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以语言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生态”一词在生态语言学中的使用情况,并指出对“生态”一词的含义所存在的误用现象,最后从两个角度对误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言的发展 生态 生态语言学 误用
一、引言
“生态”一词的流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期而至的。伴随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许多学科都试图与热门的生态学结合,以期引入新的血液,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过于宽泛地使用“生态”一词必然会导致一些对生态含义的误用现象,从而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
二、“生态”的含义及演变
首先考察其词性。有的学者认为目前被普遍使用的“生态”一词,一般都具有两种词性。一是作为形容词的“生态”,意思是“有利于生物体生存的、对一切生命持续存在有所帮助的”,如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生态即指“生态的”。二是作为名词的“生态”,指环境总体以及包括人在内的物与物的相互关系,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生态即指一种利生性的总体关联。
其次,从其意义上来看,作为现代汉语的生态,一方面始终保持着与生存、生命、生产的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又具有总体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指称。(余治平,2009)由此可见,所谓生态,其实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家,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结构复杂的关系复合体。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生态一词的含义不断发生变化,远远超出了原有的基本内涵。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生态的内涵是指生物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时的主体不包括人类(宋言奇,2005)。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认识到必须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生态的内涵被不断地扩大、深化,开始包含人类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最后一直到人类环境中各种关系的和谐。同时,生态的主体也转为人类。
在此过程中,生态的含义也逐渐由单纯生物学的含义向“综合的、整体的”含义转变,蕴涵了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生态的词性也由单纯的名词转化为形容词。作为修饰定语,“生态”二字包含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系统”和“整体”的含义,如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等等。(张林波等,2006)
三、“生态”一词在生态语言学中的误用和原因分析
(一)在生态语言学中的使用
A.Fill认为,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在可能改善或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生态语言学家使用生态系统隐喻来描述语言世界系统,并借助生物生态学概念对其作出分析”,“在语言和言语层面对非生态的语言使用和语言系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现象进行分析批评,探讨语言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转引自范俊军,2005:111)。这个定义告诉我们,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系统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映射,语言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语言与生态的结合不仅仅是新范式的建立,而且是一个互动双赢的过程。
(二)生态含义的误用
生态语言学,顾名思义,应该是研究语言与生态的关系。主要研究的应该是语言结构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对应的各种自然规则和进化发展规律,但事实并非如此。
生态语言学中的生态含义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上,生态一词指的是地球上所有人类语言的相互关系,变化发展规律,生存与竞争问题。微观上,生态一词指的是具体某种语言的个体生态构造和变化。语言学中所指的生态不同于自然生态中的生态概念,语言生态属于人类精神文化的范畴,语言生存的环境依赖于它所依托的文化环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历来都是争论的热点,但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点还是比较公认的。既然语言生存的环境依赖于它所依托的文化环境,那么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语言的变化。所以生态语言学中所指的生态含义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在语言结构系统上的体现。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对语言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语言与环境的研究以及从生态的角度对语言系统和语篇进行批评分析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Fill,2001)。
(三)对误用现象的分析
生态一词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满眼充斥的都是关于生态的名词和术语。这难免会产生对这一词语含义的不同解读,抑或误用。
首先,从“生态”一词的自身内涵来看,误用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人们缺乏对生态含义的正确认识。之所以出现语言学中对生态含义的错误解读,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生态一词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照生态一词的定义,生态是指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其基本内涵是指生物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它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其基本内涵,开始转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甚至是人类环境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主体也从不包括人类变为以人类为主体。
其次,从学科命名学的角度来看,误用的外在原因是命名所带来的概念上的混淆现象。目前国际学界在命名与生态学有关的跨学科研究时,大多采用“生态+某学科”的方式,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政治学等。在语言类学科中,采用生态语言学来命名是一种符合命名学原理的方式,这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术语却带来易让人们误解的弊端。因为同样的命名方法得到的术语应该具有基本一致的含义,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生态语言学中的生态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含义相差甚远,这就难怪人们会对不同学科中的生态含义存在错误的解读了。
四、结语
生态一词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多个学科结合出现新兴的跨学科研究是生态含义不断扩大和学科发展需求相互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对生态一词在生态语言学中的应用,分析了生态一词含义的变化历程,并指出其与语言类学科结合后存在的一些误用现象,以期能有助于人们对生态一词含义的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Fill,Alwin.Language and Ecology:Ec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for 2000 and beyond[J].AILA Review,2001,(14).
[2]宋言奇.浅析“生态”内涵及主体的演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6).
[3]张林波,舒俭民等.“生态环境”一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辨析[J].
生态学杂志,2006,(10).
[4]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
月刊), 2005,(3).
[5]余治平.万物都处于生生状态——“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
[Z].太极人生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taiji08).
