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深度测序技术发现新疆库蚊黄病毒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en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我国新疆地区蚊虫携带的病毒类群进行调查,并快速发现医学重要的蚊媒病毒。方法利用Illumina深度测序技术筛查野生库蚊体内的病毒源性RNA,利用RT-PCR进行验证,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病毒亲源关系。结果深度测序技术共检出144条库蚊黄病毒特异性读序,拼接获得7个不连续的病毒基因组重叠群片段。 RT-PCR扩增产物能够覆盖重叠群间隙序列。在此基础上,重构获得病毒基因组5′和3′末端片段(约678 nt、411 nt)。对5′末端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库蚊黄病毒属于北美/亚洲基因亚型,与国内发现的库蚊黄病毒共同形成一个独立分支,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2%~99.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于95.5%。结论深度测序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地区虫媒病毒的快速甄测,首次从新疆地区发现库蚊黄病毒,为虫媒病毒监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舟山海岛地区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CD25)表达的特征。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仪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SFTS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外周血血常规、血生化、淋巴细胞亚群,统计学分析其动态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 SFTS患者治疗前白细胞、
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在传统的出版物中,书刊、磁带、光盘都有国际标准编号(ISBN、ISSN、ISCN)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的惟一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而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便无从追索。数字信息标注 DOI 如同出版物的条形码,是一个永久和惟一的标
目的 探讨CD4+CD25+/highCD127low/-和CD14+HLA-DRlow/-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P患者( acute pancreatitis , AP)外周血CD4+CD25+/high CD127 low/-、CD14+HLA-DRlow/-、CD64指数的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
目的 了解浙江西天目山家畜和啮齿动物中流行的立克次体无形体属种型,分析其16S rRNA基因变异。方法从动物肝脾和血液中提取DNA,PCR扩增无形体属16S rRNA片段;测序,采用MEGA5.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129只动物中,1只牛、8只羊、8只啮齿动物检出无形体属16S rRNA 片段,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检出的无形体属16S rRNA包括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边缘无形
目的:对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两份人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 HCoV-NL63)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以荷兰株(NL63_Amsterdam 1)为参考株,设计18对包含重叠区域的、覆盖全长基因组的引物,采用病毒RNA提取、RT-PCR分段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NL63国内株全长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其他毒株的比对分析,构建其系统发生树。结果NL
目的 阐明2010-2012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 HFMD)病原谱及相关柯萨奇病毒A10( CVA10)型基因特征。方法用荧光RT-PCR法对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 EV)、柯萨奇病毒A16(CVA1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型检测,然后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肠道病毒VP1基因部分序列扩增,再结合序列分析鉴定血清型;对CVA10阳性分离株进行VP1基因全长序列扩增及基因序列
目的 探讨酒精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以及肝细胞Ⅰ型干扰素及其信号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原代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酒精进行处理,再用HCV感染细胞,并在感染后收集细胞测定HCV RNA;用酒精处理原代细胞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内HCV Core、IFN-α、IFN-β、干扰素调节因子7( IRF-7)、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 SOCS )-2和SOCS-3的mRN
免疫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建立了复杂而精细的调控机制,以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来维持机体免疫系统平衡,使之既能清除异物抗原或病原微生物,又不因免疫过强而损伤机体正常组织。这种免疫自稳功能是免疫系统特有的,通过维持一定数量的免疫细胞以预防过强的炎症反应的能力。研究表明有两类分子对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是必需的,第一类具有限制免疫细胞激活和扩张强度的功能,包括:(1)抑制性细胞因子如TGF-β、IL-10[1-
第七次中国支原体学术年会(CSM)暨第六届亚洲支原体学术会议(AOM)已于2014年8月22日-25日在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亚洲支原体学会及中华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分会联合主办,南华大学与首都儿科研究所联合承办。共有130位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日本、美国与印度等地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淋巴结结核患者的淋巴穿刺液中分枝杆菌检测结果特点,以提高其阳性检出率。方法对269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淋巴结结核的儿童,采用细针穿刺,对所获病理组织消化、离心沉淀后,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分枝杆菌培养及对硝基苯甲酸生长试验(简称PNB法)进行菌型鉴定检查,统计分析培养、涂片镜检结果及菌型分布特点,采用χ2检验比较抗酸染色与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以及BACTEC MGIT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