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里的体验美学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QQ空间通过日志、相册、留言板等个性化设置立体展现自我,满足了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进一步诱发了人多重需要,个体在享受体验带来的满足感的同时也为这种体验付出了代价。
  【关键词】QQ空间 QQ日志 体验美学
  
  一、体验经济与体验美学
  
  当克罗齐提出“美即直觉”时,美感超越了美本身,过程代替了结果。实际上,审美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视觉刺激引起的情绪体验,实物有限而体验无穷。叔本华曾把艺术看作逃避生命意志的一种方法,因为在审美过程的体验中主体暂时脱离了生命的痛苦。当然,如果把死亡视为一次万劫不复的体验,它自然成了摆脱生命意志的最佳方法。因此,“体验”其潜台词即是经历与主体目前生活状态不同的场景。
  是场景,就需要道具。当这种道具不是主体偶遇,而是人为布置并向主体索取费用时,体验经济产生了。当我们购买一种体验时,是在花费时间享受某一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值得回忆的事件。体验一直是消费娱乐的中心(如戏剧、音乐会、电影、旅游、主题公园),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引入了“体验”。如果说网络开辟了人类生活的另一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线生活”应是一种最大程度的生活体验。腾讯QO从一个赔钱的免费即时通信软件,发展成一个集网上游戏、音乐、买卖、宠物等于一身的多元服务企业——它的成功正是重视用户良好体验。一切以体验为出发点的结果。在一本谈及腾讯的书里作者写道“腾讯的工作就像在开办一个超级娱乐城,QQ聊天工具是一张免费门票,你要在这里盖房子,腾讯就是装修材料供应商:你要在这里养猫养狗,腾讯就来负责宠物的衣食住行:你还可以在这里打牌下棋,看电影听音乐。只要你有Q币来付账。腾讯就会给你提供周到的服务。”我们可以以QQ空间为例来探讨其体验美学的实现。
  
  二、QQ空间的体验美学
  
  QQ空间(QQ—ZONE)是腾讯基于免费的即时聊天工具00开发的一项互联网增殖业务,是以网络为载体、以00号为关联,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0Q空间类似于博客。博客是BLOG的译文,来源于单词weblog。Web指网络,log最初指航海日志,后指程式或系统动作时产生的纪录档。博客于2001年传入中国,在中国这样一个言论尚不十分自由的国家刺激了人们的表达欲望。因而迅速传播:传统门户纷纷推出博客,许多文化精英和影视明星纷纷加入博客阵营,形成中国的博客热。腾讯推出的QQ空间可以说是博客的翻版,然而它摇身一变,轻装上任,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如果说体验是一种“触景生情”的刺激反应,那么对于商家来说,如何巧妙布“景”触动丰富的“情”,便能赢得更多的客户:如何用低成本的“景”触动更深的“情”便能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是一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博弈。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能准确把握住接受者的体验,便能成功。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开始于无意的设计契合、引导了人们某种需求——或许就像当初QQ开发出来后被置之市井,开发者并没意识到它的价值,不想一段时日后遍地开花风靡全国。交往的需求和热情成就了QQ,00的人性化改进创造出新的文化。人类的体验有多空缺,开发的市场就有多广大。QQ让人们体验到社交的乐趣,QQ空问的诞生则在不经意间契合并膨胀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QQ空间作为QQ用户的社区活动平台,是个人展示的舞台也是社区交流的场所。每个QQ聊天主页面都有一个图标链接至自己的00空间,亦可看到他人的QQ空间。QQ空间有一些基本栏目:音乐盒——供用户收藏自己喜爱的音乐:相册——供用户上传满意的照片和图片:日志——供用户发表文章:留言板——供访客留言:个人档——供用户完整自己的信息;QQ农场、QQ牧场——供用户在线栽种或养殖自己喜欢的植物、动物:写心情——供用户记录下瞬时的感受。用户还可根据个人喜好增添或删除某些栏目,并可选择当前版本提供的任何一种版面风格和模板搭配。QQ空间之所以能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悉心经营,正是由于这些设置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体验:
  1、娱乐性
  体验经济与体验美学有一大共同点,就是都在哲学价值的根子上为“快乐”翻案。娱乐是现代人调节自己的本能,有博友写道:“博客是什么?博客是游戏,是最开心的虚拟网络生活。为什么要去博客?因为开心,因为好玩,这才是应该是博客的终极属性。”QQ面对的客户群是年轻人,因而提供的服务更具娱乐性,仿佛在做一个过家家的游戏。
  
