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区作为幼儿园必开的区域游戏之一,对幼儿的空间构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以及一些品质和习惯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幼儿园中,几乎每一个教室都会开设建构区,以此促进幼儿相关能力的提升。
我们班的建构区投放了四筐雪花片,在区域创设之时,我在区域内铺设了8张垫子,在墙上张贴了一些网上搜索而来的用雪花片拼插的图片。之后便让幼儿进入区域中游戏,于是一系列的现象便随之而来……
第一篇章:“战争”弥漫游戏场
早上区域游戏时间,幼儿陆续进入建构区。区域里的轩轩和硕硕用雪花片随便拼插了几下就当作枪剑“厮杀”起来,做动作的同时嘴巴里还发出“嗒嗒嗒”的声音。一激动,两人甚至跑到了区域外的场地上追逐起来,很快泽泽也被吸引,加入了他们的“战队”。很快整个建构区甚至整个教室都变成了孩子大喊大叫互相“追杀”的场地了。沛沛进入区域后拿着3个雪花片拼插的东西就躺着在垫子上,昊昊和齐齐因为来晚了,只能站在边上围观,时不时帮助别人捡拾雪花片,一直到区域游戏结束。区域游戏结束后,孩子的作品就是其手中拼插的棍子和刀,很多都是随时就可以拆掉放回去的作品,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以判断,幼儿对于雪花片这一材料是喜欢的,是充满兴趣的。尤其是把这些材料演变出自己热衷的游戏情境,更符合当下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是儿童立场以及当下正在热追的课程游戏所极力提倡的,但兴趣的追求并不是盲目的,作为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进行有效判断。对于这样的表现,如何从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有意义地进行游戏,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仔细分析会发现,虽然教师也张贴了一些图片以此来引发幼儿的兴趣,但从幼儿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用心”反而成了一种无力的摆设。一方面与幼儿的兴趣对接不起来,另一方面教师听之任之也造成了区域内的混乱局面。
(一)兴趣下的主题确立
今天早上,老师请几个孩子围拢起来……
教师:你们最喜欢搭什么?
硕硕:什么都爱搭,最喜欢搭飞机。
比比:恐龙
轩轩:坦克
泽泽:恐龙
钧钧:刀和剑
禹禹:战斗机
……
经过激烈的争论以及投票,幼儿确定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交通工具(非常意外的是他们一直用来战斗的枪、刀之类的器械并没有成为他们共同认可的主题),并决定举办交通工具展出。我们在交流确定后告知全班,并请全班的幼儿一起来为这次展出起名字,幼儿集体投票决定任务名称为“超级大车展”(孩子们对于类的概念理解还有偏差,比如他们将交通工具与车等同起来,暂且认可他们。)。
(二)主题下的全面调查
接下来就是系列的创建过程,老师请他们去查一查有哪些交通工具(迈迈、宇宇和逸逸强烈举手参与,迈迈今天下午已经迫不及待去搭建了)。钧钧要求我来发调查表,于是调查表就诞生了:
(三)调查后的支架提供
在幼儿调查后,我根据他们调查来的内容到网上搜索了一些相关的雪花片拼插的图片并打印出来,张贴在建构区的墙面上,给幼儿相关参考。之后很多幼儿在拼插什么交通工具,如何拼插上都会到前面上去进行比对和学习。
第二篇章:“矛盾”持续升级中
一时间,我们班的建构区颇有“洛阳纸贵”的气势,很多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进入建构区拼插交通工具,孩子们在里面也因为有了工作目的而忙碌起来。但不久问题又出现了:
问题1:每天进入区域的人太多,幼儿之间相互拥挤而出现碰撞和拥挤现象。人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幼儿之间的相互走动,他们的作品破坏率很高,不是被无意中碰倒了就是被刮到了,于是告状风气此起彼伏。
问题2:进入区域先抓一些雪花片在自己身边,于是还没到收区域时间,雪花片铺洒一地,收区域时每次都只有2~3人,花费时间较长,造成了时间上的大量浪费。
问题3:每天都有孩子来向我汇报:汪老师,我今天准备做一个坦克、战斗飞机……每天也会有围绕任务的作品出现,一个游戏时间段没有完成的幼儿会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半成品区域。
毋庸置疑,幼儿的兴趣被调动了,且他们各自心里是有计划的,并且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和坚持。但显然幼儿操作过程中出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影响到他们的主题进展。于是我们又开始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一)说出我受“委屈”
