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教大的困难。短期内要落实新课标对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我们只有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进写作教学方法,才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能力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教大的困难。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书籍。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我完善能力较差,导致学校要么没有图书室,要么就是只有图书室,而实际是藏书数量少,过时多,而且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学校不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中,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课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严重受阻,阅读能力会逐渐下降,伴随着写作能力也很难提升,悄然拉大了与城市孩子的差距。
短期内要落实新课标对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我们只有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进写作教学方法,才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1.提高认识,重视语文阅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为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改变过去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立足乡村,因材施教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要着手调查研究班里的情况。主要做法是:①多与学生接触和交谈,在交谈中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想写作的欲望;②加强课外辅导,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薄弱环节(拼音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③深入学生,进行家访,利用学校、社会、家庭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课文写作打下基础。
民族地区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别明显,因为城市的学生每天所接触的和看到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繁华世界,而民族地区农村学生每天却与广阔的田野、葱郁的树木、山丘、河水、家禽相伴。因此,在教学中,者要因地制宜,灵活教学。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两项规定的目的是扩大课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方法,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为语文写作积累足够量的好词佳句。为此,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课文扩展开去,扩大课外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并在语文写作中能运用自如,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3.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4.要多练笔
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练习写作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5.要重视修改文章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7页.
[2]《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84页.
[3]《中学生作文辞海》:吕伟编写,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35页.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能力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教大的困难。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书籍。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我完善能力较差,导致学校要么没有图书室,要么就是只有图书室,而实际是藏书数量少,过时多,而且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学校不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中,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课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严重受阻,阅读能力会逐渐下降,伴随着写作能力也很难提升,悄然拉大了与城市孩子的差距。
短期内要落实新课标对小学写作教学的要求,我们只有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进写作教学方法,才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1.提高认识,重视语文阅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为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改变过去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立足乡村,因材施教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要着手调查研究班里的情况。主要做法是:①多与学生接触和交谈,在交谈中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想写作的欲望;②加强课外辅导,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薄弱环节(拼音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③深入学生,进行家访,利用学校、社会、家庭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课文写作打下基础。
民族地区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别明显,因为城市的学生每天所接触的和看到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繁华世界,而民族地区农村学生每天却与广阔的田野、葱郁的树木、山丘、河水、家禽相伴。因此,在教学中,者要因地制宜,灵活教学。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两项规定的目的是扩大课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方法,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为语文写作积累足够量的好词佳句。为此,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课文扩展开去,扩大课外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并在语文写作中能运用自如,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3.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4.要多练笔
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练习写作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5.要重视修改文章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7页.
[2]《语文课程新探》:陆志平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84页.
[3]《中学生作文辞海》:吕伟编写,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