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学武术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蕴含的实际价值,并提出一些实践路径,以期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武术教学起到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学校武术教学的价值意蕴
所谓“核心素养”不仅是指单纯的知识、技能,更是运用包括知识、技能在内的种种心理和社会资源,在特定的情境中应对复杂环境的一种能力。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汇融了“知识、技能、价值”三个基本要素。表现在体育学科中,即“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品质”。同理,武术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武术课堂的学习,获得武术知识技能、养成武术思维意识、形成武术德行品质,并将其内化于心,最终形成有利于其自身生存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包括武术技能素养、武术行为素养、武术德行素养三个部分。
1.1 武术技能素养
发展体育,增强体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基础。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经常参加武术运动能够很好地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各项身体素质,这是武术运动于人的价值最外显的表现。其次,很多武术技法都是先辈们对于实战的萃取与提炼,经常练习武术能够提高人的反应与应变能力。此外,武术运动还非常注重技术动作的表现力,注重习练者的“精、气、神”,经常练习武术能够提高人的艺术欣赏力和展现力。
1.2 武术行为素养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经常学练武术能够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武术因其形式多样,对练习场地几乎没有限制,简便易行,广受欢迎,促进了人们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此外,武术还能够修身养性,经常学练可以增强人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提高个人修养。
1.3 武术德行素养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常学练武术可以培养人迎难而上,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同时,武术注重“武德修为”,可以培养人的规则意识、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此外,武术还非常强调团队的合作,经常学练有助于培养人的角色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尊重他人的体育品格。
2 学校武术教学实践路径
2.1 从学校方面来讲
第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素养、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如果我们把武术课程和教学仅仅局限于传授武术知识、教授武术技能本身,那么必定是会有失偏颇。武术知识和武术技能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绝不是武术教育最终的目的。我们所期许的是学生习得武术知识、武术技能,能够在其人生旅途中得以充分运用,并且促进其良好武术行为以及武术德行品质的养成。
第三,教学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通过综合评估师德师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情况,不以量化管理来制约教师的创造力。坚持多元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
2.2 从教师方面来讲
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武术的全面认识。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积极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武术并不是“踢踢腿”“翻翻跟头”“耍耍杂技”,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武术哲学等等。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讲好“武术故事”,树立学生对武术正確且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武术的魅力,享受其中的乐趣。
第二,教师要注重武德教育。在中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武德教育应当贯彻始终。良好的武德教育能够端正学生学练武术的动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武术行为规范和武术道德品质。如武术课堂的基本礼仪,可以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崇义尚武的品质。
第三,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学生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等方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多种的学习材料和多种的活动方式,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第四,教师要摒弃重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学习的落后教学观。要做到积极引导学生,实现情感共鸣,智慧共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一改“一桶水”的落后观念,要有“一潭水”,而且还是一潭“活”水的时代新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沉淀自我、厚积薄发。
3 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要求,学校武术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担当时代使命,发挥其在发展学生武术技能素养、武术行为素养、武术德行素养方面的作用,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1 学校武术教学的价值意蕴
所谓“核心素养”不仅是指单纯的知识、技能,更是运用包括知识、技能在内的种种心理和社会资源,在特定的情境中应对复杂环境的一种能力。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汇融了“知识、技能、价值”三个基本要素。表现在体育学科中,即“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品质”。同理,武术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武术课堂的学习,获得武术知识技能、养成武术思维意识、形成武术德行品质,并将其内化于心,最终形成有利于其自身生存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包括武术技能素养、武术行为素养、武术德行素养三个部分。
1.1 武术技能素养
发展体育,增强体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基础。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经常参加武术运动能够很好地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各项身体素质,这是武术运动于人的价值最外显的表现。其次,很多武术技法都是先辈们对于实战的萃取与提炼,经常练习武术能够提高人的反应与应变能力。此外,武术运动还非常注重技术动作的表现力,注重习练者的“精、气、神”,经常练习武术能够提高人的艺术欣赏力和展现力。
1.2 武术行为素养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经常学练武术能够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武术因其形式多样,对练习场地几乎没有限制,简便易行,广受欢迎,促进了人们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此外,武术还能够修身养性,经常学练可以增强人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提高个人修养。
1.3 武术德行素养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常学练武术可以培养人迎难而上,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同时,武术注重“武德修为”,可以培养人的规则意识、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此外,武术还非常强调团队的合作,经常学练有助于培养人的角色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尊重他人的体育品格。
2 学校武术教学实践路径
2.1 从学校方面来讲
第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素养、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如果我们把武术课程和教学仅仅局限于传授武术知识、教授武术技能本身,那么必定是会有失偏颇。武术知识和武术技能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绝不是武术教育最终的目的。我们所期许的是学生习得武术知识、武术技能,能够在其人生旅途中得以充分运用,并且促进其良好武术行为以及武术德行品质的养成。
第三,教学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通过综合评估师德师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情况,不以量化管理来制约教师的创造力。坚持多元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
2.2 从教师方面来讲
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武术的全面认识。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积极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武术并不是“踢踢腿”“翻翻跟头”“耍耍杂技”,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武术哲学等等。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讲好“武术故事”,树立学生对武术正確且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武术的魅力,享受其中的乐趣。
第二,教师要注重武德教育。在中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武德教育应当贯彻始终。良好的武德教育能够端正学生学练武术的动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武术行为规范和武术道德品质。如武术课堂的基本礼仪,可以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崇义尚武的品质。
第三,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学生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等方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多种的学习材料和多种的活动方式,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第四,教师要摒弃重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学习的落后教学观。要做到积极引导学生,实现情感共鸣,智慧共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一改“一桶水”的落后观念,要有“一潭水”,而且还是一潭“活”水的时代新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沉淀自我、厚积薄发。
3 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要求,学校武术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担当时代使命,发挥其在发展学生武术技能素养、武术行为素养、武术德行素养方面的作用,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