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涵盖了青海、西藏等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而不同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截然不同。既有“高处不胜寒”的高原环境,也有气候温润的雨林。2017年6月到8月,我所在的科考队以西藏林芝八一县为起点,途径察隅,再到墨脱,最终穿过川西高原回到内地,开展了一次独具特色的考察之旅。
顺藤摸瓜偶遇怪蛛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快要到林芝时,一片片银装素裹的雪山、大川河流尽收眼底—“青山随云走,大地沿河流,这深情一片,等待谁收留”的歌词在脑海中萦绕,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去拥抱这片壮丽的景色。
在林芝八一县简单休整以后,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雪山下的小县城—波密。
察隅是我们野外考察的第一站,海拔1000米以上,所以气候并不炎热。这里的昆虫、两栖爬行动物不乏一些内地的常见种,但又不完全一样。
来到察隅的第二天中午,我们穿过一个橘子园,看到一只碧凤蝶挂在树上。我们走近了,它也没有被惊动的迹象。我顺着蝴蝶的方向往上看,发现它正被一只淡黄绿色的小蜘蛛叼在嘴里。那只蜘蛛体长约2厘米,比蝴蝶的躯干还要小,黄绿色的身体上还有一些绒毛。请教过专门研究蜘蛛的朋友才知道,这是最近两年才被发现和命名的一种跳蛛,叫作“齐硕蝇象”。
这天夜里,我们打着手电筒沿着河流行走,水边有很多蛙类,主要是黑框蟾蜍和察隅棘蛙。察隅棘蛙经常聚集在瀑布旁边的石头上,多的时候十来只。我们还偶遇了一条小蛇,是一种叫作“察隅烙铁头”的毒蛇,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发现了它,没有跟它“亲密接触”。
墨脱:藏东南的热带雨林
离开察隅,我们的下一站是墨脱。与察隅凉爽的气候不太一样,车辆行驶入墨脱境内后,我在几小时内便经历了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的气温差。
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只有1000多米;而位于多雄拉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背崩村,海拔只有几百米,这里气候温润,热带植物丛生,终年云雾缭绕,栖息着很多热带地区特有的动植物。
吴氏岩蜥大概是这里最常见的蜥蜴,它们经常成群出现在悬崖边上的石壁上,少的几只,多的十几只。吴氏岩蜥幼体是橘黄色的,比较鲜艳,而成年的吴氏岩蜥皮肤是灰黑色的,与周围的岩石很相似。吴氏岩蜥在新疆的近亲—新疆岩蜥则不同,它们颈部有一圈明显的硬刺,而身体多为黑色带淡黄褐色花纹,这是因为新疆当地的岩石多为褐色,且经常长有淡黄色的地衣。
行走的“绿叶”
——藏叶?
2017年6月,一个下着小雨的夜里,我打着手电,在西藏墨脱的山路间行走,偶然间将目光投向路旁的树叶,竟然看见一片嫩绿的“树叶”在树枝间晃来晃去。仔细一看,这片“树叶”还有六条扁扁的腿,原来这是一只尚未成年的藏叶?的若虫。
叶?(音同“修”),通俗地说,是竹节虫的一种,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只不过,大多数竹节虫将自己伪装成树木的枝干,而叶?则把自己伪装成树叶。叶?的身体扁平,浑身绿色,就连六条腿都有着扁平的片状突起。不仅如此,叶?腹部的体节也更像是叶脉,如果它藏在树木的枝叶间一动不动,实在是难以发现。
除了叶?之外,这里的蝴蝶也别有一番特色。这里看似平常的蝴蝶种类,实际上与内地的个体都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常见的碧凤蝶,墨脱产地的个体,两侧后翅各有一对鲜艳的蓝绿色斑块,看起来就像是一对鲜艳的琉璃。枯叶蛱蝶比内地的个体大很多,不过前翅有明显的差别:内地的枯叶蛱蝶前翅有一对橘黄色的斑纹,而墨脱的枯叶蛱蝶前翅的斑纹是浅蓝色的,称为蓝带枯叶蛱蝶。
川西高原
离开墨脱,最后一站就是康定新都桥。来到这里,遍地的经幡、玛尼石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族气息。相比墨脱和察隅,这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高原”—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风景别具一番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山脉此起彼伏,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河流纵穿而过,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草原、湿地,都别有一番风景。其中康定的新都桥,素有“摄影家天堂”的盛誉。
