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一个好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新课标要求我们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短短的一节课内,进行更有效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提出问题 有效问题 解决办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课堂提问"为问而问,一问到底",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等现象,既违背了启发式教学的初衷,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什么是有效的提问呢?王方林在其《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文中,虽然没有对课堂问题的有效性进行界定,但提出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备的技巧,它们是: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问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
1.课堂提问的误区
1.1 过多的提问
问题太过频繁了。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问频繁,平均每节课提问次数多达20几次,学生往往无暇思考,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而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简单地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其实,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与新课程中平等对话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1.2 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严重受挫
根据教育心理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半解"与"未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认识水平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的。对于教学来说,课堂提问最好不要停留在"已知"与"未知"这两点上,因为对于学生已知的问题,提问基本没有效应,基本是在浪费时间,而对于太难的,大部分学生解答不出来,也是浪费时间与精力,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的来说,课堂提问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函数图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回忆初中里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图像,比如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时,首先帮助学生复习函数y=x,再进一步变形,在老师的帮助下画出y=|x|的图像,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这对于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困难,严重打击他们的信心。
1.3 提出的问题是愚蠢的,或者与教学无关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不关注,自己想到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有些问题让学生不屑理会,因为这些问题对学生所表达的感情或者想法根本不敏感。有些教师有时候甚至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的问题简单的不得了,对学生一点作用都没有。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猜到他会自己说出答案,因此毫无意义。
2.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2.1 不能"为问而问",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悬疑和科学性。如果一味"为问而问",久了就会让学生无话可说。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学生会疲于应付。由于问题不鲜明突出,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終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2.2 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同学又具有思考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问题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思考性问题更要注意这一点。问问题的时候,要避免用生僻的字和专门的名词,以免学生不能理解,问题的难易也要切合学生的能力,容易解答的问题可向一般学生发问,较难的问题可向优秀学生发问。教师发问时应当多采用思考性的问题,即使发问的目的在于供给学生复习的机会,也应当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较有价值的问题,在采用事实性问题的时候,如果在后面加上几个思考性的为,就会避免学生偏重于机械的盲目记忆。
2.3 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小组讨论
EEPO( 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 )的简称,其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EEPO学习方式的灵魂。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共鸣,学生将会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小组讨论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许多东西。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合在一起就找出了答案,师生同乐,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又有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函数的时候,可以用x2+y2=1,a2+b2=3,求ax+by的值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2.4 提问后要注意学生的反馈
有些教师上课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教师应当将学生摆在主体突出的地位。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自然而然,学生就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以及双曲线的概念。 所以,教师要一边提问,一边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问还有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但是要注意一些原则:(1)鼓励性和针对性原则;(2)趣味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有效问题是广泛并且灵活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总的目的也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细分到各个具体的提问,也就需要将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目标,要使每一个提问对应一个子目标,提问的设计要保证相应子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总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艳.《现代教学基本技巧》附[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2] 于君风.课堂提问应注意有效性的基本原则闭.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第79页
[3] 李怀志、黄道明.《课堂有效提问方法》[M].中国人事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提出问题 有效问题 解决办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高中数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课堂提问"为问而问,一问到底",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等现象,既违背了启发式教学的初衷,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什么是有效的提问呢?王方林在其《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文中,虽然没有对课堂问题的有效性进行界定,但提出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备的技巧,它们是: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问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
1.课堂提问的误区
1.1 过多的提问
问题太过频繁了。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问频繁,平均每节课提问次数多达20几次,学生往往无暇思考,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而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简单地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其实,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与新课程中平等对话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1.2 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严重受挫
根据教育心理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半解"与"未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认识水平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的。对于教学来说,课堂提问最好不要停留在"已知"与"未知"这两点上,因为对于学生已知的问题,提问基本没有效应,基本是在浪费时间,而对于太难的,大部分学生解答不出来,也是浪费时间与精力,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的来说,课堂提问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函数图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回忆初中里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图像,比如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时,首先帮助学生复习函数y=x,再进一步变形,在老师的帮助下画出y=|x|的图像,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这对于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困难,严重打击他们的信心。
1.3 提出的问题是愚蠢的,或者与教学无关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不关注,自己想到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有些问题让学生不屑理会,因为这些问题对学生所表达的感情或者想法根本不敏感。有些教师有时候甚至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问的问题简单的不得了,对学生一点作用都没有。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猜到他会自己说出答案,因此毫无意义。
2.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2.1 不能"为问而问",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悬疑和科学性。如果一味"为问而问",久了就会让学生无话可说。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学生会疲于应付。由于问题不鲜明突出,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終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2.2 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同学又具有思考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问题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思考性问题更要注意这一点。问问题的时候,要避免用生僻的字和专门的名词,以免学生不能理解,问题的难易也要切合学生的能力,容易解答的问题可向一般学生发问,较难的问题可向优秀学生发问。教师发问时应当多采用思考性的问题,即使发问的目的在于供给学生复习的机会,也应当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较有价值的问题,在采用事实性问题的时候,如果在后面加上几个思考性的为,就会避免学生偏重于机械的盲目记忆。
2.3 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小组讨论
EEPO( 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 )的简称,其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EEPO学习方式的灵魂。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共鸣,学生将会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小组讨论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许多东西。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合在一起就找出了答案,师生同乐,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又有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函数的时候,可以用x2+y2=1,a2+b2=3,求ax+by的值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2.4 提问后要注意学生的反馈
有些教师上课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教师应当将学生摆在主体突出的地位。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自然而然,学生就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以及双曲线的概念。 所以,教师要一边提问,一边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问还有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但是要注意一些原则:(1)鼓励性和针对性原则;(2)趣味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有效问题是广泛并且灵活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总的目的也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细分到各个具体的提问,也就需要将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目标,要使每一个提问对应一个子目标,提问的设计要保证相应子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总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艳.《现代教学基本技巧》附[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2] 于君风.课堂提问应注意有效性的基本原则闭.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第79页
[3] 李怀志、黄道明.《课堂有效提问方法》[M].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