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富了洛川,这个陕北小县城里农民收入的九成以上来自苹果。他们仍不满足,成立了洛川新鲜苹果电子商务网站“乡果网”,通过全程冷链运输系统,1小时之内把新鲜苹果送到消费者手上。
王建峰也许是最孤独的局长,因为他在行政系统内找不到一个同行。
身为陕西省洛川县苹果局的局长,这个独一无二的职务让他深处“苹果之都”多年,更像一位名副其实的果农。
洛川县是世界上惟一符合苹果优生七项气候指标条件的核心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洛川苹果甲天下”的美誉。2010年全县苹果总产量68万吨,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52元,其中苹果纯收入占九成,是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
靠单一的农业产业致富,这种情况在全国并不多。而洛川的政府工作人员几乎个个都成了苹果专家。“我们都围着苹果转,苹果最大。”洛川一位政府官员如是说。
网上卖苹果进京赶考头一遭
“洛川的苹果不愁卖。”朱牛乡沟曲头村主任王明全在自家果园告诉记者,每到苹果快要成熟的时节,各地客商都纷纷到果园挑选订购。
让洛川苹果走得更远,却是当地政府在品牌营销上下的真功夫:政府官员亲自带头卖苹果,洛川苹果是中国女排、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欧美同学会专供苹果。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还让洛川苹果摆上了参加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各国首脑的餐桌;各村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果农们和外地客商合作进行订单生产。
不仅如此,洛川县筹集资金建成了农资、苹果交易、劳务、货运4大专业市场,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县乡信息联网和村村通,及时准确发布苹果产销信息。每当进入苹果销售旺季,王明全都能在当地电视台的滚动字幕上看到自己关心的价格变动行情。
王明全并不满足现状,“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也要走出去。”他在村里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社,曾尝试将大批苹果运往东南沿海地区的果行售卖。
如今他们想得更新鲜,要突破传统营销方式,在洛川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利用电子商务大做文章。
通过与北京当地合作方合作,在北京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原产地洛川苹果网上专卖店——乡果网,并建立了首家洛川苹果客户服务中心,申请了400-630-8058客户电话。目标是通过全程冷链运输系统,1小时之内把新鲜苹果送到消费者手上。乡果网还兼顾了洛川苹果的形象网站及电子商务网站订购、支付等功能,实现面向全球的订单收集及采购管理业务。
乡果网首先在北京试水“触网”的生意,洛川人称之为“进京赶考”。为了解决鲜果运输问题,乡果网不但在北京海淀和朝阳区建立了洛川苹果原产地品牌专卖店,同时还搭建临时的小型冷藏库,苹果可保鲜10个月以上。同时他们根据客户需求,少量多次长期供应,最大限度地保证苹果新鲜口感。
洛川苹果走出陕西,进入北京市场的重要一点就是通过原产地生产环节的全程控制及全程冷链配送系统,这对储运、物流系统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王建峰说:“苹果跟别的商品不一样,如果不能在物流通道上实现冷链运输,苹果放几个小时就失去了原有的口感和品质。而实现冷链运输又需要许多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
乡果网的运营模式,将是洛川苹果营销战略的升级。乡果网以洛川县朱牛乡31000多亩优质果园作为正宗原产地洛川苹果的供应基地,通过全程管理、实现有机苹果的生产。以洛川县20万吨的冷藏库、气调库作为储存基地,从而保证苹果在不同时间口感一致;通过专用的12吨级冷藏车,实现洛川到北京的冷链运输,而最后一个环节,在北京临时冷藏库,实现洛川苹果的“最后一公里”递送,将网站、400电话服务中心及其他渠道来的订单,按照客户要求配送到客户手上。
如今的洛川,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苹果专业县”的称号,正在努力向“苹果强县”迈进——让消费者们知道“此果非彼果”,打造高端市场,形成知名品牌。
苹果也有“身份证”验明正身更放心
洛川苹果为什么“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为它们更有来头。
从2009年开始,洛川县开始给经过检验合格的苹果加上20位的条形码,而且每一盒条码各不相同,小小条形码让苹果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拥有“身份证”的洛川苹果,与其他苹果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给每一个经过检验的合格苹果印上条形码,顾客通过电话或网站能够轻松、便捷地查到自己购买的苹果来源,甚至可以精确地查到这些苹果是洛川县哪一位果农生产的。通过条形码“身份证”的方法,苹果也能轻松辨别真伪。如此一来,不仅确保了洛川苹果的真实产地,也能掌握苹果的销售情况。
去年一年,洛川龙头企业生产的苹果已贴出200万个条形码,即10%的洛川苹果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一比例未来将不断扩大,最终实现全面覆盖。
