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应从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创新发展的教学改革观,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职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教育理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转变教育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中职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在教学中陷入重认知轻情感。重教年轻育人的误区,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教学改革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的同时,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2 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意义在于强调学生是有独立人格与意识、具有独立实践能力的人,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接受和储存知识的容器。树立学生是教学认识主体的思想,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现代教学的客观要求,是教学活动优化的重要条件。只有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时,教师才可能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个体的具体情景中与情景的相互作用而构建出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为学生所拥有。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构建,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课堂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因此,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树立创新发展的教学改革观
1 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合。课程结构即“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课程结构体现了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现代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就业者岗位的胜任能力,又要培养就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就业者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就业者具备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的精神力量。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和谋生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不能把职业教育的着眼点仅仅放在传授职业所需知识、技能上,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结构的改革,应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形势的要求,根据培养全面、和谐、均衡发展人的教育目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调整不同课程的形态和学科的课时比例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2 创新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教学包含了教与学,但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并非所有想要教的内容都能成为学生学到的内容,并非在任何情况下的教师的教都能引起学生的学。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在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工作过程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围绕具体的工作过程,设计出一个个情境及其活动,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以项目为核心,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大组间、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自由地去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融合,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也就使人人获得表现机会,并成为活动中的主人,由此更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愿望,让学生在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金“钥匙”。
3 转变教学方式
加德纳教授多元智力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不同的智力类型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今天,教师只有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才能更多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抛弃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个别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学”,重视“学习过程”,使学生乐学、会学,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展,形成探索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解读学生评价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从评价的内容上,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还应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从评价方法上,不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应重视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评价应突出实践与理论结合、仿真与现场结合、结果与过程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等特点,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职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教育理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转变教育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中职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人才的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在教学中陷入重认知轻情感。重教年轻育人的误区,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教学改革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的同时,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2 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意义在于强调学生是有独立人格与意识、具有独立实践能力的人,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接受和储存知识的容器。树立学生是教学认识主体的思想,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现代教学的客观要求,是教学活动优化的重要条件。只有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时,教师才可能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个体的具体情景中与情景的相互作用而构建出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为学生所拥有。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构建,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课堂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因此,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树立创新发展的教学改革观
1 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合。课程结构即“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课程结构体现了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现代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就业者岗位的胜任能力,又要培养就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就业者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就业者具备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的精神力量。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和谋生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不能把职业教育的着眼点仅仅放在传授职业所需知识、技能上,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结构的改革,应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形势的要求,根据培养全面、和谐、均衡发展人的教育目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调整不同课程的形态和学科的课时比例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2 创新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教学包含了教与学,但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并非所有想要教的内容都能成为学生学到的内容,并非在任何情况下的教师的教都能引起学生的学。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在职业教育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工作过程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围绕具体的工作过程,设计出一个个情境及其活动,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以项目为核心,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大组间、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自由地去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融合,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也就使人人获得表现机会,并成为活动中的主人,由此更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愿望,让学生在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金“钥匙”。
3 转变教学方式
加德纳教授多元智力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不同的智力类型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今天,教师只有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才能更多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抛弃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个别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学”,重视“学习过程”,使学生乐学、会学,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展,形成探索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解读学生评价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从评价的内容上,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还应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从评价方法上,不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应重视采取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评价应突出实践与理论结合、仿真与现场结合、结果与过程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等特点,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