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基金不是金融的造血,而是观念的造血。”——当“慈善”已成为近年中国商业社会最时髦的词汇时,汪延、李晓林和成卓独特的操作思路具有一种深远的探索意味。
在第一次试验成功后,“扬帆计划”将正式向企业和公众筹措未来活动所需的资金,每家企业每年的捐助金额为10 ~15 万元,最终用五年时间做到每年接待5000 名学生的规模。
事实上,“扬帆计划”也是即将成立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一个子项目。这个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任理事长的慈善组织,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和民政部的认证,将是一个可对企业和个人捐助者提供免税待遇的公募基金。
一个与众不同的圈子
除了汪延领导的“扬帆计划”,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领导、成思危女儿成卓协助的“春苗计划”等都将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子项目,加上成卓在2005 年底已经启动的“爱心护理基金工程”等项目,“思源工程”已经成为中国扶贫济困和慈善互助的重要力量。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这是民建在2005 年启动“思源工程”时提出的口号,思源工程以民建企业界人士为主,联系带动民建全体会员及社会人士参与扶贫工作。到目前为止,民建会员已援建希望学校400 多所,帮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安置再就业人员30 万人次,捐赠公益和慈善事业达数亿元。仅针对黔西贫困地区,民建就先后投入了1000 多万元帮助实施希望工程、饮水工程、旅游设施等扶贫项目。
“我们都是民建中央委员,也都是取得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所以会走到一起共同来做这些公益项目。”成卓说。这也是这个“圈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的话题可能更多集中在贵州山区的儿童教育或者北京的孤寡老人,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全社会,是他们关心的议题。
汪延的“扬帆计划”意在帮助孩子,而即将启动的“春苗计划”则将重点放在农村妇女上。他们计划为农村地区的女性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让她们掌握护理技能,并在培训结束之后全部推荐到医院工作。
和汪延一样,李晓林和成卓也将全程参与到“春苗计划”的每个环节中。这也是民建做公益活动的新思路:找到价值链中有空缺的地方,同时加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做公司的方式去管理这些项目,才能真正把这些项目做起来。
“所以我们的基金不是金融的造血,而是观念的造血。”汪延说。
当“慈善”成为近年中国商业社会最时髦的词汇时,汪延、李晓林和成卓的操作思路具有一种深远的探索意味。2006年,中国举办各种慈善晚宴数百场,主角几乎都是官员、明星和企业家。胡润的“2006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从2005 年的50 位扩大到了100 位,榜上前50 位企业家近三年的累计捐赠额近50 亿元。但中国慈善事业遭到的诟病却也层出不穷:在胡润的榜单中,海外华人企业或基金对中国内地的捐款占捐款总额的一半;50 个上榜企业平均仅将年销售收入的0.15% 用作了慈善事业;慈善机构本身的运作水平和救助成效也受到质疑。
“比如大家关心的教育事业,更多还是慈善教育,”汪延说,“一个孩子没钱上学,可能有不同的计划和基金来给你提供帮助,但进入学校后就没有人来继续负责;同样对贫困地区的学校,会得到国家和机构提供的电脑和其他硬件,但谁也没有帮他们解决如何使用的问题。”
一项更能实现自我的事业
汪延还用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证明现在的慈善和公益组织存在的问题:一个法国人因为超速行车被警察拦下,经查证此人不仅是法国鼎鼎大名的前任部长,他开的法拉利轿车居然还是法国一著名NGO(非政府组织)注册的用于公益事业的车。“在这样所谓的民主国家,公益和慈善机构的操作都困难重重,更别说在我们这个慈善事业刚刚起步的国家了。”
李晓林和成卓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操作“春苗计划”和“爱心护理基金工程”时,他们也不只是简单地募款、捐赠,而是将全程参与整个策划和执行过程,建成一个有效运转的公益平台。比如在“春苗计划”中,他们将自己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联系培训力量,最后还将为受训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一整套的机制让参与计划的农村女性拥有真正可改变命运的机会。
为了这个计划,李晓林联系了民建的很多企业家,目前已经募集了为数不小的启动资金。“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是李晓林愿意拿出更多精力来运作公益项目的原因。虽然他现在旗下有数十家公司,但每年他还会有超过30%的时间用于考察、筹款和联络。而成卓在2005 年接受“爱心护理工程”后,更是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她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而有了更多的动力。
他们是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新典范——从别墅到汽车、从游艇到飞机的物质消费之后,财富所带给企业家生活的改变,由简单的物质层面提升到更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理想层面,他们的生活理念,也由张扬、铺张,转而变得更精细、更优雅,甚至更豁达、更具社会精神起来。