(马婧雯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444)
关键词:语言的发展 生态 生态语言学 误用
一、引言
“生态”一词的流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期而至的。伴随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许多学科都试图与热门的生态学结合,以期引入新的血液,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过于宽泛地使用“生态”一词必然会导致一些对生态含义的误用现象,从而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
二、“生态”的含义及演变
首先考察其词性。有的学者认为目前被普遍使用的“生态”一词,一般都具有两种词性。一是作为形容词的“生态”,意思是“有利于生物体生存的、对一切生命持续存在有所帮助的”,如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生态即指“生态的”。二是作为名词的“生态”,指环境总体以及包括人在内的物与物的相互关系,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生态即指一种利生性的总体关联。
其次,从其意义上来看,作为现代汉语的生态,一方面始终保持着与生存、生命、生产的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又具有总体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指称。(余治平,2009)由此可见,所谓生态,其实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家,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结构复杂的关系复合体。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生态一词的含义不断发生变化,远远超出了原有的基本内涵。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生态的内涵是指生物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时的主体不包括人类(宋言奇,2005)。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认识到必须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生态的内涵被不断地扩大、深化,开始包含人类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最后一直到人类环境中各种关系的和谐。同时,生态的主体也转为人类。
在此过程中,生态的含义也逐渐由单纯生物学的含义向“综合的、整体的”含义转变,蕴涵了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生态的词性也由单纯的名词转化为形容词。作为修饰定语,“生态”二字包含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系统”和“整体”的含义,如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等等。(张林波等,2006)
三、“生态”一词在生态语言学中的误用和原因分析
(一)在生态语言学中的使用
A.Fill认为,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在可能改善或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生态语言学家使用生态系统隐喻来描述语言世界系统,并借助生物生态学概念对其作出分析”,“在语言和言语层面对非生态的语言使用和语言系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现象进行分析批评,探讨语言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转引自范俊军,2005:111)。这个定义告诉我们,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系统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映射,语言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语言与生态的结合不仅仅是新范式的建立,而且是一个互动双赢的过程。
(二)生态含义的误用
生态语言学,顾名思义,应该是研究语言与生态的关系。主要研究的应该是语言结构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对应的各种自然规则和进化发展规律,但事实并非如此。
生态语言学中的生态含义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上,生态一词指的是地球上所有人类语言的相互关系,变化发展规律,生存与竞争问题。微观上,生态一词指的是具体某种语言的个体生态构造和变化。语言学中所指的生态不同于自然生态中的生态概念,语言生态属于人类精神文化的范畴,语言生存的环境依赖于它所依托的文化环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历来都是争论的热点,但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点还是比较公认的。既然语言生存的环境依赖于它所依托的文化环境,那么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语言的变化。所以生态语言学中所指的生态含义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在语言结构系统上的体现。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对语言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语言与环境的研究以及从生态的角度对语言系统和语篇进行批评分析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Fill,2001)。
(三)对误用现象的分析
生态一词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满眼充斥的都是关于生态的名词和术语。这难免会产生对这一词语含义的不同解读,抑或误用。
首先,从“生态”一词的自身内涵来看,误用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人们缺乏对生态含义的正确认识。之所以出现语言学中对生态含义的错误解读,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生态一词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照生态一词的定义,生态是指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其基本内涵是指生物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它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其基本内涵,开始转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甚至是人类环境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主体也从不包括人类变为以人类为主体。
其次,从学科命名学的角度来看,误用的外在原因是命名所带来的概念上的混淆现象。目前国际学界在命名与生态学有关的跨学科研究时,大多采用“生态+某学科”的方式,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政治学等。在语言类学科中,采用生态语言学来命名是一种符合命名学原理的方式,这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术语却带来易让人们误解的弊端。因为同样的命名方法得到的术语应该具有基本一致的含义,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生态语言学中的生态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含义相差甚远,这就难怪人们会对不同学科中的生态含义存在错误的解读了。
四、结语
生态一词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多个学科结合出现新兴的跨学科研究是生态含义不断扩大和学科发展需求相互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对生态一词在生态语言学中的应用,分析了生态一词含义的变化历程,并指出其与语言类学科结合后存在的一些误用现象,以期能有助于人们对生态一词含义的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Fill,Alwin.Language and Ecology:Ec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for 2000 and beyond[J].AILA Review,2001,(14).
[2]宋言奇.浅析“生态”内涵及主体的演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6).
[3]张林波,舒俭民等.“生态环境”一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辨析[J].
生态学杂志,2006,(10).
[4]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
月刊), 2005,(3).
[5]余治平.万物都处于生生状态——“生态”概念的存在论诠释
[Z].太极人生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taiji08).
(马婧雯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