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产业集中度CRn对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武汉、黄石、黄冈、孝感和咸宁市高技术产业集聚表现突出。竞争优势、技术手段、创新活动和知识溢出等因素使高技术产业集聚,为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产业集聚;产业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0.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12-03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大量投入研究与开发资金,以技术进步为标志、以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效益、高智力、高竞争、高难度、高速度等特点。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大小和国际地位的高低。因此,本文以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探索,探究其集聚程度如何、集聚中反映的问题以及集聚的原因等。
一、研究对象和地理范围的界定
1、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具有重要的地位。2009年,武汉城市圈以占湖北全省31.23%的土地,承载了湖北全省51.46%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占湖北全省的6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湖北全省的59.96%,地方财政收入占湖北全省的5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湖北全省的63.47%,是湖北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区,综合实力较强,人均GDP比湖北全省平均水平高16.35%,可以说,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内来说处于较好发展水平。
2、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最新技术,而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高技术产业。根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5个行业,在本文的测算中也是沿用此分类。
3、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圈已经具备了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智力支撑和环境保障。2009年武汉城市圈实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2712亿元,同比增加值937亿元,出口交货值169.3亿元,分别占全省高技术产业66.75%、70.38%和67.37%,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为主体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圈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4%,占区域GDP的比重达到15.2%,逐步成为推动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利用行业集中度来测定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
1、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是指某一产业规模最大的n家企业的有关数值(如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式中,CRn代表X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Xi代表X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额、职工人数等,N代表X产业的全部企业数。
2、高技术产业空间集中度的测算
本文在设计衡量区域中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指标时,试图构造一个基于研究区域的高技术产业与上一层次区域相对规模的前4位份额最大的区域高技术行业的份额,形成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空间集中度(区域CR4)。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高技术产业中5个行业的空间集中度(CR4)指标,计算结果如表1。
采取行业集中度CR4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高技术产业就业总人数排名前4位的4个城市所占比重,计算结果如表2如示。
3、计算结果分析
(1)由表1中2009年静态数据可以得知,高技术产业中5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都在75%以上,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为高技术产业“领头羊”;而针对城市圈中各城市表现来分析,武汉市在5大制造业中都表现突出,其次,黄石、黄冈、孝感和咸宁都榜上有名。
(2)由表2中2009年静态分布来看,城市圈中只有武汉市、黄石市和黄冈市这3个城市的空间集中度超过了平均集中度(10.86%),有4个城市的空间集中度都低于5%。
(3)由表2中2000、2003到2009年空间集中度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武汉市、黄冈市、孝感市和黄石市本来制造业基础较好,远高于其它5个城市,显示较强的产业集聚优势;各城市在近10年高技术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如潜江市、天门市则发展停滞或增长不显著。
三、高技术产业集聚原因分析
1、竞争优势
产业由许多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组成,这一点被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所接受,且企业之间在市场中的行为,主要是竞争行为。为了获得垄断竞争优势,获取有利的市场地位,企业要采取一系列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策略,创新与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价格竞争策略。在高科技人才的吸纳方面,产业集聚无愧于专门化人才蓄积库的称号,这种优势使得集聚体内的企业能以较低的费用和较短的时间成本找到适用的人才资源。
2、技术手段
产业集聚提高了集聚区内的企业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一个系统的集聚体内部的新技术研发的诞生、传播和再利用能够产生只是循环使用和再创造的效应,能够让集聚体保持这种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业效益。技术知识的研发、新知识利用主体的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加快了信息知识的积累,原因在于对专业化技能知识的投入研究、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生产产品的差异化,都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物质基础。
3、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倾向于在集聚中心发生。没有创新活动支撑的集聚是不强健的,因为还有联结地学习机会,公司可以搬到联结地,利用联结地的知识溢出,或者说如果公司不能从集聚中心得到知识的话,便有动力关闭在那里的企业。对于一般的生产活动,一般说来价格竞争会减少企业集聚。企业可能愿意分散定位,以空间距离抵消竞争强度,于是存在一种离心力。
4、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生的动因。企业间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带来的溢出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递增可能导致集聚的产生和扩张。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知识溢出可以对其他企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称之为集群的溢出效应。集群溢出效应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企业间的信息是不相同的,这导致信息的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信息的质量随着企业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这样,在同一个地区,企业集聚的数量越多,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便越大。
四、结论
利用产业集中度CRn对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从城市圈各城市分别来看,武汉市在5大制造业中都表现突出,其次,黄石、黄冈、孝感和咸宁都榜上有名。从近10年来高技术产业空间集中度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武汉市、黄冈市、孝感市和黄石市本来制造业基础较好,远高于其它5个城市,显示较强的产业集聚优势;各城市在近十年高技术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如潜江市、天门市则发展停滞或增长不显著。因此,如何协调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差距问题,也是高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探索导致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原因中,有4个原因比较突出:竞争优势、技术手段、创新活动和知识溢出,通过对这些原因的梳理,可以为我们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责任编辑:云 馨)
参考文献:
[1] 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0-32.