新都桥一带既有高山,也有草原。我们来这里的第一站就是塔公大草原,这里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时不时有溪流穿过。溪流中,白天随处可见高原林蛙和倭蛙,而晚上我们打起手电,再次光顾时,则发现很多山溪鲵和齿突蟾趁着夜色出来活动。
雨后初晴,在山谷间的花丛下面,我发现了一小坨“牛粪”,微风吹过,似乎还在“沙沙”作响。凑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条盘曲成一团的高原蝮蛇。高原蝮蛇与其他蝮蛇的毒性不太一样,大多数蝮蛇是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混合毒素,而高原蝮蛇的毒液主要以破坏细胞的血液毒成分为主。一年前我曾不幸“见识”过这种蛇毒的厉害,所以这次丝毫不敢怠慢,小心地拍了几张照片就退开了。
三江源——野性的天堂
驱车奔跑在三江源地区,一望无际的花海、草原,或是绵延不断的层峦叠嶂和蜿蜒游走的通天河在视野中交替,这里的藏族同胞淳朴、友好,来到这里处处都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氛,又无时无刻不充溢着狂野的气息:高山兀鹫、黑耳鸢、大鵟、岩羊、兔狲、藏狐等飞禽走兽都是这里的常客,如果运气足够好,还可能在山崖的拐角处与雪豹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
2016年,我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偶遇一种身上长有红色斑纹的奇异蝮蛇,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这是一个不曾被发现过的新种,于是将其命名为“红斑高山蝮”。最奇特的是,虽然蝮蛇长有颊窝,专门用来感受温血动物散发的红外线,可是这种蝮蛇在某些地方竟然以蛾子为主食。
时至今日,每当我回忆起那时的藏区之行,都让我满怀激情。墨脱的温润,川西的辽阔,三江源的狂野,都无时无刻不使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顺藤摸瓜偶遇怪蛛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快要到林芝时,一片片银装素裹的雪山、大川河流尽收眼底—“青山随云走,大地沿河流,这深情一片,等待谁收留”的歌词在脑海中萦绕,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去拥抱这片壮丽的景色。
在林芝八一县简单休整以后,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雪山下的小县城—波密。
察隅是我们野外考察的第一站,海拔1000米以上,所以气候并不炎热。这里的昆虫、两栖爬行动物不乏一些内地的常见种,但又不完全一样。
来到察隅的第二天中午,我们穿过一个橘子园,看到一只碧凤蝶挂在树上。我们走近了,它也没有被惊动的迹象。我顺着蝴蝶的方向往上看,发现它正被一只淡黄绿色的小蜘蛛叼在嘴里。那只蜘蛛体长约2厘米,比蝴蝶的躯干还要小,黄绿色的身体上还有一些绒毛。请教过专门研究蜘蛛的朋友才知道,这是最近两年才被发现和命名的一种跳蛛,叫作“齐硕蝇象”。
这天夜里,我们打着手电筒沿着河流行走,水边有很多蛙类,主要是黑框蟾蜍和察隅棘蛙。察隅棘蛙经常聚集在瀑布旁边的石头上,多的时候十来只。我们还偶遇了一条小蛇,是一种叫作“察隅烙铁头”的毒蛇,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发现了它,没有跟它“亲密接触”。
墨脱:藏东南的热带雨林
离开察隅,我们的下一站是墨脱。与察隅凉爽的气候不太一样,车辆行驶入墨脱境内后,我在几小时内便经历了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的气温差。
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只有1000多米;而位于多雄拉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背崩村,海拔只有几百米,这里气候温润,热带植物丛生,终年云雾缭绕,栖息着很多热带地区特有的动植物。
吴氏岩蜥大概是这里最常见的蜥蜴,它们经常成群出现在悬崖边上的石壁上,少的几只,多的十几只。吴氏岩蜥幼体是橘黄色的,比较鲜艳,而成年的吴氏岩蜥皮肤是灰黑色的,与周围的岩石很相似。吴氏岩蜥在新疆的近亲—新疆岩蜥则不同,它们颈部有一圈明显的硬刺,而身体多为黑色带淡黄褐色花纹,这是因为新疆当地的岩石多为褐色,且经常长有淡黄色的地衣。
行走的“绿叶”
——藏叶?
