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實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可见学会阅读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就要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阅读兴趣
数学本身就有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能让孩子们产生阅读兴趣的内容就更多了:如高斯计算从1加到100的故事,高年级的祖冲之与圆周率的知识,数学课本上的“你知道吗?”,还有很多习题涉及地理科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等等。虽然这部分知识考试一般不会涉及,但我在教学中就比较重视这些知识点,我觉得它既能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阅读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知识。
除了课本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但那些课外书却把这些内容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童话,一篇篇生动的数学日记,一个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很有兴趣了,既能轻松学到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写作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二、适时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数学课本是进行数学教学的最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开始。阅读课本应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最后记忆,防止流于形式和囫囵吞枣。
不同年级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低年级可结合图例进行阅读,逐步发展阅读能力,到了中高年级则可选择一些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
(1)纲要信号法。把一单元或一组学习材料分成若干个小块,通过编码和归类,梳理出基本概念、性质、定律、公式等。这样的阅读方法有利于知识形成系统,让学生对一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关键词语法。这是指在阅读时抓住关键的词语加以理解,掌握阅读内容。如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在阅读时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具备角就要看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边”,这样,就便于学生深刻理解角的本质特征。
(3)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应引导学生找到这种联系,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如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就应该引导学生边阅读教材边思考:“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你又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商不变规律的紧密联系。
三、关注学习教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时间不够,学生就来不及思考;时间过长,就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数学阅读应该有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1)阅读要动口。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欣赏,快速浏览也能掌握最主要的情节。数学阅读需要对概念、性质、公式、题目等知识反复咀嚼,充分理解。这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边读边理解就变得非常重要。如: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中出现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靠默读是很难掌握这个复杂的概念的。他们必须通过反复朗读,并结合相关的例子才能明确“依次”、“不断”、“重复”等关键词,逐步理解并掌握到底什么样的小数才是循环小数。
(2)阅读要动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是促进思维发展,提高阅读水平的好方法。如让学生在预习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上符号,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复习中边阅读边动手把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也有利于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
(3)阅读要动脑。在平时的阅读中,时常会听见部分孩子机械地诵读。这种没有理解,不动脑筋地“读”,可能读一百遍也不会有什么作用。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说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必须让学生学会在阅读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充分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如学生在阅读应用题时,就应先理解题目中的情节和事理,再找出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进而寻求条件与问题间的联系,最后再确定解答的步骤和方法。
四、拓展学习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用大纲和教材之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在讲课时,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第九册学习了循环小数后,会对小数进行分类。在介绍无限不循环小数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无限不循环小数有很多,但小学阶段我们只会学习其中一个。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与无限不循环小数有关的知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长期这样引导,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经常阅读数学知识的习惯。
现在的数学教材,有些数学题的设置很复杂,为的是创造一个合理的情景,让人人觉得问题确实来源于生活,于是,题目中就有了许多与数量关系无关的话,也就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所以就更要加强阅读教学,提高阅读的能力,才能应对这一类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会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当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我们老师还应把握得当并且持之以恒,那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阅读兴趣
数学本身就有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能让孩子们产生阅读兴趣的内容就更多了:如高斯计算从1加到100的故事,高年级的祖冲之与圆周率的知识,数学课本上的“你知道吗?”,还有很多习题涉及地理科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等等。虽然这部分知识考试一般不会涉及,但我在教学中就比较重视这些知识点,我觉得它既能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阅读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知识。
除了课本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但那些课外书却把这些内容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童话,一篇篇生动的数学日记,一个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很有兴趣了,既能轻松学到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写作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二、适时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数学课本是进行数学教学的最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开始。阅读课本应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最后记忆,防止流于形式和囫囵吞枣。
不同年级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低年级可结合图例进行阅读,逐步发展阅读能力,到了中高年级则可选择一些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
(1)纲要信号法。把一单元或一组学习材料分成若干个小块,通过编码和归类,梳理出基本概念、性质、定律、公式等。这样的阅读方法有利于知识形成系统,让学生对一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关键词语法。这是指在阅读时抓住关键的词语加以理解,掌握阅读内容。如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在阅读时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具备角就要看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边”,这样,就便于学生深刻理解角的本质特征。
(3)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应引导学生找到这种联系,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如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就应该引导学生边阅读教材边思考:“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你又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商不变规律的紧密联系。
三、关注学习教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时间不够,学生就来不及思考;时间过长,就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数学阅读应该有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1)阅读要动口。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欣赏,快速浏览也能掌握最主要的情节。数学阅读需要对概念、性质、公式、题目等知识反复咀嚼,充分理解。这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边读边理解就变得非常重要。如: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中出现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靠默读是很难掌握这个复杂的概念的。他们必须通过反复朗读,并结合相关的例子才能明确“依次”、“不断”、“重复”等关键词,逐步理解并掌握到底什么样的小数才是循环小数。
(2)阅读要动手。读写结合,手脑并用,是促进思维发展,提高阅读水平的好方法。如让学生在预习时把有疑惑的地方做上符号,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复习中边阅读边动手把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也有利于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
(3)阅读要动脑。在平时的阅读中,时常会听见部分孩子机械地诵读。这种没有理解,不动脑筋地“读”,可能读一百遍也不会有什么作用。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说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必须让学生学会在阅读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充分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如学生在阅读应用题时,就应先理解题目中的情节和事理,再找出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进而寻求条件与问题间的联系,最后再确定解答的步骤和方法。
四、拓展学习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用大纲和教材之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在讲课时,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第九册学习了循环小数后,会对小数进行分类。在介绍无限不循环小数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无限不循环小数有很多,但小学阶段我们只会学习其中一个。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与无限不循环小数有关的知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长期这样引导,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经常阅读数学知识的习惯。
现在的数学教材,有些数学题的设置很复杂,为的是创造一个合理的情景,让人人觉得问题确实来源于生活,于是,题目中就有了许多与数量关系无关的话,也就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所以就更要加强阅读教学,提高阅读的能力,才能应对这一类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会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当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我们老师还应把握得当并且持之以恒,那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