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客观上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操作、设计、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建立家庭实验室,利用现行的物理学具,在学生家中建立微型实验室,即能巩固和完成教学中要求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又能系统完成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及习题中的一些自我设计的实验制作。家庭实验室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达到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种方式
1、创建“交流平台”
当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或自制教具时,一个成熟的作品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在同学们的交流探讨中完成,为此我们在教室的学习专栏里专门设有“交流平台”,提供学生交流研讨的平台,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开发,才华的展现,更可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难题得到解决,使一件不成熟的作品逐步完善。
2、变无实验为有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对物理现象作如何最形象最清楚地叙述,也无法代替学生对实物和现象的直接观察,演示实验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功效,它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因此凡是书上的知识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在教学中都应尽量动手做实验。
3、变演示实验为边学边实验
大部分演示实验学生都是被动地观察,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对得出的结论表示怀疑。如能适时适量的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教师一边讲授一边实验,突破教材,设计创新性实验,让学生细致观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创造性地运用“质疑──设计──验证”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观察、边思考,让他们动眼、动脑、动口、交流、归纳。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发展自己见解的余地,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生动活泼的发展。
4、变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
物理课内实验,不管是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往往限定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适时变课内为课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物理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物理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拓宽实验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材料简单易得、贴近生活的小实验,这些内容既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补充和提高,也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有益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安排学生去动手、去动脑、去创造,鼓励学生做好小实验。另外,小实验是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的,不受时间、器材、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认为满意为止,同时有的实验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所需器材,也无明确要观察的现象,所有问题均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多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课内实验变为课外实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从关注自己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动力。
5、创设开放性实验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视觉、形象思维使用的是大脑的右半球,听觉、抽象思维使用的是大脑的左半球,如果让学生处在教学环境中边观察,边思考,左右大脑都得到使用。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很多物理知识内容决定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设开放性实验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实验的重要性
1、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一般是:老师讲讲做做,学生听听看看,效果往往不好,若在教师示范的同时学生也参与实验操作,或者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学生的兴趣更浓,更容易投入。这样就可把教师的讲授转化为精心引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认识过程,知识学得扎实,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两年来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上都大有改变,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2、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显著提高
由于学生在家中做实验不像在学校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可充分观察和研究,记忆深刻,大大丰富了学生实验,并弥补了课堂实验的缺憾和不足,延长、扩展观察和实验的时空。因而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于传统教学,自然动手操作能力将大大提高。同时实验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排除的过程无疑锻炼了学生的探索、协作精神,观察、实验、逻辑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致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必须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由于器材少,学生即使重视实验,也做不到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相当多的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有了学具,就有了充分观察、动手实验的机会,可以在已知的物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做出假设和预言,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是研究物理现象、规律的一种方法。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学生自己探索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会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发现的快乐,又学习了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4、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家庭实验是训练学生独立自主、自理地做实验的好场所。在没有教师当面指导,面对不太正规的器材下,完全由学生去思考器材的替代品、实验的操作过程、自己想出效果好的方法,这就促使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幻想,激励求异,培养创新意识。而自制器材或把废旧品改成实验器材本身就包含着创造过程。
一、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种方式
1、创建“交流平台”
当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或自制教具时,一个成熟的作品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在同学们的交流探讨中完成,为此我们在教室的学习专栏里专门设有“交流平台”,提供学生交流研讨的平台,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开发,才华的展现,更可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难题得到解决,使一件不成熟的作品逐步完善。
2、变无实验为有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对物理现象作如何最形象最清楚地叙述,也无法代替学生对实物和现象的直接观察,演示实验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功效,它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因此凡是书上的知识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在教学中都应尽量动手做实验。
3、变演示实验为边学边实验
大部分演示实验学生都是被动地观察,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对得出的结论表示怀疑。如能适时适量的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教师一边讲授一边实验,突破教材,设计创新性实验,让学生细致观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创造性地运用“质疑──设计──验证”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观察、边思考,让他们动眼、动脑、动口、交流、归纳。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发展自己见解的余地,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生动活泼的发展。
4、变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
物理课内实验,不管是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往往限定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适时变课内为课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物理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物理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拓宽实验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材料简单易得、贴近生活的小实验,这些内容既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补充和提高,也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有益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安排学生去动手、去动脑、去创造,鼓励学生做好小实验。另外,小实验是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的,不受时间、器材、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认为满意为止,同时有的实验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所需器材,也无明确要观察的现象,所有问题均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多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课内实验变为课外实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从关注自己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动力。
5、创设开放性实验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视觉、形象思维使用的是大脑的右半球,听觉、抽象思维使用的是大脑的左半球,如果让学生处在教学环境中边观察,边思考,左右大脑都得到使用。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很多物理知识内容决定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设开放性实验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实验的重要性
1、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一般是:老师讲讲做做,学生听听看看,效果往往不好,若在教师示范的同时学生也参与实验操作,或者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学生的兴趣更浓,更容易投入。这样就可把教师的讲授转化为精心引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认识过程,知识学得扎实,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两年来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上都大有改变,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2、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显著提高
由于学生在家中做实验不像在学校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可充分观察和研究,记忆深刻,大大丰富了学生实验,并弥补了课堂实验的缺憾和不足,延长、扩展观察和实验的时空。因而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于传统教学,自然动手操作能力将大大提高。同时实验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排除的过程无疑锻炼了学生的探索、协作精神,观察、实验、逻辑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致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必须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由于器材少,学生即使重视实验,也做不到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相当多的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有了学具,就有了充分观察、动手实验的机会,可以在已知的物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做出假设和预言,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是研究物理现象、规律的一种方法。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学生自己探索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会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发现的快乐,又学习了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4、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家庭实验是训练学生独立自主、自理地做实验的好场所。在没有教师当面指导,面对不太正规的器材下,完全由学生去思考器材的替代品、实验的操作过程、自己想出效果好的方法,这就促使并激发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幻想,激励求异,培养创新意识。而自制器材或把废旧品改成实验器材本身就包含着创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