印有条形码身份证的洛川苹果,不仅是防伪标识,更为洛川县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洛川苹果检验中心负责人说:“只有经过严格检验,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洛川苹果才能拥有条形码身份证,一盒能够‘验明正身’的苹果,通常比普通的苹果多卖出0.5~0.7元钱。”
与苹果局一样,苹果检验中心也是洛川县为保障苹果正常生产和销售而专门成立的。每到苹果成熟期,苹果检验中心的检验人员们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了。先随机抽取成熟的苹果,之后进行采样检验,检验合格的苹果才能顺利进入市场。乡镇一级每年要抽检苹果上千次,其中农药残留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也是苹果检验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洛川苹果检验中心的负责人说:“洛川的苹果不仅要符合国家统一标准,而且用于出口的苹果需要达到外贸企业的许多严苛标准。自检验中心成立以来,还没有发现一例不合格的苹果。”
既然洛川苹果具有如此好的销路,为什么还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多此一举”地贴上身份证来销售呢?
“我们的苹果再受欢迎,洛川县也一共只有50万亩苹果园,产量是固定的,果农的收入就是固定的。”王建峰认为,要实现果农的增收,只能让洛川苹果与其他苹果进行差异化竞争,通过严格检验,承诺消费者放心果品,才能提高农产品在新型业态和高端市场中的比重。
苹果上保险关中“麦客”变“果客”
一个真正的绿色苹果是怎么炼成的?看看洛川特有的“苹果客”,或许能找到答案。
正值仲夏,洛川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苹果树,每个果园都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设置了诱虫灯、粘虫板,果园上方设置了密集的防雹网。
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疏密有致的果实都套着袋子,一些务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给苹果套袋,当地人们笑称他们是“苹果客”。
洛川苹果成熟前90天,是苹果套袋的高峰,套袋不仅是为了让苹果色泽鲜艳,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农药污染和防治虫害。据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洛川县种植苹果面积达到35万亩,每年夏天需要套袋的苹果40亿只之多,仅靠本地的务工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时间紧迫,不能及时套袋,就不能保证苹果的正常质量,全县每年大概需要12000人才能及时把苹果袋套完。
“苹果客”从事的是一份非常繁琐的工作,因此回报也比较可观。平均每个苹果套袋可得到3~4分钱,一天下来,有经验的苹果客可获得100多元的报酬。
但是苹果在生长过程中仍会遭遇许多风险,如何避免冰雹天气的伤害,防范自然风险也是洛川苹果产业发展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给苹果上保险,这是洛川县的新招法。洛川县从2007年开始试点农业政策性保险,具体做法是,每投保一亩苹果保险费80元,政府承担40元,农民承担40元,最高保险金额2000元。这项政策四年来已累计实施了18万亩,为果农解了后顾之忧。
此外,洛川县建立了防雹增雨监测指挥体系、通讯网络体系和火力布局网络体系,先后建成了数字化测雨雷达、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系统和空域申请系统。“遇到天气突变,我们半夜也会用喇叭广播通知村民,提醒大家早做预防。”洛川某农村合作社社长告诉记者。
在苹果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肥力与农业生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王建峰说:“洛川持续生产苹果60年来,曾有一段时间,我们明显感到苹果质量在下降,调查后发现问题出在土壤肥力上。长期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地结块等现象,很难恢复到原来的肥力水平。”
为恢复土壤肥力、提高苹果质量,让洛川人民也走上循环经济的路,自2008年起,洛川县发起了“百万生猪”大行动。“道理很简单,养猪可以增收,而猪的粪便排泄物,本身就是果蔬的良好肥料,使用有机肥,又能恢复土壤肥力,何乐而不为?”王建峰解释道。目前洛川县的目标是在5~10年内,生猪存栏达到65万头,屠宰加工各类猪肉及产品7.5万吨,有机肥10万吨,建成陕西省最大的“苹果猪”养殖基地。
要从根本上避免风险,还要提高果农们自身的风险意识和种植水平。为此,洛川县政府每年都要定期培训,还组织果农赴日、韩学习。同时日、韩专家也会到洛川亲自指导,与果农交流。
王建峰也许是最孤独的局长,因为他在行政系统内找不到一个同行。
身为陕西省洛川县苹果局的局长,这个独一无二的职务让他深处“苹果之都”多年,更像一位名副其实的果农。
洛川县是世界上惟一符合苹果优生七项气候指标条件的核心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洛川苹果甲天下”的美誉。2010年全县苹果总产量68万吨,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52元,其中苹果纯收入占九成,是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
靠单一的农业产业致富,这种情况在全国并不多。而洛川的政府工作人员几乎个个都成了苹果专家。“我们都围着苹果转,苹果最大。”洛川一位政府官员如是说。
网上卖苹果进京赶考头一遭
“洛川的苹果不愁卖。”朱牛乡沟曲头村主任王明全在自家果园告诉记者,每到苹果快要成熟的时节,各地客商都纷纷到果园挑选订购。
