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贵”区块链数字艺术,传统藏家也在买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季春拍,区块链数字艺术、NFT加密艺术似乎有种在内地市场遍地开花的节奏。中国嘉德、永乐拍卖、敬华拍卖等多家拍卖行纷纷推出区块链·数字艺术专场拍卖或上拍NFT艺术作品。
  在国外区块链数字艺术已经大热的整体环境下,可以看到国内部分机构也在跃跃欲试,也小有成效,如中国嘉德当代艺术夜场首次上拍的NFT作品宋婷《牡丹亭Rêve之标目蝶恋花—信息科技穿透了“我”》以66.7万成交;永乐推出的国内首场线下区块链·数字艺术专场,全场总成交额为483万元,成交率93.33%,其中,央美副教授李洋的作品《画梦30年—梦网游·R》以160万元人民币落槌,刷新国内区块链数字艺术作品的成交记录……那么大家关心的问题来了:国内哪些藏家在买?他们买到的是什么?传统艺术家如何参与其中?区块链数字艺术未来又是何走势?本刊采访了北京永乐国际拍卖,线上交易部总经理魏亚男和策展人朱正,为大家解释一二。
  传统藏家踏入区块链数字艺术领域
  《收藏·拍卖》: 对于区块链数字艺术作品,一般我们认为年轻藏家(80 后、 90 后)会更感兴趣。
  魏亚男:现场参与这次竞拍的藏家并不全是青年藏家,传统线下的藏家也有参与,主要是收藏现当代艺术品。他们参与到这个新兴门类,也是出于一个尝试的心态。我们陆续接到了非常多的咨询,比方说这些作品的呈现方式、应用场景、交割方式,什么是区块链数字艺术品、Token ID 等。
  《收藏·拍卖》:区块链数字艺术家与我们传统上理解的艺术家有没有很大的区别?可以从这次专场拍卖所选择的艺术家和拍品上说说吗?
  魏亚男:还是有非常大差别的。从审美上它不是从传统绘画的角度去考虑,比如绘画技法、画面语言,它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字世界的美学逻辑。所以我们选择拍品的标准也倾向于基于数字化的,比如AI 技术的作品;偏于视觉化的,比如动态视频要多于大于静帧作品。
  《收藏·拍卖》:在这个专场买下作品的藏家,他最终能获得的是什么?作品可以再次流通销售吗?
  魏亚男:我们每一件作品表述的时候都有它的智能合约地址、Token ID 和发行ED(Ethereum Edition),购买的藏家可以得到的是这件作品的唯一专属所有权。数字艺术藏品流通的逻辑和传统作品是一样的,还是可以进行二次交易的。
  《收藏·拍卖》:永乐首次在内地推出区块链数字艺术专场拍卖,会给到业界风向标的作用吗?
  魏亚男: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确实有这样的需求,在符合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去做这样的尝试。为传统拍卖吸引了新入场的买家,也包括我们熟识的传统藏家也开始收藏区块链数字艺术作品,这给我们一个信号:区块链数字艺术确实是有市场的。
  《收藏·拍卖》:未来永乐拍卖会继续深耕这一块的业务吗?
  魏亚男:本次线上线下两场专场拍賣收获了大量的关注,我们接下来计划与更多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合作,举办区块链数字艺术的展览。
  《收藏·拍卖》:在未来内地拍卖市场, 区块链数字艺术继续往前走会遇到什么问题?
