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一谈座谈会上谈到,现在大学中来自农村中的学生比例少了,使他感到很忧心。他说,在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大学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而现在大学中几乎近80%学生来自城市。温家宝总理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可是我们教育部门的官员并不担心这件事,他们成天想着法子来提高城市学生的录取比例而尽可能降低农村学生的录取比例。我们仔细想想,这种农村学生只占大学20%的现状与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占60%以上的现实很不相称,说明城乡之间在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在此不想对这种不公平进行评价,只想谈谈现在大学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少的原因。
第一,高额的学费使相当多的农村孩子在中学阶段就被淘汰。现在的高中即使是贫困地区县城的高中,每年的学费也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书本费和其它费用,交到学校的不下2000元,每个月的生活费少则也在200以上,一年下来就是2000多元。也就是一个高中生的开销最少一年也得4000多元,在很多贫困的农村家庭是很难支付得起这笔费用的。在我的老家,前些年有个同族的家庭,两年考上两个县一中,因为父母没钱,一个也没去报到,上大学更是不可能了。现在很多人指责大学学费贵,把农村孩子挡在大学门外,这是不懂农村的外行话,大学还有助学金贷学金,高中连助学金贷学金也没有,所以大多数农村孩子在这个环节就被淘汰了。当然大学学费贵也有可能挡住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路,但不能上高中如何上大学?
第二,各种类型的特长生选拔、自主招生,实际上成了卡农村生源、增加城市生源的一张挡箭牌。先说特长生选择吧,什么钢琴多少级、舞蹈多少级,农村的孩子能买得起钢琴吗?有钱去上业余舞蹈辅导班吗?实际上这一部分名额几乎全部给了城里学生;再说自主招生,只要看看这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的考题就知道了,大城市里什么奇奇怪怪的问题都考,就是不考与农村有关的知识。而这些问题,多半与城市生活相关,往往弄得农村学生一头雾水。更不用说,在特长生选拔、自主招生过程中的公关了,农村孩子及其家长有能力公关吗?所以大家可以去调查一下,这部分名额也几乎全部给城里学生了。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对招生名额的分配重城轻农。从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城市生源的比例。就高中升大学当年录取比例而言,从全国来看,直辖市(可能重庆是个例外)分配到的录取名额远远高于其它省和自治区。在一个省,省会城市又高于其它市县。例如,湖北的武汉市在录取比例的名额分配中就高于本省其它市县,这部分名额一般以武汉市委托培养(实际上是假的,只是对社会有个交待)的名额分配给该市。所以,同样是在湖北省招生的高校录取湖北省的学生,武汉市的考生分数要低于本省其它市县的分数。至于在录取过程五花八门的照顾就不说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获得照顾的考生也几乎100%是城里娃。
第四,大学招生的城里人偏好与对农村孩子的歧视。大学出于自身的利益和偏好,往往在招生时打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幌子,宁愿多录取来自城市的考生,而尽量少录取来自农村的考生。因为城市的考生较农村考生有很多优势,例如,城市考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没有交不起学费的压力;城市考生关系多,一般更容易找工作,较少有就业压力;城市考生中有不少家庭背景好的,可为学校及个别人帮忙办些事,等等。由于这些原因高校在招生时一般更偏好城市考生,特别在招生时的面试环节(如研究生招生、本科自主招生、特长生招生、艺术及外语类招生等都要面试),城里考生占有明显优势。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读者不难看出,我国高校中为什么来自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在高校招生中存在,在公务员录取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前天与几位在组织部门工作的朋友谈起公务员招考的事,朋友告诉我,笔试通过后还有不少农村考生,但面试下来,几乎只剩下城里(多半是有各种关系的)考生了!悲哉,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将成了只有城里人能进入的队伍,这样的队伍还能指望他们能为农村人说话、为农村人办事吗?
在此不想对这种不公平进行评价,只想谈谈现在大学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少的原因。
第一,高额的学费使相当多的农村孩子在中学阶段就被淘汰。现在的高中即使是贫困地区县城的高中,每年的学费也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书本费和其它费用,交到学校的不下2000元,每个月的生活费少则也在200以上,一年下来就是2000多元。也就是一个高中生的开销最少一年也得4000多元,在很多贫困的农村家庭是很难支付得起这笔费用的。在我的老家,前些年有个同族的家庭,两年考上两个县一中,因为父母没钱,一个也没去报到,上大学更是不可能了。现在很多人指责大学学费贵,把农村孩子挡在大学门外,这是不懂农村的外行话,大学还有助学金贷学金,高中连助学金贷学金也没有,所以大多数农村孩子在这个环节就被淘汰了。当然大学学费贵也有可能挡住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路,但不能上高中如何上大学?
第二,各种类型的特长生选拔、自主招生,实际上成了卡农村生源、增加城市生源的一张挡箭牌。先说特长生选择吧,什么钢琴多少级、舞蹈多少级,农村的孩子能买得起钢琴吗?有钱去上业余舞蹈辅导班吗?实际上这一部分名额几乎全部给了城里学生;再说自主招生,只要看看这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的考题就知道了,大城市里什么奇奇怪怪的问题都考,就是不考与农村有关的知识。而这些问题,多半与城市生活相关,往往弄得农村学生一头雾水。更不用说,在特长生选拔、自主招生过程中的公关了,农村孩子及其家长有能力公关吗?所以大家可以去调查一下,这部分名额也几乎全部给城里学生了。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对招生名额的分配重城轻农。从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城市生源的比例。就高中升大学当年录取比例而言,从全国来看,直辖市(可能重庆是个例外)分配到的录取名额远远高于其它省和自治区。在一个省,省会城市又高于其它市县。例如,湖北的武汉市在录取比例的名额分配中就高于本省其它市县,这部分名额一般以武汉市委托培养(实际上是假的,只是对社会有个交待)的名额分配给该市。所以,同样是在湖北省招生的高校录取湖北省的学生,武汉市的考生分数要低于本省其它市县的分数。至于在录取过程五花八门的照顾就不说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获得照顾的考生也几乎100%是城里娃。
第四,大学招生的城里人偏好与对农村孩子的歧视。大学出于自身的利益和偏好,往往在招生时打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幌子,宁愿多录取来自城市的考生,而尽量少录取来自农村的考生。因为城市的考生较农村考生有很多优势,例如,城市考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没有交不起学费的压力;城市考生关系多,一般更容易找工作,较少有就业压力;城市考生中有不少家庭背景好的,可为学校及个别人帮忙办些事,等等。由于这些原因高校在招生时一般更偏好城市考生,特别在招生时的面试环节(如研究生招生、本科自主招生、特长生招生、艺术及外语类招生等都要面试),城里考生占有明显优势。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读者不难看出,我国高校中为什么来自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在高校招生中存在,在公务员录取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前天与几位在组织部门工作的朋友谈起公务员招考的事,朋友告诉我,笔试通过后还有不少农村考生,但面试下来,几乎只剩下城里(多半是有各种关系的)考生了!悲哉,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将成了只有城里人能进入的队伍,这样的队伍还能指望他们能为农村人说话、为农村人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