,那么电视新闻才能获得大众的真正‘共鸣’。”
所以在当今多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即使是央视这样实力雄厚的媒体也要不断改革适应新的市场。具体到体育赛事报道中,解说员要力求在解说中更独树一帜,从而吸引观众。
例如当比赛结束时,1978年央视解说员会说:“观众朋友们,世界杯决赛结束了,阿根廷足球队3:1战胜荷兰足球队获得冠军。”然而,当我们回到四年前,解说员在比赛结束时说:“世界杯的决赛结束之后,必有一方欢欣鼓舞,也有一方黯然泪下。我们无法在一场比赛当中有两个获胜者,只能有一支球队拿到世界杯的冠军奖杯。但是即使失利的一方,他们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获得人们的尊敬,他们至少在精神上是不败的!夜幕之下的马拉卡纳,迎来了它的第二次世界杯决赛,科科瓦多山顶的救世基督,在俯瞰着红尘,俯瞰着众生。在他眼前,可能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我们,毕竟身处红尘,每一次世界杯都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情感上的波动!”
尽管时代在变,体育精神中存在的强调国家性、集体性的思维一直没有变,这不是由解说员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背景和经济变迁决定。随着市场经济因素的变动和媒体自身的发展,为了更适应观众的需求,解说员在自身风格方面不断改变、进行新的尝试,来更加适应和符合新形势下大众对传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群.体育解说的内涵与功能[J].现代传播,2003年(3)
[2]刘贺娟.电视赛事直播的叙事元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英语研究, 2009(9)
[3] [美]罗伯特·艾伦,牟岭译.重组话语频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