  2、自由性
  首先体现在操作简捷上。用一个比较专业的词语来说就是“零进入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对比博客来说,QQ空间的傻瓜式生成更简便,且不同OQ空间域名地址的区别仅在于QQ号码的不同,QQ用户可方便地进入任何一个非设定访问权限的QQ空间:其次,空间主要可以自由地发表文章,抒写心情,修改风格,真正体验言论自由。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是作家,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可是天大的事情。
  
  3、个性化
  QQ空间支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传播符号,为充分展示空间主人的旨趣和个性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凸显个性,展示自我”对于喜欢动辄更名的“心情一族”来说,写心情栏炫示出自己的灵感火花。使用音乐播放器,歌曲的名字可随时显现于“个人消息”框中,向在线好友传达自己的音乐品味。而版面风格、色彩选择、模式搭配等体现出审美的个性化。空间主人是在为自己也在为他人营造一个符合自己个性风格的虚拟空间,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自主创造的满足感。最后空间的命名和空间描述就如一个音乐CD封面一样,对空间主人的风格、理想等进行定位。总之,空间利用网络日志、照片、音乐等前卫方式立体展示自我,让用户对其种种体验历久弥新。
  
  4、互动性
  与传统博客相比,QQ空间在设计上更注意互动,这是QQ空间作为QQ用户社区交往平台的必然,也是其获取成功的关键。“魔鬼都在细节里,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好,通过各种细节,让用户感觉到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才能真正取胜。”QQ空间设留言板让过客留言这是其它博客也拥有的特征,但还专设“心情评论”,让主人感受有人怜爱:设有日志、照片评论,对具体的某一篇文章某一张照片进行评价。空间需要人捧场,就像结婚需要人来贺喜。辛辛苦苦开辟的家园没人来踩,没人来逛。尴尬而又没趣。QQ空间的“最近访客“版块能自动生成访问记录,即使没有访客,没有留言,也能看到访问痕迹,并有访问人数统计,这样即使空间因内容不够精彩而未被人评论,也能在痕迹中弥补主人失落的尴尬(同时回访访友的空间),“流量统计”所激发出来的量度群体 认同带给用户成就感。颇有名气的博客“视频女子木木”曾这样提到访问量对她的刺激:“对于博客主人来说,那些一夜之间或者分秒之间暴涨的访问量都令人亢奋,曾经有个好心的朋友提醒过我不能太在意这东西,我自己也这样想过,但是没办法,它真的太吸引人了,就像暴发户们躲在被窝里不停地数钱一样,控制不住的”。QQ空间别出心裁的地方还在于每个空间设有个性化的养花功能,花的成长指数中有几项与访问量、评论次数挂钩。空间开发商把握到人们的心理,“我们每个网民都希望借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共鸣,并找到积极回应的人,找到一种在人群中被回应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QQ空间正是这样通过各部分细节赢取民心,看准的是大众炫耀和自我表现的需要。因此,当大家还在思考Blog如何盈利,当大家都在争论如利用网络广告、无线增值为Blog盈利时,腾讯的Blog也就是QQ-Zone早已实现了盈利一出售空间的装饰品、道具等。包括大头贴、播放器、音乐、装饰品。养花的成长指数也与购买品的数量挂钩,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虽然腾讯的Q币曾引发一场关于虚拟赁币的争论,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盈利方式的潜力不可估量。
  
  三、QQ日志
  
  “蓬门今始为君开”,QQ主人打扫、装饰自己的空间,并从访客的回应中得到成就感,然而真正“敞开心扉”的是QQ空间的核心版块---QQ日志。没有日志的空间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QQ日志是QQ用户通过自动化工具提交后,在QQ空间页面上呈现的连续更新的,较为完整地记录个人生活的网络日志。随着传统博客在中国的流行,QQ日志因其平民化倾向和QQ庞大的用户群迅速扩展,因而也呈现出与传统博客日志不同的风格。
  
