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儒道互补在高中教育中的魅力是巨大的。在很多时候,高中生的教育需要在儒道互补的理念下进行,因此探索高中“儒道互补”选修课实施策略是有益的。本文探讨了高中“儒道互补”选修课的进行方式和实施技巧,并对高中生心理状态展开分析。
关键词: 儒道互补;选修课;教学改革;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B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04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开始产生,并且出现了向高中生群体蔓延的势头。在此背景下,我们就需要额外关注高中生在处理焦虑情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笔者结合自己正在进行的“儒道互补”选修课,对儒道互补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儒道互补”原论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揭示“儒道互补”之义,认为“老庄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道互补”是中国美学、文学以及哲学思想之研究者常常提起的话题。如果撇开李泽厚先生关于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某种定性的论断而不加分析,那么所谓“儒道互补”便无疑揭示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曾一再呈现出来的某种特殊的思想景象,亦揭示出古代某些知识分子在其个人生活中曾一再呈现出来的生活实景,它能引起学术界广泛的讨沦兴趣,便也是件十分自然的事情。
高中开展“儒道互补”选修课,意义自不待深言。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人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而老子同样是一位智者,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其辩证法体现出的清醒、冷静、理智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中国式智慧。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千百年來儒道互补,相克相融,不仅涵养世代中国人的灵魂,而且在世界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策略初探
学习策略的研究分为两方面,一是学习途径问题。这主要指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又要不被其左右,不唯师,不唯网,重在学生的自我解读。二是学习的方法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此外,教师也要研究如何引导他们对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提高自己思考、交流的能力和认识水平。同时,学习经典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借助经典的思想观点来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生活问题的意识。这里要着重处理好两种关系,即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的关系、个性阅读与吸纳借鉴他人观点的关系,以及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异观点的辩证分析等等。具体操作上,教师可采用如下学习方式:(1)开展课堂研讨或辩论。(2)把自己的感想写成读后感并与他人交流。(3)借助网络学习,并在网上与他人(如名人、大家)交流。(4)有条件的话鼓励支持学生主动去听有关文化经典的讲座,等等。
教师在课上进行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批判性研究。老子是一位智者,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文化的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本性,主张体法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讲,老子思想正是化解今日诸多危机的良丹妙药。但老子思想同样精芜并存,教师可采用辩论形式,将学生分成肯定老子思想的正方和否定老子思想的反方,双方唇枪舌剑,老子思想的光芒和晦暗之处便自然为学生所认知。
辩论中,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学生的思想都充满智慧的灵光,是他们充分了解老子思想及当下意义,做了精心准备后小组集体声音的呈现,是一种思想的合作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会催生碰撞出更璀璨的思维火花。学习经典的过程是理解经典的过程,也是质疑经典、运用经典的过程,既与学生自我修身养德相结合,同时也是在引导他们借助古圣先哲的思想来思考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问题。
三、文化重构是重要环节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而且趋功利化。“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当代已被大众奉为至理名言,在社会中广泛传播。中国文化也因此发生了转折,“哲人言耻,着眼于善恶;后人言耻,着眼于成败”耻感文化变成了输赢文化,进一步侵蚀着人们已异化的心灵。本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竞争与输赢是自然的法则与结果,学习在竞争中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现在却演变成为要么下地狱要么上天堂的迥异结局。在当代输赢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中仍影响着相当数量的高中生,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冲突给高中生的正常成长造成了障碍要消除输赢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文化的重构,使高中生的心理能有可以依托的文化基础。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能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
专家们常说,高中生的自杀是心理素质低,承受力差,其实文化的断裂才是根本。小学、中学的功利化教育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营养严重缺乏,高中生及青年们的人生问题找不到可以解决的方法,简单的文化快餐并不能使得他们得到满足,唯有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塑造才能使得国民心理处变不惊,使高中生们面临转折与挫折时能从容不迫。但当代庸俗大众文化在高中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不能不说是对高中教育的一个反讽,文化价值结构的失衡正慢慢消解着高中生的价值观,现代传播工具所特有的闪电速度、无疆界性与文化的多元使高中生们很难构建一种稳定的观念。使他们难以辨别前进的方向,同时输赢文化的过度滋长与灿烂夺目,“PK”的超级流行,带给大众的只是极乐后的迷茫与空虚,它只能使年轻一代本就脆弱的心灵更加脆弱。如履薄冰的心态,战战兢兢的步伐,怎能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
四、结语
“文化的创世或复兴都必须落实于个人,只要有人身体力行,杀出一条血路,走的人就会多了,就能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文化的建设,观念的改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超越了输赢文化的藩篱,才能回归平和的心态。重构高中生乃至全体青年们成长的文化基础,提倡“儒道互补”的刚柔并济的文化,改变高中生们的心理预期,促使高中生内心现代化,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曲折中前进,才能缓解高中生的种种心理冲突,高中生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才会有迎刃而解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牟钟鉴, 林秀茂. 论儒道互补[J]. 中国哲学史, 1998(4):11-21.
