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名画300年复仇杀人记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S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耶稣之脸风雨之夜露狰狞
  日采科夫1967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市,3岁时,父亲入狱,在西伯利亚监狱服刑期间失踪。母亲丢下他,嫁给了一个匈牙利男人。幼小的日采科夫是在叔父的养育下长大成人的,他对叔父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苏联解体前,日采科夫一直在一家国营化工厂当化验师。
  1991年,日采科夫所在的工厂实行私有化后,他失业了。1993年,经过在圣彼得堡遗产博物馆当管理员的叔父介绍,日采科夫进了这家博物馆,做清洁工。叔父是一位退伍军人,终身未娶,对唯一的侄子视如已出。叔侄俩相依为命。
  1999年,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叔父忽然感到身体不适,去了几家大医院,也没有确诊病情。叔父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来,日采科夫终日守在叔父的病床前,喂汤喂药。笃信东正教的他,每天虔诚地为叔父祈祷,求耶稣能挽救叔父的生命。然而。无情的病魔在一刻不停地吞噬着叔父的肌体。三个月后,叔父到了弥留之际。那天,叔父握住日采科夫的手,用尽气力说:“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画杀死的。”叔父边说边喘息,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在我之前的几个管理员,都死于原因不明的病症,有人说,那幅油画里附着一个死灵魂,所以,在博物馆里,正厅管理员这个职位是全馆最没人愿意干的。那时我并不信这些,便自告奋勇当了正厅的管理员,有一天下午快下班时,天很黑,忽然停电了,展厅里一片漆黑。外面下着暴雨,我忽然发现那幅耶稣画上发出一片荧荧的绿光。虽然很微弱,但那光把耶稣的脸照得清清楚楚,看起来十分恐怖。我心里很害怕,提着一只手电筒走过去,用手电筒一照,那光就消失了。从那以后,我就确信我的几位前任是死于这幅油画了。我曾向馆长建议,把这幅画撤下来。可是,这幅画是馆里最有名的画,很多人到这个博物馆来参观,就是奔这幅名画而来的。如果这幅画出了问题。那么这个博物馆的名气就会受损,社会上对博物馆的捐赠也会减少。所以,馆长对我的建议置之不理。我要求换一个工作,馆长告诉我,找不到人来接替我的工作……于是,我又在那幅画下面的椅子上坐了三年。我是被那幅画杀死的呀。”叔父的声音越来越弱,渐渐昏迷过去了。那天夜里,叔父停止了呼吸。
  悲痛的日采科夫把叔父的临终遗言整理成了一篇报告,报告中详细记述了叔父对那幅画的怀疑,并且列举了叔父的6位前任死于不明病因的事实,来佐证那幅画的危险。希望馆方立刻撤下这幅“杀人油画”,使它不再危害后来人。博物馆馆长萨姆莱斯基对于这个清洁工的大胆举动十分不屑,对他的报告看也没看一眼,扔在废纸篓里,嘲笑地对他说:“你只需做你自己的工作,没有人请你为国家的文物瞎操心!”日采科夫气得双手直抖,他争辩道:“已经有7位管理员不明不白地死在这幅画前了。为什么就不能采取一点措施呢?”萨姆莱斯基盯着这个年轻人,冷笑着说:“既然你对此事如此关心,那么我有一个决定,请你继续你叔父的工作,去当正厅的管理员。”
  日采科夫完全被馆长的傲慢激怒了,他要亲自考察这幅画,即使冒生命危险,也要把这个谜揭开,从而结束这个杀手的罪恶,使它不再贻害后人。
  第二天,日采科夫来到展厅,坐在了叔父平常坐的那把椅子上,在他左侧,就是那幅油画:画面上,耶稣对于膜拜他的人们,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慈祥……
  
  管理员三年收集“杀手”罪证
  日采科夫每天站在这幅画前端详,在明媚的阳光下,他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幅画竟然是残忍的杀手。
  日采科夫开始收集有关这幅画的历史资料。他买通了警卫,在夜里偷偷进入博物馆的资料室。
  原来,这幅画原属于罗曼洛夫王朝时期一个贵族家庭,创作于1664年春天。1947年,画的主人将它无偿捐赠给国家博物馆,1953年开始,在圣彼得堡遗产博物馆展出。由于这幅画的主人奥尔洛夫家族在罗曼洛夫王朝时期地位显赫,而且这个家族的几次兴衰都与王朝的兴衰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幅画又是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赐给奥尔洛夫的,因而它就有了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
  从画作的艺术成就讲,这是一幅超凡绝世的珍品。虽然有评论家认为画作的整体风格有些不一致,怀疑为多人合作,但这并不影响它日益崛起的声誉。
  日采科夫惊喜地发现,档案里有一封信,在信中,日采科夫发现了该画捐赠者家族成员的联系地址——里海边一个叫舍甫琴夫的小城。写信的人是这幅画的捐赠者家族成员,名字叫斯维尔德·米伊·奥尔洛。信中回答了博物馆馆长萨姆莱斯基关于这幅油画是否曾有过什么“异常现象”的提问。斯维尔德的回信很简单:这幅画在家族里流传200年,是家族的传家之宝。
