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营长万永和的光辉事迹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苏北阜宁县东沟镇(公社)幸福村(大队)插队时,结识了民兵营长万永和。
   熟悉万永和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万麻子”,因为他童年时患过“天花”,因无钱治疗而留下疤痕。
  万永和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地主家看护墓地、松林,艰难维生。父母省吃俭用,让万永和读书识字。万永和初中时,响应祖国号召,参加抗美援越,立功受奖。退伍后回乡,成为大队民兵营长。
   1969年春,万永和从战场回到家中,我和几个民兵带着崇敬和好奇心去看他。走进他家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洁白的陶瓷毛主席半身像,万永和以此明志: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发扬两不怕精神,回乡参加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一次,附近的益林公社三里大队1队的牛草堆着火,万永和带领我们民兵步行3公里前去救火。
   还有一次,万永和带领我们民兵不顾危险,沿着大队棉花田向益林棉纺织厂方向搜捕,协助公安机关抓捕了益林棉纺织厂的杀人嫌疑犯姜文成。
   更令人感动的,是1970年12月16日,全县民兵营长在东沟集训期间,万永和看到国营益林造纸厂草料场失火,他急中生智,跳到草场旁边的圩沟里,用水湿透棉衣,然后借助梯子爬上着火的草堆,接递水桶,浇水灭火。兄弟县消防队员闻讯赶来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终于控制了火情。而此时,万永和成了“黑脸人”,棉衣被烧破,冻得他直打哆嗦。
   万永和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堪称民兵典范。
  他的光辉事迹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奋勇当先。
   一天傍晚,大队2队的青年张正祥在河边洗涮粪桶,因癫痫病发作溺水,不知是谁呼喊道:“‘张毛头’掉下河了。”
  民兵王根明闻声即跳进河里捞人。万洪成、陈德华、裴道荣等一群民兵也迅速赶到现场救人。
  遗憾的是,张正祥被打捞上岸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我们顾不得吃饭,为张正祥守了一夜灵,直至翌日清晨大队民兵营吹起集合号,我才回家拿枪参加民兵集训。万永和虽然不在现场,但万永和精神,与我们每一位民兵同在。
   1970年,根据上级指示,阜宁县成立武装民兵独立团。由于家庭原因,驻队工作组不同意我加入独立团。
  这时,万永和站出来,对工作组的人说:“他家情况清楚,个人表现突出,我完全同意他加入独立团。”
  独立团成立那天,万永和让我当机枪手,让我扛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走在队伍前面“踩街”,并且一直讓我保管那挺机枪,直到上大学前夕,才将之交给上级民兵组织保管。
   后来,由于五金厂原会计挪用公款被查处,万永和和大队副主任万永富主持召开生产队委会,决定让我担任五金厂会计。
   当时,我很担心搞经济工作会经不住诱惑。
  有一次,我闹情绪,和队里社员一起到潘家塘挑淤泥积肥。万永和将我叫到一旁,对我说:“你响应毛主席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参加劳动是必要的。但贫下中农的队办厂,也需要你处理财务,你不能撂挑子。我相信你会搞好的。这也是做好民兵的一项重要任务。”万永和说得我心悦诚服。
  于是,我结合队办厂的实际,刻印了一些明细表,上面都有毛主席语录:“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我以此来警示自己。东沟税务所的人来查账,查出的结果与我所报一分不差。县工作组称我为“放心会计”。
   参加工作后,我始终保持和弘扬万永和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本刊选录时有删节)
其他文献
在中国革命史上,“干部南下”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行动,由此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南下干部”。   1948年,人民解放军以势如破竹之势,相继在各个战场上取得胜利。此时,中共中央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随着解放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我们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城市和地区的解放,而是城市的管理、群众的安抚、秩序的规范,以及经济的发展。对于一直被战火和硝烟包围的人民军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战场”。为了在
期刊
