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后天性直肠阴道瘘、外阴溃疡及疖肿、阴道异物、小阴唇粘连;主要的病原菌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菌、滴虫、淋球菌等;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排尿异常、外阴红肿、外阴糜烂、小阴唇粘连等。未明确病原菌前先清洁外阴、小剂量应用雌激素;明确病原菌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患者行瘘修补术、瘘管切除术,阴道异物者取出异物,小阴唇粘连者行小阴唇粘连分离术。
结论: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外阴阴道炎幼女反复发作性病因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15-01
幼女生殖道感染包括外阴阴道炎和内生殖器炎症,最常见的为外阴道阴道炎,约占40~50%,为妇科门诊最常见的幼女问题,发病率约为7.4%。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给患儿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1]。正确诊断和治疗关系着幼女的身心健康,由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反复发作性外阴阴道炎幼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析其病因和临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反复发作性外阴阴道炎幼女,年龄1月~8岁,平均年龄5.24±2.48岁,病程2~6月,平均病程4.26±2.68月;城市患儿36例、农村患儿32例,均无全身性疾病。
1.2研究方法。详细询问患儿及其家长病史、卫生习惯和接触史,是否穿开裆裤;询问患儿目前是否患阴道炎史、手足廯病。检查方法:首先检查患者如外阴皮肤和阴道粘膜以及尿道口是否有红肿,分泌物的颜色、形状、是否有移位;小阴唇粘连者检查其粘连的程度;以无菌干棉签于阴道口周围轻轻取分泌物做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纤维宫腔镜阴道检查;疑为直肠阴道瘘者行瘘管造影术。
1.3诊断标准及分型。参照临床反复发作性外阴阴道炎诊断标准[2]: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外阴、阴道口红肿或者阴道口异常分泌物较多;涂片镜检找到脓细胞或者病原体检查阳性,顽固病理行阴道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确诊并指导临床用药;纤维宫腔镜检查可见阴道壁充血、散在点状出血灶、分泌物异常增多;凡是满足上述4项中的2项以上则可确诊。临床将外阴阴道炎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单纯外阴、大小阴唇、阴道口和周围潮红;中:除上述潮红且见脓性或稀薄的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重:除中型症状外,可见大小阴唇和阴道口不同程度粘连。
2结果
2.1临床表现。患儿不明原因烦躁不安、哭闹、外阴瘙痒、疼痛、红肿、糜烂,分泌物异常增多,呈脓性且有异味;部分患儿尿频、尿急、尿痛;阴道口异常;小阴唇粘连等。
2.2检查结果。28例患儿行宫腔镜检查提示阴道壁充血、散在点状出血灶、分泌物异常增多25例,3例阴道异常,分别为丝状物体、塑胶粒、稻秆。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查:阳性54例(79.41%),细菌21例、支原体12例、衣原体10例、假丝酵母菌5例、滴虫4例、淋球菌2例。
2.3病因分析。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42例(61.76%)、后天性直肠阴道瘘13例(19.12%)、外阴溃疡及疖肿6例(8.82%)、阴道异物5例(73.53)、小阴唇粘连2例(2.94%)。
3讨论
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的病因为细菌感染,正常幼女阴道内的菌群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当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感染时,正常菌群失调,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炎症发生[3]。本组病原体检查阳性率为79.41%,其中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和微需氧链球菌次之,和国内外相关文献保持一致。
部分学者认为患儿多为非特异性感染,本组68例中42例(61.76%),常见的病原菌和正常幼女阴道中也存在较高的分离率。临床上常全身应用抗生素,但是要结合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甲硝唑、克林霉素,治愈率高达95.59%(65/68)。滴虫、假丝酵母菌、淋病感染较少发生,主要由于未成熟阴道上皮不适于滴虫或者假丝酵母菌生长,林病菌主要通过直接性交接触而传播的缘故,剂量要相应减少,同时可应用达克宁霜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青霉素治疗淋菌性阴道炎[4]。支原体和医院体感染主要由于幼托、家属间接传播,主要口服红霉素治疗,病情严重者可使用药液冲洗外阴和阴道,也可讲埋注射阿奇霉素。
