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的竞争力应该来自这里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史为镜,以老一代为镜,以他国为镜,找到中国孩子提升竞争力的几条途径。
  以史为镜:大家族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的大家族,往往有一套可以在任何时代都屹立不倒的教育观为底蕴。以史为镜,从过去的家族历史中,可以找到提升竞争力的长久之道。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他如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家族真正实现了“长盛不衰、代有人才”。两个儿子中,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数代无一废人,均有建树。”有人如是评价。
  这个大家族是如何延续竞争力,使其不管天下风云如何变化、几番改朝换代,都能争得生存地位呢?其秘诀就是:家训。
  “勤俭”是曾国藩的教育精髓。在北京当差的他,将子女们都赶到了条件较差的县城老家,并告诫子女: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不能坐轿子要轻车简从,不能使唤奴婢端茶倒水,要做家务如拾柴、捡粪……
  他要儿女一生都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在遗嘱中,他说:“古代的圣君贤相,无时无刻不以勤劳自勉,为自己打算,则必须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力前行,殚精竭虑,而后可以增加智慧增长见识。”
  曾国藩警示子孙,从三个地方可以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第一,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
  在曾家人看来,勤俭的目的,是看脱离家族财富、名誉后,子女能否立足于社会,这样才会让孩子产生竞争力,才能一代代延续下去。
  家族观念是一种凝聚力,也是竞争力的根基。历史上有名的家训,没有一个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德育、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精神,才是让后世子孙立足于社会的能耐和根本。
  并且,有家族做根基,后代的竞争力才会更有使命感、荣誉感。家训不仅是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父辈总结出的立身、处世、为学等生存之道的结晶。可以说,家族观念是家族的一种凝聚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心中有家才有国,心中有国才有民族的力量。
  以老一代人为镜:吃苦与报国心
  关于吃苦的记忆,基本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多子女时代。那时,没有一个子女能够独享父母的爱和关注。为了争夺父母的爱,子女间会形成竞争,通过努力表现或者耍一些小聪明来引起关注。而被“淘汰”的同样会从中得到一种竞争力:接受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态。
  那也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几个孩子同样需要竞争才能喂饱自己。家庭教育探索者唐僧宋健小时候听父母讲过邻居的故事:邻居家钓到一条鱼拿回家,子女们绕着鱼锅围坐成一圈,个个虎视眈眈。开吃后最小的孩子发现自己不是几个姐姐的对手,情急之下使出绝招:照着锅里狂吐唾沫。几个姐姐甘拜下风,留他一人慢慢享用。
  而在不富裕的家境中长大,几个孩子间的关系会更亲密,在长大后他们自然就会抱团寻找出路,“穷则思变”,这让他们的生存力和竞争力远胜过城市里的同龄人。
  提高竞争力的,还有思想觉悟。老一代留学生都以公派为主,需要真刀真枪的考试。那时多数人家庭基本不富裕,都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兼之见证过国家的动荡不安,有很强的“报效祖国”的心理,为能吃苦奠定了基础。
  曾留学原苏联的著名化学家胡亚东说:“那时,留学生为民族、为国家建设考虑得多一些,为自己考虑得很少,一心想学点好的东西回来报效祖国;而现在缺乏那种浓浓的情怀。”
