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CT诊断眶部肿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为眶部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探讨其特点及准确率。
结果:50例患者中脉管性肿瘤12例、先天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6例、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瘤3例、泪腺肿瘤2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论: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表现及CT所提供的影像信息,能够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关键词:CT眶部肿瘤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16-01
眶部肿瘤其位置较为特殊,治疗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导致患者失明,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1]。因此对与患有眶部肿瘤的患者应当及早诊断确诊并及早进行治疗。眶部肿瘤与其他肿瘤相似,故CT是检查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本文中以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为眶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探讨其特点及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并经过CT检查的眶部肿瘤患者,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62.6±4.5)岁;其中左眼20例,右眼28例,双眼2例。
1.2方法。采用CT扫描机对所有患者进行眼部扫描。扫描时以听眶下线或者听眦线作为基线进行横断面扫描,设置电压为120-130kV,电流为30mA,76mAs,层厚为1.4-3.0mm,层距为0.6-3.0mm;50例患者中有9例另行冠状扫描或者进行重建,10例进行了增强扫描操作。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瘤类型情况。50例患者中脉管性肿瘤12例、先天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6例、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瘤3例、泪腺肿瘤2例。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各类肿瘤的CT表现。10例脉管性肿瘤中有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毛细血管瘤和3例淋巴管瘤;10例先天性肿瘤中有表皮样囊肿5例,皮样囊肿3例,畸胎瘤2例;10例炎性假瘤中有4例泪腺炎型,3例肿块型,2例肌炎型及1例弥漫型的。累及视神经的有3例,2例在进行增强扫描时出现较明显的“轨道征”;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处于1期的有3例,3期的有3例,所有肿瘤中均含有大块状和(或)多发小斑块状钙化;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在肿瘤中央能见到类似于圆形的低密度区域;淋巴瘤3例,均呈现出不规则的实性团装肿物现象;泪腺肿瘤2例,其中有1例恶性肿瘤,为基底细胞癌,另外有1例为良性混合肿瘤。
3讨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眶部肿瘤的发生几率及发生部位与患者的年龄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毛细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绿色瘤及先天性肿瘤等在小儿中较常发生[2],而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淋巴瘤、炎性假瘤、泪腺肿瘤等在成人中较常发生。
海绵状血管瘤大多发生在患者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少数发生在颌骨内或者深部组织中。先天性肿瘤大致可分为3类,包括颅咽管瘤、上皮样瘤和生殖细胞瘤,其中最常见是颅咽管瘤,依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别命名为鞍上囊肿、上皮囊肿及上皮瘤等。上皮样瘤和皮样瘤(皮样囊肿)起源于颅内残余的胚胎上皮母细胞瘤,上皮样瘤只包含有外胚层,皮样瘤包含有两个胚层成分即外胚层、中胚层,畸胎瘤含有3个胚层成分。皮样瘤以及畸胎瘤在临床上较少见。生殖细胞瘤就是非典型畸胎瘤,也被称为松果体瘤。肿瘤的发生源于胚胎细胞,并非属于松果体实质细胞[3]。炎性假瘤是一种较特殊且临床较常见的非特异性慢性增殖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患者着类似,但其本质并非肿瘤而是一种炎症,故称之为炎性假瘤。目前多认为该疾病属于免疫反应性疾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较为多见,单眼、双眼都可发病。眼眶炎性假瘤对眼内各种软组织均有累及的可能性,多发生在眼外肌、眼蜂窝组织或泪腺。该病主要临床表现有眼痛、眼睑和结膜红肿、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及视力下降等。泪腺肿瘤分为泪腺固有肿瘤和非泪腺固有肿瘤两种。前者发生在泪腺上皮,混合瘤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腺样囊性癌及腺癌等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泪腺混合瘤的形态在CT上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轮廓较为光整,边界肿块较为清晰,部分形态较大的肿瘤其内部出现坏死囊变,故其CT显示出肿瘤内部出现低密度区。恶性泪腺上皮肿瘤边缘呈现出不规则的小锯齿状,眶壁的骨质遭到破坏,并对眼眶外的解剖结构产生关联损害。在鉴别泪腺的良性混合瘤及恶性上皮肿瘤时,要注意观察肿瘤形态,恶性上皮肿瘤边缘呈不规则小锯齿状,并侵犯到眶壁造成骨质破坏和(或)眶外结构。非泪腺固有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有淋巴瘤与炎性假瘤。
本研究中,运用CT扫描对50例眶部肿瘤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出脉管性肿瘤12例、先天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6例、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瘤3例、泪腺肿瘤2例。CT扫描影像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出肿瘤发生的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再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表现,能够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万文萃.泪腺肿瘤RASSF1A基因表达异常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45(12):74-75
[2]姚建华,陶晓峰,汤光宇.眼眶影像学新五分区对眼眶占位性病挛诊断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3):280-285
[3]杨本涛,王振常,孔庆聪.眼骨内溶骨性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8):805-808
