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墨:现代彩墨,独行于传统与当代之间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13519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书画大省——山东的韩墨,作品中带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艺术之林中,独创出“现代彩墨”的理论体系。他以笔墨革新,结合西方现代的艺术思想,围绕探索水墨精神与现代性的关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艺术道路。在山东美协工作期间,韩墨一边忙于行政事务,一边钻研彩墨,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在这条路上一耕耘就是几十年,以“大俗即大雅”的艺术格调,从民间皮影戏与剪纸中汲取灵感,以色入墨,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在美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独创“现代彩墨”之路
  韩墨从小就喜欢绘画,七八岁时看到别的小朋友用蜡笔画画,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开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就师承花鸟画家颜泉学习写意花鸟画。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临摹,这样的状态持续了10多年。
  花鸟画是国画中最重要的一类分支。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意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鸟画的表达边界不断地被拓展,古今美术史上的探索,已经给花鸟画注入了大量的创作思想与新的理念,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物,从审美情趣到思想感情都有了更大的飞跃。在韩墨的理解中,花鸟画只是一种表达形式,其实人的内心堪比宇宙包罗万象,他一方面强调空间的营造,另一方面又站在大国画的角度去力求变革。
  韩墨的花鸟画,首先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诗性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以一种开放的现代视角给花鸟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人一种色彩亮丽、厚重烂漫的视觉感受,同时又不乏现代感的韵味。从作品的整体观感中,可以看出他采用了“泼墨泼彩法”。泼墨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唐代,唐代大画家王洽以吴道子、王维肆意的笔触启发下,开创了泼墨艺术这项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创作技法。
  韩墨虽然从事花鸟画的创作,但是他却引入山水画的意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这种创新的意识,贯穿了韩墨的整个绘画生涯。经过10多年的探索,韩墨深知“笔墨当随时代”,死守笔墨不过是孤芳自赏,舍弃笔墨等于无源之水。所以他借鉴西方的绘画的色彩学,将色彩的视觉语言与国画之间的创作融会贯通。国画的传统写意,经过韩墨的探索,旧颜换新貌,开创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彩墨”创作之路。
  这些年,韩墨一直践行着自己的绘画主张,大胆的尝试、不断突破。他从不是一个保守派,在绘画上更是如此。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曾评价说:“韩墨的反叛意识不是盲目地否定传统,更非目空一切的轻狂,而是一种建立在传统之上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理性选择。是对笔墨的研究与研习,广泛涉猎当代艺术的不同形式后,敢于质疑一切事物的精神。”
  致力于图式变革与符号再造
  与传统画家一样,韩墨一方面走着山水画的创作道路;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当代社会的观察者,他能敏锐地捕捉到许多灵感,并善于深入思考,不断总结,不仅对艺术的规律与发展有着洁晰的认识,同时还对人生、社会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继“荷花”系列、“非常禅”系列后,近年韩墨又创作了“大化极观”系列。“大化极观”是韩墨绘画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历时5年创作完成。他说,“大化极观”是一个全新的探索作品,已不是单纯的画面,而是一以贯之的基本色调营造的整体面貌,通过细微的色调与水墨的变化,构建了大红基调、气势蓬勃的力量。闭关创作期间,韩墨承受著巨大的压力,作品的大尺幅、国画没有鲜明的肌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通过苦思冥想、一遍又一遍的用色,慢慢地调和,像在茫茫沙漠中长出绿洲一样,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要表达的视觉语言——通过不断反复的积色,有时候一幅画要反复渲染五六遍,最后终于让画面凸显出一种厚重、肃穆、深邃的能量场。
  离开山东美协的工作之后,清华美院高研班专门为他成立了韩墨现代彩墨工作室,他做了6年的研究和教学。此后,带着一份发扬中国现代彩墨艺术的理想,韩墨移居到了美国。在美国这些年,他从未与国内的美术界失去联系,而是积极参与国内的展览,关注国内的发展动态,他不断地从国画的传统中去理解古典,解构古典;同时了解西方文明,学习西方当代艺术的思想内涵,这些都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思考,他游走在中西方不同的文明中,掇拾关于艺术创作的精髓。
  一直抱持着艺术理想与文化责任感的韩墨,不仅体现在他对绘画事业的孜孜以求,同时也体现在他对文化“现代性”不倦探索之中。他说,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也希望,通过自己在文化艺术传播上的点滴努力,增进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收藏·拍卖》:你人生经历中,从求学到工作,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成长经历?