  1、精英化与平民化
  传统博客最初提供的是一些敏感、重要的信息,一家之言的评论而文化精英与影视明星是最初的使用者。虽然有个别哗众取宠者,但一般来说,博客日志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每天过滤大量信息,而后挑选有趣的、重要的、被忽视后的信息打包给你消费。而QQ日志则呈现出平民风格,片断式随想、周末断想、某个主题的闪念,当然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记载。
  
  2、以文会友与会友访文
  博客传播倾向于匿名,以日志内容取胜,以文会友,结交朋友并深度交流。QQ日志倾向于实名传播,QQ访友多为熟人,拜访者因与主人之间的情谊而阅读日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际交往的手段。
  
  3、公共性与个人性
  虽然博客日志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个人生活,但由于其潜在读者的不确定性,琐碎的生活记录无法引起陌生人关注,因而日志内容多具公共性。
  与博客日志相比。QQ日志更像是孤独人群的无序记录,然而这恰好满足了人们自我表现、自我宣泄和渴望理解的需要。
  孤独是现代人的特征,即使QQ搭建了一个与他人会话的平台,仍然不能为个体心灵找一个驻地。以前日记是人们自己安顿灵魂的最好方工,可遗憾的是那最终也只能是自己写给自己的虚幻对话,就像一封写给遥远神灵的永远不能抵达的没人接收的信件。如今网络改变了日记的形态,日记不再是锁在抽屉下孤芳自赏的鲜花。QQ空间是基于QQ号生成的网络空间,QQ好友可以通过链接和更新提示第一时间看到他人的创作动态。因此,创作主体在QQ日志是发表日志不仅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并且其自我对话、自我渲泻都有了被理解的可能。而访友在满足了对他人生活的窥见欲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创作主体的安抚过程。
  
  四、体验的代价
  
  1、净化还是滋长?
  对于悲剧,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有不同的看法:是通过渲泄得到净化还是滋长了人的哀怜癖。同样的问题也可放在QQ空间上,对于这种不同于现实的“在线生活”体验模式,如同戏剧一样,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自编自导自演,表达了、渲泄了、满足了,但会不会也依赖于此?QQ空间在成为一个“心灵家园”的同时也成为逃避现实的空间。
  
