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需求迫切,意义重大。本文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由创业能力专项技能培训视角展开,浅析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技能培训;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50-01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扩大至765万,而社会用工需求总量不增逐减, 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笔者从事创业能力专项培训管理工作多年,试从技能培训视角展开,以创业课程培训效果与学生反馈意见为依据,浅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创业能力培训概况
1998年,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正式启动创业能力培训工作,旨在进一步提升本市劳动者的创业能力。2007年,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创业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沪劳保技发[2007]49号)规定,将创业能力纳入社会化鉴定项目。经过多年培训模式的完善、培训内容的优化,目前,创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已成为一项提升创业者综合能力,促进成功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学习环节。
笔者所在的上海电机学院自2009年起委托培训机构对商学院毕业学年学生进行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至2014、2015年,培训范围已扩大至学校各二级学院,年培训量逾千人,合格率始终保持90%以上。
二、创业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创业能力专项能力培训作为创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通识教育环节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尚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学生创业主观意识不够。根据对参加培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以上学员对就业仍采取保守态度,以在公司就职为最优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仍抱有较高期望,希望一毕业就找到理想工作。受限于个人经验和专业能力,学生对创业能力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是应学校要求参加创业培训,自身缺乏创业意愿与兴趣。
第二,创业能力专项培训未能融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中。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高校学生仅在毕业学年才可享受该项政府补贴培训,毕业学年学生为更好地准备求职,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同时,多将精力用于英语、计算机、本专业技能资格考证以及实习中。同样以“课余培训”形式组织开展的创业培训热度不高。由于主观意识不重视、客观时间不充裕,半数培训学生表示仅能配合完成课程与鉴定,在创业能力提升上获益不大。
第三,创业能力专项培训与其他创业教育环节衔接不流畅。该课程是目前唯一一项可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理论和实训两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抗风险与危机处置能力的专项能力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类基础课程,其涵盖面广但深入性有限。学生反映课程结束考取证书后并不清楚如何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知识学习。各类创业大赛仅为少部分优秀的团队提供模拟创业的途径,更多学生无缘施展拳脚。整个创业教育从创业意识的激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环节的强化,到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意志品质,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环节衔接不流畅,使创业教育的整体实施遭遇瓶颈。
第四,缺乏有经验的创业指导团队。学校创业能力培训主要依靠经贸专业在职教师,师资结构不多元化。目前任课的12名教师中,仅有3人有在企业工作或创业的经历。团队缺少有企业管理实战经历或有创业体验的培训专家。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创业教育要锁定两个目标,一是“面上覆盖”,指通过创业能力专项培训等通识课程使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基本知识,二是“重点突破”,指通过更多特色的培训课程,为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与扶持。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潜能,建立自主创业意识是培养这一综合能力的开端,而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动力之一。学校可以以传统的广播、广告以及传播面更广的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媒介,积极宣传国家、地方创业扶持政策及措施、邀请创业校友、成功企业家、政府部门人员来校宣讲,交流创业历程,普及创业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业能力学习。
第二,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调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学习积极性。2016年5月起,根据政策调整,高校在校生即可参加创业能力专项培训,创业基础课程不再受限于在毕业学年完成,这一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更好地构建有序、高效的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应加强教学改革,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计划中,把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设为公共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学生投入学习。作为学校创业能力培养的主力军,各二级学院要深入探索更多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有机融合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衔接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创业教育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需开发多种渠道,使学生更深的了解创业的真实内涵与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
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创业教育有效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整体布局中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环节,高质量的创业师资队伍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除本校具有优秀学术背景的专职教师外,学校应积极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兼职授课,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以提升。
第四,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创业实践环节学校主要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业比赛为主且屡获佳绩。2016年,学校将食堂的三间铺子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有创业项目的在校生都可以公开申请承租。以此为契机,学校可跨部门合作,整合优秀资源,建立创业园区,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创造学习、实践、交流的平台。园区可设立“创业加油站”,由创业指导团队驻扎,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的途径。此外,园区内商铺、办公场地可供学生承租,由学生自主管理,模拟真实创业环境,有效提升学生创业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文俭,李国宇.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
[2]纪玉超,林海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解析及多维培养方式[J].教育与职业,2011(30).
