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论证了学生的学历与社会责任感高低并不成正比,而来自家庭、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才是影响“95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因素,并从这三个角度阐述了提升“95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途径。
[关 键 词] “95后”高职学生; 学历;社会责任感;德育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22-02
作为一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深刻感知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高低。但我们常常混淆了学生的素质与学历,认为学历高低代表了素质的高低。高职教育常常被视为高等教育中的低层次教育,所以,人们的固有思维会认为高职学生的素质低于本科学生的素质,也认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低于本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研究学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95后”高职学生的责任感现状,笔者于2017年9月开学至2018年1月期末之间,对扬州职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省内高职院校和南京林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几所省内本科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及与学生谈心谈话。研究结果显示,学历的高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低并不成正比,家庭、学校的教育及社会环境才是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一、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有932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其中专科学生有471名,占50.5%,本科学生有461名,占49.5%,两者数量比接近1∶1。调查问卷的设置除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社会责任感整体认知概况”外,主要包括5个版块的内容,分别是:对自我责任感调查、对家庭责任感调查、对他人责任感调查、对集体责任感调查、对国家责任感调查,每个版块设置4~5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自我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对自身责任感的现状相似,表现为:不够肯定和自信,理想目标不明确,对努力方向感到迷茫。例如,选择“我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27.81%和29.50%;针对“您有考虑过毕业后想要从事的工作或者毕业后的生活目标吗”这一问题,选择“考虑过,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只有41.61%和38.61%。
(二)“对家庭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专科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反而比本科学生的稍强烈,但两者均有不足之处,即内心情感丰富,行动落实有待加强。例如,针对“以何种方式赡养年老的父母”这个问题,选择“接到身边,自己照顾”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92.14%和84.16;针对“您在家中是否会主动承担一部分家务”这一问题,选择“经常做”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59.45%和52.28%,而選择“几乎不做”的本科生比例高于专科生。
(三)“对他人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在对他人责任感方面表现相似,即都具有“助人为乐”的意愿,但前提是自身利益不受损。例如,针对“您的朋友遇到较大的困难,需要您帮忙,您会怎么做”这一问题,选择“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忙”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71.97%和70.72%;针对“您怎样看待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助人为乐’甚至‘见义勇为’”,选择“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会出手帮忙”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66.45%和73.97%。
(四)“对集体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现状相似,表现为:想法积极,愿意改变社会中的不足,但努力方向不清晰,自我意识强烈且更现实。例如,针对“您是否愿意做些工作,改变您认为的社会上存在的某些弊端”这一问题,选择“愿意,但不知道如何做”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64.97%和69.85%;针对“是否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问题,选择“不强制要求不参加”“感兴趣会参加”“有荣誉证书会参加”这几个选项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比例均超过50%。
(五)“对国家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国家责任感意识有待提升,表现为:大局意识和全局高度不够。例如,针对“如果祖国需要您去西北、西南等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地区,您会怎么做”这一问题,选择“祖国需要我,会去”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53.93%和63.77%;针对“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选择“非常清楚”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比例分别仅有26.54%和27.98%。
通过整理调查数据发现,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在5个版块中的答题结果均相似,甚至有些统计结果反映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略高于本科学生。由此可见,学历的高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低无直接关系。总体说来,“95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可概括为:具有一定的责任感意识,但执行力欠缺;自我意识较强,人生目标不够明确。
二、提升“95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探析
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教育”尤其是“德育”才是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解释一个学生社会责任感高低的原因,“学历”不是关键因素,而他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家庭是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思想观念、日常行为、价值取向的影响至关重要。我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苏北地区或非独生子女,不少家庭的父母因教育意识不强或忙于挣钱养家糊口等,疏于对子女的教育,使子女养成了一些性格弱点,直接影响了他们能否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自身的素质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最为关键的。首先,家长应当起好榜样作用,一方面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夫妻建立深厚感情,让子女感受到爱和安全感;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肯定与赞同,让子女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会包容和理解,学会担当和责任;其次,家长要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过分宠爱亦不过度约束,注重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对子女不成熟的行为进行合理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将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 (二)发挥高职院校的阵地作用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提升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培育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开展: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作用,教育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责任观”,突破狭隘的自我观念,学会站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注重实践平台的搭建,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的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志愿者服务、基层锻炼、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炼,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和服务他人的责任感;再次,打造内涵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指导思想,充分挖掘精神文化,以“社团文化”“技能大赛”和“公寓文化”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和竞赛,让学生自觉锻炼与他人相处、在活动中担当的能力、在竞赛中的执行能力,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与执行。最后,实行家校联动机制,确保交流信息的畅通与及时。学校可通过不同专题的家庭教育讲坛、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平台,并借助QQ、微信等媒体平台,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双重教育的高效互动。
(三)夯实社会环境的保障作用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启蒙,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环境则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既是提升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保障又是目的。
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首先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利益,在更加公平正义的基点上造福全体人民。当然,这一进程是辩证的,既需要高职学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建设,又是为高职学生提升社會责任感保驾护航的过程。其次,要净化社会网络环境,加强法律立法,加强技术监控,要主动占领网络主流思想,发布健康信息,充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95后”高职学生抵制垃圾文化的侵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强化民族归属感,提升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提升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承担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依托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弘扬等方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责任感提升的直接引导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不可以“学历”评论学生的素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德育引导,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殷春华,金玲.略论“三个倡导”引领下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5(1):93.