  魏亚男:我觉得最主要还是要看藏家对区块链数字艺术品的理解程度,未来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参与竞投。目前我们的拍卖是遵照现有的规章制度,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未来的导向如何,我们会继续关注。
  区块链数字艺术VS 传统实体艺术
  事实上,区块链数字艺术已经进入主流视野。但一直以来,传统的艺术界总是对数字艺术不屑一顾,因为传统艺术家认为数字艺术是可复制的,这种特质违背了艺术品“独一无二”的本质。但是每幅区块链数字艺术品拥有独一无二的链上ID,保证了作品溯源与确权,代表原始艺术品的所有权和真实性,区块链数字艺术交易和投资价值也渐渐在市场上得到体现。
  此外,区块链数字艺术也对现有的市场交易模式发起考验。与传统艺术家相比,数字艺术家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在相关平台上进行作品销售,便不再依靠画廊、策展人和其他第三方机构代理了,而且可以享受永久收益分成。
  很多行业人士在猜测,区块链艺术会否颠覆传统艺术市场、带来一场革命。
  策展人朱正在永乐文化主办的“数字艺术大展”
  作媒体导览的时候说:“目前区块链艺术和其他艺术是共生关系,这个市场很大,这些区块链原生平台负责在早期挖掘区块链的数字艺术家,然后再进行一些线下的展览,最终由中心化的一些拍卖行把数字艺术家的作品呈现给我们,最终这个流程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这个趋势非常好。还有另一个趋势是,在传统圈子里的一些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他们也希望参与到区块链数字艺术当中。我认为他们这个愿景的出发点应该更宏大一些。如何去构建一个良好的区块链数字艺术生态,培养更多的新锐的数字艺术家,为我们真正打开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全世界的数字艺术圈,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传统艺术与区块链数字艺术真正的结合点在哪里?
  策展人朱正表示自己也不明确。“万物皆可上链,上链其实是在链上生成艺术品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是最终交易的一个证书。但链下资产上链受制于区块链整个基础设施还没有那么完善,到目前为止这方面还没有很成功的案例,包括村上隆,他也去做了尝试,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这意味着,第一,艺术家在选择合作人的时候,不能按照过去那种模式。但去中心化并不是去中介化,中介还是要存在的,只是这些中介他得是真正懂链上交易的这些人。第二,区块链是讲究利他主义的。它需要艺术家有利他主义精神,艺术家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在链上生成自己的作品,而是怎么样去建设区块链的生态,去培养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对于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来说这样做是很好的。顶尖的艺术家他们可以出来建设生态,然后其他艺术家,其实他们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他们有优势也有劣势,他们的劣势在于有大量的传统的思维束缚,如果他们能打破思维束缚,放弃过去取得的一些成就,进入到区块链的世界就会很不一样。实际上有很多中间力量的艺术家,我认为他们一旦真正明白了区块链世界的治理方式,明白了利他主义精神后,将会极大推动区块链艺术的发展。”
  “所以,区块链与其说是一场技术革命,不如说是一场思想革命。文艺复兴300 年以来,艺术的这些治理方式,艺术圈的一些交易方式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被打破了,这个时代,区块链提供了打破文艺复兴几百年以来传统的机会,它是人类文明的创新。”策展人朱正说。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区块链数字艺术的市场价值超越传统实体艺术?从目前状况来看,似乎还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至少在短期内,大家都觉得区块链数字艺术不会影响到传统艺术的销售。加密艺术品如果想要实现大规模增长同样需要依赖全球艺术品销量增长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从实体艺术品行业中吸引买家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受益最大的将会是数字艺术家,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在相关技术发明之前出售自己的艺术品,这也使得其艺术品价值变得更高。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也不认为区块链数字艺术品的普及会削弱人们对于实体艺术的热衷,毕竟区块链数字艺术在艺术市场中仍属于一个高科技的新生儿,艺术家和收藏者普遍理解和接受它还具有一定难度。
  随着此番各家拍卖行的市场试水,我们已然看到国内一份区块链数字艺术家名单正在形成。比如李洋、宋婷、 林苒、陈陈陈、谢堃、Reva 等。
其他文献
出生于书画大省——山东的韩墨,作品中带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艺术之林中,独创出“现代彩墨”的理论体系。他以笔墨革新,结合西方现代的艺术思想,围绕探索水墨精神与现代性的关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艺术道路。在山东美协工作期间,韩墨一边忙于行政事务,一边钻研彩墨,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在这条路上一耕耘就是几十年,以“大俗即大雅”的艺术格调,从民间皮影戏与剪纸中汲取灵感,以色入墨,形成自己独特的笔