[2] 谢圣赞.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天府新论,2004,(05).
[3] 王珺、王峥.产业集群与企业成长[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4] Fan C C,Scott A J.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A survey of spatial economic issues in east Asia an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region[J].Economic geography,2003,79,(03):295-319.
[5] 魏江.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2003,(07).
[6]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0-86.
[7] 盖文启.产业柔性集聚与区域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8] He C.Location of foreign manufacturers in China: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country of origin effects[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3,82,(03):351-372.
[9] Picard M.Agricultural sector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77,(01):75-106.
[10]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05):706-714.
[11]Smith D F,Florida R.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location: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Japanese-affiliated manufacturing establishments in automotive-related industries[J].Journal of Urban Ecnomics,1994,(36):23~41.
[12]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01).
[13]蔡铂、吉晓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选择[J].决策参考,2002,(07).
[14]朱华展.论产业集群内地方联系的影响因素—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2,(07).
[15]蔡剑英、赵玉林.我国高新区的发展模式分析[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08).
[16]匡致远.论高新区的产业聚群导向发展[J].学术研究,2000,(10).
[17]蒲淳.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的政府行为[J].科学研究,1997,(0l).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产业集聚;产业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0.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12-03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大量投入研究与开发资金,以技术进步为标志、以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效益、高智力、高竞争、高难度、高速度等特点。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大小和国际地位的高低。因此,本文以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探索,探究其集聚程度如何、集聚中反映的问题以及集聚的原因等。
一、研究对象和地理范围的界定
1、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具有重要的地位。2009年,武汉城市圈以占湖北全省31.23%的土地,承载了湖北全省51.46%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占湖北全省的6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湖北全省的59.96%,地方财政收入占湖北全省的5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湖北全省的63.47%,是湖北省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区,综合实力较强,人均GDP比湖北全省平均水平高16.35%,可以说,武汉城市圈在湖北省内来说处于较好发展水平。
2、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最新技术,而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上形成了高技术产业。根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5个行业,在本文的测算中也是沿用此分类。
3、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圈已经具备了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智力支撑和环境保障。2009年武汉城市圈实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2712亿元,同比增加值937亿元,出口交货值169.3亿元,分别占全省高技术产业66.75%、70.38%和67.37%,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为主体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圈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4%,占区域GDP的比重达到15.2%,逐步成为推动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利用行业集中度来测定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
1、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是指某一产业规模最大的n家企业的有关数值(如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式中,CRn代表X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Xi代表X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额、职工人数等,N代表X产业的全部企业数。
2、高技术产业空间集中度的测算
本文在设计衡量区域中高技术产业集聚度指标时,试图构造一个基于研究区域的高技术产业与上一层次区域相对规模的前4位份额最大的区域高技术行业的份额,形成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空间集中度(区域CR4)。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高技术产业中5个行业的空间集中度(CR4)指标,计算结果如表1。
采取行业集中度CR4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高技术产业就业总人数排名前4位的4个城市所占比重,计算结果如表2如示。
3、计算结果分析
(1)由表1中2009年静态数据可以得知,高技术产业中5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都在75%以上,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为高技术产业“领头羊”;而针对城市圈中各城市表现来分析,武汉市在5大制造业中都表现突出,其次,黄石、黄冈、孝感和咸宁都榜上有名。
(2)由表2中2009年静态分布来看,城市圈中只有武汉市、黄石市和黄冈市这3个城市的空间集中度超过了平均集中度(10.86%),有4个城市的空间集中度都低于5%。