多种情况下我们都是采取录像和后期回放交流的形式。在建构区中幼儿矛盾层生,我们以幼儿的告状行为作为切入点,请“受委屈”的幼儿来说出自己“受委屈”的过程。于是:
幼1:我好不容易拼好的东西被他给踩到了;
幼2:他一直走来走去,差点踩到我的手了;
幼3:……
“委屈”被一个个呈现出来,似乎安抚这些“委屈”者迫在眉睫。
(二)商讨不“委屈”的办法
自然,问题的出现还需要解决。教师在关注问题的同时,请幼儿思考可能的原因,从而为找到适宜的方法奠定了基础。由此就说到了人太多,雪花片都倒在了地上;还一些人怕后面没有了就先抓好多放在自己面前;先去插卡了等原因。孩子们在对原因的总结后对班级区域的要求做了调整后并张贴在区域中:
第三篇章:“动力”成为聚焦点
随着规则的执行,建构区不再出现拥挤和拖拉的现象,雪花片区域内秩序井然。这种井然都是集中在轩轩和牛牛两人身上,其他的四个人总是在变动,一些孩子都跑到其他区域玩了。一些半成品都放在半成品架上,几天都无人问津。
这里并不是说要阻扰幼儿去其他区域玩,只是在游戏中对于自己计划做的事情还是要有一些自控能力去督促自己完成的。对此现象,教师并非要苦口婆心地鼓励幼儿去完成作品,而是在一日环节中融合了这样两种做法:
(一)区域后巧分享
每天在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中,老师都会请那些有作品的幼儿来交流自己的作品。他们会把自己作品的名称和特点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当其他幼儿看见某些幼儿的作品发出“哇”的惊叹声以及不自觉地给予掌声的时候,介绍的孩子脸上总是笑意盈盈。这种介绍的方式也让一些幼儿为了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在雪花片的搭建上更加下功夫。
(二)展示台巧运用
为了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我们在教室外面创设了车展的展示台。将幼儿拼搭并在全班幼儿面前介绍后的作品展示到外面去。同时,我们借助拍摄的方式,将幼儿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外面,并加上设计者姓名和作品名称。每天放学,孩子都会带着来接自己的家长去看一看。有一次禹禹的作品被贴到了外面,一看到爸爸,他就飞奔过去:爸爸,快看,这是我的海底捞飞机。
目前,我们班的超级大车展还在不断推出新作品的过程中。接下来是深入推进这一主题还是另换主题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幼儿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并与之对话了解他们的想法。不管这个主题接下来命运如何,我们对于推进此类区域的思路都有了一个明晰的线索,那就是追随幼儿兴趣下教师有意识的引,同时在过程中还要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我们班的建构区投放了四筐雪花片,在区域创设之时,我在区域内铺设了8张垫子,在墙上张贴了一些网上搜索而来的用雪花片拼插的图片。之后便让幼儿进入区域中游戏,于是一系列的现象便随之而来……
第一篇章:“战争”弥漫游戏场
早上区域游戏时间,幼儿陆续进入建构区。区域里的轩轩和硕硕用雪花片随便拼插了几下就当作枪剑“厮杀”起来,做动作的同时嘴巴里还发出“嗒嗒嗒”的声音。一激动,两人甚至跑到了区域外的场地上追逐起来,很快泽泽也被吸引,加入了他们的“战队”。很快整个建构区甚至整个教室都变成了孩子大喊大叫互相“追杀”的场地了。沛沛进入区域后拿着3个雪花片拼插的东西就躺着在垫子上,昊昊和齐齐因为来晚了,只能站在边上围观,时不时帮助别人捡拾雪花片,一直到区域游戏结束。区域游戏结束后,孩子的作品就是其手中拼插的棍子和刀,很多都是随时就可以拆掉放回去的作品,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以判断,幼儿对于雪花片这一材料是喜欢的,是充满兴趣的。尤其是把这些材料演变出自己热衷的游戏情境,更符合当下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是儿童立场以及当下正在热追的课程游戏所极力提倡的,但兴趣的追求并不是盲目的,作为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进行有效判断。对于这样的表现,如何从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有意义地进行游戏,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仔细分析会发现,虽然教师也张贴了一些图片以此来引发幼儿的兴趣,但从幼儿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用心”反而成了一种无力的摆设。一方面与幼儿的兴趣对接不起来,另一方面教师听之任之也造成了区域内的混乱局面。
(一)兴趣下的主题确立
今天早上,老师请几个孩子围拢起来……
教师:你们最喜欢搭什么?
