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社会生活范型的转变。或者说,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社会失序现象、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本文从我国社会转型的实际阐明了秩序对于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失序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K02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社会生活范型的转变。两种生活范型的转变意味着两种生活规范方式、两种社会价值体系、两种存在意义系统的更替。在更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某种社会失序现象。要想顺利地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对这种失序进行合理的解决。否则这种失序会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确立的标志就是新的社会秩序与价值规范体系的建立,或者说,现代化的过程就应当是不断克服社会失序现象、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我国的社会转型为背景的,因此,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如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并维系新的秩序,保持社会的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立足于转型社会现实研究社会秩序问题,对于把握新时期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并在秩序转换过程中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邵刚博士所著的《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秩序研究》(红旗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研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生成新的社会秩序的力作,这部被列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的著作,是近年来和谐社会研究领域的
一部颇有特点的好书。
该书首先从人类社会为何需要社会秩序问题入手,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概念、特征、生成、作用等规律性的东西,构建起当代中国社会秩序问题的一般性理论视角,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与社会秩序、政治权威与社会秩序、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而后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背景,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以新的社会秩序的生成为理论分析框架,从宏观上研究新的社会秩序的生成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突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辨证思维的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还结合运用了结构与功能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而使该研究更为有效,更具解释力。
该书提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规范的确立、个体秩序感的自觉养成、政治权威的公众认同和有效的社会控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秩序生成的根本途径。同时,该书立足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的既有研究成果,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情况,追溯、挖掘、抽绎、概括出了社会秩序的一般原则及其意义。该书把社会秩序的生成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形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并具体分析了两种不同社会规范形态(自发形成、自觉形成)的成因、特征及其在社会秩序形成中的作用。
应该说当前理论界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研究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各门具体科学对社会秩序问题所进行的实证层面的研究,对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论著主要分布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这些学科在关注社会秩序问题时,大都把这一重要范畴作为把握社会状态的既有理论工具直接应用,但对社会秩序范畴的理解各异。同时,由于学科性质的特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对社会秩序问题关注总的来说还存在着一些局限,例如,理论前提不明确、问题探讨不深入、不能有效地揭示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统一进程中的变迁及其规律等。这些局限实际上关涉到的是对社会秩序的认识是否全面深刻和讨论能否深化等根本性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从哲学层面对社会秩序问题进行探讨。遗憾的是从哲学层面对社会秩序问题的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从宏观上将对社会秩序的理论研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则更是鲜见。因此,邵刚博士的这一著作为进一步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秩序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失序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K02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社会生活范型的转变。两种生活范型的转变意味着两种生活规范方式、两种社会价值体系、两种存在意义系统的更替。在更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某种社会失序现象。要想顺利地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对这种失序进行合理的解决。否则这种失序会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确立的标志就是新的社会秩序与价值规范体系的建立,或者说,现代化的过程就应当是不断克服社会失序现象、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我国的社会转型为背景的,因此,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如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并维系新的秩序,保持社会的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立足于转型社会现实研究社会秩序问题,对于把握新时期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并在秩序转换过程中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邵刚博士所著的《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秩序研究》(红旗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研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生成新的社会秩序的力作,这部被列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的著作,是近年来和谐社会研究领域的
一部颇有特点的好书。
该书首先从人类社会为何需要社会秩序问题入手,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概念、特征、生成、作用等规律性的东西,构建起当代中国社会秩序问题的一般性理论视角,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与社会秩序、政治权威与社会秩序、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而后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背景,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以新的社会秩序的生成为理论分析框架,从宏观上研究新的社会秩序的生成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突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辨证思维的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还结合运用了结构与功能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而使该研究更为有效,更具解释力。
该书提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规范的确立、个体秩序感的自觉养成、政治权威的公众认同和有效的社会控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秩序生成的根本途径。同时,该书立足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的既有研究成果,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情况,追溯、挖掘、抽绎、概括出了社会秩序的一般原则及其意义。该书把社会秩序的生成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形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并具体分析了两种不同社会规范形态(自发形成、自觉形成)的成因、特征及其在社会秩序形成中的作用。
应该说当前理论界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研究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各门具体科学对社会秩序问题所进行的实证层面的研究,对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论著主要分布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这些学科在关注社会秩序问题时,大都把这一重要范畴作为把握社会状态的既有理论工具直接应用,但对社会秩序范畴的理解各异。同时,由于学科性质的特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对社会秩序问题关注总的来说还存在着一些局限,例如,理论前提不明确、问题探讨不深入、不能有效地揭示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统一进程中的变迁及其规律等。这些局限实际上关涉到的是对社会秩序的认识是否全面深刻和讨论能否深化等根本性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从哲学层面对社会秩序问题进行探讨。遗憾的是从哲学层面对社会秩序问题的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从宏观上将对社会秩序的理论研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则更是鲜见。因此,邵刚博士的这一著作为进一步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秩序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