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语文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新表达”的主题是“生活中的语文”。语文和生活、生命密切相关,开口发声,是语文;书写便条,是语文;与路边的小花对望,也是语文。陈惟婷说:“生活处处皆语文。”孙秀秀说:“风趣的家乡话里,藏着语文。”善于观察的他们,带着语文的眼光,在生活中诗意行走。
  有人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语文负载着科学文化,不学好语文,就意味着没有文化,不懂科学。”还有人说:“语文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我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不错,语文确实如此。
  嘿!真巧,今天是老家赶集的日子,一定很热闹。我趁此机会出去看一看,生活中的语文一定比书本上的要丰富得多。
  秋风瑟瑟,我虽然穿了一件外套,但还是觉得有一丝凉意。路旁的小草儿、野花儿虽还剩下不多的生命,但它们还是迎着太阳,把美丽毫不保留地献给人间。它们平凡又伟大。这就是语文,让人不由感叹生命的顽强与奉献的伟大。
  到了拐弯的地方,我眼前顿时一亮,看到路牌写着“合心路”,多么有创意,有意义的名字呀!这,也是语文。一个“合心”彻底表现出了全村农民们一条心,为了大家的方便,也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携手修建了这条路。一个“合心”让修建的劳动者們看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到了集市上,旋律优美的音乐立即传入耳中,让人听之动容。这,也是语文。如果歌手们没有美好的感情,没有倾注自己由内心发出的真挚感情,会把歌曲唱得这么悦耳悠扬、美妙动听吗?不会的,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语文,才使歌曲富有感情。
  继续往前走,一阵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径直向香味的“发源地”——包子铺走去。
  老板娘十分热情,我刚走过去,她就亲切地对我说:“小姑娘,吃什么包子呀?”我笑着说:“哪种包子好吃,我就吃哪种,来三个吧。”老板娘笑盈盈地说:“那就肉包子吧,我这儿的肉馅可不掺假哟。”
  不一会儿,包子就上来了,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小口。呵!就这么一小口就咬到了馅,还真是不错,香软可口,细腻而不油腻,真好吃。这,也是语文。如此的手艺,还有诚信的品德,让我敬佩。
  这一路走来,我领悟到了不少生活中的语文,你们也不妨去看一看。
  陈惟婷:江苏省高邮外国语学校世纪风文学社学生
  指导老师:赵桂珠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有一颗星星,它总是白天睡觉,晚上和同伴一起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他没有和同伴玩耍,呆呆地望向地面。  “你怎么啦?”同伴關心地问。  “你看,人类的世界多么安静呀,还长着数不清的小花小草,我好想去看看。”  “别胡思乱想了。”同伴惊叫道:“这只是晚上。白天人类就出来了,到了陆地上,你会无法动弹。”  可是那颗星星就是不听,趁同伴没注意,跳到了一片草丛里。到了草丛,它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无助。
期刊
我真幸福  在巢里,13个蛋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啪啪”声裂开了,我探出头,看到了蓝的天、绿的树,一个身影映入我的眼帘。她轻呼:“宝贝,宝贝,妈妈在这儿呢。”我靠在妈妈身上,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雕鹰。  学习飞翔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在妈妈地精心喂养下,我们都长得肥嘟嘟、胖乎乎,活像13枚小松球。  今天,吃完饭后,妈妈要带我们出去走走,我们欢叫着:“今天出去玩,我要带一只
期刊
读过许多写张爱玲的文章,但论及写张爱玲的形象特征,都不如胡兰成写她的生动、准确。上海,雨天,他俩常坐三轮车去看电影。有一次,下车时胡兰成不舒服,因为张爱玲挤坐到了他的腿上。胡兰成写这段细节,用一句话,“爱玲长而大”,所以坐在腿上并不舒服。“长而大”三字,精准说明了张爱玲的身姿骨架。当然,也隐隐透露出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情感,没有他自诩的那么深情——长而大的说法描述物体更适合些。一个“长而大”,将人物形
期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艺青年们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诗:“貧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这句诗作为贫穷的挡箭牌,很管用。  这首诗的出处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的《反对英国人之诗》。其实,我更喜欢的是他的那首《从火车上看一场新雪》。其中有一句特别迷人:“而他吃下的时间的碎片从无力的嘴中呼出滋润着雪。”  我生活的地方并没有火车,连汽车也没有,除了一趟去县城的轮船和一趟去上海的轮船。去县城的轮船是白天开,而去上海
期刊
庞余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有的人》《小不点的大象课》《神童左右左》《半个父亲在疼》等,曾获1998年柔刚诗歌年奖、第五届汉语双年诗歌奖、紫金山文学奖、第二届扬子江诗学奖等。   一  1994年,庞余亮卧床五年之久的父亲去世。2001年春天,靖江市民最爱光顾的人民公园大门口,庞余亮远远看到一位行动迟缓的老人的背影,一瞬间,他恍惚以为那是他的父亲,下意识地紧走几步,
期刊
大雁南飞时,五里一徘徊的方阵在空中呈现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啁啾鸣叫就像集合令,秋叶唰啦一下换上金装,大地上的空间几乎被这换上金装的秋叶挤满了,放眼望去满是耀眼的金灿灿。  秋叶并不满足于自己的金灿灿,也不满足于在山岭、田间、公园、树下的耀眼,它们在大雁啁啾的鸣叫中,相互召集起来,以“叶”字为令占据那片映出蓝天丽日的河塘。  第一片叶子说:一叶知秋。它俯冲进水里的时候,身体的冲击突然变轻,掠起的几
期刊
这期我们的征文主题是“最难忘的一次阅读经历”,我们在微信公众号“莫愁小作家”把征文启事一发出,就收到很多读者朋友的来稿,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故事。杨星灿同学的阅读故事很特别,热爱阅读的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阅读的机会,哪怕一份小小的药品说明书,都能让他读得如痴如醉。  期待你与我们分享你的阅读故事,邮箱:[email protected]  了解更多征文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莫愁小作家”。 
期刊
生活在水里的蜘蛛  我所喜欢的作家汪曾祺先生是里下河地区高邮人,他的老家离我的老家泗阳很近,直线距离也就100多公里,算是我老乡。高邮和泗阳许多风俗习惯都相同,包括对一些动物的称呼,比如都把黄颡鱼叫昂嗤鱼或昂刺鱼、苍鹭叫青桩等。  但对水黾的称呼却不同,我们叫卖盐的,高邮人叫水蜘蛛。汪曾祺在他的名篇《受戒》里就提到过这种动物: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
期刊
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夏季漫长燥热。在空调没有普及的年代,乘风凉是夏夜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俗活动,市井风情一览无遗。  那时候,市政拆迁改造的大幕还没有拉开,城市依然保持了亲和朴素的模样。街道两旁粗壮的法国梧桐慢吞吞长了几十年,夏季里犹如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遮荫蔽日。那时候,街道只容双车并行,汽车很少,开得很慢,晚上两侧都是乘风凉的人也不妨碍交通。那时候,还没有商品房的概念,城市里棋盘式密布的
期刊
上期概要:为躲避债主的百般刁难,我躲进护城河中。在那里,我居然遇到了《山海经》里的神兽鲲。鲲请我帮忙,却始终未提及“帮忙”的具体内容。我正打算刨根究底,却被鲲送回岸上。我回到破旧不堪的家……  (接上期)  伤了那只鲲  我吮着手指沉沉地睡去。  “追风,你有普天之下最厉害的武器,它能跟孙悟空的金箍棒相媲美!”  是……妈妈的声音!想起来了,我有武器!我一骨碌爬起来,翻开床垫,找出他们失踪前一天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