2017年6月,一个下着小雨的夜里,我打着手电,在西藏墨脱的山路间行走,偶然间将目光投向路旁的树叶,竟然看见一片嫩绿的“树叶”在树枝间晃来晃去。仔细一看,这片“树叶”还有六条扁扁的腿,原来这是一只尚未成年的藏叶?的若虫。
叶?(音同“修”),通俗地说,是竹节虫的一种,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只不过,大多数竹节虫将自己伪装成树木的枝干,而叶?则把自己伪装成树叶。叶?的身体扁平,浑身绿色,就连六条腿都有着扁平的片状突起。不仅如此,叶?腹部的体节也更像是叶脉,如果它藏在树木的枝叶间一动不动,实在是难以发现。
除了叶?之外,这里的蝴蝶也别有一番特色。这里看似平常的蝴蝶种类,实际上与内地的个体都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常见的碧凤蝶,墨脱产地的个体,两侧后翅各有一对鲜艳的蓝绿色斑块,看起来就像是一对鲜艳的琉璃。枯叶蛱蝶比内地的个体大很多,不过前翅有明显的差别:内地的枯叶蛱蝶前翅有一对橘黄色的斑纹,而墨脱的枯叶蛱蝶前翅的斑纹是浅蓝色的,称为蓝带枯叶蛱蝶。
川西高原
离开墨脱,最后一站就是康定新都桥。来到这里,遍地的经幡、玛尼石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族气息。相比墨脱和察隅,这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高原”—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风景别具一番风情。
在这片土地上,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山脉此起彼伏,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河流纵穿而过,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草原、湿地,都别有一番风景。其中康定的新都桥,素有“摄影家天堂”的盛誉。
新都桥一带既有高山,也有草原。我们来这里的第一站就是塔公大草原,这里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时不时有溪流穿过。溪流中,白天随处可见高原林蛙和倭蛙,而晚上我们打起手电,再次光顾时,则发现很多山溪鲵和齿突蟾趁着夜色出来活动。
雨后初晴,在山谷间的花丛下面,我发现了一小坨“牛粪”,微风吹过,似乎还在“沙沙”作响。凑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一条盘曲成一团的高原蝮蛇。高原蝮蛇与其他蝮蛇的毒性不太一样,大多数蝮蛇是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混合毒素,而高原蝮蛇的毒液主要以破坏细胞的血液毒成分为主。一年前我曾不幸“见识”过这种蛇毒的厉害,所以这次丝毫不敢怠慢,小心地拍了几张照片就退开了。
三江源——野性的天堂
驱车奔跑在三江源地区,一望无际的花海、草原,或是绵延不断的层峦叠嶂和蜿蜒游走的通天河在视野中交替,这里的藏族同胞淳朴、友好,来到这里处处都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氛,又无时无刻不充溢着狂野的气息:高山兀鹫、黑耳鸢、大鵟、岩羊、兔狲、藏狐等飞禽走兽都是这里的常客,如果运气足够好,还可能在山崖的拐角处与雪豹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
2016年,我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偶遇一种身上长有红色斑纹的奇异蝮蛇,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这是一个不曾被发现过的新种,于是将其命名为“红斑高山蝮”。最奇特的是,虽然蝮蛇长有颊窝,专门用来感受温血动物散发的红外线,可是这种蝮蛇在某些地方竟然以蛾子为主食。
时至今日,每当我回忆起那时的藏区之行,都让我满怀激情。墨脱的温润,川西的辽阔,三江源的狂野,都无时无刻不使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