  对老一辈留学生而言,留学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留学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所以,国外对中国老一辈留学生的印象都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勤奋、刻苦。胡亚东说:“中国学生的成绩在班上都数一数二,到了考试,其他国家的同学,都喜欢坐在中国留学生的旁边。”
  那时,若非特殊情况,家境不好的中国留学生,中途一般不回国,一呆就是整整四五年。在陌生的国度,这批有民族使命感的留学生,爆发出更强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他们会在当地做兼职,会去参加当地的各种活动,去融入外国人的圈子,了解其生活现状、经济现状、社会现状等。
  而当中国的中产家庭数量猛增时,送孩子出国留学不再司空见惯,吃苦与报国心的教育内容再次被抬出来。
  明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非常重要。如果只是父母为了让孩子长见识、镀层金,那结果可想而知。增强个人的竞争力之上,还需有更强烈的民族与国家荣誉感。
  此外,与其为孩子制造衣食无忧的学习环境,不如给他们彻底造一个吃苦的环境。如今的留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老一辈留学生的吃苦、好学精神;而如今的父母需要学习的,是放手让孩子去历练。
  以海外为镜:在挫折与细节中学会独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各种国际竞技赛中,中国孩子总能取得好的成绩,但评委总会意味深长地表示:“其实国外的孩子,在各种竞技赛中,更有创新能力,他们只是更注重过程;而中国孩子太注重结果,大多有输不起的心态。”
  2014年,在《最强大脑》的国际挑战赛中,中国的“天才少年”李云龙因为担心已经输掉了比赛,而当众崩溃大哭;而他的对手,意大利小男孩安德烈,却以平常心对待赛事结果,还因为担心李云龙而跟着落泪:“我刚才很担心李云龙,他看起来很难过,我想要去拥抱他。”
  意大利人的教育方式,就是输赢是竞争的最终呈现状态不假,但“赢”并不是人生常态,失败亦然。能够常胜的人,其实往往赢在心态上,而这是竞争力的核心。大人要教会孩子的是,不能有一味的求胜欲和只赢不输的心态,而要有去接受挫折、原谅自己的能力。
  挫折教育往往与独立性的培养挂钩。如果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谈何竞争力?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女孩子到十六七岁时,会被送到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因为瑞士是多语言国家,有德语区、法语区,所以通常会将姑娘送到讲另一种语言的地区去。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
  日本则坚持七分饱、七分暖的教育原则。不会让孩子吃得太饱,也不怕孩子穿得太少。在日本的幼儿园,无论冬天多么冷,孩子都穿着短裤上学。而当孩子生病时,妈妈们一般也不会送去医院打吊针,孩子都有很强的自愈能力。
  同样是在日本,学校除了开设有家政、缝纫等生活技巧的课程外,还要求孩子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说话,都要“笑眯眯”;要求孩子饭前洗手,饭后一定要刷牙;要求喝完牛奶要随手把牛奶盒子洗干净,然后拆开回收;要求在学校吃饭,自己洗碗筷,并收拾餐桌清洁。
  其实,这就是中国家长刚刚开始接触的“礼仪教育中的人格培养”。
其他文献
女儿为绝症母亲付出的一切,是爱的投影。父亲对母亲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在疾病面前,变成坚不可摧的力量,和生的希望。  从6月起,四川眉山市广济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每次拿起听筒前,他们都衷心希望信号的那头,是一个能带来“希望”的人。  5月底,《华西都市报》对乡里的14岁女孩李佳做了报道:为了给患有白血病的妈妈做骨髓移植手术,她用半年的时间增肥20斤,以便自己的身体和母亲相契
期刊
征战多年,旧伤未愈,背负沉重压力。雷声的里约奥运之战如诸多与他同时代的老将,成为两个时代的连接者:开创自己的时代,见证下一个时代。    混合采访区内,记者们伸长了脖子。上届奥运会冠军雷声爆冷止步32强赛,每个人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32强赛的分组赛,他被分到强手如林的“死亡之区”,第一战遭遇一流强队法国队的种子选手拜舒,以9∶15败于对手。  雷声在采访通道出现了数秒。看见记者时,他不再