  日采科夫认为信中隐瞒了事实真相,他决定亲自去探访写信人,他毅然辞去了博物馆的工作,来到千里之外的舍甫琴夫城。在海边一幢破败的别墅里,日采科夫见到了油画捐献者——奥尔洛夫家庭成员、80多岁的斯维尔德。斯维尔德很苍老,坐在一把摇椅上,一动不动,日采科夫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斯维尔德拒绝回答。但是当日采科夫讲到自己的叔父惨死的情景,以及其他6位管理员相继神秘死亡的真相后,斯维尔德的眼里有些感动。他叹了口气说:“是我的错,全是我的错。”于是,他给日采科夫讲述了关于这幅画的一些神秘传说。
  1662年,斯维尔德的祖先大卫·奥尔洛夫兄弟都是彼得三世皇家卫队的高级军官。由于彼得三世颁布的一系列政令触动了贵族阶层,受到了强烈抵制。皇后叶卡特琳娜见时机成熟,便想废除彼得三世。她联络了握有军权的大卫兄弟,并秘密会见了欧洲几个公国的特使,获得了支持。于是,1662年6月28日,叶卡特琳娜发动宫廷政变,秘密处决了彼得三世,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叶卡特琳娜二世。
  由于大卫兄弟在政变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叶卡特琳娜二世授予大卫兄弟勋爵爵位,并于1685年授予弗拉基米尔勋章。从此,这个家族成了当时的显赫一族,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可是,伴随着名声和地位上的显赫,这个家族却一直遭到厄运的袭击。从17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奥尔洛夫家族共有26位成员死于癌症。这使得这个家族一直没有兴旺起来。1917年十月革命后,居住在古比雪夫城堡里的最后三位奥尔洛夫家族成员被苏维埃处死,而当时还在襁褓中的斯维尔德被母亲抱着,逃到了中国的哈尔滨。1947年,30岁的斯维尔德回到苏联。他回到自己家的城堡里,仔细研究了家族图书室的文件,根据家族文件记载,他从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所有死于癌症的26位祖先都是曾经在同一间房间里居住的。他来到这间主卧室,发现这里与其他房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墙上挂着一幅《春天里的耶稣》油画。他想,也许是这幅画给家庭带来了 厄运。于是,他毅然地把它捐赠给了苏维埃政府。
  。
  “我不是存心想害别人,我想,这幅画上也许附着什么阴魂,把它捐赠给政府,阴魂就不会害人了。”斯维尔德语气沉重地说:“我对此画给你的亲人造成的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
  
  画家将仇恨凝聚在一张慈祥的脸上
  日采科夫在斯维尔德的别墅里住了一个星期,他获得了斯维尔德的特批,带着他的亲笔信,来到古比雪夫郊外奥尔洛夫家族城堡,去查看家族图书室。在那里。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东西。文件记载,这幅画由三位画家共同创作,其中两位是当时最有名的画家,而第三位是一位叫作克比的画家。日采科夫想,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从这几位画家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他请一位专攻艺术史的朋友帮助,终于从史卷中查到了有关克比的资料。原来,他出身于贵族哈坦加家庭,他的父亲德克克勋爵,原是彼得三世的贴身侍卫官,在叶卡特琳娜发动的政变中被杀死。
  联想到叶卡特琳娜二世政变时的皇家卫队军官奥尔洛夫兄弟,日采科夫忽然领悟到了什么。他历尽辛苦,找到了哈坦加家族的居住地——高加索山区的一个古老的城堡。哈坦加家族的成员早已不在城堡里居住了,大部分离开了家乡,即使仍在这附近居住的,也讲不出关于家族的更详细的情况了。但是,日采科夫却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信息:在离这里不远的一座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谷。那里草木茂盛,但却没有任何动物。人去了,回来也会得病。
  日采科夫不顾劝阻,独自来到那个山谷。正是早春时节,但这里的草木早已郁郁葱葱,他登上山顶,向下望去,发现山谷里有一处类似陨坑的地形。他走近那个坑,忽然感到身体一阵不舒服,好像要呕吐,头昏脑胀。他看了一下手表,发现表上的指北针在疯狂的旋转。他意识到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场,对人体是十分危险的。他迅速跑开了。
  那天夜里,住在乡村的小旅馆,日采科夫失眠了。他构思了一个古代的家族复仇的情节:德克克勋爵在叶卡特琳娜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后,他的画家儿子立志替父报仇,在给叶卡特琳娜二世作画时,在颜料里掺上了死亡谷里取来的石料物质,于是,在画中耶稣那慈祥的脸上,就产生了一种能致人于死地的能量。而叶卡特琳娜把这幅画送给了奥尔洛夫,造成了这个家族300年来的悲剧……
  日采科夫从城里买了一个小小的铅桶,再次冒险来到死亡谷,取了一桶样本,来到了莫斯科。
  科学断案将“油画杀手”显形于天下
