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迷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gu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得漂亮!好球!终于进了!”凌晨,我家客厅的电视仍然开着,呐喊声不断,因为我家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球迷——我的老爸。
  老爸是个铁杆球迷,他爱踢足球、看足球,对英超、西甲、欧冠等比赛“爱不释手”,梅西、苏亚雷斯、C罗等大牌球星的拿手绝技他都“了如指掌”,他最喜欢的球队是巴萨。妈妈说老爸是夜猫子,因为他经常半夜悄悄爬起来看球赛。
  老爸看球赛废寝忘食。一天晚上,我与老爸一边吃水果,一边看球赛,十分自在。我转头看向老爸,不禁哑然失笑。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手里的叉子在桌上乱戳,没戳进水果盆里。过了一会儿,我又转头去看,老爸把叉子伸进垃圾盆里,插起一块橘子皮,正要往嘴里送。我努力憋住笑,喊了一声:“老爸!”没想到他对我置之不理。我趕忙推了他一把,他才如梦初醒,问我:“怎么了?比赛正精彩着呢!”我反问他:“你看看你吃的是什么?”老爸低头一看,也笑了。他把叉子一甩,橘子皮完美地飞进垃圾桶。他放下叉子说:“不吃了,看球要紧。”接着,老爸又继续津津有味地看起球赛。赛场上,对方极速反攻。只见老爸紧张地屏住呼吸,身体前倾,拳头紧握,眼睛一眨不眨,自己仿佛变成场上的球员。还好,我方球员一个飞速铲球,阻断了对方进攻的脚步。老爸长吁了一口气:“太危险了!”他自言自语道。
  老爸爱看球,也爱踢球。有一天放学后,我在校门口等老爸来接我。左等右等,也没等到他,我硬着头皮自己走回去,结果半路上看到绿荫场上的熟悉身影,果然是老爸。原来,老爸途中看到别人在踢球,脚痒痒,忘记了时间。只见老爸眼睛紧紧地盯着球,不停地跑位。机会来了,队友一记传中,老爸用尽全力跳起来,一个完美的胸部停球,接到球后,一个转身,带球朝着对方球门快速奔去。对方球员纷纷包抄而来,老爸左冲右突,不一会儿就到了对方的球门前。他做了一个帅气的假动作,成功躲过最后一个防守队员,一脚抽射,球完美地飞进球门。顿时,球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踢完球,爸爸忽然看到一旁的我,才如梦初醒,连连向我道歉。老爸哟,你为足球的事,都向我道过多少次歉啦。
  这就是我的老爸,一个为了足球废寝忘食的铁杆球迷。
  戚浩然: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五(5)班学生
  指导老师:闻宇敏
  编辑 巴恬恬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生活在水里的蜘蛛  我所喜欢的作家汪曾祺先生是里下河地区高邮人,他的老家离我的老家泗阳很近,直线距离也就100多公里,算是我老乡。高邮和泗阳许多风俗习惯都相同,包括对一些动物的称呼,比如都把黄颡鱼叫昂嗤鱼或昂刺鱼、苍鹭叫青桩等。  但对水黾的称呼却不同,我们叫卖盐的,高邮人叫水蜘蛛。汪曾祺在他的名篇《受戒》里就提到过这种动物: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
期刊
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夏季漫长燥热。在空调没有普及的年代,乘风凉是夏夜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俗活动,市井风情一览无遗。  那时候,市政拆迁改造的大幕还没有拉开,城市依然保持了亲和朴素的模样。街道两旁粗壮的法国梧桐慢吞吞长了几十年,夏季里犹如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遮荫蔽日。那时候,街道只容双车并行,汽车很少,开得很慢,晚上两侧都是乘风凉的人也不妨碍交通。那时候,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城市里棋盘式密布的
期刊
上期概要:为躲避债主的百般刁难,我躲进护城河中。在那里,我居然遇到了《山海经》里的神兽鲲。鲲请我帮忙,却始终未提及“帮忙”的具体内容。我正打算刨根究底,却被鲲送回岸上。我回到破旧不堪的家……  (接上期)  伤了那只鲲  我吮着手指沉沉地睡去。  “追风,你有普天之下最厉害的武器,它能跟孙悟空的金箍棒相媲美!”  是……妈妈的声音!想起来了,我有武器!我一骨碌爬起来,翻开床垫,找出他们失踪前一天交
