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我今天想谈的是“审美”这一方面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体会文本中的美,并通过长时间的熏陶、浸染、培养,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最终形成学生美的情感、美的道德、美的理念。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阅读。 “群文阅读”这一模式便是通过广泛的阅读,最大化地让学生进入审美的情境中,进而提高鉴赏的能力。语言的美是最直观的,以品位语言美为重点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
1.从修辞方法角度品析语言的形象美,提高鉴赏能力。比如高一下册第一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它们凭借精巧的修辞手法形成了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品味修辞之美来带领学生感知语言之美,学习鉴赏的方法。三篇课文共同使用了让语言富有形象美的比喻手法,让学生把三篇课文中所有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找出来,再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认为最富有美感的句子,放在一起对比鉴赏其语言的美。
《荷塘月色》中“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故都的秋》中“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囚绿记》中“我怀念着绿色,如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学生可以通过每一个比喻句去感知到语言的美:第一句写出了月光月影和谐悠扬的光线美,第二句展示的是群像的形态美,第三句体现出心境的渴求美。而在对比之后可以发现:第一句比喻中有感官的转移互通,第二句是渗透了对比,第三句体会到本体可以不只是一个具体的物,也可以是一种心情。这样学生就在这三篇的群文阅读中,通过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把握,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也提高了审美的鉴赏能力。
2.從节奏、韵律、句式方面品析语言的音乐美。高一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新诗,新诗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格格律的束缚,依然具备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句式方面也颇具观赏性。在教学这个单元时,可以从整体上带领学生在诗歌的音乐性上去领略语言美。
《沁园春 长沙》沿用了词的形式,启发学生去认识这首词作参差不齐的句式中内在的韵律感;与之不同的《雨巷》,引导学生对比两篇作品的不同之处,恰好可以发现它们形式跟内容上的相反之处:前篇是旧瓶装新酒,后文是新瓶装旧酒。《雨巷》充实的现代诗歌节奏下铺开的是一张古典气息浓郁的画卷,学生可以读出江南雨巷中那番潮湿的愁情。而《再别康桥》完全就是一首没有旋律的歌曲,学生跟随整齐的诗歌句式排列,在精巧的韵脚中去聆听诗人赋予诗歌语言的美。三首诗作为群文阅读来对比鉴赏,更能全面而有差异地体会到语言形式所带来的美感,进而提高审美鉴赏的悟性。
高一下册四个单元文体各有特色,教学时可以这样安排:散文《故都的秋》,让学生感受散文“四方汇聚”的行文思路以及郁达夫忧郁的创作气质;乐府诗《短歌行》,让学生触摸到魏晋时期歌行体文风的慷慨之气,也感受到曹操一代枭雄的豪迈气概;说理类的小品《游褒禅山记》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处处照应的严谨和说理的透彻性,了解到王安石这个改革家质朴深刻的文风;作为应用类文体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应该最能给学生带来演讲的现场刺激,也对马丁路德金这个民权先驱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四篇文章一读下来,感性的、理性的、分散的、条理的文体风格就脉络分明了,而学生也能领略到不同作家各自的风格,以便启发自己形成自我风格,有利于审美创造。
1.从修辞方法角度品析语言的形象美,提高鉴赏能力。比如高一下册第一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它们凭借精巧的修辞手法形成了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品味修辞之美来带领学生感知语言之美,学习鉴赏的方法。三篇课文共同使用了让语言富有形象美的比喻手法,让学生把三篇课文中所有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找出来,再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认为最富有美感的句子,放在一起对比鉴赏其语言的美。
《荷塘月色》中“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故都的秋》中“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囚绿记》中“我怀念着绿色,如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学生可以通过每一个比喻句去感知到语言的美:第一句写出了月光月影和谐悠扬的光线美,第二句展示的是群像的形态美,第三句体现出心境的渴求美。而在对比之后可以发现:第一句比喻中有感官的转移互通,第二句是渗透了对比,第三句体会到本体可以不只是一个具体的物,也可以是一种心情。这样学生就在这三篇的群文阅读中,通过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把握,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也提高了审美的鉴赏能力。
2.從节奏、韵律、句式方面品析语言的音乐美。高一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新诗,新诗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格格律的束缚,依然具备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句式方面也颇具观赏性。在教学这个单元时,可以从整体上带领学生在诗歌的音乐性上去领略语言美。
《沁园春 长沙》沿用了词的形式,启发学生去认识这首词作参差不齐的句式中内在的韵律感;与之不同的《雨巷》,引导学生对比两篇作品的不同之处,恰好可以发现它们形式跟内容上的相反之处:前篇是旧瓶装新酒,后文是新瓶装旧酒。《雨巷》充实的现代诗歌节奏下铺开的是一张古典气息浓郁的画卷,学生可以读出江南雨巷中那番潮湿的愁情。而《再别康桥》完全就是一首没有旋律的歌曲,学生跟随整齐的诗歌句式排列,在精巧的韵脚中去聆听诗人赋予诗歌语言的美。三首诗作为群文阅读来对比鉴赏,更能全面而有差异地体会到语言形式所带来的美感,进而提高审美鉴赏的悟性。
高一下册四个单元文体各有特色,教学时可以这样安排:散文《故都的秋》,让学生感受散文“四方汇聚”的行文思路以及郁达夫忧郁的创作气质;乐府诗《短歌行》,让学生触摸到魏晋时期歌行体文风的慷慨之气,也感受到曹操一代枭雄的豪迈气概;说理类的小品《游褒禅山记》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处处照应的严谨和说理的透彻性,了解到王安石这个改革家质朴深刻的文风;作为应用类文体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应该最能给学生带来演讲的现场刺激,也对马丁路德金这个民权先驱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四篇文章一读下来,感性的、理性的、分散的、条理的文体风格就脉络分明了,而学生也能领略到不同作家各自的风格,以便启发自己形成自我风格,有利于审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