  2、重塑自我还是分裂自我
  就QQ日志而言,它不同于博客日志的公共性而更多是写日常生活的感悟,甚至家丑也可外扬,有一定的真实感和自我暴露成分。然而它又不同于日记赤裸裸的真实。充满自我矛盾冲突,包容了无法见人的秘密。QQ日志写作因知晓其阅读对象有意地选择真实。
  周国平在谈及日记的私秘性时说到“在日记中,一个人只面对自己的灵魂,只和自己的上帝说话。这的确是一个神圣的约会,是决不容许有他人在场的。如果写日记时知道所写的内容将被另一个人看到,那么这个读者的无形在场便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写作者的心态,使他有意无意地用这个读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写下的东西……”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方面,创作主体对自己的传播行为有所节制,依照他预期得到好评的方式行事,塑造自我。他展现的是理想中的自我,而不是现实中的自我。创作主体在书写思考,以相对完整地自我记录实现对自我的不断构建和完善,这无疑是有益的。
  但另一方面,这种刻意的伪装又形成了自我渲泄的悖论,既想撒野又有顾虑。“他人即地狱”,观众的在场消磨了个体最原初的个性,原本希望利用QQ空间的私人性来表达本真的人,在被围观后再次陷入了被“看”的位置。“干脆匿名再开一个空间算了,可以真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而,被“看”永远是不自由的,网络的共享成为“缚”住个人又一层“茧”。当人们乐于其中,把拟真实的网络空间当成倾诉空间,体验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却也省略、压抑、遗忘了心灵深处罪恶的真实。体验终究不能代替人生。
其他文献
摘要 隐喻与象征是现代电影常用的修辞方式,几乎所有堪称巨匠的导演都涉足过这一领域并留下经典例证。安哲罗普洛斯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突破了单个镜头、单部影片的局限,贯穿于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庞大而关联紧密、内蕴深厚的隐喻与象征体系,使其作品超出了电影的读解范畴,在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方面获得了多元阐释的可能性,这是安哲罗普洛斯对电影隐喻与象征语词库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隐喻 象征 安哲罗普
【摘要】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作品《押沙龙,押沙龙!》中,运用了《圣经》中常常出现的水与影子的意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福克纳用水与影子的意象记录了小说的中。人物萨德本的兴旺和衰亡,也表达了其对缺失道德价值观的现代社会的否定和忧患意识。  【关键词】圣经意象 惩罚 无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重要的小说家,《押沙龙,押沙龙!》是其重要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水与影子
[摘要] COSPLAY风潮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开始风靡青少年世界,COSPLAY不仅仅是一种由动漫衍生的表演秀形式,它和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联系,在日韩动漫拉动下,角色扮演成为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一种动漫文化传播方式,  [关键词] COSPLAY COSPLAYER COSPLAY服装 动漫 日韩动漫    一、COSPLAY风潮席卷青少年心理世界    1.1 COSPLAY概念 
[摘要]对苦难往昔的回忆和生命理由和意义的追问几乎是杜涯诗歌创作的全部主题,这种不断的“重复。成就了杜涯诗歌的独特意义,使她的诗歌达到了一种升华内在生命的境界。  [关键词]杜涯诗歌 主题分析 重复    河南的女诗人杜涯,经过了漫长的“在黑暗中的写作”时期之后,她的诗终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在描述90年代以来的诗歌时。杜涯终于成为一个无法被忽略和遗忘的名字。但是,即便是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摘要] 吉姆贾木许的电影注重表达人与人的疏离、孤独的现状。导演通过塑造非常规的人物,并以拼盘式的琐碎的情节结构打破常规的叙事策略,这使他的电影带有一种浓厚的后现代主义味道。  [关键词] 后现代电影 吉姆贾木许 《天堂异客》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19    一、后现代主义与电影的关系简述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盛行的一种文艺思
【摘要】《风声》是一部既真实又虚幻的电影。原型、演员、观众通过剧情的发展,让人充分体验到权力、知识、名望、财富、性爱、以及“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在战争时代的真实存在。动荡的时代、变革的社会、复杂的人性在电影中得到诠释,电影的意义发人深省。  【关键词】《风声》时代社会人性    这是一部既真实又虚幻的电影。因为,人性是真实的、感情是真实的、意志是真实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是真实的。但是,风声是飘
摘要 同为大众欣赏艺术,文学和由之改编的电影关系极为复杂。由于各自面对的政治倾向、大众情趣、时代需求差异,电影改编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取值。在多维角度下对比分析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其原著小说《问与答》,可以探究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中艺术继承和嬗变的潜在规律。  关键词 文化取值 艺术继承 艺术嬗变    一、电影的文学艺术的继承  自电影诞生以来,有关电影与文学两者关系的
[摘要]70年代末到8()年代中后期的许多纪录片在表现模式上仍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其反映的主题已是新时代的内容,在表现方法上也更具技巧性,开始逐步贴近纪实艺术的本性。这一时期,随着思想的解放,纪录片的题材范围已较为宽广,选材角度及表现风格也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思想意蕴的开掘及所关注的内容,已开始向“新现实主义”靠拢。  [关键词]转折期  纪录片  美学形态及特征    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潜在教育资源尚未被教育界和电影界充分重视,本文认为,电影课有助于快速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质,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及世界和平事业。  关键词:电影课 雷祯孝 教育    1979年雷祯孝先生在国内首先提出人才学的概念,其文章在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登载后,轰动全国!现在大家熟悉的人才市场、自学考试、双向选择都是雷先生首先提出,并被采纳至今。但是今天,一如他开启人
[摘要]随着国内动漫产业和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一批令人瞩目的极富时代特色的新媒体动漫作品,这些动漫小品被称为草根动画。他们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国内动漫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 动漫 草根动画    过去的两年内网络动漫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从兔斯基的快速窜红到张小盒的“今年我们要赚100万”。让我们看到,在传统动漫之外,这种原来被认为体制外“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