另一方面,在企业家与社会的互动和双赢中,慈善也是一种新的投资方式,是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新渠道。
在第一次试验成功后,“扬帆计划”将正式向企业和公众筹措未来活动所需的资金,每家企业每年的捐助金额为10 ~15 万元,最终用五年时间做到每年接待5000 名学生的规模。
事实上,“扬帆计划”也是即将成立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一个子项目。这个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任理事长的慈善组织,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和民政部的认证,将是一个可对企业和个人捐助者提供免税待遇的公募基金。
一个与众不同的圈子
除了汪延领导的“扬帆计划”,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领导、成思危女儿成卓协助的“春苗计划”等都将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子项目,加上成卓在2005 年底已经启动的“爱心护理基金工程”等项目,“思源工程”已经成为中国扶贫济困和慈善互助的重要力量。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这是民建在2005 年启动“思源工程”时提出的口号,思源工程以民建企业界人士为主,联系带动民建全体会员及社会人士参与扶贫工作。到目前为止,民建会员已援建希望学校400 多所,帮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安置再就业人员30 万人次,捐赠公益和慈善事业达数亿元。仅针对黔西贫困地区,民建就先后投入了1000 多万元帮助实施希望工程、饮水工程、旅游设施等扶贫项目。
“我们都是民建中央委员,也都是取得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所以会走到一起共同来做这些公益项目。”成卓说。这也是这个“圈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的话题可能更多集中在贵州山区的儿童教育或者北京的孤寡老人,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全社会,是他们关心的议题。
汪延的“扬帆计划”意在帮助孩子,而即将启动的“春苗计划”则将重点放在农村妇女上。他们计划为农村地区的女性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让她们掌握护理技能,并在培训结束之后全部推荐到医院工作。
和汪延一样,李晓林和成卓也将全程参与到“春苗计划”的每个环节中。这也是民建做公益活动的新思路:找到价值链中有空缺的地方,同时加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做公司的方式去管理这些项目,才能真正把这些项目做起来。
“所以我们的基金不是金融的造血,而是观念的造血。”汪延说。
当“慈善”成为近年中国商业社会最时髦的词汇时,汪延、李晓林和成卓的操作思路具有一种深远的探索意味。2006年,中国举办各种慈善晚宴数百场,主角几乎都是官员、明星和企业家。胡润的“2006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从2005 年的50 位扩大到了100 位,榜上前50 位企业家近三年的累计捐赠额近50 亿元。但中国慈善事业遭到的诟病却也层出不穷:在胡润的榜单中,海外华人企业或基金对中国内地的捐款占捐款总额的一半;50 个上榜企业平均仅将年销售收入的0.15% 用作了慈善事业;慈善机构本身的运作水平和救助成效也受到质疑。
“比如大家关心的教育事业,更多还是慈善教育,”汪延说,“一个孩子没钱上学,可能有不同的计划和基金来给你提供帮助,但进入学校后就没有人来继续负责;同样对贫困地区的学校,会得到国家和机构提供的电脑和其他硬件,但谁也没有帮他们解决如何使用的问题。”
一项更能实现自我的事业
汪延还用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证明现在的慈善和公益组织存在的问题:一个法国人因为超速行车被警察拦下,经查证此人不仅是法国鼎鼎大名的前任部长,他开的法拉利轿车居然还是法国一著名NGO(非政府组织)注册的用于公益事业的车。“在这样所谓的民主国家,公益和慈善机构的操作都困难重重,更别说在我们这个慈善事业刚刚起步的国家了。”
李晓林和成卓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操作“春苗计划”和“爱心护理基金工程”时,他们也不只是简单地募款、捐赠,而是将全程参与整个策划和执行过程,建成一个有效运转的公益平台。比如在“春苗计划”中,他们将自己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联系培训力量,最后还将为受训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一整套的机制让参与计划的农村女性拥有真正可改变命运的机会。
为了这个计划,李晓林联系了民建的很多企业家,目前已经募集了为数不小的启动资金。“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是李晓林愿意拿出更多精力来运作公益项目的原因。虽然他现在旗下有数十家公司,但每年他还会有超过30%的时间用于考察、筹款和联络。而成卓在2005 年接受“爱心护理工程”后,更是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她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而有了更多的动力。
他们是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新典范——从别墅到汽车、从游艇到飞机的物质消费之后,财富所带给企业家生活的改变,由简单的物质层面提升到更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理想层面,他们的生活理念,也由张扬、铺张,转而变得更精细、更优雅,甚至更豁达、更具社会精神起来。
另一方面,在企业家与社会的互动和双赢中,慈善也是一种新的投资方式,是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