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多媒体与语文课堂的整合恰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巧用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课堂。图文并茂,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显示出它无可替代的优势。它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唤醒学生记忆深处的生活,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因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容易遗忘。恰当运用多媒体,根据课堂的需要,创设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能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都跟着老师的教学兴奋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学的知识也不容易遗忘。如在教《颐和园》时,因多数孩子没有去过颐和园,老师无论用多美的语言去讲,学生内心深处也感受不到它的美。我就在网络中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配上音乐,把它们制成CAL视听课件,展示给学生。当学生听着悠扬动听的江南小调,欣赏着颐和园一幅幅美景——气势恢宏、巍峨雄伟的佛香阁,晶莹透亮如碧玉、宁静的昆明湖……带给学生们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这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事。他们会集中注意力,百看不厌。在音乐和画面的双重感染下,学生轻松而直观地了解了颐和园的容貌,受到了美的熏陶,产生了强烈的想了解有关颐和园全部知识的欲望。同时,学生心中也会升腾起对祖国名胜的热爱之情,起到了德育育人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然。限于知识、经历的肤浅,学生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恰当利用多媒体,可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如《赵州桥》一课介绍的赵州桥,它以举世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我们的学生对赵州桥的历史知之甚少。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多媒体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我紧紧扣往“坚固、美观”这两个统领全文的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从录像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练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幅“分流泄洪”的投影片,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还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重量”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样,多媒体的运用,就轻易地突破了课文的难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實现了资源共享
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真正实现教学在“资源”、“交互”和“心理”上的互通。多媒体可以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联在一起,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和著名的作家对话,和著名的教师对话,和许多优秀的读者对话,还能讲当面不可能讲的真话。同一篇文章,大家学后有不同的心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探讨。通过多媒体,教师与学生可以倾心交流,没有心理隔阂,真正实现师生“心理”上的互通。
四、多媒体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新鲜养料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故事。同学们学习了《草船借箭》,感受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之后,都佩服不已,课堂上在探讨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时,大家讨论发言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也激起了大家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营造积极融洽的氛围,达到教与学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课堂。图文并茂,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显示出它无可替代的优势。它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唤醒学生记忆深处的生活,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因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容易遗忘。恰当运用多媒体,根据课堂的需要,创设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能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都跟着老师的教学兴奋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学的知识也不容易遗忘。如在教《颐和园》时,因多数孩子没有去过颐和园,老师无论用多美的语言去讲,学生内心深处也感受不到它的美。我就在网络中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配上音乐,把它们制成CAL视听课件,展示给学生。当学生听着悠扬动听的江南小调,欣赏着颐和园一幅幅美景——气势恢宏、巍峨雄伟的佛香阁,晶莹透亮如碧玉、宁静的昆明湖……带给学生们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这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事。他们会集中注意力,百看不厌。在音乐和画面的双重感染下,学生轻松而直观地了解了颐和园的容貌,受到了美的熏陶,产生了强烈的想了解有关颐和园全部知识的欲望。同时,学生心中也会升腾起对祖国名胜的热爱之情,起到了德育育人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然。限于知识、经历的肤浅,学生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恰当利用多媒体,可有效化解这一难题。如《赵州桥》一课介绍的赵州桥,它以举世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我们的学生对赵州桥的历史知之甚少。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多媒体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我紧紧扣往“坚固、美观”这两个统领全文的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从录像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练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幅“分流泄洪”的投影片,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还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重量”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样,多媒体的运用,就轻易地突破了课文的难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實现了资源共享
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真正实现教学在“资源”、“交互”和“心理”上的互通。多媒体可以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联在一起,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互联网上获取资源;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和著名的作家对话,和著名的教师对话,和许多优秀的读者对话,还能讲当面不可能讲的真话。同一篇文章,大家学后有不同的心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探讨。通过多媒体,教师与学生可以倾心交流,没有心理隔阂,真正实现师生“心理”上的互通。
四、多媒体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新鲜养料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故事。同学们学习了《草船借箭》,感受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之后,都佩服不已,课堂上在探讨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时,大家讨论发言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也激起了大家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营造积极融洽的氛围,达到教与学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