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音乐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g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考察小组音乐训练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的作用。方法:对随机抽样的大一新生开展为期两个月共8次的小组音乐训练,并利用郑日昌教授的《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学生进行前后测,采用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和自然处理组对比,接受小组音乐训练的学生在量表的得分显著降低,表明小组音乐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对增强团队凝聚力和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人际关系;大学生;小组音乐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18-02
   初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告别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陌生的大学校园,接触的人群骤然扩大,要开始适应“老乡”“师兄”“师姐”等多个角色,长期与不同的人接触,更容易面临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因此,对大学新生而言重新认识更多陌生的同学,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挑战。目前大学校园内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存在一定障碍。赵崇莲在其2006年的研究中提出:大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认识、相互体验,形成了直接的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就是人际关系[1]。大量已有研究均证明,目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较为突出[2]。因此,帮助大学生获得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更好地处理好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人际关系显得非常必要。
   针对目前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家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传统的心理咨询通过量表测评、个体一对一心理咨询、团体人际干预、素质拓展等方式,协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缓解人际焦虑,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地发展。小组音乐训练有效突破传统的心理疗法,借助音乐这种非言语的方式,帮助个体更好地表达出潜意识里的内容,个体通过音乐释放自己的肢体,并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绪情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国内目前已有研究者认为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调节具有重要意义[3][4]。已有研究聚焦于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5]以及音乐治疗在特殊群体的应用,如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等,但音乐治疗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人际关系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已经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但已有研究缺乏音乐训练对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以普通理工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量表对其人际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小组音乐训练,训练结束之后再对其进行测评。深入探究小组音乐训练对理工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作用,期望为音乐治疗的未来研究提供更多实证依据。同时,希望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途径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依据。
   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小组音乐训练能有效提高理工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改善理工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从上海某高校随机抽取500名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在学生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5份,问卷回收率91%,有效问卷共428份,有效率85.6%,其中男生291人(68%),女生137人(32%)。本研究从428名学生中随机挑选4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20名学生组成实验组,20名学生组成控制组,两组男生、女生各10名。训练开始之前对两组被试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组被试得分没有差异(P>0.05)。實验组的学生每周周末参加小组音乐训练活动,每次2小时,持续8周,共计16小时。控制组的学生不参加任何小组音乐训练活动。2个月后进行《人际关系满意度量表》的重测,收集数据。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将量表测量法与干预训练相结合,采用的量表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该量表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等编制。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人际交谈”“与人交际”“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共计28个题目。量表采用“0”“1”计分,个体量表总计得分越高,则表明人际关系的行为困扰越严重。量表采用Cronbacha检验内部一致性,人际满意度量表系数为0.801,6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733~0.782之间,这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2.0,本研究采用2(分组:音乐训练组和自然发展组)×2(时间:训练前、训练后)两因素混合设计。对428份有效量表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大一新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此外,总结两组的前后测量表数据进行重复测量,对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四)干预方法
   音乐训练组(即实验组)的干预以团体辅导形式进行,通过小组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交流信息,以缓解人交际中的不良情绪,同时培养成员人际交往的积极主动性。具体计划为两个月共8周,每周周末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持续2个小时,第1—2周为相识阶段,成员通过一些音乐互动游戏,冲破陌生疏离,形成真诚的人际氛围;第3—4周为自我表露沟通阶段,每位成员通过乐器、唱歌等形式表达不同情绪,同时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给出评价和意见,帮助成员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了解问题所在。同时教授成员更多放松技巧,帮助学员更好地控制情绪;第5—7周为人际交往训练阶段,增强成员之间的熟悉以及亲密感,成员一起探索个人交往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帮助成员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加交往自信心;第8周为结束阶段,成员一起回顾整个历程,分享心得体会,调整离别的低落情绪。每次团体小组训练都包括熟悉热身阶段、音乐创作阶段以及成员分享阶段。    二、结果
   (一)大一新生人际关系调查结果分析
   运用SPSS22.0对人际关系困扰的性别差异分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与人际关系不存在显著差异(t=1.61,P>0.05),即不同性别的人际困扰之间不存在差异。从均值上看,女生的人际困扰值比男生略高。根据人际困扰量表评分标准,如果量表得分低于8分,表明个体存在较少或者不存在人际困扰,对生活中人际交往问题都能较好地处理。若得分在8~14分之间,表明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困扰。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确实在人际交往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扰,但是基本能处理好。
   (二)小组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为了检验小组音乐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从参与人际关系调查的学生中随机选出20名被试作为控制组,男、女生各10人,不对其进行任何干预。参与小组训练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小组训练开始之前,两组被试的人际关系量表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控制组被试的量表得分有微略的降低,但是与之前相比没有显著降低(P>0.05);对训练组而言,经过两个月的小组音乐训练,成员的人际困扰得分显著降低(P<0.05),表明小组音乐训练对个人人际关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讨论
