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阅读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iaoqianq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尊重读书的国家,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过去我们都把读书看成非常神圣的事情,但这种神圣感在最近的十几年,特别是在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被解构,传统的阅读趋势在走向下滑。根据最近这几年的调查数据,我国国民的阅读率持续走低,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的图书销售也在走下坡路,虽然每年的图书产量越来越多,每年至少在几十万种以上,但是真正的有效阅读变得越来越稀罕。这给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的传统阅读已经出现危机。
  古今中外,最优质的文明成果、最有创造性的思想都是靠书籍这种形式记录和传承下来的。如果不读书,这些东西不可能被接收,一个人不可能任何事情都直接去体验,必须接收间接的经验,通过书本等载体吸纳他人的成果,才有可能往前推进一步,文化上每一个进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阅读是人类要往前走不可回避的一个起点。现在如果要把当代中国的阅读趋向做一个简单划分,大概有三种类型:功利性阅读、泡沫性阅读和超越性阅读。
  功利性阅读
  功利性阅读也可以叫实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在古代,就是只读科举考试需要的书,可能读一辈子也未必成功。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至少要用十二年的时间,耗费在跟他直接兴趣不一定有太大关系的教科书上,这些阅读就是实用性阅读。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包括为了职业需要去读书,比如考某一个资格证书等,这一类阅读在中国是最多的。
  中国有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历史,从隋朝科举考试到1905年慈禧太后下令废除科举,经过了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在这六个朝代中,中国人读书只有一种选择,只有一条道路,所谓“学得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而优则仕,只有读书到做官这一条独木桥。
  我们得承认科举制度有好处。它提供了一个社会流动的可能性,一个底层的农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要他读书读得好,就可以通过科举的道路改变社会身份,一个平民可以成为一个贵族。如果社会底层平民一生下来没有任何出路,怎么努力、怎么奋斗都不可能进入上层社会,生下来就注定永远是底层社会的人,这样的社会就处在高度的风险中。社会制度安排里必须有一条:要让底层的人有机会翻身,有机会改变命运。科举制度相对而言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
  科举考试对中国的文化、对中国读书人的影响实在太深太大了,这种功利性、实用性阅读的目的非常明确、非常单一,它给我们中国人奠定了一个心理基础,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惯性:读书就是要实用,如果不实用,人们就会放弃。
  1905年,慈禧太后下决心要把科举废除。当时面临外国列强不断入侵的危机,清政府根本无力抵抗,于是比较进步的一些人,比如魏源这些人认为,是我们的技术不如别人,别人会造船、造大炮,我们不会。这个观点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被中国人接受——魏源提出这一观点是在1840年以前,几十年后中国才开始有一批人进入实践阶段,学习西方的技术,造船、造武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洋务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慈禧太后也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士大夫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在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在西方比东方强大的时代,四书五经训练出来的读书人应对能力显然不行。所以开始大办新学堂,按西方模式办出了京师大学堂。许多新式的小学、中学都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1905年,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被废除,中国人读书做官的道路中断了,但是科举制的废除并不意味着长期积累起来的,已扎根民族内心深处的读书做官情结能马上消失。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根深蒂固地把读书与实用、功利的东西捆绑在一起,这种情结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大学的图书馆不再像过去大学的图书馆变得那么重要,人们不再把图书馆看作神圣的地方。以往的知识传承,获取渠道比较单一,而现在利用搜索引擎就可以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快捷方便,对整理一般性资料来说确实有点用,但要深入了解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一个民族最终要有创造性,还需要读书,读传统的纸质书籍。
  泡沫性阅读
  泡沫性阅读,简单地说,就是人家读什么,我读什么,自己不经过选择,媒体上、社会上流行的就是好的,凡是流行的就一定要去看一看,不管这个东西有无文化含量,对自己是否有益,都可以不管。
  泡沫性阅读和娱乐化时代、泛娱乐化时代密切相关。其实这是一个时代的氛围,这个时代氛围让人觉得躁动不安。我们急于成功、发财,其实追求各种各样的梦想是每个人天生的权利,但当所有人都渴望天上掉下馅饼,渴望这个馅饼以最快的速度落到自己的手里,甚至不需花费一点力气就能捡到时,这个世界就开始发疯。事实上,经济社会确实好,但其带来的负面东西也很多,比如环境破坏,对人的精神摧毁也很大。
  温家宝总理讲要“仰望星空”,但这二十年来的中国,离星星、月亮、天空越来越远,很难停下脚步好好看头上的天空。看天空是一种思考,是一种思想的过程,很多创造需要思考,但是为了谋生,人又不能不忙。这就是一个矛盾,是经济化社会必然带来的矛盾,西方社会都经历了这个阶段。
  在目前这样的快节奏下,泡沫性阅读迅速占领市场,到新华书店一看,摆在最醒目、最好位置的大部分是粗制烂造、只用几个月就炮制出来书籍。这种书籍的杀伤力非常强,它捕捉人的心理,知道最近这段时间的卖点是什么,知道哪方面的东西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便是眼球经济,阅读便是眼球阅读,没有精神含量,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但它的力量很强大,这种泡沫性阅读的扩张给传统阅读带来巨大的冲击,比功利性阅读还要大。
  那么如何从泡沫性阅读中走出来?我举一些民国时期非读书人的例子。民国时代的企业家,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人吃惊,这些整天跟机器、商业打交道的商人们,业余生活非常简单,基本上是看书、写毛笔字。重庆的卢作孚,他的企业在鼎盛时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企业,他不管出门还是在企业管理空闲时,都拿点书看。他喜欢看美国人的书,美国著名的《读者文摘》,里面的信息量非常大,是他非常喜欢的读物,他还非常喜欢看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回忆录,这些跟企业似乎没有直接关系。还有一个大企业家叫穆藕初,当年是棉纱大王,他从美国获得了一个硕士学位,回来后办企业。他的儿子回忆说,小时候在家里捉迷藏,在书柜后面窜来窜去,他们家书柜跟图书馆的一样,一排一排的,上面有很多洋文书。那个时候的企业家追求的境界完全是不一样的,他们站得很高,所以看得很远,赚钱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这些一流的企业家,他们的影响力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大的,他们对阅读都保持了终身的兴趣,无论是贫穷还是发达,都保持着良好的阅读状态。   那么,这种读书做人的境界在民国时期能够做到,我们现在的人难道永远都做不到了吗?我觉得应该可以回归。将来的中国,等工业化到了一定程度,脚步放慢时,许多人可能就会从大量的功利性阅读和泡沫性阅读走出来,回到真正的超越性阅读。
  超越性阅读
  超越性阅读跟自己的功课、考试、职业无关,它是自己的兴趣,是一种精神需要。超越性阅读是“读无用之书,做有用之事,遣有涯之生”。
  读无用之书,未必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用处,不会带来实际的利益,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为读书而读书。但是做事要做有用的事,对自己有利,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利,利己利人。