宋庆龄拿着一张孙中山年轻时候的照片,细细打量。隋永清打趣说:“哇!孙先生这么帅,换我也去追了。”宋庆龄一脸自豪:“这个男人是我的,你可追不到喽!”  宋庆龄一生没有生养自己的孩子,鲜为人知的是,她有两个养女:隋永清和隋永洁。这一对姐妹花从出生不久,就伴在宋庆龄身边,陪她度过了人生最后的20多年。   隋永清口中的宋慶龄,不是大家熟知的形象,更多的是一个柔软的母亲。  一尿成了宋庆龄的女儿  
期刊
开篇 “奇妙的廖”   翻开中国近代史,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廖承志一家是一个特殊且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家庭,一个多世纪以来,廖家三代出了5位革命家。   廖承志的祖父廖竹宾是反清革命志士,早年参加了当地反清的“三合会”,并参加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的“三合会起义”。   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献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反袁护国斗争,以及两次“护法”运动。他力主“国共”合作,
期刊
傅斯年登报向学生道歉   1938年,文学家、史学家傅斯年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一封给学生杨向奎的信,在信中痛骂自己小心眼、没有胸怀。   抗战全面爆发后,杨向奎和傅斯年断了联系。一次,时任民国教育部部长的杭立武要去兰州。傅斯年特意请他打听一下杨向奎的下落。杭立武在兰州找到了杨向奎,得知他在甘肃学院任教,回来后便将情况如实反馈给傅斯年。傅斯年得知杨向奎过得很好,便安心了。可他觉得杨向奎很失礼——
期刊
中国第一座战略导弹高等学府:“我军新型的高等工程技术学院”   “饿要饿得新鲜,穷要穷得干净;行要行得磊落,干要干得光明。穷不瘦骨头,饿不扁腰杆,蔑视一切困难,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性格……”时至今日,火箭军部队的许多老同志,还能清晰地背诵西安炮兵高级专科学校老校长向守志曾经写下的这首诗。   1960年5月,即将从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毕业的陆军第15軍(后改编为空降军第15军)军长向守志,从同班同学、
期刊
谷正伦用胶水粘胡子避厄运   国民政府时期,谷正伦曾任南京卫戍司令。此人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信《麻衣》《柳庄》等相面书,因自己的下巴尖,怕晚景不佳,于是蓄起两片秤钩式的日本“仁丹”胡子,并用胶水粘在一起定型。他性情急躁,每当要杀人时必盛怒,说话时胡子就一翘一翘地闪动,所以,宪兵队的军官们常威吓部下说:“如果你们不听话,当心司令官胡子一翘就要杀人啊!”   宋太祖开门办公   宋太祖赵匡胤
期刊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缔造者之一,易培基在去世时背负了“监守自盗”的恶名。最后时刻他仍希冀国家能还他清白  1937年10月,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在上海寓所辞世。作为故宫博物院的缔造者之一,他不但没有收获公众应有的尊重,反而在去世时背负了“监守自盗”的恶名。一桩莫须有的“故宫盗宝案”,因为构陷对象是易培基,也成了轰动一时的“易案”。   弥留之际,易培基将一份陈情书托老友转交给国民政府。他写道:“
期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高中毕业时,受到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回乡务农。   我刚回乡,还没来得及参加生产队劳动,村大队小学教师组组长向明华就找到我,让我随全村教师一起,分头到各生产队调查摸底,按照上级的要求,搞教育“四定”(即定点、定员、定编、定规模)规划。我和5名教师分为两个小组,通过走访、召开群众会议等方式,按照“小学不出生产队,初中不出大队”的基本要求,在全大
期刊
陈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爱将,是“追随蒋介石最久,最为忠诚又最受信任的得力助手”,也是有名的“常败将军”。虽然屡打败仗,却屡受提拔,一路青云,成为国民党二号实权人物。他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除了和蒋介石有三大过硬关系外,还有两大过人之处:第一即使和蒋介石有意见分歧,只要蒋介石最终决定了,他都一定全力执行;第二他还经常能代蒋介石背黑锅,且毫无怨言。  开篇 陈诚:“反共、忠蒋、爱国”  陈诚是中华民国史
期刊
親爱的读者朋友,欢迎您作客“传奇茶馆”,“读人物、学知识、交朋友”。《今古传奇》弘扬主旋律,提供正能量,影响日巨。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对本期刊物有何建议和意见?请不吝指点!  温馨提示:互动为读者交流平台,来信选登,虽无稿酬,但会作为年底评选优秀读者的重要依据。谢谢您的热情参与!  尊敬的主编:   您好!  为办好全国数百万读者喜爱的红刊,您辛苦了!   今年3月下旬,我收到贵刊2019年第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