  日采科夫找到俄罗斯国立阿尔泰技术大学教授帕维尔。帕维尔是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著名的专家。听了日采科夫的介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责任感。他对日采科夫带来的样本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这些土石材料的化学性质与普通的土石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它周围,却有着一种强大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之强大,远远超过了一台远距离军用雷达所产生的能量,足以对人体产生破坏性的作用。
  帕维尔教授向俄罗斯国家文物管理司做了汇报,提出对圣彼得堡遗产博物馆的耶稣画进行研究,得到批准后,2002年12月,帕维尔教授组成了一个有日采科夫参加的研究小组,进驻遗产博物馆,开始了研究工作。这时的博物馆馆长早已易人,新的馆长对于手下人不愿意在正厅工作感到头疼,所以希望能尽早得到结果。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展很快。帕维尔教授先请油画鉴定专家对这幅画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幅画作分左、中、右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人的创作风格。而中间部分,尤其是耶稣的脸上的颜料格外地厚,从艺术表现手法上讲,这是没有必要的。
  帕维尔教授征得博物馆同意,从画上刮下了一点点颜料粉末。经过化验研究,颜料的成分几乎与日采科夫带回来的样本相同。他们对画作周围进行了能量测试,发现在画作5米之内,确实存在着一种巨大的能量场,指北针在这里偏离了方向,小白鼠在这里显得躁动不安,拒绝进食。最令人不解的是,把一杯水放在画像前面,10分钟后,这杯水就带上了电荷,能够吸引碎纸屑。将这杯水与一杯普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装有麦种的碗里,用前者浸泡过的那碗小麦长势更好。这样的实验反复多次结果都一样。
  实验小组的医学专家古巴诺夫认为:油画的确能产生一种强大的能量辐射,这种辐射能使人的大脑高频率振动,这种振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经实验表明,暴露在油画面前的人容易出现高血压、全身不适和头疼。如果长期遭受辐射,人就会大脑衰竭而亡。
  但是这幅油画仅仅在表面附有一种含辐射性的颜料,怎么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能量场呢?面对质疑,帕维尔教授解释说:“这我确实无法解释,大自然奥秘无穷,值得我们探索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但无可非议的是,这幅画周围的确有巨大的能量场,但是能量场是如何形成的,还要从科学的角度,对油画的绘制过程、颜料的组成成分以及死亡谷特殊的地理位置进行仔细勘察和分析研究。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给出合理的解释,但这幅油画不能再展出了。”最后实验小组一致认为:这幅《春天里的耶稣》正是杀害博物馆7名管理员的凶手。如果继续在博物馆展出,将有更多的人受到伤害。俄罗斯《真理报》对帕维尔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春天里的耶稣》这幅沾满鲜血的油画,终于在2003年8月30日,被从博物馆的展厅里撤走。
其他文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带着精心准备的四份提案来参加今年“两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关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提案。他建议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未来5年间,使城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  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的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榜首,充分显示公众对收入分配改革的高度关注。此前中央高层曾多次明确表示,要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收入
期刊
毛泽东在1972年对我说:“我们大家的老朋友蒋介石委员长不赞成这个。”他一边说,一边挥了一下手,这个手势也许指我们的会晤,也许指整个中国。在我1953年首次会见蒋介石的时候,这位委员长在谈到中国时也这样挥了一下手,明确表示他指的不仅是台湾,而且也指中国大陆。  我发现他们两人讲起这些,都带些帝王派头。从他们的手势和讲话看来,他们似乎都把国家的命运同自己的命运联在一起。两个像这样的领导人物在历史上相
期刊
重庆美女远近闻名,在这个“美丽经济”时代,扮靓自己更是成了她们无止境的追求。然而,并不是所有爱美女士都懂得如何科学地打扮自己。一位男青年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不仅风风火火地办起了化妆工作室,还远赴韩国取经,独树一帜地当起了“化妆家教”。几经打拼,他在为“美丽经济”做贡献的同时,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    追逐美丽,“潮男”半路出家当化妆师    今年26岁的柏宁涛是湖南省株洲市人,从湖南某所药剂学校