让洛川苹果走得更远,却是当地政府在品牌营销上下的真功夫:政府官员亲自带头卖苹果,洛川苹果是中国女排、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欧美同学会专供苹果。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还让洛川苹果摆上了参加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各国首脑的餐桌;各村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果农们和外地客商合作进行订单生产。
不仅如此,洛川县筹集资金建成了农资、苹果交易、劳务、货运4大专业市场,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县乡信息联网和村村通,及时准确发布苹果产销信息。每当进入苹果销售旺季,王明全都能在当地电视台的滚动字幕上看到自己关心的价格变动行情。
王明全并不满足现状,“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也要走出去。”他在村里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社,曾尝试将大批苹果运往东南沿海地区的果行售卖。
如今他们想得更新鲜,要突破传统营销方式,在洛川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利用电子商务大做文章。
通过与北京当地合作方合作,在北京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原产地洛川苹果网上专卖店——乡果网,并建立了首家洛川苹果客户服务中心,申请了400-630-8058客户电话。目标是通过全程冷链运输系统,1小时之内把新鲜苹果送到消费者手上。乡果网还兼顾了洛川苹果的形象网站及电子商务网站订购、支付等功能,实现面向全球的订单收集及采购管理业务。
乡果网首先在北京试水“触网”的生意,洛川人称之为“进京赶考”。为了解决鲜果运输问题,乡果网不但在北京海淀和朝阳区建立了洛川苹果原产地品牌专卖店,同时还搭建临时的小型冷藏库,苹果可保鲜10个月以上。同时他们根据客户需求,少量多次长期供应,最大限度地保证苹果新鲜口感。
洛川苹果走出陕西,进入北京市场的重要一点就是通过原产地生产环节的全程控制及全程冷链配送系统,这对储运、物流系统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王建峰说:“苹果跟别的商品不一样,如果不能在物流通道上实现冷链运输,苹果放几个小时就失去了原有的口感和品质。而实现冷链运输又需要许多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
乡果网的运营模式,将是洛川苹果营销战略的升级。乡果网以洛川县朱牛乡31000多亩优质果园作为正宗原产地洛川苹果的供应基地,通过全程管理、实现有机苹果的生产。以洛川县20万吨的冷藏库、气调库作为储存基地,从而保证苹果在不同时间口感一致;通过专用的12吨级冷藏车,实现洛川到北京的冷链运输,而最后一个环节,在北京临时冷藏库,实现洛川苹果的“最后一公里”递送,将网站、400电话服务中心及其他渠道来的订单,按照客户要求配送到客户手上。
如今的洛川,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苹果专业县”的称号,正在努力向“苹果强县”迈进——让消费者们知道“此果非彼果”,打造高端市场,形成知名品牌。
苹果也有“身份证”验明正身更放心
洛川苹果为什么“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为它们更有来头。
从2009年开始,洛川县开始给经过检验合格的苹果加上20位的条形码,而且每一盒条码各不相同,小小条形码让苹果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拥有“身份证”的洛川苹果,与其他苹果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给每一个经过检验的合格苹果印上条形码,顾客通过电话或网站能够轻松、便捷地查到自己购买的苹果来源,甚至可以精确地查到这些苹果是洛川县哪一位果农生产的。通过条形码“身份证”的方法,苹果也能轻松辨别真伪。如此一来,不仅确保了洛川苹果的真实产地,也能掌握苹果的销售情况。
去年一年,洛川龙头企业生产的苹果已贴出200万个条形码,即10%的洛川苹果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一比例未来将不断扩大,最终实现全面覆盖。
印有条形码身份证的洛川苹果,不仅是防伪标识,更为洛川县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洛川苹果检验中心负责人说:“只有经过严格检验,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洛川苹果才能拥有条形码身份证,一盒能够‘验明正身’的苹果,通常比普通的苹果多卖出0.5~0.7元钱。”
与苹果局一样,苹果检验中心也是洛川县为保障苹果正常生产和销售而专门成立的。每到苹果成熟期,苹果检验中心的检验人员们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了。先随机抽取成熟的苹果,之后进行采样检验,检验合格的苹果才能顺利进入市场。乡镇一级每年要抽检苹果上千次,其中农药残留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也是苹果检验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洛川苹果检验中心的负责人说:“洛川的苹果不仅要符合国家统一标准,而且用于出口的苹果需要达到外贸企业的许多严苛标准。自检验中心成立以来,还没有发现一例不合格的苹果。”
既然洛川苹果具有如此好的销路,为什么还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多此一举”地贴上身份证来销售呢?
