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特殊数列和式不等关系初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已知数列为例,求证较为复杂的数列和式的不等关系,常规做法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对原数列有一个较烦琐的构造,思维过程较为复杂,若采用特殊的放缩法,解题思维过程将变得简洁.
  【关键词】数列和式;不等关系;证明
  例1已知:a1=12,an=1(n 1)!.
  求证:a1 a2 a3 … an<1.
  常规做法:
  ∵an=1(n 1)!=1(n 1)·n·(n-1)·…·3·2·1<1(n 1)n=1n-1n 1,
  ∴a1 a2 a3 … an<1-12 12-13 … 1n-1n 1=1-1n 1<1.
  证明方法并不算复杂,经仔细研究,还能启发我们解题思路.任意给定一个真分数m,加上一个真分数m1,再加上一个真分数m2,…,若使mn满足相应的条件,总能证明他们的和小于一个常量.通过将mn与以上不等式左侧进行逐项比较,解题思路就清晰了.
  这样可能过于抽象,我们不如从一个经典的模型谈起.《庄子》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这也相应了数学上的极限思想.假设我们现在要分割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每次取得它剩余面积的12,由“万世不竭”可知,我们所取得的面积恒小于1.如果每次取得的量与总剩余面积的比值相等,不一定是12,也容易得出取得面积之和恒小于1.下面用不等式來描述以上关系:
  设每次取得剩余部分为X(X∈(0,1));
  那么第一次将取得的面积:X.
  第二次:(1-X)·X;
  第三次:(1-X)·(1-X)·X;
  ……
  第n 1次:(1-X)n·X.
  可得不等式A:X X(1-X) X(1-X)2 X(1-X)3 … X(1-X)n<1.
  A这个不等式是通过几何观察得到的,证明方法如下:
  ∵X∈(0,1),∴X<1,1-X﹥0,
  两边乘(1-X),得X(1-X)<1-X.
  两边加上X,得X X(1-X)<1.
  两边再乘(1-X),得X(1-X) X(1-X)2<1-X,
  X X(1-X) X(1-X)2<1,
  ……
  不断对不等号两侧先乘(1-X),再加X;因为X∈(0,1),不等号不改变,即可推出不等式A.若将不等式A作为已知,就得到证明开头问题的新思路,具体如下:
  ∴2k2k 4的值随着k的增大而增大,1(k 1)2的值随着k的增大而减小,且k=3时,2·32·3 4>1(3 1)2,
  ∴2k2k 4>1(k 1)2(k≥3),ak 1  ∴an  通过对比方法1与方法2,可以发现,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列和式,常规放缩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对原数列有一个较烦琐的构造,思维过程较为复杂.相比之下,若先完成对不等式A的证明,只需要再对A中的X赋值即可.实质上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放缩法,但解题思维过程较为简捷.
其他文献
“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是当前世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向。其核心足要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习得,以便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不同专业课程体系需耍多层面综合
采用周期动态加载试验方法,分别获得了O型钢丝绳隔振器在剪切、横滚和拉压方向上随激励振幅和频率变化的动态迟滞特性。在剪切和横滚方向,试验迟滞环呈现对称特性;在拉压方向
19世纪泰国外交成功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改革带来的规范层面的变化以及当时亚洲和欧洲的地区局势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泰国近代改革的成果
一、素数和  命题:任何一个大于10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两奇素數之和.
针对高速电主轴接触式加载存在结构复杂、磨损及振动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电磁加载方法。该方法中动态电磁力可模拟主轴实际切削力载荷,实现高速电主轴动态非接触加载。利
针对轮对陀螺效应 ,运用能量法分析了轮对蛇形运动机理 ,建立了蛇形运动能量流 ;基于打靶法分析了非线性轮对陀螺系统的 Hopf分叉 ,并对比分析了陀螺系统和非陀螺系统的分叉
提出了在运行状态下桥梁行车激励辨识的实验模态方法。在运行模态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结构动刚度模型,通过对运行状态下结构振动加速度时程的滤波分解,求得各阶模态的瞬时振幅,从而
筆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道高考真题(2014年高考大纲卷文科22题、理科21题),题目如下:
问题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来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式有().  A.6种B.9种C.11种D.23种  这个问题等价于:将1,2,3,4这四个正整数分别填入编号为1,2,3,4的四个空位,且每个空位上所填数字与其序号均不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我们称这样的排列为错位排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排列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