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把大学生所遇到的矛盾分为三类,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矛盾分析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19-02
大学生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约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适应,并由此产生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分析大学生所遇到的这些矛盾,可将其分为三类:与自身矛盾、与他人矛盾、与社会矛盾。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可转化为化解这三类矛盾的过程,从而做到思路清晰化、目标明确化、措施具体化。
一、自身矛盾化解
大学生自身矛盾主要是由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应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在大学里,学生会接触全新的专业、全新的课程,这些全新事物必然要求他们要重新认识大学,调整学习方法。从“认识”到“调整”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厌学的思想,甚至退学。二是心理环境的变化。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改变,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不适应,如果矛盾冲突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开展入学教育。大学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青春的浪漫期待都通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来演绎与编织。刚跨人大学校门的新生,迫切需要认识大学、认识学校、认识专业和认识自我。对此,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讲授这些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便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召开主题班會。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辅导员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
第三,个别谈话。个别谈话能走向人的心灵、拨动人的心弦,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处理学生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学生谈话的活动,逐一解决他们的问题。进行艺术性的个别谈话应做到:摸清情况,找准话题;掌握特点,选择时机;因人而异,注意分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四,心理辅导。专业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系列专业心理辅导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而主动化解自我矛盾的目的。
第五,意识强化。成才意识、成人意识和大学生意识,这三种意识的强弱关系着学生在校期间有没有成才的自我要求,有没有独立自主的愿望,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强化这三种意识,就意味着加大了学生化解自身矛盾的内在动力。
第六,讲究方法。要在研究大学生的各种思想、情绪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说服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促使各种思想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以达到化消极为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目的,讲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和艺术性。坚决杜绝采取压服、训斥、挖苦等违反人之常情,使学生产生抵触隋绪的激化矛盾的做法。
二、与他人矛盾化解
大学生与他人矛盾主要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不适应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大学要求在个性与共性、约束与自由中找到平衡点,这个变化会使教师和学生无形之中产生矛盾;二是不适应与同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是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前的处世方式,在大学里,如果多个“以自我为中心”交织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教师担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光荣使命,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师德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全体教师包括高校其他工作人员都应该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方面不断加深认识,积极实践,做到全员育人。
第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做到教学相长。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在不断发展,专业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生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改善,教学能力应不断提升,使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三,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入学生心灵。大学生的索质对国家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在第一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力量,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任,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当前,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和“重结果、轻过程”现象,加深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拉开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真正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去,达到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的目的。
第四,加强班级团队建设。班级是大学生参与交际的首要平台,班级同学之间交往是否顺畅,是学生能否参与广泛交际的基础。因此,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队辅导,让学生尽快结识朋友,以消除不适感,让他们在“大不适”的环境中首先找到“小归属”,循序渐进地适应大学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
第五,打造学生活动平台。活动是学生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陶冶情操的重要平台,高校应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座进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寓教于乐的科技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锻炼中增强与他人矛盾的化解能力。
第六,建立师生对话沟通机制。以对话会、恳谈会等形式,宣传学院的重要决策,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化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三、与社会矛盾化解
大学生与社会矛盾主要是在学生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大学校园里,已经有很多社会生活的元素,大学生只有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 才能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而这一个适应的过程会产生“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的角色冲突和矛盾。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强化学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要遵守社会的“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要化解与社会的矛盾,具体要做到“四个统一”:一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相互统一;二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互统一;三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统一;四是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相互统一。这个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进行角色定位。
第二,开放式办学,坚持学生与社会、与岗位无缝对接的“双零”培养目标。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不仅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同時还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学生可以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竞争力。
第三,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与社会沟通平台。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社区及企业实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恐惧,为更好地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职业和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其高低取决于在校期间所接受的职业和就业教育程度。因此,高校应根据“双零”培养目标,找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定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减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压力。
第五,积极开发就业渠道,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了使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高校除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能力素质及能力培养外,还应该加大对就业渠道开发的投入力度,包括学习深造、创业及就业等,构建就业服务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为他们铺平就业道路,尽早让他们成功就业,以增强进入社会的信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化解大学生自身矛盾、与他人矛盾和与社会矛盾,由此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总之,
“矛盾分析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能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具体地分析大学生成长实际,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创新研究路径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编 黄斯佳)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矛盾分析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19-02