  人有三个基本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人除了生物属性以外,还有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人的需要绝对不可能仅仅满足于生物属性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讲得非常清楚,社会不能只把人变成生物属性的人,人不能变成一种蔬菜化的生存,人还拥有选择其他精神文化思想的权利,还有其他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权利,如果仅强调人的某个侧面是不完整的。
  一个人一生中总要读几本经典,那里才有含金量,大部分泡沫性的书是没有含金量的,它是速朽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去读很多书,就算一年365天有300天在读书,一天读一本,一年也只能读300本书,读十年也就3 000本,一生读一万本书就很了不起了。人生有限,生有涯,书无涯。读不了这么多书,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选择,一个人品位的高下、精神格调的高下就取决于你的选择,你怎么选,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跟学生讲“读第一流的书,做第一流的人”。只有读第一流的书,才做得了第一流的人。“第一流”不一定是在某个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就,不一定钱最多、官最大。所谓第一流的人,就是具有开阔的视野,看得到世界,看得到星空,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对社会有相对清楚的判断,对世界有理性的认识,这样的人是一流的人,不一定要求按世俗标准取得某方面的功成名就。
  超越性阅读就是读第一流的书,读这些书的过程就是跟第一流人物对话的过程。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因为职业、地域、时间的关系,你不可能亲身接触世界各国古往今来的一流人物,不可能去请教苏格拉底、孔子、李白,你只能通过读书来实现与一流人物进行对话。在这些对话中,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滋养,品格得到了提升,这样的过程对年轻一代具有特别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有幸在二十岁之前接触到一本非常好的书,可能这本书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我们这个民族,其实还散落着许多读书的种子。面对同一本经典,每个人都是对等的,皇帝没有比我们更有优先的权利。跟世界上最优秀、最具创造力的人直接对话,同时就获得了平等,在书本面前,所有的权势都不存在了,无论怎样显赫的权贵跟你也是平等的。世界是平的,就像互联网时代,我们打开Internet,可以获得跟所有人的一样地位。读书也一样,没有人比其他人高。
  我们读书,特别是读无用之书,就是要获得看待世界的基本价值,形成我们自己的价值,然后共同建立一种新的核心价值。在找到核心价值后,这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社会,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必将产生本质性的变化,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本文是作者在“温州学人讲坛”上演讲的录音整理稿,经作者同意后有删节)
  (责编 韦 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常设置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瞒天过海、指鹿为马、反客为主等陷阱,考生需要认清这些陷阱,摒除干扰,找到正确选项,从而快速提高阅读理解题的解题能力,突破高分瓶颈。  [关键词]阅读理解;设题;陷阱;解题;瓶颈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41-02  近几年来,江苏高考卷的英语阅读理解题选材丰富,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政府密集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行业已经从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迈进了竞争残酷的白银时代。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稳定、有质量的增长,有效地预测和规避经营风险,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是关键。本文从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重点工作的角度浅谈其财务管理现状并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经营管控;精细化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历史仅为30年,在近10年中由于持续的巨量增长
[摘 要]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诗词作品承载了古人高贵的古典情怀。其中,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对亲友忧乐的牵挂,对故乡废远的思念,对人生得失的思索等古典情怀,是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宝贵财富。高中古诗词教学,应该品味这些古风情韵,细细斟酌古典情怀在当今社会中的可贵魅力。  [关键词]唐诗宋词;古典情怀;教学品鉴  中华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芳至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脉搏,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概念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27-02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形成理论和方法的先决条件。所以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概念教学中
[摘 要]儿童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并且有意义的,儿童学习绘画是培养想象力,开发智力,并培养敏锐观察力及训练造型能力的最佳途径。也可以说,它是开发人的智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儿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发展智力和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不同时期;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42-03
[摘 要]在动画制作基础教学中,操作实例的设计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打磨。教师所设计的操作实例应有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动画制作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有助于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与知识点进行比较与辨析,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巧并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与深度融合。  [关键词]动画制作;基础;操作实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7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计以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四方面阐述提高高职经管类微积分教学质量的对策。
【摘 要】污水处理企业肩负着改善水环境的重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污水处理企业可以借此了解当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中发现经营管理的问题和漏洞,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改善经营管理质量。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污水处理企业做好财务分析的意义以及具体方法,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助力。  【关键词】新常态;污水处理企业;财务分析  一、前言  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是我国的
在煤矿内部建立模拟市场,将各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运作,使企业各单位之间形成市场经济关系,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自主经营和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