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间存在病理性通道,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直肠阴道瘘主要由于感染、手术和外伤等病因继发造成[5]。由于幼女皮肤娇嫩,皮肤的屏障作用相对较弱,一旦细菌侵入则极易感染,形成脓肿后如未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则可导致阴道瘘形成,本组中13例(19.12%)。临床中须行手术治疗,直肠内存在大量细菌滋生,故术前要进行常规充分肠道准备,清洁肠道且擦洗阴道,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为瘘管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高位瘘由于暴露困难,解剖关系模糊,经肛门或阴道直接修补成功率不高,可选择经腹肛拖出式直肠切除术。术后加强会阴部的护理,保持其干燥和清洁,必要时可用红外线灯照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本组1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且无复发。
小阴唇粘连需行小阴唇分离术,严格遵信无菌操作原则,轻轻分开外阴,暴露粘连小阴唇以棉签协助分离粘连的小阴唇,由浅入深,暴露阴道口和尿道口,可见少量出血。碘伏棉球消毒分离创面,于创面上涂抹红霉素软膏,干纱布覆盖[6]。术后保持外阴部清洁,且于创面和阴道口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再粘连,治愈率为100%。
综上所述,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龚寅芸.幼女外阴阴道炎110例临床诊疗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578-4579
[2]游玲.82例幼女外阴阴道炎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1):25-26
[3]姚枫,范静,郝桂莲等.126例幼女外阴阴道炎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6):418-419
[4]段淑东,宋艳华.285例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发病情况分析及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487-2488
[5]刘岿然,张淑兰.青春期前外阴阴道炎的诊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2):887-888
[6]代翠婷,宋爱菊.幼女性外阴阴道炎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24):135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后天性直肠阴道瘘、外阴溃疡及疖肿、阴道异物、小阴唇粘连;主要的病原菌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菌、滴虫、淋球菌等;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排尿异常、外阴红肿、外阴糜烂、小阴唇粘连等。未明确病原菌前先清洁外阴、小剂量应用雌激素;明确病原菌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患者行瘘修补术、瘘管切除术,阴道异物者取出异物,小阴唇粘连者行小阴唇粘连分离术。
结论: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外阴阴道炎幼女反复发作性病因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15-01
幼女生殖道感染包括外阴阴道炎和内生殖器炎症,最常见的为外阴道阴道炎,约占40~50%,为妇科门诊最常见的幼女问题,发病率约为7.4%。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给患儿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1]。正确诊断和治疗关系着幼女的身心健康,由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反复发作性外阴阴道炎幼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析其病因和临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反复发作性外阴阴道炎幼女,年龄1月~8岁,平均年龄5.24±2.48岁,病程2~6月,平均病程4.26±2.68月;城市患儿36例、农村患儿32例,均无全身性疾病。
1.2研究方法。详细询问患儿及其家长病史、卫生习惯和接触史,是否穿开裆裤;询问患儿目前是否患阴道炎史、手足廯病。检查方法:首先检查患者如外阴皮肤和阴道粘膜以及尿道口是否有红肿,分泌物的颜色、形状、是否有移位;小阴唇粘连者检查其粘连的程度;以无菌干棉签于阴道口周围轻轻取分泌物做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纤维宫腔镜阴道检查;疑为直肠阴道瘘者行瘘管造影术。
1.3诊断标准及分型。参照临床反复发作性外阴阴道炎诊断标准[2]: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外阴、阴道口红肿或者阴道口异常分泌物较多;涂片镜检找到脓细胞或者病原体检查阳性,顽固病理行阴道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确诊并指导临床用药;纤维宫腔镜检查可见阴道壁充血、散在点状出血灶、分泌物异常增多;凡是满足上述4项中的2项以上则可确诊。临床将外阴阴道炎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单纯外阴、大小阴唇、阴道口和周围潮红;中:除上述潮红且见脓性或稀薄的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重:除中型症状外,可见大小阴唇和阴道口不同程度粘连。