  韩墨:2000年代,我在山东省美协工作期间,是比较难忘的。当时工作从体能到精神,都在非常大的压力之下,但也让创作有了较大的提升,主要源于眼界的开阔以及与专业领域的深入交流。汶川大地震期问,我们组织创作展览和捐赠救灾,曾经一周不离办公室,一天睡一两个小时,时时被灾区那种巨大的悲壮情形激励着,那时候体会到艺术工作真的有崇高感。在美协做组织工作,训练了我的宏观思维和把控局面的能力。但是,也让我落下了“职业病”,那就是对文化、艺术事业的责任感。
  《收藏·拍卖》:你的创作上都经历了哪些不同的阶段?有哪些观念的改变?
  韩墨:从1997年开始,我走上了探索中国画现代风格的道路,那是我探索现代彩墨的起点。开始谈不上有什么观念,只是认为不能再像古人一样去画国画,应该有自己的面貌。所以,当时就是广泛地学习吸取各种新艺术,不断地丰富自己,画了一批彩墨静物花卉,追求绚烂丰富的视觉效果。之后,开始探索更宽泛的题材和新的技法,开拓现代彩墨道路的认识和目标非常明确了,主要努力集中在把笔墨与色彩充分结合,把折枝花卉拓展到大视野、大空间,致力于脱离古典程式、进行图式变革和符号再造的努力。
  2011年,清华美院高研班开设韩墨现代彩墨工作室前后,我开始系统地梳理和撰写《现代彩墨理论》,在美术界引起关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这一阶段的创作观念,集中转向对形式语言的研究,力求在保持中国画文化特质的前提下,努力探寻现代主义之外的形式表达方向。
  移居美国这几年,在新的文化环境中,我的现代观念进一步扩容和明确,认识到现代性的两个维度,“广义现代性”和“本土现代性”。一方面,质疑西方当代主义颠覆现代主义的话语方式,提出广义现代性是整个“泛工业”社会的文化标配。“本土现代性”针对中国言现代必是西方的观念,主张由本土现代社会生发建构中国“本土现代性”。这些观念,也自然让我的创作有了更大幅度的变化,2019年我在威海举办画展,展出了一批更具个人思考的新作,更多的以观念表达为主,从理念到媒材、手法都更自由。我在努力挣脱经典美学的框架,从对“美”的执着中走出来,从“手艺”中走出来,进入到对一系列文化经典主题的反思,比如反思禅宗主题的《非常禅》系列。
  《收藏·拍卖》: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中西方文化对你的绘画有哪些影响?
  韩墨:未来的创作,总体上的方向,是践行我对现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做一个在中西方艺术现状下的独行者。我的理想是,也通过我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理论的阐发,不断影响更多人对现代观念、现代文化的认知。我期望的创作状态,是思维更发散,心灵更自由,观念更明晰。
  要谈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还应该区分古今。我的创作从中国古典文化的熏习中,获得的是如影随形的“中国味”,包括作品总体的格调、格局、境界,也包括笔墨、结构、线条等这些具体化的内容。对西方现代文化的研究,让我深入反思中国古典文化特质,形成了中国“本土现代性”的新观念,我的创作也是随着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步步发展递进的。
  (编辑/李木子)
其他文献
从零散走向系统  “‘原生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现象,这是作为二十世纪文化的标志着美学、社会和制度的偏离和破碎的重要阶段之一。毫无疑问,我们还没有看到它的终结。”  —— 约翰· 梅泽尔斯  原生艺术”(Artbrut)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看,已经看到其中诞生于自然的语义。“原生艺术”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Dubuffet)提出。其时,杜布菲在瑞士交流,他被精神病
期刊
甲骨文一般是指商王朝所使用的,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事文字。商朝灭亡之后,甲骨文渐渐不为人知。  1899年,王襄、王懿荣等学者先后在天津和北京见到了古董商从河南带来的甲骨片,认识到其上所刻为古代文字,并有意识地加以购藏。其后,又有刘鹗、罗振玉等人大力搜购、著录,甲骨文遂渐为学界所知。经过大批优秀学者的艰辛探索、潜心研究,甲骨学逐渐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国际性的显学。  甲骨文见证殷商占卜文化
期刊
唤醒和激活乡村,需要艺术柔性之力。“疏动”式乡建与艺术家团队扎根某个村落开始长达多年的项目建设不同,这类项目一般是艺术机构定点帮扶乡村,或者是艺术高校的某些院系与地方的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展开的合作项目……他们不回避艺术的实用性,让艺术重回生活现场。这也不失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艺术乡建探索。  艺术院校实践项目支援乡建  代表: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高校是我国艺术乡建的一支重要力量,多是某些院系与地方