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为眶部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探讨其特点及准确率。
结果:50例患者中脉管性肿瘤12例、先天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6例、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瘤3例、泪腺肿瘤2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论: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表现及CT所提供的影像信息,能够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关键词:CT眶部肿瘤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16-01
眶部肿瘤其位置较为特殊,治疗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导致患者失明,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1]。因此对与患有眶部肿瘤的患者应当及早诊断确诊并及早进行治疗。眶部肿瘤与其他肿瘤相似,故CT是检查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本文中以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为眶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探讨其特点及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并经过CT检查的眶部肿瘤患者,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62.6±4.5)岁;其中左眼20例,右眼28例,双眼2例。
1.2方法。采用CT扫描机对所有患者进行眼部扫描。扫描时以听眶下线或者听眦线作为基线进行横断面扫描,设置电压为120-130kV,电流为30mA,76mAs,层厚为1.4-3.0mm,层距为0.6-3.0mm;50例患者中有9例另行冠状扫描或者进行重建,10例进行了增强扫描操作。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瘤类型情况。50例患者中脉管性肿瘤12例、先天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6例、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瘤3例、泪腺肿瘤2例。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各类肿瘤的CT表现。10例脉管性肿瘤中有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毛细血管瘤和3例淋巴管瘤;10例先天性肿瘤中有表皮样囊肿5例,皮样囊肿3例,畸胎瘤2例;10例炎性假瘤中有4例泪腺炎型,3例肿块型,2例肌炎型及1例弥漫型的。累及视神经的有3例,2例在进行增强扫描时出现较明显的“轨道征”;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处于1期的有3例,3期的有3例,所有肿瘤中均含有大块状和(或)多发小斑块状钙化;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在肿瘤中央能见到类似于圆形的低密度区域;淋巴瘤3例,均呈现出不规则的实性团装肿物现象;泪腺肿瘤2例,其中有1例恶性肿瘤,为基底细胞癌,另外有1例为良性混合肿瘤。
3讨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眶部肿瘤的发生几率及发生部位与患者的年龄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毛细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绿色瘤及先天性肿瘤等在小儿中较常发生[2],而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淋巴瘤、炎性假瘤、泪腺肿瘤等在成人中较常发生。
海绵状血管瘤大多发生在患者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少数发生在颌骨内或者深部组织中。先天性肿瘤大致可分为3类,包括颅咽管瘤、上皮样瘤和生殖细胞瘤,其中最常见是颅咽管瘤,依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别命名为鞍上囊肿、上皮囊肿及上皮瘤等。上皮样瘤和皮样瘤(皮样囊肿)起源于颅内残余的胚胎上皮母细胞瘤,上皮样瘤只包含有外胚层,皮样瘤包含有两个胚层成分即外胚层、中胚层,畸胎瘤含有3个胚层成分。皮样瘤以及畸胎瘤在临床上较少见。生殖细胞瘤就是非典型畸胎瘤,也被称为松果体瘤。肿瘤的发生源于胚胎细胞,并非属于松果体实质细胞[3]。炎性假瘤是一种较特殊且临床较常见的非特异性慢性增殖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患者着类似,但其本质并非肿瘤而是一种炎症,故称之为炎性假瘤。目前多认为该疾病属于免疫反应性疾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较为多见,单眼、双眼都可发病。眼眶炎性假瘤对眼内各种软组织均有累及的可能性,多发生在眼外肌、眼蜂窝组织或泪腺。该病主要临床表现有眼痛、眼睑和结膜红肿、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及视力下降等。泪腺肿瘤分为泪腺固有肿瘤和非泪腺固有肿瘤两种。前者发生在泪腺上皮,混合瘤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腺样囊性癌及腺癌等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泪腺混合瘤的形态在CT上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轮廓较为光整,边界肿块较为清晰,部分形态较大的肿瘤其内部出现坏死囊变,故其CT显示出肿瘤内部出现低密度区。恶性泪腺上皮肿瘤边缘呈现出不规则的小锯齿状,眶壁的骨质遭到破坏,并对眼眶外的解剖结构产生关联损害。在鉴别泪腺的良性混合瘤及恶性上皮肿瘤时,要注意观察肿瘤形态,恶性上皮肿瘤边缘呈不规则小锯齿状,并侵犯到眶壁造成骨质破坏和(或)眶外结构。非泪腺固有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有淋巴瘤与炎性假瘤。
本研究中,运用CT扫描对50例眶部肿瘤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出脉管性肿瘤12例、先天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6例、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瘤3例、泪腺肿瘤2例。CT扫描影像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出肿瘤发生的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再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表现,能够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万文萃.泪腺肿瘤RASSF1A基因表达异常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45(12):74-75
[2]姚建华,陶晓峰,汤光宇.眼眶影像学新五分区对眼眶占位性病挛诊断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3):280-285
[3]杨本涛,王振常,孔庆聪.眼骨内溶骨性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8):80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