[2] 董平. “儒道互补”原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5):59-69.
关键词: 儒道互补;选修课;教学改革;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B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04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开始产生,并且出现了向高中生群体蔓延的势头。在此背景下,我们就需要额外关注高中生在处理焦虑情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笔者结合自己正在进行的“儒道互补”选修课,对儒道互补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儒道互补”原论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揭示“儒道互补”之义,认为“老庄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道互补”是中国美学、文学以及哲学思想之研究者常常提起的话题。如果撇开李泽厚先生关于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某种定性的论断而不加分析,那么所谓“儒道互补”便无疑揭示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曾一再呈现出来的某种特殊的思想景象,亦揭示出古代某些知识分子在其个人生活中曾一再呈现出来的生活实景,它能引起学术界广泛的讨沦兴趣,便也是件十分自然的事情。
高中开展“儒道互补”选修课,意义自不待深言。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人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而老子同样是一位智者,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其辩证法体现出的清醒、冷静、理智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中国式智慧。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千百年來儒道互补,相克相融,不仅涵养世代中国人的灵魂,而且在世界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策略初探
学习策略的研究分为两方面,一是学习途径问题。这主要指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又要不被其左右,不唯师,不唯网,重在学生的自我解读。二是学习的方法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此外,教师也要研究如何引导他们对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提高自己思考、交流的能力和认识水平。同时,学习经典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借助经典的思想观点来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生活问题的意识。这里要着重处理好两种关系,即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的关系、个性阅读与吸纳借鉴他人观点的关系,以及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异观点的辩证分析等等。具体操作上,教师可采用如下学习方式:(1)开展课堂研讨或辩论。(2)把自己的感想写成读后感并与他人交流。(3)借助网络学习,并在网上与他人(如名人、大家)交流。(4)有条件的话鼓励支持学生主动去听有关文化经典的讲座,等等。
教师在课上进行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批判性研究。老子是一位智者,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文化的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本性,主张体法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讲,老子思想正是化解今日诸多危机的良丹妙药。但老子思想同样精芜并存,教师可采用辩论形式,将学生分成肯定老子思想的正方和否定老子思想的反方,双方唇枪舌剑,老子思想的光芒和晦暗之处便自然为学生所认知。
辩论中,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学生的思想都充满智慧的灵光,是他们充分了解老子思想及当下意义,做了精心准备后小组集体声音的呈现,是一种思想的合作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会催生碰撞出更璀璨的思维火花。学习经典的过程是理解经典的过程,也是质疑经典、运用经典的过程,既与学生自我修身养德相结合,同时也是在引导他们借助古圣先哲的思想来思考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问题。
三、文化重构是重要环节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而且趋功利化。“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当代已被大众奉为至理名言,在社会中广泛传播。中国文化也因此发生了转折,“哲人言耻,着眼于善恶;后人言耻,着眼于成败”耻感文化变成了输赢文化,进一步侵蚀着人们已异化的心灵。本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竞争与输赢是自然的法则与结果,学习在竞争中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现在却演变成为要么下地狱要么上天堂的迥异结局。在当代输赢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中仍影响着相当数量的高中生,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冲突给高中生的正常成长造成了障碍要消除输赢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文化的重构,使高中生的心理能有可以依托的文化基础。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能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
专家们常说,高中生的自杀是心理素质低,承受力差,其实文化的断裂才是根本。小学、中学的功利化教育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营养严重缺乏,高中生及青年们的人生问题找不到可以解决的方法,简单的文化快餐并不能使得他们得到满足,唯有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塑造才能使得国民心理处变不惊,使高中生们面临转折与挫折时能从容不迫。但当代庸俗大众文化在高中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不能不说是对高中教育的一个反讽,文化价值结构的失衡正慢慢消解着高中生的价值观,现代传播工具所特有的闪电速度、无疆界性与文化的多元使高中生们很难构建一种稳定的观念。使他们难以辨别前进的方向,同时输赢文化的过度滋长与灿烂夺目,“PK”的超级流行,带给大众的只是极乐后的迷茫与空虚,它只能使年轻一代本就脆弱的心灵更加脆弱。如履薄冰的心态,战战兢兢的步伐,怎能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
四、结语
“文化的创世或复兴都必须落实于个人,只要有人身体力行,杀出一条血路,走的人就会多了,就能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文化的建设,观念的改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超越了输赢文化的藩篱,才能回归平和的心态。重构高中生乃至全体青年们成长的文化基础,提倡“儒道互补”的刚柔并济的文化,改变高中生们的心理预期,促使高中生内心现代化,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曲折中前进,才能缓解高中生的种种心理冲突,高中生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才会有迎刃而解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牟钟鉴, 林秀茂. 论儒道互补[J]. 中国哲学史, 1998(4):11-21.
[2] 董平. “儒道互补”原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37(5):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