期刊
十年前,他是臭名昭著的瘾君子;十年后,他是全球收入最高的男演员。而令他咸鱼翻身的,是一个叫苏珊的女人。  作为小罗伯特·唐尼的妻子,有人说,苏珊一定是拯救了银河系。  唐尼是国际巨星,靠“钢铁侠”一角红遍全球。他长相帅气、才华横溢、演技超群,而且多金:正在全球热映的新作《美国队长3》,上映仅10天时票房就已突破3亿美元。    而苏珊是谁?她只是一名电影制片人,没什么名气,长相也不出众。  然而,
期刊
过去了二十四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仍不时被一些教育文章引用,作为“中国孩子缺乏竞争力/独立生活能力”的佐证。  尽管后来文中大量内容被证明只是作者的臆想,经不住推敲,但它第一次让国人察觉到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存在方式和方法的不足,掀起了教育反思和改革的浪潮。而思考持续到今天,仍没结束。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开明的父母,都觉得孩子接受的正统教育里缺乏足够的生存力与竞争力培养的内容。作
期刊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就为了他们以后能考入好大学、找到一份钱多的工作、有更好的物质享受?  现在大学里教的大部分还是理论、知识与技术,且都是几十年延续下来的“规格化”的人才教育。哪跟得上千变万化的新事业、新业态、新消费模式呢?所以进入好大学就能增强竞争力的说法,站不住脚。  至于工作,除了学术界、金融界、电子界、政府公务员等看重学历和证书,大多数企业并不那么在乎高学历所代表的“竞争优势”。
期刊
“有人问我拍没眼人的真正动机,其实十年前没有,十年后也没有。我只想让更多人看一眼洒在那片生命原生态土地上的阳光,感受一些  那种尚未污染的快乐和自由。”  —《没眼人》  亚妮妮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没眼人们唱的辽州小调。  在位于太行山的左权县,粗犷的原生态旋律从红砖红墙的平房后传来。她转过村舍,看到古旧的戏台上,11个穿着布衣布鞋的男人坐在打成四方的铺盖上,吹拉弹奏各种乐器,仰脖向天而歌。  那
期刊
20年里,她与小鲜肉、偶像和大叔谈过情,把爱的各种滋味都尝了一遍,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沉淀出了最好的“我”。  娱乐圈的“黄金剩女”林心如,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  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再成功,年龄始终是硬伤。比如我们会说李嘉欣:“39岁,终于挤进豪门了。”以及说林心如:“40岁,再不嫁就没人要了。”  满20岁就该考虑终身大事,超过25岁就是剩女,这是我们对女人婚龄的定义,仿佛女人最大的结婚理
期刊
20年婚姻,怀孕8次,流产4次,她带着满身伤痛回到香港,重新打拼事业。70岁回首再看,前尘往事已是过眼云烟。这位慈祥的老人说,人生就是一笑而过。所以,笑看人生。  “人是因为有希望才能活下去。”话剧《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中,女主角“叶樱”反复念出这句台词。  叶樱的饰演者是70岁的郑佩佩,苦了半生,若非始终怀揣希望,她就成就不了今天的自己:41岁离婚,公司破产,净身出户,一贫如洗;独自抚养4个
期刊
未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一定更快,要生存,就必须持续不断学习,拥有不间断的创造力。  而要让孩子经得起挑战,父母必须了解他的潜质,培养他对生活的热情、主动求知的能力。  快乐才能自主学习  有的父母会把自主学习等同于放纵孩子,“他想学的时候再让他学。”但自主的核心其实是:让孩子觉得学习很棒,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此才学什么都没问题。  亲子教育专家李伟文常和孩子们讨论每天怎么过、多少时间玩、多少时
期刊
婚姻是这个世界上最微妙的契约关系,签订时必须是两个人自愿,结束时却只要其中一人不想维系即可。“爱我一辈子”可以是期望,却不能变成强制性的要求。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欠谁的。  一位大姐跟我哭诉,她和老公结婚12年,孩子也10岁了,老公却要跟她离婚。她又伤心又愤怒,反复跟我说:“结婚那天他跟我发过誓的,这辈子都不会跟我离婚,现在他背叛了我,他就是一个大骗子。”  我问了她三个问题:  1.这个世界上有没有
期刊