大学生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约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适应,并由此产生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分析大学生所遇到的这些矛盾,可将其分为三类:与自身矛盾、与他人矛盾、与社会矛盾。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可转化为化解这三类矛盾的过程,从而做到思路清晰化、目标明确化、措施具体化。
一、自身矛盾化解
大学生自身矛盾主要是由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应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在大学里,学生会接触全新的专业、全新的课程,这些全新事物必然要求他们要重新认识大学,调整学习方法。从“认识”到“调整”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厌学的思想,甚至退学。二是心理环境的变化。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改变,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不适应,如果矛盾冲突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开展入学教育。大学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青春的浪漫期待都通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来演绎与编织。刚跨人大学校门的新生,迫切需要认识大学、认识学校、认识专业和认识自我。对此,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讲授这些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便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召开主题班會。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辅导员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
第三,个别谈话。个别谈话能走向人的心灵、拨动人的心弦,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处理学生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学生谈话的活动,逐一解决他们的问题。进行艺术性的个别谈话应做到:摸清情况,找准话题;掌握特点,选择时机;因人而异,注意分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四,心理辅导。专业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系列专业心理辅导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而主动化解自我矛盾的目的。
第五,意识强化。成才意识、成人意识和大学生意识,这三种意识的强弱关系着学生在校期间有没有成才的自我要求,有没有独立自主的愿望,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强化这三种意识,就意味着加大了学生化解自身矛盾的内在动力。
第六,讲究方法。要在研究大学生的各种思想、情绪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说服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促使各种思想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以达到化消极为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目的,讲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和艺术性。坚决杜绝采取压服、训斥、挖苦等违反人之常情,使学生产生抵触隋绪的激化矛盾的做法。
二、与他人矛盾化解
大学生与他人矛盾主要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不适应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大学要求在个性与共性、约束与自由中找到平衡点,这个变化会使教师和学生无形之中产生矛盾;二是不适应与同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是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前的处世方式,在大学里,如果多个“以自我为中心”交织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教师担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光荣使命,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师德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全体教师包括高校其他工作人员都应该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方面不断加深认识,积极实践,做到全员育人。
第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做到教学相长。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在不断发展,专业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生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改善,教学能力应不断提升,使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三,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入学生心灵。大学生的索质对国家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在第一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力量,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任,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当前,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和“重结果、轻过程”现象,加深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拉开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真正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去,达到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的目的。
第四,加强班级团队建设。班级是大学生参与交际的首要平台,班级同学之间交往是否顺畅,是学生能否参与广泛交际的基础。因此,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队辅导,让学生尽快结识朋友,以消除不适感,让他们在“大不适”的环境中首先找到“小归属”,循序渐进地适应大学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
第五,打造学生活动平台。活动是学生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陶冶情操的重要平台,高校应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座进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寓教于乐的科技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锻炼中增强与他人矛盾的化解能力。
第六,建立师生对话沟通机制。以对话会、恳谈会等形式,宣传学院的重要决策,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化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三、与社会矛盾化解
大学生与社会矛盾主要是在学生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大学校园里,已经有很多社会生活的元素,大学生只有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 才能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而这一个适应的过程会产生“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的角色冲突和矛盾。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强化学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要遵守社会的“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要化解与社会的矛盾,具体要做到“四个统一”:一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相互统一;二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互统一;三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统一;四是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相互统一。这个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进行角色定位。
第二,开放式办学,坚持学生与社会、与岗位无缝对接的“双零”培养目标。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不仅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同時还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学生可以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竞争力。
第三,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与社会沟通平台。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社区及企业实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恐惧,为更好地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职业和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其高低取决于在校期间所接受的职业和就业教育程度。因此,高校应根据“双零”培养目标,找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定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减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压力。
第五,积极开发就业渠道,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了使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高校除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能力素质及能力培养外,还应该加大对就业渠道开发的投入力度,包括学习深造、创业及就业等,构建就业服务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为他们铺平就业道路,尽早让他们成功就业,以增强进入社会的信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化解大学生自身矛盾、与他人矛盾和与社会矛盾,由此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总之,
“矛盾分析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能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具体地分析大学生成长实际,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创新研究路径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责编 黄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