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以及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迈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们思想活动越来越活跃,他们追求独立,个性鲜明。同时一些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团结意识较差等问题,这无疑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育人工作者,我们要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就一定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创新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而军学共建工作不啻为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和有效探索。
一、广东海洋大学开展军学共建活动的情况
2004年以来,广东海洋大学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紧密结合本校的海洋特色,与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开展军学共建工作,在育人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据统计,截止09年10月底,双方先后开展军学共建活动270场次,其中共建双方开展文艺活动66次,开展体育活动27次,参观学习50次,技术培训9次,报告讲座42次,主题党日20次,便民服务4次,座谈交流40次,科研合作2次,文化补习9次;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师生官兵70356人次,其中学生38778人次,教工3515人次,官兵28063人次。通过开展军学共建工作,有效幫助该校大学生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了广大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国防观念和海权意识,提升了同学们的自立、团结和奉献意识。
二、对广东海洋大学开展军学共建工作的剖析
截止09年10月底,广东海洋大学和南海舰队开展的所有军学共建活动中,其中文艺活动占24.44%,参观学习占18.52%,报告讲座占15.94%,座谈交流占14.81%,体育活动占10%,主题党日活动占7.41%,技术培训占3.33%,文化补习占3.33%,便民服务占1.48%,科研合作占0.74%;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次的55.11%,教工占9.06%,官兵占35.8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虽然军学共建合力育人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如主题党日、技术培训、文化补习、便民服务、科研合作等军学共建方面要继续加强,教工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加强高校军学共建工作的思考
(一)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军学共建工作
军学共建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必须得到学校各级领导重视,这里不仅仅是学校领导要重视,作为军学共建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学院领导更要重视。因为要开展好军学共建工作,学校领导尤其是学院党政一把手是否真正重视军学共建工作是能否开展好此项工作的前提,也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因为学院领导的言行直接在学院教职工中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学院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军学共建工作,就会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必然会对本院师生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相反,学院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不给予足够重视的,学院师生尤其是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必然大大降低,而最终只能依靠辅导员,而仅仅依靠几个学院辅导员是不可能把军学共建工作开展好的。实践证明,军学共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育人效果良好的学院,所在学院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都非常重视军学共建工作;军学共建工作开展相对滞后的学院,所在学院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一般都没有给予军学共建工作足够重视,在开展军学共建活动时,经常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推托缺席。所以只有学院领导尤其是学院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军学共建工作,将军学共建工作列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才能充分调动学院师生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将军学共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军学共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要通过开展军学共建活动达到合力育人的效果,就必须紧紧围绕"思想交流、文化交流、科技交流"三个方面,不断完善和丰富军学共建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军学共建工作中,要与共建部队达到思想交流,文化交流,科技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报告达到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以及科技交流的目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党日活动、座谈交流、报告讲座等不同活动形式达到思想交流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学习、报告讲座等活动形式学习部队官兵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也要通过文化交流等活动形式如文艺活动进军营、与官兵一起进行体育友谊赛等将高校文化与军营文化水乳交融,达到熏陶学生心灵的作用。只有各学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军学共建活动,才能切实将军学共建工作落到实处。另外,我们必须注重科技交流。因为高校是科技研发、培育先进文化、传授先进知识的重要阵地,而部队也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的地方,双方完全可以开展科技交流,在科技交流如科研合作、技术培训、文化补习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在科技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的开展育人工作。如广东海洋大学和海军南海舰队,都依靠着广阔的南海,而南海是世界大洋的缩影,海况非常典型,有许多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南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地位和开发价值,而现在对南海的研究很有限,这就给广东海洋大学和海军南海舰队科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在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更好的为矢志投身海洋事业的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扎实推进育人工作。
(三)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积极性
开展军学共建活动,没有师生的参与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军学共建活动。如我们可以搭建科研平台,让我们的老师不仅可以传知识给我们的官兵,也可以和共建单位进行科研合作,让广大教师通过军学共建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水平,从而更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为育人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虽然学生参与的人次很多,但并未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深切感受部队文化。我们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我们也可以采取结对子的形式,真正让大家乐于参与,从参与中学知识,学本领。当然,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学院开展军学共建活动要有针对性,组织周密。如为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守纪意识等,我们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和部队一起进行军事拉练活动等;其次让我们的学生和官兵真正打成一片。让我们的学生和官兵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家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形成鱼水深情,让我们的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正面教育引导我们的学生。最后,学校要及时树立典型,表扬先进,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调动各学院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只有做到上述几个方面,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扎实深入的推进军学共建工作。
(四)军学共建工作须有专项经费
开展军学共建活动必须有经费保障,经费投入是高校开展军学共建合力育人活动的重要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费保障,开展活动举步维艰。当然经费是有限的,我们要本着高效节约规范的原则,确保经费真正用在军学共建工作上。另外,"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在军学共建经费使用上注重绩效,不能搞平均主义。哪个学院军学共建活动开展的好,我们就划拨给哪个学院更多的活动经费;哪个学院军学共建活动开展的不好,我们就要减少对该学院活动经费的划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学院参与军学共建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军学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结束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扎实推进军学共建工作,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高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从而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漆小萍,唐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3]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一、广东海洋大学开展军学共建活动的情况