   本研究采用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大一新生的人际关系进行调查,根据评分标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人际关系困扰越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困扰,且容易波动。初入大学,学生面临陌生环境及各类不同人群,人际关系处理成为除学习之外的关注重点,大一新生在最初交往的过程中较为拘谨,因此产生人际困扰。随着日常生活、学习的相处,个体会自我主动调节,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个体人际关系困扰能相对得到缓解,但是所需时间较长,效果较小。若进行积极干预,个体的人际困扰可以在短时间内较快得到改善。
   有研究指出音乐训练有助于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语言一样,音乐也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对人类社会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小组音乐训练通过音乐和形体动作,有效地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流,音乐的不同旋律和节奏也有助于个体学会更好地表达情绪,促进人际和谐。
   综合以往研究及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小组音乐训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学生发展过程中,音乐治疗可以为部分问题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在严重心理问题方面,目前的实证研究较少,还有待业内学者持续探讨。因此,我们可以将小组音乐训练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由于研究时间有限,对小组音乐训练的持续性效果我们还需进行追踪研究。
   本研究提倡高校可以考虑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并为未来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崇莲,郑涌,李宏翰,等.影响大学生人际關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6):1431-1433.
   [2]刘亮.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探析[J].教育心理,2018(11):70.
   [3]李霞,曾瑜.论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7):136-137,143.
   [4]侯建成,董奇.音乐认知: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启示[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2):166-173.
   [5]杜森.音乐治疗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8(13):75.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从德行、人格、气质还有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人进行栽培。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教育更应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以M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医学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开展现状,并根据现状及原因提出合理的改良措施。  [关 键 词]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物业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其人才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法强调“做中学”,是一种教学效果明显的实践教学方法。以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为例,从项目设计、课堂实践、最终评价等方面研究项目教学法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物业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第十四条指出“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关 键 词] “产学研”;中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医学英语智慧课堂的设计。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的医学英语教学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大学英语课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医学英语术语”课程为课例进行研究,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分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学习能力都有所提升。结论:智慧课堂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教学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雨课堂;医学
期刊
[摘 要] 阐述建设亲子教育生态园的背景、意义并提出建设生态园的目标和内容。立足陕西汉中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期探讨乡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以及教育问题。自然生态亲子教育基地的建设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亲近热爱大自然,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关注自我、关心他人、勇敢探索、乐学善思、分享合作,有责任有担当的良好品质,弥补因留守而缺失的爱与被爱。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留守儿童
期刊
[摘 要] 课程考核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学成果,同时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完成。因此,围绕移动手机学习环境下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创新改革展开研究,并以地图学为例深入分析现行考核方式及其弊端,阐述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创新改革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可行性的多元化考核创新路径。以期通过融入移动信息技术,提高考核实效性。  [关 键 词] 移动手机;多元化;考核方式;地图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期刊
[摘 要]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倡导 “应用为本”的本科教育有很大的相似性,总结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和经验,为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开拓了思路。  [关 键 词]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期刊
[摘 要] 学业自我概念反映了大学生学业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访谈法修订他人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向S大学680名本科生发放,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差异情况。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表现和成果的评价并不积极,需重点提高大学生对自己学业能力的知觉和在学业完成过程中的愉悦体验,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确实
期刊
[摘 要] 农村幼儿教师因为专业意识薄弱、信息化学习机会欠缺、软硬件不足、缺乏专业化指导以及信息资源匮乏的原因,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着诸多困难。必须调动政府与教育部门的力量,加强信息技术对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干预,促进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以职业要求带动教师主动谋求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专业发展来促成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关 键 词] 农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涌现出各种类型的绅士化现象,城镇地区绅士化的现象带动了乡村绅士化,多以群体置换为基础。新乡村绅士化是以外来知识分子带动当地知识分子村民融合发展的过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进一步深化,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影响和显著成效引起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生活模式、行为模式等改变,新乡村绅士化的推广条件已具备。  [关 键 词] 差异;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