[2]孙慧.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山西农业大学,2014.
[关 键 词] “95后”高职学生; 学历;社会责任感;德育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22-02
作为一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深刻感知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高低。但我们常常混淆了学生的素质与学历,认为学历高低代表了素质的高低。高职教育常常被视为高等教育中的低层次教育,所以,人们的固有思维会认为高职学生的素质低于本科学生的素质,也认为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低于本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研究学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95后”高职学生的责任感现状,笔者于2017年9月开学至2018年1月期末之间,对扬州职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省内高职院校和南京林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几所省内本科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及与学生谈心谈话。研究结果显示,学历的高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低并不成正比,家庭、学校的教育及社会环境才是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一、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有932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其中专科学生有471名,占50.5%,本科学生有461名,占49.5%,两者数量比接近1∶1。调查问卷的设置除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社会责任感整体认知概况”外,主要包括5个版块的内容,分别是:对自我责任感调查、对家庭责任感调查、对他人责任感调查、对集体责任感调查、对国家责任感调查,每个版块设置4~5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自我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对自身责任感的现状相似,表现为:不够肯定和自信,理想目标不明确,对努力方向感到迷茫。例如,选择“我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27.81%和29.50%;针对“您有考虑过毕业后想要从事的工作或者毕业后的生活目标吗”这一问题,选择“考虑过,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只有41.61%和38.61%。
(二)“对家庭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专科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反而比本科学生的稍强烈,但两者均有不足之处,即内心情感丰富,行动落实有待加强。例如,针对“以何种方式赡养年老的父母”这个问题,选择“接到身边,自己照顾”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92.14%和84.16;针对“您在家中是否会主动承担一部分家务”这一问题,选择“经常做”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59.45%和52.28%,而選择“几乎不做”的本科生比例高于专科生。
(三)“对他人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在对他人责任感方面表现相似,即都具有“助人为乐”的意愿,但前提是自身利益不受损。例如,针对“您的朋友遇到较大的困难,需要您帮忙,您会怎么做”这一问题,选择“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忙”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71.97%和70.72%;针对“您怎样看待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助人为乐’甚至‘见义勇为’”,选择“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会出手帮忙”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66.45%和73.97%。
(四)“对集体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现状相似,表现为:想法积极,愿意改变社会中的不足,但努力方向不清晰,自我意识强烈且更现实。例如,针对“您是否愿意做些工作,改变您认为的社会上存在的某些弊端”这一问题,选择“愿意,但不知道如何做”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64.97%和69.85%;针对“是否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问题,选择“不强制要求不参加”“感兴趣会参加”“有荣誉证书会参加”这几个选项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比例均超过50%。
(五)“对国家责任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5后”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国家责任感意识有待提升,表现为:大局意识和全局高度不够。例如,针对“如果祖国需要您去西北、西南等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地区,您会怎么做”这一问题,选择“祖国需要我,会去”的专科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别是53.93%和63.77%;针对“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选择“非常清楚”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比例分别仅有26.54%和27.98%。
通过整理调查数据发现,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在5个版块中的答题结果均相似,甚至有些统计结果反映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略高于本科学生。由此可见,学历的高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低无直接关系。总体说来,“95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可概括为:具有一定的责任感意识,但执行力欠缺;自我意识较强,人生目标不够明确。
二、提升“95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探析
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教育”尤其是“德育”才是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解释一个学生社会责任感高低的原因,“学历”不是关键因素,而他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家庭是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思想观念、日常行为、价值取向的影响至关重要。我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苏北地区或非独生子女,不少家庭的父母因教育意识不强或忙于挣钱养家糊口等,疏于对子女的教育,使子女养成了一些性格弱点,直接影响了他们能否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自身的素质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最为关键的。首先,家长应当起好榜样作用,一方面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夫妻建立深厚感情,让子女感受到爱和安全感;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肯定与赞同,让子女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会包容和理解,学会担当和责任;其次,家长要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过分宠爱亦不过度约束,注重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对子女不成熟的行为进行合理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将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 (二)发挥高职院校的阵地作用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提升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培育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开展: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作用,教育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责任观”,突破狭隘的自我观念,学会站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注重实践平台的搭建,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的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志愿者服务、基层锻炼、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炼,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和服务他人的责任感;再次,打造内涵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指导思想,充分挖掘精神文化,以“社团文化”“技能大赛”和“公寓文化”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和竞赛,让学生自觉锻炼与他人相处、在活动中担当的能力、在竞赛中的执行能力,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与执行。最后,实行家校联动机制,确保交流信息的畅通与及时。学校可通过不同专题的家庭教育讲坛、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平台,并借助QQ、微信等媒体平台,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双重教育的高效互动。
(三)夯实社会环境的保障作用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启蒙,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环境则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既是提升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保障又是目的。
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首先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利益,在更加公平正义的基点上造福全体人民。当然,这一进程是辩证的,既需要高职学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建设,又是为高职学生提升社會责任感保驾护航的过程。其次,要净化社会网络环境,加强法律立法,加强技术监控,要主动占领网络主流思想,发布健康信息,充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95后”高职学生抵制垃圾文化的侵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强化民族归属感,提升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提升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承担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依托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弘扬等方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责任感提升的直接引导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不可以“学历”评论学生的素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德育引导,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殷春华,金玲.略论“三个倡导”引领下的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5(1):93.
[2]孙慧.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山西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