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殿堂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分岔路口,如何引导他们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是每位高校辅导员时刻都不能忘记思考的命题。”三同”工作机制以辅导员学生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最经常面对的三个群体为立足点,通过研究同学生、家长、同行的相处模式,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生培养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培养;”三同”工作机制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同时也肩负着教书育人和学生管理的双重责任。大学作为学生初入社会的先导阶段,伴随着一系列的迷茫、问题甚至挫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肩负着学生培养的重任,必须时刻铭记自身的初心和使命。
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对实际工作的探索和向优秀前辈的学习观摩,总结出学生培养的”三同”工作机制,即同学生交心、同家长交流、同校内外同行沟通。
一、同学生交心
交心,即能够同学生开诚相见,让学生把心里话无保留地说出来。通过同学生交心,做到真正了解、熟知自己的学生,这是做好学生培养的第一步,也是开展一切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唯有这般,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做细、做稳。
客观上,要对学生的个人情况熟记于心。全国“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曲建武教授在培训课程中也曾多次对辅导员群体提出要求,即“开展工作要从熟知学生开始”。关于如何熟知自己的学生,曲教授曾经讲过的一个很简单同时又十分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像背课文一样背诵学生档案,记忆关于学生的一切信息,姓名、长相、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要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主观上,要深入接触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做到了熟记学生信息后,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即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们共事、共处。要深入学生日常活动场所,如宿舍、军训现场、课堂、食堂,多同学生谈心谈话,关心他们在当下及同过往相比发生的心理变化,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正如曲教授所言:“你若是应付了学生,学生就会应付你;你不在乎他們,他们自然也不会在乎你。”这是我辈青年开展辅导员工作需长鸣的警钟。秉持熟知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学生交心,真情实感地关切、关爱学生,辅导员工作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 同家长交流
交流,即能够同学生家长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互换传递,及时输送、获取学生的一手信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强调的就是教育发展所需的全社会内外在合力。家庭教育在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取向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同家长的交流。
一方面,通过同学生家长的交流,及时双向传递学生在校、归家的异常情况和思想波动,有助于将可能发生的学生事故扼杀在萌芽期,一旦发现苗头不对便可及时对学生进行关怀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育人水平,除做好学生引导外,更要注重提升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有效。除了反馈学生近况,还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适时给予家长一定的建议,让家长明白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引导孩子把人做好,领会“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做好“家校协同育人”,建立健全家校一体化育人机制,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同家长交流,更清晰地界定家校双方的责任边界同时明确彼此主体责任,进一步找好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之间的平衡点,助力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辅导员不能仅仅做传递学生在校状况的传声筒,更要充分调动发挥家庭的教育责任,帮助家长真正做到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同校内外同行沟通
沟通,即经常性地同校内外同行针对学生培养事宜进行研究、探讨,把从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个人的从业时间和经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然而沟通却能将经验学习、视野开拓和思路启发进行无限放大。
作为入行不久的新辅导员,要多听、多学、多做,在和同事协调开展工作时要不怕吃苦、敢于受苦、勤于刻苦,将使命感和责任感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转化为细致入微的学生工作和不断提升的职业素养,从基础做好、从小事做好,积极向优秀前辈们看齐,坚定信仰,锤炼自身。
作为从业已久的老辅导员,在充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之外,还应积极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面对虚心求教的后辈们,能够做到无论校内校外,无论是否熟知,都愿意抽出时间为其答疑、解惑,感受后辈青年身上具备的创新思维和行业初心,不断自我革新。
四、结语
同学生交心、同家长交流、同校内外同行交流,并非是在一朝一夕内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应将这种工作思路转化为日常工作中学思践悟的工作作风,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时刻不忘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负党和国家为我辈青年提供的良好成长成才资源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斗才. 高校辅导员实现”人生导师”角色的途径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00(007):133,142.
[2] 张连惠. 与学生个别谈心的技巧[J]. 中国农村教育,2018(7):38-38.
[3] 崔德胜.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J]. 吉林教育,2019,000(028):P.45-45.
