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会变的”——在电视剧《上海滩》里,许文强第一次到上海和方艳云说。但是,谁也无法料到,这个挂着白围巾、披着黑风衣的许文强竟然能够变成“孔子”。在2010年的贺岁档上,30年前饰演许文强的周润发变身孔子,成了贺岁大片《孔子》的票房毒药。人真的是会变的,远远在意料之外。
人的变——既来自自身,也被社会裹挟。
30年足以让许文强变身孔子,那么,当我们把目光由此延伸到2500多年以前,去看待一个名叫孔子的人,又会产生多大的畸变呢?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永不停歇地变。
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犬。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千百年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那么,真实的孔子是好人还是坏人?
将孔子标签化为好人抑或坏人显然是不恰当的。用当下的视角关照孔子,显然已经无力还原孔子作为个体的鲜活。千人千面在所难免。更根本的是,孔子在时代的变局中,无辜地因时而动,早已模糊了真正的模样。
孔子既非好人,也非坏人。孔子在当下的存在,其实已经不是人了。
孔子是一个符号,他已经被异化为至圣、万世师表、孔夫子、孔家店、孔老二……
孔子是一个被劫持者,他被数千年的思想、政治、文化和哲学所劫持。将孔子还原为人,只是每一次人质劫持事件中对一个木偶的临时松绑。
“诗史电影”《孔子》并不能视为近年来对孔子“集体致敬”的标志性事件。值得关注的至少还有:投资6000万元打造的电视剧《孔子》即将播出、于丹《论语心得》风靡、李零从学者化身“学术明星”、鲍鹏山今年春节在百家讲坛大讲《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学院全球布局……孔子已经成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文化明星。
本期杂志所表达的与孔子这个符号联系的个中种种,无疑都仅仅是孔子这个符号在历史的途程中,一个瞬间的存在。透过1974年的“批林批孔、1966年“火烧孔家店”……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感知孔子的瞬间存在。
这些存在的瞬间,可以让我们看到,在不同时间节点,孔子根本不同的模样。
作为人的孔子是不变的,变的是人心、是世道!什么时候,“毁孔”和“尊孔”才会不沦为一出利益木偶剧,而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风景、价值宝库呢? 执笔/李昊
人的变——既来自自身,也被社会裹挟。
30年足以让许文强变身孔子,那么,当我们把目光由此延伸到2500多年以前,去看待一个名叫孔子的人,又会产生多大的畸变呢?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永不停歇地变。
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犬。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千百年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那么,真实的孔子是好人还是坏人?
将孔子标签化为好人抑或坏人显然是不恰当的。用当下的视角关照孔子,显然已经无力还原孔子作为个体的鲜活。千人千面在所难免。更根本的是,孔子在时代的变局中,无辜地因时而动,早已模糊了真正的模样。
孔子既非好人,也非坏人。孔子在当下的存在,其实已经不是人了。
孔子是一个符号,他已经被异化为至圣、万世师表、孔夫子、孔家店、孔老二……
孔子是一个被劫持者,他被数千年的思想、政治、文化和哲学所劫持。将孔子还原为人,只是每一次人质劫持事件中对一个木偶的临时松绑。
“诗史电影”《孔子》并不能视为近年来对孔子“集体致敬”的标志性事件。值得关注的至少还有:投资6000万元打造的电视剧《孔子》即将播出、于丹《论语心得》风靡、李零从学者化身“学术明星”、鲍鹏山今年春节在百家讲坛大讲《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学院全球布局……孔子已经成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文化明星。
本期杂志所表达的与孔子这个符号联系的个中种种,无疑都仅仅是孔子这个符号在历史的途程中,一个瞬间的存在。透过1974年的“批林批孔、1966年“火烧孔家店”……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感知孔子的瞬间存在。
这些存在的瞬间,可以让我们看到,在不同时间节点,孔子根本不同的模样。
作为人的孔子是不变的,变的是人心、是世道!什么时候,“毁孔”和“尊孔”才会不沦为一出利益木偶剧,而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风景、价值宝库呢? 执笔/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