期刊
艺术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即使衰败的偏僻乡村也能经过艺术的改造而重获新生。以艺术激活乡村,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年中国国内各类艺术乡村、特色小镇如雨后舂笋般涌现,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者寥寥无几。如何在千军万马的建设潮中找准方向,真正运用好艺术的力量,激活并振兴那些“沉睡”的乡村?  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以艺术激活乡村,方式可谓多样,最常见的是通过吸引艺术家进驻,形成艺术聚落,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艺术村或艺
期刊
英国白金汉宫翻修,65件王室收藏出宫展出  白金汉宫是英国王室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因为翻修,包括提香、维米尔、伦勃朗、凡·戴克、鲁本斯等艺术家的65件作品将于12月首次在女王画廊展出。  在过去的200多年中,它们直悬挂在建筑师约翰·纳什(Jonn Nash)为乔治四世设计的白金汉宫47米高的“国王收藏厅”的墙上,除了每年夏季开放日外,仅有有限的  受邀者才能睹这些几个世纪以来的英国王室收
期刊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诗人王昌龄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中,以冰心玉壶自喻,表露了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韵味无穷。执壶是寿州窑瓷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就现存资料而言,可以初步理出它的型式和年代,型式有圆鼓腹、弧鼓腹、深弧腹和斜直腹四种,年代分为唐早中期、中期、唐晚期。造型各异,功能多样的执壶深受市场喜爱,它不仅丰富了唐代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也以物质形式携载和传播着唐代丰富多彩的民
期刊
激浪派(Fluxus)诞生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这场运动与美国的波普艺术和极简主义、欧洲的照相写实主义在时间线上重合,但是它的内涵显得更加复杂,因为它不止于艺术形式的表达,还涉及了集体创作的可能性,以艺术概念的革新和文化融合带来一场跨越地理与文化隔阂的浪潮。反艺术,不拘一格  拉丁文词语“Fluxus”是英文“Flux”的字根,意为“流动、溢出”。这名称是由立陶宛出生的美国当代
期刊
翟建群是一位温和儒雅的职业画家。虽然安家在北京昌平,但是他常年在国外参展与绘画写生,走着一条四海为家的职业画家之路。在他的家中能看到各种临摹的古人名作,还有很多散落各处的画册、书籍。他从小对绘画就很热爱,这些都是源自父亲的教诲。在他的绘画生涯中,一直以关注人间烟火的城市生活为主;风格清淡,画面质朴。正如评论家张渝所说:“世界再大,大不过一座房子。”  故乡往事最动人  翟建群的父亲是一个花鸟画家,
期刊
郑龙一海是个活跃而敏感的青年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具有一种冷峻、荒诞的疏离感,仿佛是作者有意制造的视觉迷局。当我们初看他的作品时,似乎很难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因为他的创作主题和方式驳杂而多元,跨越文学、历史、时事、生物、科技等多种主题,油画、纸本、摄影、拼贴、装置等各种艺术创作媒介信手拈来。与此同时,他的作品没有相对固定的风格,且具有模糊的语义性,很难用某些词汇对他的艺术创作面貌和思想的火花进行归
期刊
进入21世纪,中国的艺术乡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日渐扩大。乡村的原生态素材和广域的空间,为当代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同时,艺术乡建也构成了对地区文化的重新解构。但这些乡村在地性艺术节或艺术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也伴随产生了很多问题,有些艺术节首届轰轰烈烈,之后便杳无音讯;有些项目始终囿于艺术家自我的小圈子;有些项目渐渐变成城市消费旅游景观……到底是艺术介入乡村还是乡村介入艺术?  冯原:艺术振兴乡村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