期刊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全国民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视频会、省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省纪委九届六次全会等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省民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经验教训,全面推进我省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中央和省委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引,增强反腐倡廉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近年来,厅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中央的精神
期刊
7年前,总理帮她讨薪使她一夜成名;  成名后不到半年,她接待了近600名上门求助者。不得已,她只得外出打工讨清静;  打工、帮人维权处处受阻,她重操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致富后,她给总理写信,寄去腊肠,只想让总理分享她的幸福生活——    出名后不堪其扰,“明星农妇”外出讨清静    提起7年前那温暖的一幕,今年47岁的熊德明总会不由自主地激动一阵子:那是2003年10月24日下午,熊
期刊
为了保卫神圣的滇池不受污染,一位倔犟的农民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与破坏滇池生态的社会现象进行着坚韧的斗争。为此,他花光了数十万元积蓄,卖掉了房屋,眼睛被打瞎了一只,妻子离他而去,小儿子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用惨重的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采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也换来了整个社会对治理滇池污染的重视。  他叫张正祥,系央视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让我们走近这位年
期刊
这次美巴贸易攻防战,在我看来,对中国就特别有借鉴意义。  美国和巴西之间的“贸易战”正式拉开序幕。巴西政府近日宣布,将对102种美国商品实施贸易制裁。其中对美国冰箱、彩电等电器的进口关税由20%翻一番至40%,将汽车进口关税由35%提高至50%,奶粉进口关税则由28%提高至48%,棉花和棉制品进口关税则由原先的6%~26%大幅提高到100%……  随后,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紧急赶赴巴西利亚,表示希望
期刊
3月30日黄昏,武昌解放南路。古色古香的武昌实验小学校门前,路人行色匆匆,鲜有人注意到,校门前的墙上,嵌有一方铭牌——“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此时,孩子们已放学回家,喧闹了一天的校园,终于寂静下来。  回溯百多年前,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创办两湖书院;1926年秋,北伐军攻克武汉,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政治科、工兵科、炮兵科迁汉,在此建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人称“第二黄埔
期刊
悬空寺靠横梁支撑    山西大同浑源县的悬空寺建造在距离地面60多米高的悬崖上,有大小殿堂41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所有楼阁的底层似乎从悬崖的立面中凸了出来,看上去,楼阁就好像挂在悬崖上一样。  恒山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马尾”就是指这些上接楼阁栈道、下至岩石的红色立木。这些立木总共有30根,被分成三组,每根长度大约十几米,分别被设置在两个楼阁和一条栈道下面,给人
期刊
2009年5月中旬,湖北省郧县电视台、《长江商报》等媒体纷纷报道郧县一则“小偷入室盗窃,被男主人失手打死”的社会新闻,一时间,社会治安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9月26日,《楚天都市报》的报道却是“情敌被丈夫误当小偷打死”。  那么,这起打死“小偷”案,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呢?警方剥茧抽丝,案情却愈加扑朔迷离……    夜半来电 老公起疑心    2009年正月初四一早,李孝国和妻子张婷带着3岁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