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写作研究都以宏观论证为主,或从某一理论前提出发结合写作现象进行繁琐的演绎推理,这种视角往往缺乏对对象的具体准确把握,表现在作文教学上,抽象程度高,目標虚泛,难以真正指导写作这种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活动,结果往往流于坐而论道,难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细化教学目标,要明确每一次作文的训练点,要有达成目标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策略 落实
1.完善作文规划,确保教学有序
作文教学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教师不仅要为每一学段的作文教学制定好完整、有效的计划,确立明确的质量目标,还要为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每次作文制定好具体、细致、可行的教学计划,尽最大可能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避免只追求训练数量不讲究训练质量的应付性作文教学,从而确保作文教学有序有效进行。特别是作文教学的起始年段,不提倡作文教学的系统性,但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作文教学结构,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结构,杜绝作文教学低水平徘徊的状况。
2.细化训练目标,夯实能力培养
我国的写作研究都以宏观论证为主,或从某一理论前提出发结合写作现象进行繁琐的演绎推理,这种视角往往缺乏对对象的具体准确把握,表现在作文教学上,抽象程度高,目标虚泛,难以真正指导写作这种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活动,结果往往流于坐而论道,难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细化教学目标,要明确每一次作文的训练点,要有达成目标的教学设计。在一次作文中,训练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也不要对某一个能力点的训练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奢求,要从基础入手,抓反复,反复抓,从而做到人人过关。
3.丰富训练形式,落实勤写多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素材积累,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与感悟,如不勤写多练,还是无法达到“晓声”“识器”的境界。因此,要让学生锤炼写作上真功夫,必须引导他们在勤字上做文,在多字上下功夫。
当前的作文训练,以整篇写作为主,相对而言,这种形式的写作周期太长(一般两周一次),且一个学期七八篇的训练量远远达不到“熟能生巧”的需要。写作形式单一而又缺乏灵活性,效果自然不好。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丰富训练形式,将勤写多练落到实处,如在重视整篇写作时,可兼顾造句、仿写等片段训练。这种训练类似于绘画中的“速写”,“短平快”,既可用以弥补整篇作文训练量的不足,又可利用其较少受时空限制、灵活便捷的特点,使快速交流反馈成为可能,从而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此外,在强调课内限时作文训练的同时,可辅之以随笔、日记等自由写作训练,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让学生写自己擅长写的文体;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扩写、续写等训练,使学生在顾及原文本的事理逻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联想能力,并形之于笔墨,达到多写的目的。
4.改变作文教学的思路——先为放胆文,再学小心文。
“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写作时,只管放胆写来,即使粗枝大叶亦无不可,这样才能令习作者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不管怎么写,喜欢写就好;不必害怕写,下笔总有益,这样才能养成写的习惯,才会在不断的历练中有所悟。
对照当前的作文教学,往往反其道而行,在学生学习写作之始,就提出开头要如何,结尾要如何,立意要如何,结构要如何,各种明规则、潜规则,处处玄机,步步陷阱,弄得学生动辄得咎、言不由衷,这样的写作氛围无疑会扼杀学生写作的激情,不利于学生养成乐写勤写的习惯的。
顺应学生心理特点,维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不是在他们初学写作之始,即不断地试图“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标准”去统一学生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其幼稚与纯真。到学生尝到了畅所欲言的乐趣,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对写作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与感性认识的基础,再以写作技法、技巧引导他们由粗入细,由“放胆”而“小心”,才能由渐入佳境,由疵境而稳境而醇境而化境。
5.改进作文批阅,缩短反馈周期
作文批阅的方式与质量是制约作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改进作文批阅这一环节,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就当前来说,作文批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精批细改”型,从标点到错别字,从语言表达到谋篇布局,从素材取舍到详略安排,从开头到结尾,教师都不遗余力地予以评点修改。二是“多批少改”型,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改动要少而批语要多,要尽量保留学生写作的原文原意,遇到可商榷的地方,则作眉批,指出毛病所在,意在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修改。三是“精批略改重讲评”型,即要求老师针对作文里的优点、缺点,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并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力争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以上几种批改模式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作文是一项个体性相当强的精神劳动,丰富学生对写作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对写作的感悟水平,最好的办法之一是让学生参与批改。为确保批改的有效性,每次批改前,教师可根据本次作文的目标,事先制订批改细则,以本次作文教学目标(能力训练点)为批改重点,兼及其余的方式,引导学生批改。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写作训练延伸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并能缩短反馈周期,有利于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写作记忆尚未遗忘,写作热情尚未消退之时,得到及时的点拨指导,为二次作文打好“前站”。