硕硕:什么都爱搭,最喜欢搭飞机。
比比:恐龙
轩轩:坦克
泽泽:恐龙
钧钧:刀和剑
禹禹:战斗机
……
经过激烈的争论以及投票,幼儿确定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交通工具(非常意外的是他们一直用来战斗的枪、刀之类的器械并没有成为他们共同认可的主题),并决定举办交通工具展出。我们在交流确定后告知全班,并请全班的幼儿一起来为这次展出起名字,幼儿集体投票决定任务名称为“超级大车展”(孩子们对于类的概念理解还有偏差,比如他们将交通工具与车等同起来,暂且认可他们。)。
(二)主题下的全面调查
接下来就是系列的创建过程,老师请他们去查一查有哪些交通工具(迈迈、宇宇和逸逸强烈举手参与,迈迈今天下午已经迫不及待去搭建了)。钧钧要求我来发调查表,于是调查表就诞生了:
(三)调查后的支架提供
在幼儿调查后,我根据他们调查来的内容到网上搜索了一些相关的雪花片拼插的图片并打印出来,张贴在建构区的墙面上,给幼儿相关参考。之后很多幼儿在拼插什么交通工具,如何拼插上都会到前面上去进行比对和学习。
第二篇章:“矛盾”持续升级中
一时间,我们班的建构区颇有“洛阳纸贵”的气势,很多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进入建构区拼插交通工具,孩子们在里面也因为有了工作目的而忙碌起来。但不久问题又出现了:
问题1:每天进入区域的人太多,幼儿之间相互拥挤而出现碰撞和拥挤现象。人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幼儿之间的相互走动,他们的作品破坏率很高,不是被无意中碰倒了就是被刮到了,于是告状风气此起彼伏。
问题2:进入区域先抓一些雪花片在自己身边,于是还没到收区域时间,雪花片铺洒一地,收区域时每次都只有2~3人,花费时间较长,造成了时间上的大量浪费。
问题3:每天都有孩子来向我汇报:汪老师,我今天准备做一个坦克、战斗飞机……每天也会有围绕任务的作品出现,一个游戏时间段没有完成的幼儿会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半成品区域。
毋庸置疑,幼儿的兴趣被调动了,且他们各自心里是有计划的,并且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和坚持。但显然幼儿操作过程中出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影响到他们的主题进展。于是我们又开始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一)说出我受“委屈”
多种情况下我们都是采取录像和后期回放交流的形式。在建构区中幼儿矛盾层生,我们以幼儿的告状行为作为切入点,请“受委屈”的幼儿来说出自己“受委屈”的过程。于是:
幼1:我好不容易拼好的东西被他给踩到了;
幼2:他一直走来走去,差点踩到我的手了;
幼3:……
“委屈”被一个个呈现出来,似乎安抚这些“委屈”者迫在眉睫。
(二)商讨不“委屈”的办法
自然,问题的出现还需要解决。教师在关注问题的同时,请幼儿思考可能的原因,从而为找到适宜的方法奠定了基础。由此就说到了人太多,雪花片都倒在了地上;还一些人怕后面没有了就先抓好多放在自己面前;先去插卡了等原因。孩子们在对原因的总结后对班级区域的要求做了调整后并张贴在区域中:
第三篇章:“动力”成为聚焦点
随着规则的执行,建构区不再出现拥挤和拖拉的现象,雪花片区域内秩序井然。这种井然都是集中在轩轩和牛牛两人身上,其他的四个人总是在变动,一些孩子都跑到其他区域玩了。一些半成品都放在半成品架上,几天都无人问津。
这里并不是说要阻扰幼儿去其他区域玩,只是在游戏中对于自己计划做的事情还是要有一些自控能力去督促自己完成的。对此现象,教师并非要苦口婆心地鼓励幼儿去完成作品,而是在一日环节中融合了这样两种做法:
(一)区域后巧分享
每天在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中,老师都会请那些有作品的幼儿来交流自己的作品。他们会把自己作品的名称和特点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当其他幼儿看见某些幼儿的作品发出“哇”的惊叹声以及不自觉地给予掌声的时候,介绍的孩子脸上总是笑意盈盈。这种介绍的方式也让一些幼儿为了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在雪花片的搭建上更加下功夫。
(二)展示台巧运用
为了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我们在教室外面创设了车展的展示台。将幼儿拼搭并在全班幼儿面前介绍后的作品展示到外面去。同时,我们借助拍摄的方式,将幼儿作品以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外面,并加上设计者姓名和作品名称。每天放学,孩子都会带着来接自己的家长去看一看。有一次禹禹的作品被贴到了外面,一看到爸爸,他就飞奔过去:爸爸,快看,这是我的海底捞飞机。
目前,我们班的超级大车展还在不断推出新作品的过程中。接下来是深入推进这一主题还是另换主题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幼儿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并与之对话了解他们的想法。不管这个主题接下来命运如何,我们对于推进此类区域的思路都有了一个明晰的线索,那就是追随幼儿兴趣下教师有意识的引,同时在过程中还要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