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精辟地提出: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问的问题性质和方法考察出来。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具备新素质。其中设计课程提问及处理学生回答,更成为新形势下教师必需具备的基本功。
设计提问,无从照搬照抄,教师要知难而进,在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掌握设计问题及处理学生回答的种种技巧。
然而,在设计提问中,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提问的教育学、心理学原则,走进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枯燥无味的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形式,即只有教师提问,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丝毫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其优势是教师按自己的思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违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思路的关系,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及创新探索精神。
误区之二:提问简单肤浅,缺乏针对性,即简单的选择性问题,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或肤浅的填空或提问,学生不必思考就能一口回答的问题。其优势是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教师的激情,但不能推动学生思维的拓展,更不能深入课堂内容。
误区之三:提问深奥冷僻,违反量力性,即不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而妄自将问题引向深处。其优势是有助于学生创新,课余翻阅资料,但往往更多的是学生越钻越深却不懂,甚至教师也说不出所以然。
误区之四:提问多而琐碎,缺乏启发性。整个课堂中,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再问、再答,学生根本就没有自主的思考、分析时间。教学应该是为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并学会方法为目的。
课堂提问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深入探求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提问就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精选切入点,问在知识关键时,即要把提问重点选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是教学内容的矛盾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增强思考力度,开阔思维、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第二是面向全体,问在最近发展区,即提问要精辟,要具有启发性。学生无需动脑、可问可不问的不必去问;问题过深、学生根本无从回答的尽量少问,除非这些问题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通过翻阅图书解决。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水平,有效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三是瞅准时机,问到教学当问处。课堂提问,时机选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适时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更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深入理解。
第四是启发诱导、举一反三,问到知识链接处。课堂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理解和深化,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的提问不能因循守旧,应不断创新,应善于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闪光点,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网点,理清知识链接及互相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教师提问中,还应该提倡学生提问。有人说,只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成功的课堂。学生提不出问题,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或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提问时,有时会形成尴尬场面,这时教师要善于应付。如一些问题教师无法当场回答、自己也无法肯定,有些问题超出学生当前知识水平、超出教师备课的范围等,这时,教师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课余讨论、翻阅相关书籍自己解决;而对于教师的某些失误,要通过巧妙掩饰而消除负面影响,要善于将失误积极纠正,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但是还要敢于承认偶尔出现的失误,要尊重科学,有错就改,要使学生从教师“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治学态度中受到教育。
新理念、新课标、新方法、新教学观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这样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提问是走进新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提问这项教研工作中要不怕失败,不辞辛劳,勤于发现,善于总结,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设计提问,无从照搬照抄,教师要知难而进,在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掌握设计问题及处理学生回答的种种技巧。
然而,在设计提问中,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提问的教育学、心理学原则,走进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枯燥无味的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形式,即只有教师提问,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丝毫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其优势是教师按自己的思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违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思路的关系,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及创新探索精神。
误区之二:提问简单肤浅,缺乏针对性,即简单的选择性问题,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或肤浅的填空或提问,学生不必思考就能一口回答的问题。其优势是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教师的激情,但不能推动学生思维的拓展,更不能深入课堂内容。
误区之三:提问深奥冷僻,违反量力性,即不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而妄自将问题引向深处。其优势是有助于学生创新,课余翻阅资料,但往往更多的是学生越钻越深却不懂,甚至教师也说不出所以然。
误区之四:提问多而琐碎,缺乏启发性。整个课堂中,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再问、再答,学生根本就没有自主的思考、分析时间。教学应该是为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并学会方法为目的。
课堂提问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深入探求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提问就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精选切入点,问在知识关键时,即要把提问重点选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是教学内容的矛盾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增强思考力度,开阔思维、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第二是面向全体,问在最近发展区,即提问要精辟,要具有启发性。学生无需动脑、可问可不问的不必去问;问题过深、学生根本无从回答的尽量少问,除非这些问题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通过翻阅图书解决。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水平,有效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三是瞅准时机,问到教学当问处。课堂提问,时机选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适时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更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深入理解。
第四是启发诱导、举一反三,问到知识链接处。课堂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理解和深化,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的提问不能因循守旧,应不断创新,应善于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闪光点,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网点,理清知识链接及互相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教师提问中,还应该提倡学生提问。有人说,只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成功的课堂。学生提不出问题,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或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提问时,有时会形成尴尬场面,这时教师要善于应付。如一些问题教师无法当场回答、自己也无法肯定,有些问题超出学生当前知识水平、超出教师备课的范围等,这时,教师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课余讨论、翻阅相关书籍自己解决;而对于教师的某些失误,要通过巧妙掩饰而消除负面影响,要善于将失误积极纠正,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但是还要敢于承认偶尔出现的失误,要尊重科学,有错就改,要使学生从教师“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治学态度中受到教育。
新理念、新课标、新方法、新教学观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这样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提问是走进新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提问这项教研工作中要不怕失败,不辞辛劳,勤于发现,善于总结,提高教学教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