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标准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定国家标准2万多项,行业标准3万多项,地方标准1万5千多项,企业标准90多万项,已其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配套协调的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1、标准化基础工作薄弱。过去,我国标准化机构就不健全,而改革开放后,由于机构的不断变化,标准化机构也不规范,任务不明确,标准化基础工作比较差。
  2、标准化水平较低。有些标准的制定更多地考虑国内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制定的标准明显比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水平较低。
  3、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率低。目前,我国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率只有40%多,而实际采用率还要低。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4、标准制定的数量不足。不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还是企业标准,从数量上来看都比较少,与外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5、标准化经费不足。多年来,我国标准化经费一直很少,自筹资金也较少,严重制约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6、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淡薄。企业没有充分发挥标准化主体的作用,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
  7、法制化建设滞后。1988年我国公布并實施了《标准化法》。从当前看,此法已与新形势不符,它调整范围过窄,与其它法律也有不协调之处,需要修订。
  8、参与国际标准化的程度较低。我国已加入了绝大多数国际标准化组织,但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以及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我们有很大差距。
  9、技术创新体系与标准制定体系不协调。在我国,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而这两个主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以及良性发展的协调机制,甚至相互脱节。
  10、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我国已成立了相应的标准化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但是,我国的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标准体系还没有完全脱离旧体制的模式,很多做法仍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标准化发展思路
  
  标准化是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是现代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基础,是保证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是维护市场秩序、推进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因此,中国应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
  1、提高认识,重视标准化工作。首先,强化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普及、宣传标准化知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使人们充分认识标准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积极开展标准化教育工作。建立标准化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再次,强化各级政府的标准化意识,发挥政府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四,进一步增强产业界、企业界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标准化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不断开发新技术,制定新标准,同时,努力使之转化为国际标准。
  2、尽快修订《标准化法》。我国的《标准化法》是1998年颁布并实施的。现在看来,它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了。国家应尽快组织专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要求和意见,并借鉴其它国家实施标准化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际准化法》,使之成为我国实施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指南。
  3、认真研究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目前,我国只有42、4%的国家标准和一批行业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因此,首先应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充分地分析、研究,了解、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发展趋势,同时,找出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不足和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其次,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并强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率,以此作为我国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4、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首先,大力开展各种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如电信标准、农业标准、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环境标准,现代物流标准、机械装备标准等。其次,使我国各种技术标准体系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使我国技术标准能走向国际市场。再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重视具有中国特色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我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完全照搬国际标准,否则,我国一些产品就无法生产。因此,我国应研究符合我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一方面参照国际标准,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实际,尤其对我国独创的技术标准,应尽快把它推向国际市场,使之成为国际标准。
  5、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代国际竞争最突出地表现为经济技术实力的竞争。因此,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技术上,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来讲,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各级政府、企业应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把它放到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其次,对我国自己发明、创造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应尽快制定标准,先声夺人,把它推向国际市场,并为世界各国认可。
  6、积极寻求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目前,影响较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我国均已加入,但仍有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我国还没有加入。因此,我国应积极寻求加入更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参加各种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既已加入这些标准化组织,就有权参与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有权参与各种标准的制定,在实质性参与各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反映国家的要求,将我国的技术法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使制定的国际标准对我国有利。
  7、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国际认证”实质上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认可”。开展国际认证是一项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准化工作。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重视国际认证工作。因为国际认证是一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所以,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引导、指导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开展国际认证工作。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寻求本企业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得到国际认证。国际认证不可能一劳永逸,企业还应按照国际标准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8、大力培养国际标准化专业人才。目前,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化专业人才较多,这为他们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较少,这对我国标准化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采取措施,大力培养国际标准化专业人才。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如长期、短期、某一专业方向等培训,加强对现有专业人员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培养大批精通外语、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具有技术标准和法规、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国际贸易知识和经验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相关院校建立国际标准化教育专业,通过专业的系统教育培养更多的国际标准化高层次人才。
  9、加强标准化信息情报工作。目前,我国标准化信息情报工作相对落后,满足不了标准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加强标准化信息情报工作。首先,尽快建立健全标准化信息情报工作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与设备。其次,国家和地方应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网站。再次,强化标准化信息情报机构的功能,收集、整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情报,尤其是了解、掌握并预测国外标准化发展的状态趋势和方向,同时,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标准化信息服务。
  10、完善各级外经贸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标准也能成为潜在和现实的贸易保护措施。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应健全和完善各级外经贸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外经活动中的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外国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对于没有国际标准和外国先进标准的产品生产,则按照国家标准及国内先进标准生产和销售。同时,在外贸活动中,要采取措施预防国外利用标准化为借口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保护我国出口企业利益。
  (作者单位: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西安市行政学院)
其他文献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作用将愈加突出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较晚,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的管理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营企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用战略的发展的眼
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05年的工作,准确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今年工作的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充满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会上传达了全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全国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形势与目标任务。    一、面向“十一五”做强做大一批省属企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从2006年到2010年,我们将进入一个对经
“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认证”是上世纪90年代末欧美地区兴起的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员工劳动保护和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道德进行评估的一种新兴标准认证体系。1997
我国集体企业,即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它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全民企业或国有企业相比照,集体企业有下列特点:一是集体企业无论它处在哪个行业,都应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或经济实体。二是一个集体企业的全体成员应是这一个企业财产的共同所有者和经营者,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应属于他们。三是集体企业作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在其经营管理方面应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
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和作用    1.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依主管机关管辖权力过渡分为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1992-1997年,该阶段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主管机关的阶段。此时基金规模很小,运作也很不规范。②第二阶段是1997年至今,1997年11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由中国证监会作为基金管理的主管机关。从此,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动着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一般只能通过单件小批方式生产出来。据统计,单件及小批生产类型生产的产品约占全世界产品总量的70%,但机床的利用率只
“十五”时期.我省工业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面对前期世界经济增长滞缓、中期国内非典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后期全国范围的煤电油运紧张加剧等不利因素,我省工业交通战
2007年9月11日,陕汽牌载货汽车和汉德车桥在人民大会堂被光荣授予“中国名牌”称号。从自主创新到中国名牌,陕汽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路。永葆创业激情的陕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玉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与其他任何物品一样,也存在着成本效益问题,企业在一定的信息披露规范框架下,应该或可以披露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披露以及何时披露等,披露者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企业如何做出选择,就需要在披露会计信息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    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发生的一切耗费,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流失。根据其是否在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涌现,我国急需大批掌握现代企业生产实践知识的专业技术工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花大力气对专业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是企业和教育单位的当务之急。    一、企業高技能型的专业技术工人正在走俏    企业的人才大致可分为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工人三类。而前两类人才一般需要高等教育的培养。就个体而言,必须要有大学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