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作文课。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同时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语文课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才开始进行作文教学。其实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一、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作文教学呼唤生活却难以走进生活。这是因为应试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意,割断了作文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天然联系。传统的陈规桎梏着作文教学,它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影响是最顽固最难以摆脱的。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有许多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一种固定的观念:作文是应试的工具。于是忽视了如何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甚至在某些教师头脑中形成一种误解:只要把课本范文的写作方法讲解好,并进行训练,让学生模仿着写出同类型的文章就成功了;至于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能够产生多少新意,能够得到多少思维能力训练,就很少过问了。作为一名教师,倘若自身并无多少创新意识,只要求别人“按图索骥”,又怎能使学生从例文中走出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摆正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突出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圈子套住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走出误区,转变旧的观念,树立具有前进型、开放型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按其兴趣,各取所好,写放胆文、自由文。由兴趣推动其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运转,使写作真正地成为乐趣。
2、不以“中心思想”为标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采用学生作文,教师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对于作文批改的评分标准,教师则侧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作文是否表达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如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等,以此作为评分的基本标准。一篇文章,若是立足于事先决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要体现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学生的手足早已被束缚,思路已被规范化,标准化,已经没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立意。成文后,教师批改时再按立意、技巧、语言、内容加以评分,完整的生命体已被肢解,教师的这种约束性与规范化的训练,导致学生学会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文章的中心。用一大堆套话、空话去烘托一个不变的崇高的“中心思想”,同时也磨就了一种虚伪的应对策略,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应是开放型的,在学生口头表达、书写练笔、自己修改、相互讨论与批改、推荐品读、教师评点指导、学生感悟总结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仿中求新,同中求异,评中见佳,改后有悟,不断拓展写作思路,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因势利导,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
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高有低,程度参差不齐,思维特点各异,写作基础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及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不同的途径有效的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
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才能正确的、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指导。针对班上的具体问题,教师应选择好有效措施,指导其加强练笔,而不能囫囵吞枣地授其“三段式”、“五段式”。其次,学生写作决不能撒手不管,任其发挥,更不能范文去背。要求不可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完成练习。其次,应让学生先练再评,评后修改,达到逐步提高之目的。
三、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1、讲读教学,授予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我在讲读课上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习作练习,训练观察事物的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后,要通過练习,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的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结合各单元习作要求,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3、写作日记,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日记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大、中、小队的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对学生日记,必须进行讲评,将日记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好的典型的让学生宣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4、观察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注意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而且能浮想联翩。
学生的写作是没有秘诀的,教师指导作文也没有秘诀可谈,主要是自己亲自实践,辅以别人的经验,进行言传身教。作文教学虽然是师生参加的一项活动,但主要活动者仍是学生。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这一项写作技巧与技能的训练,教师之“导”方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感悟:教师之“导”是基础,学生之“练”为核心,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二者完美结合的结晶。
一、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作文教学呼唤生活却难以走进生活。这是因为应试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意,割断了作文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天然联系。传统的陈规桎梏着作文教学,它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影响是最顽固最难以摆脱的。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有许多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一种固定的观念:作文是应试的工具。于是忽视了如何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甚至在某些教师头脑中形成一种误解:只要把课本范文的写作方法讲解好,并进行训练,让学生模仿着写出同类型的文章就成功了;至于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能够产生多少新意,能够得到多少思维能力训练,就很少过问了。作为一名教师,倘若自身并无多少创新意识,只要求别人“按图索骥”,又怎能使学生从例文中走出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摆正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突出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圈子套住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走出误区,转变旧的观念,树立具有前进型、开放型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按其兴趣,各取所好,写放胆文、自由文。由兴趣推动其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运转,使写作真正地成为乐趣。
2、不以“中心思想”为标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采用学生作文,教师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对于作文批改的评分标准,教师则侧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作文是否表达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如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等,以此作为评分的基本标准。一篇文章,若是立足于事先决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要体现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学生的手足早已被束缚,思路已被规范化,标准化,已经没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立意。成文后,教师批改时再按立意、技巧、语言、内容加以评分,完整的生命体已被肢解,教师的这种约束性与规范化的训练,导致学生学会用公式化的语言去粉饰文章的中心。用一大堆套话、空话去烘托一个不变的崇高的“中心思想”,同时也磨就了一种虚伪的应对策略,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应是开放型的,在学生口头表达、书写练笔、自己修改、相互讨论与批改、推荐品读、教师评点指导、学生感悟总结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仿中求新,同中求异,评中见佳,改后有悟,不断拓展写作思路,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因势利导,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
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高有低,程度参差不齐,思维特点各异,写作基础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及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不同的途径有效的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
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才能正确的、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指导。针对班上的具体问题,教师应选择好有效措施,指导其加强练笔,而不能囫囵吞枣地授其“三段式”、“五段式”。其次,学生写作决不能撒手不管,任其发挥,更不能范文去背。要求不可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完成练习。其次,应让学生先练再评,评后修改,达到逐步提高之目的。
三、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1、讲读教学,授予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我在讲读课上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习作练习,训练观察事物的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后,要通過练习,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的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结合各单元习作要求,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3、写作日记,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日记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大、中、小队的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对学生日记,必须进行讲评,将日记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好的典型的让学生宣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4、观察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注意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而且能浮想联翩。
学生的写作是没有秘诀的,教师指导作文也没有秘诀可谈,主要是自己亲自实践,辅以别人的经验,进行言传身教。作文教学虽然是师生参加的一项活动,但主要活动者仍是学生。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这一项写作技巧与技能的训练,教师之“导”方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感悟:教师之“导”是基础,学生之“练”为核心,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二者完美结合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