(3)由表2中2000、2003到2009年空间集中度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武汉市、黄冈市、孝感市和黄石市本来制造业基础较好,远高于其它5个城市,显示较强的产业集聚优势;各城市在近10年高技术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如潜江市、天门市则发展停滞或增长不显著。
三、高技术产业集聚原因分析
1、竞争优势
产业由许多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组成,这一点被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所接受,且企业之间在市场中的行为,主要是竞争行为。为了获得垄断竞争优势,获取有利的市场地位,企业要采取一系列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策略,创新与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价格竞争策略。在高科技人才的吸纳方面,产业集聚无愧于专门化人才蓄积库的称号,这种优势使得集聚体内的企业能以较低的费用和较短的时间成本找到适用的人才资源。
2、技术手段
产业集聚提高了集聚区内的企业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一个系统的集聚体内部的新技术研发的诞生、传播和再利用能够产生只是循环使用和再创造的效应,能够让集聚体保持这种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业效益。技术知识的研发、新知识利用主体的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加快了信息知识的积累,原因在于对专业化技能知识的投入研究、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生产产品的差异化,都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物质基础。
3、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倾向于在集聚中心发生。没有创新活动支撑的集聚是不强健的,因为还有联结地学习机会,公司可以搬到联结地,利用联结地的知识溢出,或者说如果公司不能从集聚中心得到知识的话,便有动力关闭在那里的企业。对于一般的生产活动,一般说来价格竞争会减少企业集聚。企业可能愿意分散定位,以空间距离抵消竞争强度,于是存在一种离心力。
4、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生的动因。企业间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带来的溢出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递增可能导致集聚的产生和扩张。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知识溢出可以对其他企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称之为集群的溢出效应。集群溢出效应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企业间的信息是不相同的,这导致信息的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信息的质量随着企业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这样,在同一个地区,企业集聚的数量越多,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便越大。
四、结论
利用产业集中度CRn对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从城市圈各城市分别来看,武汉市在5大制造业中都表现突出,其次,黄石、黄冈、孝感和咸宁都榜上有名。从近10年来高技术产业空间集中度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武汉市、黄冈市、孝感市和黄石市本来制造业基础较好,远高于其它5个城市,显示较强的产业集聚优势;各城市在近十年高技术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如潜江市、天门市则发展停滞或增长不显著。因此,如何协调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差距问题,也是高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探索导致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原因中,有4个原因比较突出:竞争优势、技术手段、创新活动和知识溢出,通过对这些原因的梳理,可以为我们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责任编辑:云 馨)
参考文献:
[1] 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0-32.
[2] 谢圣赞.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天府新论,2004,(05).
[3] 王珺、王峥.产业集群与企业成长[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4] Fan C C,Scott A J.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A survey of spatial economic issues in east Asia an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region[J].Economic geography,2003,79,(03):295-319.
[5] 魏江.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2003,(07).
[6]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0-86.
[7] 盖文启.产业柔性集聚与区域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8] He C.Location of foreign manufacturers in China: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country of origin effects[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3,82,(03):351-372.
[9] Picard M.Agricultural sector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77,(01):75-106.
[10]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05):706-714.
[11]Smith D F,Florida R.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location: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Japanese-affiliated manufacturing establishments in automotive-related industries[J].Journal of Urban Ecnomics,1994,(36):23~41.
[12]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01).
[13]蔡铂、吉晓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选择[J].决策参考,2002,(07).
[14]朱华展.论产业集群内地方联系的影响因素—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J].经济地理,2002,(07).
[15]蔡剑英、赵玉林.我国高新区的发展模式分析[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08).
[16]匡致远.论高新区的产业聚群导向发展[J].学术研究,2000,(10).
[17]蒲淳.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的政府行为[J].科学研究,1997,(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