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英语私人辅导的二语自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以Do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MSS)为基础,探讨了高中生在英语私人辅导(EPT)课程中的多重自我。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阶段,语言学习从多样化的活动转向了考试式的专研。学习者具有不稳定的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不一致性,包括主导的应该自我和抑制的理想自我。本研究通过揭示EPT学习者在高压力测试环境下二语自我的形成,有助于语言学习的研究。通过操控实际自我、可能自我的差异以及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促进L2MSS的发展。鉴于EPT在影响学生校外二语学习经验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探索影子教育与二语学习领域的相关性。
  【关键词】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私人辅导;二语自我;影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H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14-01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私人辅导(以下称家教)已经普遍成为学生们的校外学习活动。即为学生在课余时间用于补充学科学习的有偿服务(Authors,2017),它被称为“影子教育”(Stevenson&Baker,1992)。在西方,超过一半的中学生接受过家教(Bray&Lykins,2012);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家教也正在迅速增长(Buchmann,Condron&Roscigno,2010)。在这些国家中,英语被发现是最受欢迎的科目,特别是在英语作为二语或外语学习的地方(Dierkes,2010inJapan;Kwok,2010in China)。EPT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探究其如何影响学习者的二语动机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以L2MSS为基础,以广州市接受EPT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他们的多重二语自我。鉴于二语动机研究从静态和线性转向关注自我的动态视角,本研究考虑了语境和学习者已有的英语学习经验在二语自我形成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学习者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关系,这是L2MSS中缺失的一个方面,但被认为是学习者自我差异的关键(Higgins,1987)。因此,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两个方面:(1)探讨语言学习领域的影子教育,让二语教师了解学生参加EPT课程的动机(2)探讨学习者实际二语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异,有助于二语动机研究的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1.L2MSS。
  Dornyei于2005年研究出了二语自我动机系统,英译为“The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他认为:“L2MSS包括理想自我(Ideal self)、应该自我(Ought-to self)和二语学习体验(L2learning English Experience)三部分。L2MSS中“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得益于Higgins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差异理论(1998,2011)。Higgins认为“自我调节有两种模式方向:以促进为主和以预防为主。”本研究采用的就是L2MSS理论,验证在特定的二语学习领域(阅读领域),未来二语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是如何对二语阅读策略的产生影响的。关于二语自我的研究,如自我的抗逆性(Thompson, 2017)、叛逆自我(Lanvers, 2016)和畏惧自我(Yu,2018)。显然,在L2MSS中缺失的是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研究。虽然这两个可能自我是指导二语学习者接近期望的最终状态或避免达到畏惧的最终状态的具体结构,但目前尚不清楚二语学习经验是如何与这两个可能自我相互作用的(Dornyei,2009)。
  2.二语动机在英语家教中的研究。
  关于学生参与EPT作为重要的校外学习活动的研究有很多(Besser&Chik,2014),但都没有把EPT作为讨论的重点,EPT的二语动机研究几乎空白(Hami,2009;Lee,2010)。Chung(2013)研究发现,参加家教学生具有高度的动机,因为他们认为家教对于考取大学和未来职业相当有利,但此研究将动机视为一种静态结构,没有考虑其动态性。Irie和Brewster(2013)对日本三名大一学生进行研究,其中一名由于喜欢在补习班学习英語语法,天生就有理想自我的激励;另一名学习者主要是外部动机,因为在补习班学习英语有助于她在英语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Kim(2011)研究析了学习者在接受EPT时使用L2MSS的动机。国内二语动机与EPT相关研究几乎空白,近年来,语言学习研究从调查问卷法转向了一种更定性的方法,能提供更多学习者经历的情景化图片(Gao,2008;Yang&Kim,2011),本研究采用叙述性调查的方法对EPT课程学生二语自我进行分析。本研究试图回答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根据高中生的英语学习经验,他们在接受EPT时,二语自我是什么?
  三、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调查了大型上市公司“新东方”私人辅导机构的150名学生,但最终筛选出有代表性的18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8名参加者中有18所学校代表,参与者从小学开始就在学校学习二语(英语)。除学生外,另邀请了4名机构教师、13名家长和4名学校教师。
  2.数据分析。
  通过一份初步问卷、六轮个人访谈和三篇反思性写作,所有访谈均逐字记录,收集了18名学生参与者的数据,旨在了解他们在学习经历的不同阶段的二语自我。对参与者进行了一年的研究日志,记录下采访和观察中立即产生的想法和反思,基于Clandinin和Connelly(2000)提出的框架,分析如下:首先,它们是由三维空间所构建的,例如不同的学习阶段(暂时性),学校内外的学习(场所),以及与同龄人、老师、老师的互动(社会性)。笔者按时间顺序整理了日志,并为参与者写了一篇学习经验的生活故事(Clandinin&Connelly,2000),发给每个参与者检查、进一步商讨和共同构建他们的故事,将他们的经历与情境(如竞争压力、课程压力)联系起来,并主导了二语自我。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的日志中找出了相似之处和不同点,重点是参与者学习经历是如何塑造二语自我的,从而推动他们在高中阶段参与EPT。
  四、研究结果
  1.将不同的学习经验融合到考试中去。
  参与者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二语动机。在小学前和小学期间,参与者有广泛的英语学习经验;进入初中后,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真正地使用英语。在高中阶段,英语学习倾向于应试驱动,学习动机由应该自我主导。参与者会根据不同的学习经验报名参加EPT,故EPT成为现阶段主要的校外英语学习活动。
  2.工具性原因驱动的英语学习。
  数据分析发现,尽管个体内部的横向比较显示了可能自我的混合,但主要由外部因素(应该自我)决定。英语水平高的被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文化交流、社交网络等综合取向,从而受到理想自我的激励。英语水平较低的参与者明显缺乏理想自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较低,把其看作是义务或社会需要,主要由应该自我主导。
  五、结语
  本研究采用Dornyei的L2MSS对18名英语学习者的复杂动态二语自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学习者的多重自我是如何相互作用以推动报名EPT的。其研究成果对影子教育和语言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有一定的贡献。另一个理论贡献是对L2MSS中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相互关系的概念化。本研究揭示了理想自我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实际自我抑制了理想自我,这可以从高中阶段多种学习活动与考试中得到证明,这也说明了L2MSS复杂的动态特性。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气候迅速变化和当地不合理的草原管理措施,鄂托克旗草地牲畜超载严重,导致当地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针对这些问题尽管鄂托克旗实施了草畜平衡等草地保护政策,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牧区牲畜量居高不下,草地资源的有限导致草产量与牲畜量极大的不匹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问题,就必须提高牧区的草产量,为此水草畜平衡方案应运而生。
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实际上是问题的转化过程,条件由“隐”转化为“显”,结论由“暗”转化为“明”,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也是求解数学问题的真实写照.但转化必须“尊重”题目的原条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和互联网视频教学平台越来越完善,学生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文就生物化学传统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在“互联网+”模式下将传统教学与在线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创建探究式教学环境,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互,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生物化学;在线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
由于分类规则具有多维度、优先级和交叠性等特点,导致包分类算法较为复杂并且低效。针对该问题,介绍包分类算法的应用背景和设计方法,总结和比较基于软件和硬件经典的包分类
结合Web软件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基于BurrX测试工作量函数(TEF)的非齐次泊松过程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SRGM),并将其应用到Web软件可靠性分析中。TEF能直接体现Web软件工作量与
【摘要】情境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情境教学模式下,能够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并能很好地保持课堂气氛。因此,加强情境教学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的应用,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课堂的三个维度。情境教学的基础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