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本色作文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ife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事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写出有生气,有灵性的作文,我们就必须向着作文要回归生活,摒弃束缚这个目标努力,积极探索。
  关键词作文教学理论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回顾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不难发现作文的命题趋势已逐步体现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源、以感悟为魂的特点。2008年上海卷的“他们”、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浙江卷的“触摸城市感受乡村”、湖南卷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作文题也正体现了让作文回归生活,回归心灵感悟这一特色。
  多年以来,考场作文是讲求“规范”的,从文体到立意,从结构到表达,都被计入没有形诸文字却处处存在的“标准”。这样,无形中会使考生为求保险而不敢表达真我。其次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个性缺失,导致作文教育的模式化、政治化、非生活化倾向。再次就是唯考是“图”、急功近利,进行套化的写法指导,人为地扼杀了学生的灵性。
  教学生真正学会作文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写出有生气,有灵性的作文,回归生活,实现本色作文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生活的观念
  
  我们或许有这样一种体验,无论你怎么卖力地讲解写作技巧,喋喋不休地传授写作方法,效果总是不明显。殊不知学生在研究规矩的同时,思维已逐渐僵化,凝结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我们呼吁“回归生活,本色作文”,首先就要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只传授作文技巧,而对活生生的个性和生活却置若罔闻的做法。
  写法的学习不是教学重点,明言警句,经典素材的积累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会用,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生搬硬套。那么作文教学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应关注生活,重视抒写生活,然后再探究如何表达。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要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生活这块土壤。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因此,作文应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2 认识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我们的民族文化跟西方国家比较起来有明显的差异,西方强调个人、强调民主,而我们较为强调“精英主义”,团体意识较强,存在着把生活政治化、道德化的倾向。这种文化心理倾向,往往导致学生不把周围的存在,周围的平凡看作是有意义的、可圈可点的生活。其实平凡的世界是一种最真的存在,研究存在,写出平凡,是对生活的深入,也是自我的塑造。像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深夜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不都是平凡的生活吗?朱自清、郁达夫是大家,他们的生活经历是比我们丰富,人生体验是比我们深刻,但大家笔下抒写的不也是最平常的生活吗?平凡的生活才是生命的溪流,它是永远激荡着生命的热情的。
  所以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应研究如何训练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产生写作兴趣。
  
  3 关注自我,张扬个性,缘情言志
  
  人的心灵世界是广阔的。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和思想是有价值的时候,他的写作源泉就不可能枯渴。有人提出中学生作文要去掉“我们”,做到心中有“我”—— 独一无二的“自我”。这是不无道理的。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搏动着感人的人格力量。于是我们要呼唤“我”的回归,解除个性压抑,真正地表达个人的真实情感。
  我们要关注自我,张扬个性,缘情言志,就要创设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课堂上,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说真心话,克服盲目性,确立自主人格。如果没有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想个性就会被压抑,作文也就不能做到缘情而发。
  
  4 阅读与写作关联,拓展生活空间
  
  我们都知道,作文不是靠教师指导就能学会的,而是靠课外功夫,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只有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感受,才能写好作文。然而,在校园里学生不可能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因此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便是一片广阔的生活田野,作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块土壤的重要,让学生做到读悟练为一体,使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对于课外阅读这块土壤,教师既要正确引导学生又不要过多干预,要顺应学生的天性,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有自己的理解。
  除了读课外书,如有条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多看电视、上网,多渠道大量地接受新思想、新信息,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有开阔的视野,不断地积累和内化,学生思想的内涵才会越来越丰富,写作起来自然会越来越兴致勃勃。
  总之,只要我们向着作文要回归生活,摒弃束缚,绿色作文这个目标努力,积极探索,写作的过程就会成为感悟生活,抒发真情的過程,就能写出有灵性,有生气的作文,就能表现人性的灿烂,生活的美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图书馆的产生和起源进行探讨,古代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对我们目前建设图书馆有着有力的启示。  关键词图书馆起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成果,对整个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均有巨大推动作用。美英等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图书馆事业,普及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了民众文化素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革命导师列宁把国家的文化建设与图书馆事业联系得最为紧密。克鲁普斯卡
期刊
摘要本文拟以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当前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弊端,并提出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高效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高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正向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蔬菜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蔬菜产业将面临如何发展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产业化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S636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蔬菜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副食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
期刊
摘要语义场根据词汇之间不同的语义联系又分为不同的类型。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要经历一个重组的阶段,而由于目的语的输入量不够,其重组就不能自然发生,这就要求学习者有意识的对二语心理词汇进行重组,使之合理的排放、储存在头脑中。本文试从分类、顺序、同义和反义四个语义场探讨词汇重组。  关键词心理词汇语义场语义场类型重组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    1 心理词汇    词汇知识在永久记忆中的组织
期刊
摘要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社会生活范型的转变。或者说,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社会失序现象、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的实际阐明了秩序对于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失序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K02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期刊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一谈座谈会上谈到,现在大学中来自农村中的学生比例少了,使他感到很忧心。他说,在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大学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而现在大学中几乎近80%学生来自城市。温家宝总理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可是我们教育部门的官员并不担心这件事,他们成天想着法子来提高城市学生的录取比例而尽可能降低农村学生的录取比例。我们仔细想想,这种农村学生只占大学20%的现状与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占60%以上的现
期刊
摘要美国阿拉斯加州课程标准结构完善,课程目标明确,内容系统清晰,可操作性强。其中阅读标准与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各有特色,其优势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课程标准阅读标准阿拉斯加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美国是个联邦制的国家,在教育方面,各州都有很高的自主权和灵活性。阿拉斯加州从1993年就开始着手改革课程标准,经过研究者长达十多年的努力,阿拉
期刊
摘要童话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阅读题材,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童话文章,而如何寻求童话里的永恒意义与永远的童心,这是童话教学的主味。本文就如何引导孩子走进童话世界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题材童心肢解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就童话阐述主旨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二
期刊
摘要教师要在授课中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直接感染学生,达到育人目的。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技校的语文课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育人教育的宽广舞台。目前“关怀人文,关注人性”的教学理念在教育领域逐渐深入人心。因此要求技校的学生从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做人道理,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1
期刊
摘要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本文中笔者以典型性课文《森林里的绅士》教学为例,浅析了散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教学经验,以求为提高相关教学水平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散文阅读修辞手法亦庄亦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散文阅读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难题,要突破这一瓶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本文中笔者以茅盾先生的《森林里的绅士》(以下简称“例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