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发展对当今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亦不例外,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本文立足于技校英语的教学现状,提出几种提高技校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技校英语 英语教学 教学现状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48-01
绪论
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一外语,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使英语付诸于实际的机会显著增多,例如,国际贸易的商务函电、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涉外酒店的礼仪接待、对外景点的导游讲解等。因此,英语成为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必修课程,英语技能也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行业输送一线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相关、熟练的英语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技校英语教学受制于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未能发挥出自身特色,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效率有待提高。
一、技校英语教学现状
(一)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认识不足。技校学生较普高学生而言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且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而非参加高考,所以造成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倦和轻视,觉得学不学英语无所谓,有一技傍身就行了。再加上英语基础稍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起码的信心和热情,总是感觉英语学习单词难背、句型难记、语法难懂,最终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学不好不如不学,并把自己学不好英语的原因归结于自己不是学英语的那块料。
(二)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教学重点明显偏向于专业课程,在师资力量和课时安排上即可见一斑,使得技校英语教学犹如蜻蜓点水,难以深入。而且,技校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以讲授语言知识为目的,缺乏语言实践和操练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附属地位,不利于学生积极感知语言、主动习得技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三)评价方式陈旧,无法反映学生的语用能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技校英语教学在评价方面也存在着以成绩论英雄的片面思想,仅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的语言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编排测验内容,而是一味照搬普高教育模式,侧重语法、词汇、句型等内容的考查,并以考试成绩为最终评价,一锤定音。这种评价方式不但无法反映学生的语用能力,体现不了学生的平日努力,更不能把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
二、提高技校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和谐师生关系,点燃学生激情。教学的实质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高效的教学效果来源于师生间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视教学为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中倾注和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共鸣,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技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发音标准、语言流畅、板书工整、举止大方,还要注重把握课堂节奏,让英语教学快慢适中、旋律多变,且环环相扣,以此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且兴趣盎然。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穿插一些课堂讨论、讲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或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英文经典歌曲、异域风情图片、精彩影视片段等,从而达到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满足他们求新、好奇的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拉近师生距离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只有在自然、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
(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学习和创新意识,而且技校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技校英语教学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实施分组教学,并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任务教学、合作教学和交际教学。例如,某班级约30名学生,根据某次测验排名,从1-6、7-12、13-18、19-24、25-30名次段中选一名学生混编成一个组,共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互助合作去完成所学内容或教师布置的活动任务,并且对小组成绩进行排名,给予评价和奖励。实施小组教学的目的在于丰富教学方式,为任务教学、合作教学、交际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的技校英语教学课堂,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合作、创新精神和参与、竞争意识,体验和感知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注重评价过程,增强学习信心。信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第一要素,信心的树立源自于成功,而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评价。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同现在的高考,一次考试几乎决定学生的一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态度、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是难以通过一纸试卷、一次测验来评判的,而这些更是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于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作为培养一线人才的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学习效果、个人档案、问卷调查、社区走访、家长反馈、学习日记、平时测验、师生谈话等多个角度来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另外,正面积极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劲头十足、信心百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些许进步进行积极评价,例如,well done、excellent、very good等,即使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也要用try again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且不可讥讽、嘲笑,用stupid、foolish等攻击性评价。
结论
总之,技校英语教学既要立足学生,以学生为本,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又要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技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生的专业及实际生活之间联系,从而使他们成为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苏芬.技校学生英语教学的初探-调整期末考试的评价体系[J].文教资料,2007(02).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技校英语 英语教学 教学现状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48-01
绪论
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一外语,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使英语付诸于实际的机会显著增多,例如,国际贸易的商务函电、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涉外酒店的礼仪接待、对外景点的导游讲解等。因此,英语成为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必修课程,英语技能也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行业输送一线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相关、熟练的英语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技校英语教学受制于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未能发挥出自身特色,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效率有待提高。
一、技校英语教学现状
(一)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认识不足。技校学生较普高学生而言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且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而非参加高考,所以造成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倦和轻视,觉得学不学英语无所谓,有一技傍身就行了。再加上英语基础稍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起码的信心和热情,总是感觉英语学习单词难背、句型难记、语法难懂,最终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学不好不如不学,并把自己学不好英语的原因归结于自己不是学英语的那块料。
(二)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教学重点明显偏向于专业课程,在师资力量和课时安排上即可见一斑,使得技校英语教学犹如蜻蜓点水,难以深入。而且,技校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以讲授语言知识为目的,缺乏语言实践和操练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附属地位,不利于学生积极感知语言、主动习得技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三)评价方式陈旧,无法反映学生的语用能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技校英语教学在评价方面也存在着以成绩论英雄的片面思想,仅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的语言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编排测验内容,而是一味照搬普高教育模式,侧重语法、词汇、句型等内容的考查,并以考试成绩为最终评价,一锤定音。这种评价方式不但无法反映学生的语用能力,体现不了学生的平日努力,更不能把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
二、提高技校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和谐师生关系,点燃学生激情。教学的实质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高效的教学效果来源于师生间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视教学为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中倾注和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共鸣,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技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发音标准、语言流畅、板书工整、举止大方,还要注重把握课堂节奏,让英语教学快慢适中、旋律多变,且环环相扣,以此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且兴趣盎然。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穿插一些课堂讨论、讲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或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英文经典歌曲、异域风情图片、精彩影视片段等,从而达到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满足他们求新、好奇的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拉近师生距离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只有在自然、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
(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学习和创新意识,而且技校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技校英语教学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实施分组教学,并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任务教学、合作教学和交际教学。例如,某班级约30名学生,根据某次测验排名,从1-6、7-12、13-18、19-24、25-30名次段中选一名学生混编成一个组,共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互助合作去完成所学内容或教师布置的活动任务,并且对小组成绩进行排名,给予评价和奖励。实施小组教学的目的在于丰富教学方式,为任务教学、合作教学、交际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的技校英语教学课堂,并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合作、创新精神和参与、竞争意识,体验和感知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注重评价过程,增强学习信心。信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第一要素,信心的树立源自于成功,而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评价。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同现在的高考,一次考试几乎决定学生的一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态度、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是难以通过一纸试卷、一次测验来评判的,而这些更是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于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作为培养一线人才的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学习效果、个人档案、问卷调查、社区走访、家长反馈、学习日记、平时测验、师生谈话等多个角度来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另外,正面积极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劲头十足、信心百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些许进步进行积极评价,例如,well done、excellent、very good等,即使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也要用try again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且不可讥讽、嘲笑,用stupid、foolish等攻击性评价。
结论
总之,技校英语教学既要立足学生,以学生为本,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又要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技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生的专业及实际生活之间联系,从而使他们成为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苏芬.技校学生英语教学的初探-调整期末考试的评价体系[J].文教资料,2007(02).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