“我们的苹果再受欢迎,洛川县也一共只有50万亩苹果园,产量是固定的,果农的收入就是固定的。”王建峰认为,要实现果农的增收,只能让洛川苹果与其他苹果进行差异化竞争,通过严格检验,承诺消费者放心果品,才能提高农产品在新型业态和高端市场中的比重。
苹果上保险关中“麦客”变“果客”
一个真正的绿色苹果是怎么炼成的?看看洛川特有的“苹果客”,或许能找到答案。
正值仲夏,洛川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苹果树,每个果园都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设置了诱虫灯、粘虫板,果园上方设置了密集的防雹网。
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疏密有致的果实都套着袋子,一些务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给苹果套袋,当地人们笑称他们是“苹果客”。
洛川苹果成熟前90天,是苹果套袋的高峰,套袋不仅是为了让苹果色泽鲜艳,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农药污染和防治虫害。据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洛川县种植苹果面积达到35万亩,每年夏天需要套袋的苹果40亿只之多,仅靠本地的务工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时间紧迫,不能及时套袋,就不能保证苹果的正常质量,全县每年大概需要12000人才能及时把苹果袋套完。
“苹果客”从事的是一份非常繁琐的工作,因此回报也比较可观。平均每个苹果套袋可得到3~4分钱,一天下来,有经验的苹果客可获得100多元的报酬。
但是苹果在生长过程中仍会遭遇许多风险,如何避免冰雹天气的伤害,防范自然风险也是洛川苹果产业发展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给苹果上保险,这是洛川县的新招法。洛川县从2007年开始试点农业政策性保险,具体做法是,每投保一亩苹果保险费80元,政府承担40元,农民承担40元,最高保险金额2000元。这项政策四年来已累计实施了18万亩,为果农解了后顾之忧。
此外,洛川县建立了防雹增雨监测指挥体系、通讯网络体系和火力布局网络体系,先后建成了数字化测雨雷达、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系统和空域申请系统。“遇到天气突变,我们半夜也会用喇叭广播通知村民,提醒大家早做预防。”洛川某农村合作社社长告诉记者。
在苹果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肥力与农业生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王建峰说:“洛川持续生产苹果60年来,曾有一段时间,我们明显感到苹果质量在下降,调查后发现问题出在土壤肥力上。长期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地结块等现象,很难恢复到原来的肥力水平。”
为恢复土壤肥力、提高苹果质量,让洛川人民也走上循环经济的路,自2008年起,洛川县发起了“百万生猪”大行动。“道理很简单,养猪可以增收,而猪的粪便排泄物,本身就是果蔬的良好肥料,使用有机肥,又能恢复土壤肥力,何乐而不为?”王建峰解释道。目前洛川县的目标是在5~10年内,生猪存栏达到65万头,屠宰加工各类猪肉及产品7.5万吨,有机肥10万吨,建成陕西省最大的“苹果猪”养殖基地。
要从根本上避免风险,还要提高果农们自身的风险意识和种植水平。为此,洛川县政府每年都要定期培训,还组织果农赴日、韩学习。同时日、韩专家也会到洛川亲自指导,与果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