2004年以来,广东海洋大学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紧密结合本校的海洋特色,与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开展军学共建工作,在育人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据统计,截止09年10月底,双方先后开展军学共建活动270场次,其中共建双方开展文艺活动66次,开展体育活动27次,参观学习50次,技术培训9次,报告讲座42次,主题党日20次,便民服务4次,座谈交流40次,科研合作2次,文化补习9次;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师生官兵70356人次,其中学生38778人次,教工3515人次,官兵28063人次。通过开展军学共建工作,有效幫助该校大学生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了广大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国防观念和海权意识,提升了同学们的自立、团结和奉献意识。
二、对广东海洋大学开展军学共建工作的剖析
截止09年10月底,广东海洋大学和南海舰队开展的所有军学共建活动中,其中文艺活动占24.44%,参观学习占18.52%,报告讲座占15.94%,座谈交流占14.81%,体育活动占10%,主题党日活动占7.41%,技术培训占3.33%,文化补习占3.33%,便民服务占1.48%,科研合作占0.74%;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次的55.11%,教工占9.06%,官兵占35.8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虽然军学共建合力育人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如主题党日、技术培训、文化补习、便民服务、科研合作等军学共建方面要继续加强,教工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加强高校军学共建工作的思考
(一)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军学共建工作
军学共建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必须得到学校各级领导重视,这里不仅仅是学校领导要重视,作为军学共建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学院领导更要重视。因为要开展好军学共建工作,学校领导尤其是学院党政一把手是否真正重视军学共建工作是能否开展好此项工作的前提,也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因为学院领导的言行直接在学院教职工中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学院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军学共建工作,就会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必然会对本院师生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相反,学院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不给予足够重视的,学院师生尤其是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必然大大降低,而最终只能依靠辅导员,而仅仅依靠几个学院辅导员是不可能把军学共建工作开展好的。实践证明,军学共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育人效果良好的学院,所在学院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都非常重视军学共建工作;军学共建工作开展相对滞后的学院,所在学院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一般都没有给予军学共建工作足够重视,在开展军学共建活动时,经常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推托缺席。所以只有学院领导尤其是学院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军学共建工作,将军学共建工作列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才能充分调动学院师生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将军学共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军学共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要通过开展军学共建活动达到合力育人的效果,就必须紧紧围绕"思想交流、文化交流、科技交流"三个方面,不断完善和丰富军学共建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军学共建工作中,要与共建部队达到思想交流,文化交流,科技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报告达到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以及科技交流的目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展党日活动、座谈交流、报告讲座等不同活动形式达到思想交流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学习、报告讲座等活动形式学习部队官兵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也要通过文化交流等活动形式如文艺活动进军营、与官兵一起进行体育友谊赛等将高校文化与军营文化水乳交融,达到熏陶学生心灵的作用。只有各学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军学共建活动,才能切实将军学共建工作落到实处。另外,我们必须注重科技交流。因为高校是科技研发、培育先进文化、传授先进知识的重要阵地,而部队也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的地方,双方完全可以开展科技交流,在科技交流如科研合作、技术培训、文化补习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在科技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的开展育人工作。如广东海洋大学和海军南海舰队,都依靠着广阔的南海,而南海是世界大洋的缩影,海况非常典型,有许多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南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地位和开发价值,而现在对南海的研究很有限,这就给广东海洋大学和海军南海舰队科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在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更好的为矢志投身海洋事业的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扎实推进育人工作。
(三)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军学共建活动的积极性
开展军学共建活动,没有师生的参与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军学共建活动。如我们可以搭建科研平台,让我们的老师不仅可以传知识给我们的官兵,也可以和共建单位进行科研合作,让广大教师通过军学共建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水平,从而更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为育人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虽然学生参与的人次很多,但并未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深切感受部队文化。我们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我们也可以采取结对子的形式,真正让大家乐于参与,从参与中学知识,学本领。当然,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学院开展军学共建活动要有针对性,组织周密。如为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守纪意识等,我们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和部队一起进行军事拉练活动等;其次让我们的学生和官兵真正打成一片。让我们的学生和官兵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家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形成鱼水深情,让我们的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正面教育引导我们的学生。最后,学校要及时树立典型,表扬先进,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调动各学院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只有做到上述几个方面,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扎实深入的推进军学共建工作。
(四)军学共建工作须有专项经费
开展军学共建活动必须有经费保障,经费投入是高校开展军学共建合力育人活动的重要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费保障,开展活动举步维艰。当然经费是有限的,我们要本着高效节约规范的原则,确保经费真正用在军学共建工作上。另外,"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要在军学共建经费使用上注重绩效,不能搞平均主义。哪个学院军学共建活动开展的好,我们就划拨给哪个学院更多的活动经费;哪个学院军学共建活动开展的不好,我们就要减少对该学院活动经费的划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学院参与军学共建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军学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结束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扎实推进军学共建工作,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高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从而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漆小萍,唐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3]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