[4] 盛惠. 浅谈教师语言沟通技巧[J]. 新课程研究,2019(20).
[5] 魏金芳. 青年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00(004):19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培养;”三同”工作机制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同时也肩负着教书育人和学生管理的双重责任。大学作为学生初入社会的先导阶段,伴随着一系列的迷茫、问题甚至挫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肩负着学生培养的重任,必须时刻铭记自身的初心和使命。
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对实际工作的探索和向优秀前辈的学习观摩,总结出学生培养的”三同”工作机制,即同学生交心、同家长交流、同校内外同行沟通。
一、同学生交心
交心,即能够同学生开诚相见,让学生把心里话无保留地说出来。通过同学生交心,做到真正了解、熟知自己的学生,这是做好学生培养的第一步,也是开展一切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唯有这般,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做细、做稳。
客观上,要对学生的个人情况熟记于心。全国“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曲建武教授在培训课程中也曾多次对辅导员群体提出要求,即“开展工作要从熟知学生开始”。关于如何熟知自己的学生,曲教授曾经讲过的一个很简单同时又十分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像背课文一样背诵学生档案,记忆关于学生的一切信息,姓名、长相、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要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了如指掌。
主观上,要深入接触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做到了熟记学生信息后,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即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们共事、共处。要深入学生日常活动场所,如宿舍、军训现场、课堂、食堂,多同学生谈心谈话,关心他们在当下及同过往相比发生的心理变化,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正如曲教授所言:“你若是应付了学生,学生就会应付你;你不在乎他們,他们自然也不会在乎你。”这是我辈青年开展辅导员工作需长鸣的警钟。秉持熟知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学生交心,真情实感地关切、关爱学生,辅导员工作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 同家长交流
交流,即能够同学生家长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互换传递,及时输送、获取学生的一手信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强调的就是教育发展所需的全社会内外在合力。家庭教育在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取向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同家长的交流。
一方面,通过同学生家长的交流,及时双向传递学生在校、归家的异常情况和思想波动,有助于将可能发生的学生事故扼杀在萌芽期,一旦发现苗头不对便可及时对学生进行关怀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育人水平,除做好学生引导外,更要注重提升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有效。除了反馈学生近况,还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适时给予家长一定的建议,让家长明白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引导孩子把人做好,领会“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
做好“家校协同育人”,建立健全家校一体化育人机制,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同家长交流,更清晰地界定家校双方的责任边界同时明确彼此主体责任,进一步找好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之间的平衡点,助力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辅导员不能仅仅做传递学生在校状况的传声筒,更要充分调动发挥家庭的教育责任,帮助家长真正做到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同校内外同行沟通
沟通,即经常性地同校内外同行针对学生培养事宜进行研究、探讨,把从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个人的从业时间和经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然而沟通却能将经验学习、视野开拓和思路启发进行无限放大。
作为入行不久的新辅导员,要多听、多学、多做,在和同事协调开展工作时要不怕吃苦、敢于受苦、勤于刻苦,将使命感和责任感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转化为细致入微的学生工作和不断提升的职业素养,从基础做好、从小事做好,积极向优秀前辈们看齐,坚定信仰,锤炼自身。
作为从业已久的老辅导员,在充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之外,还应积极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面对虚心求教的后辈们,能够做到无论校内校外,无论是否熟知,都愿意抽出时间为其答疑、解惑,感受后辈青年身上具备的创新思维和行业初心,不断自我革新。
四、结语
同学生交心、同家长交流、同校内外同行交流,并非是在一朝一夕内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应将这种工作思路转化为日常工作中学思践悟的工作作风,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时刻不忘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负党和国家为我辈青年提供的良好成长成才资源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斗才. 高校辅导员实现”人生导师”角色的途径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00(007):133,142.
[2] 张连惠. 与学生个别谈心的技巧[J]. 中国农村教育,2018(7):38-38.
[3] 崔德胜.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J]. 吉林教育,2019,000(028):P.45-45.
[4] 盛惠. 浅谈教师语言沟通技巧[J]. 新课程研究,2019(20).
[5] 魏金芳. 青年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00(00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