期刊
本期“新表达”的主题是“生活中的语文”。语文和生活、生命密切相关,开口发声,是语文;书写便条,是语文;与路边的小花对望,也是语文。陈惟婷说:“生活处处皆语文。”孙秀秀说:“风趣的家乡话里,藏着语文。”善于观察的他们,带着语文的眼光,在生活中诗意行走。  有人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语文负载着科学文化,不学好语文,就意味着没有文化,不懂科学。”还有人说:“语文为我们打开一扇
期刊
上期“作文实战”栏目的【备考演练】作文题是“春风吹到的地方”,读者许吴凡看到题目要求后,投来作品。她另辟角度,赋予了“春风”别样含义,这让她的这篇文章耳目一新,从众多同类作品中胜出。  “戏子多秋,可怜一处情深旧,满座衣冠皆老朽,黄泉故事无止休……”  已是初春,天气本该一天天回暖,可却乍暖还寒,我裹紧了羽绒服,仍架不住北风呼呼地往脖颈里钻,哪儿有半点春天的样子?耳边又传来这咿咿呀呀的曲调,我的心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汤用彤沉潜、钱穆高明、蒙文通汪洋恣肆,是“北大岁寒三友”。在1930年至1937年战前的这段时光,熊十力、蒙文通、钱穆、汤用彤、梁漱溟、林宰平等常聚会,熊十力、蒙文通就佛学、理学争辩不休,熊十力、梁漱溟谈及政事,亦有争议。唯独汤用彤“每沉默不发一言”。不是无思想无学问见解,性不喜欢争使然。钱穆称赞他为“柳下惠圣之和者”。  1937年夏,汤用彤陪母亲在
期刊
乔镜伊:江苏省泗洪县姜堰实验学校九(4)班学生,多次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她说,在墨香中,自己变得更充实,通过文字,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在本文中,乔镜伊和我们分享了她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故事。  我喜欢阅读与写作。我喜欢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丰富思维,喜欢在阅读中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跟随书本里的文章去旅行。心情跟随文字此起彼伏,这就是阅读的快意。  喜欢阅读和写作,这与我的家庭氛围
期刊
农田中,在众多即将成熟的豆荚里,有三颗豌豆悄悄谈论起自己的梦想。  第一颗豌豆率先说:“朋友们,我打算到沙漠里见识见识,老闷在这儿,多没劲啊!我真想见识一下人们说的‘骆驼’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第二颗豌豆紧跟着眉飞色舞地嚷着:“沙漠有什么好去的?没准你一到那儿,正好闹大旱,连续几个星期都没有一点水,那可真有你受的了。依我看,要开眼界最好到大山顶上,‘一览众山小’嘛。”第三颗豌豆不赞成两个伙伴的想法
期刊
细节隐藏于生活中  有学生说,他的作文就像记流水账,只有叙述没有描写,不知道该在哪些地方描写,也不知如何描写。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毕加索家中失窃,小偷逃走时,他和仆人在阳台上看见了。于是,两人都画了一张小偷的背影。警局的人按照毕加索的画去抓人,怎么也找不着。按照仆人的画去找,很快就找到了。  是毕加索不如仆人画得好吗?不是。只是因为在画的时候,他顺手做了艺术加工。他那张画真实性确实不如仆人准确
期刊
江南的庭院,不大,却深。曲径通幽处,不知深深深几许。这样的庭院里,可以没有翠竹、兰草,但少不了一两株芭蕉。  庭院里的芭蕉从来不是屋主人心中的主角,院子中央总是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花园水畔定是摇曳生姿的垂杨柳,芭蕉只能如侍妾一般躲在回廊的转角或花窗的后面,只有人们从它身旁经过才会看到它的好与妙。在江南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庭院里,芭蕉跑了一回特立獨行的龙套。  都说江南情趣精致小巧,偏偏芭蕉有些粗枝大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