2结果
2.1临床表现。患儿不明原因烦躁不安、哭闹、外阴瘙痒、疼痛、红肿、糜烂,分泌物异常增多,呈脓性且有异味;部分患儿尿频、尿急、尿痛;阴道口异常;小阴唇粘连等。
2.2检查结果。28例患儿行宫腔镜检查提示阴道壁充血、散在点状出血灶、分泌物异常增多25例,3例阴道异常,分别为丝状物体、塑胶粒、稻秆。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查:阳性54例(79.41%),细菌21例、支原体12例、衣原体10例、假丝酵母菌5例、滴虫4例、淋球菌2例。
2.3病因分析。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42例(61.76%)、后天性直肠阴道瘘13例(19.12%)、外阴溃疡及疖肿6例(8.82%)、阴道异物5例(73.53)、小阴唇粘连2例(2.94%)。
3讨论
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的病因为细菌感染,正常幼女阴道内的菌群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当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感染时,正常菌群失调,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炎症发生[3]。本组病原体检查阳性率为79.41%,其中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和微需氧链球菌次之,和国内外相关文献保持一致。
部分学者认为患儿多为非特异性感染,本组68例中42例(61.76%),常见的病原菌和正常幼女阴道中也存在较高的分离率。临床上常全身应用抗生素,但是要结合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甲硝唑、克林霉素,治愈率高达95.59%(65/68)。滴虫、假丝酵母菌、淋病感染较少发生,主要由于未成熟阴道上皮不适于滴虫或者假丝酵母菌生长,林病菌主要通过直接性交接触而传播的缘故,剂量要相应减少,同时可应用达克宁霜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青霉素治疗淋菌性阴道炎[4]。支原体和医院体感染主要由于幼托、家属间接传播,主要口服红霉素治疗,病情严重者可使用药液冲洗外阴和阴道,也可讲埋注射阿奇霉素。
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是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间存在病理性通道,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直肠阴道瘘主要由于感染、手术和外伤等病因继发造成[5]。由于幼女皮肤娇嫩,皮肤的屏障作用相对较弱,一旦细菌侵入则极易感染,形成脓肿后如未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则可导致阴道瘘形成,本组中13例(19.12%)。临床中须行手术治疗,直肠内存在大量细菌滋生,故术前要进行常规充分肠道准备,清洁肠道且擦洗阴道,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为瘘管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高位瘘由于暴露困难,解剖关系模糊,经肛门或阴道直接修补成功率不高,可选择经腹肛拖出式直肠切除术。术后加强会阴部的护理,保持其干燥和清洁,必要时可用红外线灯照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本组1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且无复发。
小阴唇粘连需行小阴唇分离术,严格遵信无菌操作原则,轻轻分开外阴,暴露粘连小阴唇以棉签协助分离粘连的小阴唇,由浅入深,暴露阴道口和尿道口,可见少量出血。碘伏棉球消毒分离创面,于创面上涂抹红霉素软膏,干纱布覆盖[6]。术后保持外阴部清洁,且于创面和阴道口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再粘连,治愈率为100%。
综上所述,反复发作性幼女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病因为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采用局部和全身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龚寅芸.幼女外阴阴道炎110例临床诊疗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578-4579
[2]游玲.82例幼女外阴阴道炎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1):25-26
[3]姚枫,范静,郝桂莲等.126例幼女外阴阴道炎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6):418-419
[4]段淑东,宋艳华.285例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发病情况分析及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487-2488
[5]刘岿然,张淑兰.青春期前外阴阴道炎的诊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2):887-888
[6]代翠婷,宋爱菊.幼女性外阴阴道炎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2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