当然强调学生的参与,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应有的作为,适当的批改示范,与学生批改结果的监控及相应的记录仍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先要改变求全责备的评价观,以鼓励为主,呵护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不足,予以正面引导,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让作文教学有一个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策略 落实
1.完善作文规划,确保教学有序
作文教学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教师不仅要为每一学段的作文教学制定好完整、有效的计划,确立明确的质量目标,还要为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每次作文制定好具体、细致、可行的教学计划,尽最大可能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避免只追求训练数量不讲究训练质量的应付性作文教学,从而确保作文教学有序有效进行。特别是作文教学的起始年段,不提倡作文教学的系统性,但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作文教学结构,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结构,杜绝作文教学低水平徘徊的状况。
2.细化训练目标,夯实能力培养
我国的写作研究都以宏观论证为主,或从某一理论前提出发结合写作现象进行繁琐的演绎推理,这种视角往往缺乏对对象的具体准确把握,表现在作文教学上,抽象程度高,目标虚泛,难以真正指导写作这种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活动,结果往往流于坐而论道,难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细化教学目标,要明确每一次作文的训练点,要有达成目标的教学设计。在一次作文中,训练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也不要对某一个能力点的训练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奢求,要从基础入手,抓反复,反复抓,从而做到人人过关。
3.丰富训练形式,落实勤写多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素材积累,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与感悟,如不勤写多练,还是无法达到“晓声”“识器”的境界。因此,要让学生锤炼写作上真功夫,必须引导他们在勤字上做文,在多字上下功夫。
当前的作文训练,以整篇写作为主,相对而言,这种形式的写作周期太长(一般两周一次),且一个学期七八篇的训练量远远达不到“熟能生巧”的需要。写作形式单一而又缺乏灵活性,效果自然不好。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丰富训练形式,将勤写多练落到实处,如在重视整篇写作时,可兼顾造句、仿写等片段训练。这种训练类似于绘画中的“速写”,“短平快”,既可用以弥补整篇作文训练量的不足,又可利用其较少受时空限制、灵活便捷的特点,使快速交流反馈成为可能,从而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此外,在强调课内限时作文训练的同时,可辅之以随笔、日记等自由写作训练,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让学生写自己擅长写的文体;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扩写、续写等训练,使学生在顾及原文本的事理逻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联想能力,并形之于笔墨,达到多写的目的。
4.改变作文教学的思路——先为放胆文,再学小心文。
“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写作时,只管放胆写来,即使粗枝大叶亦无不可,这样才能令习作者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不管怎么写,喜欢写就好;不必害怕写,下笔总有益,这样才能养成写的习惯,才会在不断的历练中有所悟。
对照当前的作文教学,往往反其道而行,在学生学习写作之始,就提出开头要如何,结尾要如何,立意要如何,结构要如何,各种明规则、潜规则,处处玄机,步步陷阱,弄得学生动辄得咎、言不由衷,这样的写作氛围无疑会扼杀学生写作的激情,不利于学生养成乐写勤写的习惯的。
顺应学生心理特点,维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不是在他们初学写作之始,即不断地试图“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标准”去统一学生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其幼稚与纯真。到学生尝到了畅所欲言的乐趣,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对写作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与感性认识的基础,再以写作技法、技巧引导他们由粗入细,由“放胆”而“小心”,才能由渐入佳境,由疵境而稳境而醇境而化境。
5.改进作文批阅,缩短反馈周期
作文批阅的方式与质量是制约作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改进作文批阅这一环节,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就当前来说,作文批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精批细改”型,从标点到错别字,从语言表达到谋篇布局,从素材取舍到详略安排,从开头到结尾,教师都不遗余力地予以评点修改。二是“多批少改”型,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改动要少而批语要多,要尽量保留学生写作的原文原意,遇到可商榷的地方,则作眉批,指出毛病所在,意在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修改。三是“精批略改重讲评”型,即要求老师针对作文里的优点、缺点,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并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力争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以上几种批改模式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作文是一项个体性相当强的精神劳动,丰富学生对写作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对写作的感悟水平,最好的办法之一是让学生参与批改。为确保批改的有效性,每次批改前,教师可根据本次作文的目标,事先制订批改细则,以本次作文教学目标(能力训练点)为批改重点,兼及其余的方式,引导学生批改。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写作训练延伸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并能缩短反馈周期,有利于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写作记忆尚未遗忘,写作热情尚未消退之时,得到及时的点拨指导,为二次作文打好“前站”。
当然强调学生的参与,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应有的作为,适当的批改示范,与学生批改结果的监控及相应的记录仍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先要改变求全责备的评价观,以鼓励为主,呵护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不足,予以正面引导,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让作文教学有一个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