期刊
电子游戏在很长时间里被认为“玩物丧志”,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上瘾耽误学习工作。如今,电子游戏却成为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八大艺术形式之后,被人们公认的“第九艺术”,是当今最受人们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随着越来越多文博机构的认可,游戏已日益成为推广艺术的新方式。游戏公司与文博机构积极合作,借助对方的力量,或能实现双赢。 游戏界掀起艺术化热潮  游戏与艺术结合,
期刊
空间中大量留白,洗练的线条勾勒的家具与灯具,配以暖色质朴的手工艺品装点,是现代家居日趋流行的简约风格。而极简风格中北欧风和日式风两大代表,总是被混为一谈。相对于日式风的简约在整体上呈现的寡淡和空寂,北欧风的简约更具有不同层次的色彩与温度。如何在简约的风格中辨识出真正北欧风,是选择北欧风格的第一堂课。  总的来说,北欧风格将实用功能的理念和本土的传统工艺相结合,富有人情味之余也体现崇尚和尊重自然的理
期刊
头一回见彭勃的作品,就被瓷器上充满新鲜感的画面吸引:灵动的线条,丝丝入扣的描绘,还有露珠般的釉滴点缀,极具装饰感的画面让人惊艳,同时也欣慰于遇上一种“新瓷语”。他的“新”已无法沿用固有的思维,归纳到传统的工艺或门类中去。只能姑且称之为叫创新混合型彩绘,或许更为合适。  瓷上彩绘,前人已创造过太多经典。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家,80后的彭勃毅然选择做一些更特别的尝试,不断赋予彩绘新的可能。他善于进行工艺混
期刊
欧广勇老师的书法精研隶书,由汉碑人手,上溯秦汉简帛,下探魏晋,所作高古雄强而有奇逸之气,植根传统建立起朴拙浑厚,沉雄恢弘的书法风格,将汉隶书体写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而蜚声中国书坛。我自幼钟爱写毛笔字,1980年还是个十一二岁的懵懂少年,有幸忝列门墙,师从欧老师系统地学习书法,这几十年的耳濡目染让我受益终生。  原中国书协副主席黄琦先生曾赠诗欧广勇老师:  纵横满纸耀精神,  我见岭南书道新。  碑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古典传统家具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而红木家具在收藏投资领域也己渐呈常态化。  在传统家具收藏领域,一向有“紫檀木中之王,黄花梨木中之后”的说法。近些年来,海南黄花梨因为原有老料资源的枯竭,价格直线上扬,早在2005年其价格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小叶紫檀的价格,越南黄花梨的价格也是直线上涨,因此,小叶紫檀一度成为红木家具投資收藏的“价格洼地”。但随着市场需求量逐步攀升,小叶紫檀家具在
期刊
1905年,张謇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这不仅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也是一座中国古代苑囿与西方博物馆理念融合的“园馆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内园林绿化面积现占总平面积的56%,拥有名木古树38棵。由此可见,自然于博物馆而言,犹如鱼与水的关系。  如今,国内有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建设已从把自然带进馆内,转变为把馆带回自然。综观以下这3家国内的“自然生态型”美术馆,不禁赞
期刊
“Telephone give a deal online,5500万,最后一次,55 million well done 8607!”早前春拍大战,一段关于明末清初黄花梨麒麟纹圈背交椅(6597.6万港元成交,晋身最贵交椅)成交时刻的视频在网上走红,一起出圈的还有此场执槌的拍卖师陈良玲。  拍卖台上,她身着一袭旗袍,端庄优雅,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纯正英语,游刃有余,不疾不徐,举手投足尽显东方女性的
期刊
1998年,美国雕塑家罗森布鲁姆(Richard Rosenblum)迎来了一生的高光时刻。那年,他的中国古代藏石在哈佛大学美术馆公开展出,震惊北美艺术界。同时,由哈佛大学专家Robert D.Mowry编著的展览图录《Worlds within Worlds》也大获成功,开启了西方艺术学者对中国赏石的深入研究,尔后这批明星展品更在欧美各大著名博物馆开始了全球巡展。  未曾想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展览
期刊
近些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推进,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的实验水墨也逐渐从边缘走向焦点,一度成为当下市场中最值得关注的对象。  实验水墨产生于“85新潮”的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实验水墨开始出现在从国家到地方各级艺术机构举办的学术性大展中,学术成果被广泛借鉴。前些年,由于学术定位上的模糊和作品面貌的复杂,使得市场和藏家对于实验水墨作品的兴趣变得十分谨慎。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这种充满矛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