[3]梅强,张夏蓉,毛翠云,张西良.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
关键词:大学生;技能培训;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50-01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扩大至765万,而社会用工需求总量不增逐减, 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笔者从事创业能力专项培训管理工作多年,试从技能培训视角展开,以创业课程培训效果与学生反馈意见为依据,浅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创业能力培训概况
1998年,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正式启动创业能力培训工作,旨在进一步提升本市劳动者的创业能力。2007年,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创业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沪劳保技发[2007]49号)规定,将创业能力纳入社会化鉴定项目。经过多年培训模式的完善、培训内容的优化,目前,创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已成为一项提升创业者综合能力,促进成功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学习环节。
笔者所在的上海电机学院自2009年起委托培训机构对商学院毕业学年学生进行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至2014、2015年,培训范围已扩大至学校各二级学院,年培训量逾千人,合格率始终保持90%以上。
二、创业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创业能力专项能力培训作为创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通识教育环节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尚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学生创业主观意识不够。根据对参加培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以上学员对就业仍采取保守态度,以在公司就职为最优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仍抱有较高期望,希望一毕业就找到理想工作。受限于个人经验和专业能力,学生对创业能力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是应学校要求参加创业培训,自身缺乏创业意愿与兴趣。
第二,创业能力专项培训未能融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中。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高校学生仅在毕业学年才可享受该项政府补贴培训,毕业学年学生为更好地准备求职,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同时,多将精力用于英语、计算机、本专业技能资格考证以及实习中。同样以“课余培训”形式组织开展的创业培训热度不高。由于主观意识不重视、客观时间不充裕,半数培训学生表示仅能配合完成课程与鉴定,在创业能力提升上获益不大。
第三,创业能力专项培训与其他创业教育环节衔接不流畅。该课程是目前唯一一项可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理论和实训两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抗风险与危机处置能力的专项能力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类基础课程,其涵盖面广但深入性有限。学生反映课程结束考取证书后并不清楚如何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知识学习。各类创业大赛仅为少部分优秀的团队提供模拟创业的途径,更多学生无缘施展拳脚。整个创业教育从创业意识的激发、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环节的强化,到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意志品质,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环节衔接不流畅,使创业教育的整体实施遭遇瓶颈。
第四,缺乏有经验的创业指导团队。学校创业能力培训主要依靠经贸专业在职教师,师资结构不多元化。目前任课的12名教师中,仅有3人有在企业工作或创业的经历。团队缺少有企业管理实战经历或有创业体验的培训专家。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创业教育要锁定两个目标,一是“面上覆盖”,指通过创业能力专项培训等通识课程使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基本知识,二是“重点突破”,指通过更多特色的培训课程,为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与扶持。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潜能,建立自主创业意识是培养这一综合能力的开端,而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动力之一。学校可以以传统的广播、广告以及传播面更广的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媒介,积极宣传国家、地方创业扶持政策及措施、邀请创业校友、成功企业家、政府部门人员来校宣讲,交流创业历程,普及创业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业能力学习。
第二,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调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学习积极性。2016年5月起,根据政策调整,高校在校生即可参加创业能力专项培训,创业基础课程不再受限于在毕业学年完成,这一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更好地构建有序、高效的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应加强教学改革,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计划中,把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设为公共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学生投入学习。作为学校创业能力培养的主力军,各二级学院要深入探索更多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有机融合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衔接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创业教育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需开发多种渠道,使学生更深的了解创业的真实内涵与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
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创业教育有效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整体布局中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环节,高质量的创业师资队伍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除本校具有优秀学术背景的专职教师外,学校应积极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兼职授课,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以提升。
第四,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创业实践环节学校主要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业比赛为主且屡获佳绩。2016年,学校将食堂的三间铺子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有创业项目的在校生都可以公开申请承租。以此为契机,学校可跨部门合作,整合优秀资源,建立创业园区,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创造学习、实践、交流的平台。园区可设立“创业加油站”,由创业指导团队驻扎,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的途径。此外,园区内商铺、办公场地可供学生承租,由学生自主管理,模拟真实创业环境,有效提升学生创业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文俭,李国宇.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
[2]纪玉超,林海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解析及多维培养方式[J].教育与职业,2011(30).
[3]梅强,张夏蓉,毛翠云,张西良.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